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4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被引量:813
1
作者 段成荣 周福林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6,共8页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但是 ,有关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却一直模糊不清。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 ,本文对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家庭类型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中国 生活状况 人口流动 人口普查 家庭类型 受教育状况
原文传递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 被引量:493
2
作者 任远 邬民乐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4,共8页
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述评,并总结提出4方面的基本结论:第一,移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移民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资本影响着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发展和融合;第二,以户籍制度... 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述评,并总结提出4方面的基本结论:第一,移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移民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资本影响着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发展和融合;第二,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与户口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对流动人口的限制与排斥,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第三,教育、培训,以及工作经历,是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并促进其社会融合;第四,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和处境,是他们社会融合状况的表现,也影响其社会融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原文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8
3
作者 刘涛 齐元静 +1 位作者 曹广忠 刘慧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7-581,共15页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城镇化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仍然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城镇化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仍然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集中区有连绵化的趋势,但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向内陆地区的省会等特大城市集中趋势明显,其分布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北移。省内县际的流动人口规模已接近于省际流动,且有更高的意愿和更强的能力永久居留城镇,省内县际的永久性迁移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导模式。中国流动人口迁入地的选择受到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更强。远距离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在务工之外,对享受城市生活也开始有所考虑;而中西部地区政府力量在引导人口流动中仍起到重要作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均有显著贡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中国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城镇化 城镇体系 城市群 人口普查 中国
原文传递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0
4
作者 段成荣 吕利丹 邹湘江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4,共8页
依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文章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展现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减弱、家庭... 依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文章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展现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减弱、家庭化进程已完成第二阶段并开始向第三阶段过渡、流向仍呈现向沿海地区集中但已展现出分散趋势、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等一系列明显特征;流动人口面临的失业增加、社会保障缺失、子女教育、社会融入等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问题。流动人口将扎根城市并大量存在,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制定应该以此为基础,关注新生代和流动人口子女、重视提高流动人口家庭福利、加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人口普查 流动特点 变动趋势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 被引量:244
5
作者 周皓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7,共11页
文章简要归纳国内外社会融合理论和测量指标,检讨并重构个体层次的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讨论当前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总是处在从适应到区隔融合、再到融合这三个阶段中的某一点上,在构建测量指标体系时所... 文章简要归纳国内外社会融合理论和测量指标,检讨并重构个体层次的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讨论当前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总是处在从适应到区隔融合、再到融合这三个阶段中的某一点上,在构建测量指标体系时所用的概念与变量应有较高的效度和简约性,且要与理论相对应。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文化适应、社会适应、结构融合和身份认同这五个维度。关于我国迁移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最终方向问题、扩展以社会融合为中心的因果链等应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面,今后的研究应该注意主流社会的定义、社会融合结果导致的社会流动方向的判断标准、分析单位等,并加强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便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现状及其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测量 效度
原文传递
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69
6
作者 顾朝林 蔡建明 +4 位作者 张伟 马清裕 陈振光 李王鸣 沈道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4-212,共9页
本文在对西方国家人口流动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北京、天津、南京、廊坊、唐山和昆山等大中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首次对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和流动特征、从业结构、迁移原因与途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国现在正在经历大规模的... 本文在对西方国家人口流动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北京、天津、南京、廊坊、唐山和昆山等大中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首次对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和流动特征、从业结构、迁移原因与途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国现在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农村流动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这种迁移的动力主要是经济因素。家庭迁移现已较单身迁移更为普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低附加值、非熟练工作岗位是流动人口第一次就业的主要职业,然后向服务业和手工制造业工作岗位转移;链式迁移是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从社会学角度看,流动人口大多数都从事临时的、低工资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规律 东部城市 中国 大中城市
下载PDF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 被引量:172
7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40,共11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 流动劳动力
原文传递
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 被引量:140
8
作者 朱宇 《南方人口》 CSSCI 2004年第3期21-28,共8页
本文基于一项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所做的问卷调查 ,探讨了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这一重要问题。结果表明 ,即使没有户籍制度这一障碍 ,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还没有把在流入地定居作为其最终目标。流动... 本文基于一项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所做的问卷调查 ,探讨了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这一重要问题。结果表明 ,即使没有户籍制度这一障碍 ,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还没有把在流入地定居作为其最终目标。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与其在流入地的生存能力和家庭策略、市场需求波动和企业用工策略等一系列非户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 ,在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 ,要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外的更广泛领域考察与流动人口有关的政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制约机制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31
9
作者 刘盛和 邓羽 胡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7-1197,共11页
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影响日趋深远,各级政府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与城市规划等各类重大决策时,亟需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域类型。本文在综合比较现有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方法优缺点... 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影响日趋深远,各级政府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与城市规划等各类重大决策时,亟需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域类型。本文在综合比较现有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型指标及其修正方法,并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区县的流动人口数据,运用以上多种划分方法实证研制出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多种划分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指标法,可以同时测度区域流动人口的方向性与活跃度,兼具以上两种单一性指标法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能清晰地分辨出区域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的规模均比较大的平衡型活跃区这种独特类型,具有显著的优势。②进一步考虑份额指标的修正型复合指标法,能有效地消除因区域人口总量过小或过大而导致流动人口活跃度被高估或低估的偏差,划分结果更加符合实际。③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关系密切。中国各类流动人口活跃区主要分布在位处第三阶梯和大于800 mm等降雨线的东部季风区,其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动人口 地域类型 空间分布 复合指标法
原文传递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8
10
作者 郭志刚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国已经达到低生育水平,但对真实生育率却一直迷茫,人口规划与宣传口径与实际调查统计长期严重脱节。为了推进低生育水平研究,文章综述了低生育率类型的划分口径,并对若干生育率或出生漏报率的估计从方法上做了简要评论。借鉴国外低生... 中国已经达到低生育水平,但对真实生育率却一直迷茫,人口规划与宣传口径与实际调查统计长期严重脱节。为了推进低生育水平研究,文章综述了低生育率类型的划分口径,并对若干生育率或出生漏报率的估计从方法上做了简要评论。借鉴国外低生育因素模型,文章对中国具体情况的研究发现:推迟生育对总和生育率具有显著压抑作用;而子女性别偏好对生育率的影响方式已经从多生转向性别导向的人工流产,因而也会显著降低生育率。文章还通过示意性测算表明,在低生育率研究中忽视其他抑制因素便会导致夸大出生漏报对生育率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对近年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乃至全国生育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水平 影响因素 推迟生育 性别偏好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9
11
作者 王春兰 丁金宏 《南方人口》 CSSCI 2007年第1期22-29,共8页
影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居留意愿的因素非常复杂,本文首先提出了分析影响因素的整体框架和思路。在此基础上,用2005年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分析框架进行了验证,发现经济收入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城市吸引力、婚姻家庭状... 影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居留意愿的因素非常复杂,本文首先提出了分析影响因素的整体框架和思路。在此基础上,用2005年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分析框架进行了验证,发现经济收入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城市吸引力、婚姻家庭状况以及个人特征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有较明显的影响。最显著的相互作用体现在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户籍制度、职业类型、经济收入、城市社会融合几个因素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97
12
作者 陈卫 吴丽丽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0,共8页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外来人口 总和生育率 生育意愿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我国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分布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99
13
作者 段成荣 杨舸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共12页
利用1982年以来的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本文从区域、省份、城市等层面分析了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的变动趋势。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从区域层面来说,流动人口越来越向东部地区集中,越来越向东部... 利用1982年以来的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本文从区域、省份、城市等层面分析了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的变动趋势。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从区域层面来说,流动人口越来越向东部地区集中,越来越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集中;从省级层面来说,流动人口越来越集中流向少数省份,前5个流动人口最多的省(市、区)吸纳了全国一半的流动人口;从城市层面来说,流动人口越来越集中流向少数城市,表现出突出的极化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正在形成一个由35个左右城市构成的沿海城市带,它们吸收了全国半数以上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的这种集中趋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此乃制定与流动人口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入口 流入地分布 集中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 被引量:98
14
作者 盛亦男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9,共14页
家庭化迁居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文章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的现状,对家庭化迁居的概念、类型进行重新界定。按照家庭迁居程度的差异,将流动家庭划分为已完成迁居和未完成迁居的家... 家庭化迁居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文章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的现状,对家庭化迁居的概念、类型进行重新界定。按照家庭迁居程度的差异,将流动家庭划分为已完成迁居和未完成迁居的家庭。数据分析表明,家庭的经济水平、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等因素,使家庭在迁居方式与进程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家庭分批迁居的过程中,不同批次迁居的成员呈现出家庭内成员身份、人力资本存量、迁居时间间隔等方面的选择性特征。文章认为对人口流动家庭化迁居现象应采取"支持"型的政策导向,并为建立流动家庭管理服务体系提出政策意见,即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类型的流动家庭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居 迁居行为 政策导向
原文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北上广如此受青睐?——基于个体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96
15
作者 童玉芬 王莹莹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6,共8页
文章以流动人口个体的成本收益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个体成本收益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回答为什么流动人口如此青睐超大城市作为迁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的净收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具... 文章以流动人口个体的成本收益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个体成本收益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回答为什么流动人口如此青睐超大城市作为迁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的净收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另外,与实际收入囊中的现金收入相比,不同流入地的工资水平,即收入的预期对其选择流入地的影响更大,这说明不同地区巨大的工资收入差距是流动人口向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集聚的重要原因。流动人口个体在北上广较高的支出并没有抑制其流入,说明政府与其通过提高生活成本抑制其流入,不如通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公共服务,从而引导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选择 成本收益分析 超大城市 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国外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及其对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80
16
作者 朱宇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9,共8页
循环流动等非永久性人口迁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及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在我国还少有对有关文献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就非永久性迁移的概念、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的有关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 ,... 循环流动等非永久性人口迁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及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在我国还少有对有关文献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就非永久性迁移的概念、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的有关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作者在福建省对流动人口所作的若干调查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重新审视了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非永久性迁移 流动人口 中国 户籍制度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 被引量:76
17
作者 杜鹏 李一男 +1 位作者 王澎湖 林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共7页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7月在四川南充的调查数据,对外出就业的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情况等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主要以单独或夫妻共同的形式外出,把孩子留给老家的父母抚养;他们大都会寄钱回家,这些收入对...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7月在四川南充的调查数据,对外出就业的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情况等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主要以单独或夫妻共同的形式外出,把孩子留给老家的父母抚养;他们大都会寄钱回家,这些收入对改善家庭的整体生活状况作用显著,在有家人外出的家庭中,对家人外出持支持态度的人数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大量流动人口的外出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利;农村劳动力缺乏加重了留守成员的负担;以及农村社区贫富差距的扩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留守家庭 农村社区
下载PDF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81
18
作者 丁贤彬 陈宏 +2 位作者 潘传波 曾艺 王豫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3-1294,共2页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Epidata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Epidata3.02录入后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00人,其中男性210(52.5%)人,女性190(47.5%)人,平均年龄(29.1±10.2)岁。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高,均在8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画及宣传资料和向医生咨询。64.5%的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只有14.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多性伴和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流行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高危行为
下载PDF
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基于上海、苏州等地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6
19
作者 孟兆敏 吴瑞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8,共8页
以上海市普陀区、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特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社会... 以上海市普陀区、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特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其中社会融合因素与居留意愿正相关,家乡联系与居留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从制度因素来看,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它改变了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户籍制度 永久居住 上海 苏州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的新因素 被引量:70
20
作者 马忠东 张为民 +1 位作者 梁在 崔红艳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0,共9页
劳动力流出究竟会促进还是削弱当地的发展是 1 9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运用中国 2 0 0 0年普查数据以及分县的时间序列数据 ,考察了人口流动趋势及其对当地劳动力和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1 990年代的大量劳... 劳动力流出究竟会促进还是削弱当地的发展是 1 9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运用中国 2 0 0 0年普查数据以及分县的时间序列数据 ,考察了人口流动趋势及其对当地劳动力和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1 990年代的大量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并不显著 ,输出地的肉类产品反而有了较快的增长 ,劳动力流动已成为不发达地区农村收入新的增长点 ,正逐步发挥其消除贫困制约地区差距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机制 中国 农村 农民收入 流动人口 就业劳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