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铎安 熊永发 +3 位作者 郭朝堂 陈兆兴 党兴 陈世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6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 目的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 单纯铰链型假体 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 屈伸范围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膝关节不同屈伸状态下髂胫束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殷刚 钱文杰 +4 位作者 管小军 杨雷 刘海峰 赵小强 朱建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青年人在膝关节不同屈伸状态下髂胫束(iliotibial band,ITB)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变化及ITB长轴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关系。方法:男女青年志愿者各50人,通过体格检查和B超分别测量ITB宽度、厚度;并在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 目的 :研究正常青年人在膝关节不同屈伸状态下髂胫束(iliotibial band,ITB)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变化及ITB长轴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关系。方法:男女青年志愿者各50人,通过体格检查和B超分别测量ITB宽度、厚度;并在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屈曲90°及屈曲135°位时测量ITB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及ITB长轴骨长轴的夹角。结果:方差分析均显示,男女两组志愿者不同膝关节屈伸程度时ITB与股骨外上髁的平均距离不等(P<0.01),随着膝关节屈曲程度增大,股骨外侧髁水平的ITB中心点逐渐由股骨外侧髁前方向后方移动。两组志愿者不同膝关节屈伸体位时ITB长轴与股骨长轴的平均夹角角度不等,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当膝关节由伸直位向屈曲位变化过程中,ITB长轴逐渐由股骨长轴后方向前方偏转。男性组的ITB平均宽度大于女性组(P<0.01),ITB平均宽度、厚度大于女性组(P<0.01)。结论:健康男女青年当膝关节屈曲时,ITB均由股骨外侧髁前方向其后方滑动,屈曲30°时与股骨外侧髁摩擦最为明显这可能是导致髂胫束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髂胫束 形态学 屈伸
下载PDF
负重屈伸运动对腰椎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吕永强 彭春政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量化人体从直立到前屈90°运动过程中腰段椎体、纤维环、髓核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已有的脊柱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人体自重、外加负荷和肌肉力作用下,从直立到前屈90°腰部椎体的应力... 目的:量化人体从直立到前屈90°运动过程中腰段椎体、纤维环、髓核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已有的脊柱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人体自重、外加负荷和肌肉力作用下,从直立到前屈90°腰部椎体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从直立到前屈90°运动过程中,随着前屈角度的增大,负重状态下腰部椎体的弯曲角度和整个椎体承受的载荷也随着增大,压力变化最敏感的是髓核;椎体皮质骨承受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最大,椎弓根部是整个椎弓承受压力最大的区域;纤维环承受压力最大的区域在外侧部;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大,作用于纤维环和髓核上的最大应力主要位于腰骶关节附近。结论:负重前屈运动中,通过增大脊柱的弯曲角度及重物靠近身体有利于减少肌肉的受力,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椎间盘、纤维环受力最大的区域位于腰骶关节附近,此处易发生腰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 屈伸运动 负重
下载PDF
力量素质对幼儿园韵律活动下肢屈伸动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常娟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89-93,共5页
幼儿园韵律课程对幼儿的整体教育发展、幼儿音乐感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动作运动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从幼儿下肢的屈伸动作出发,以福州某幼儿园4-6岁幼儿113人(5人未完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能力训练(训练... 幼儿园韵律课程对幼儿的整体教育发展、幼儿音乐感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动作运动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从幼儿下肢的屈伸动作出发,以福州某幼儿园4-6岁幼儿113人(5人未完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能力训练(训练步骤、强度、量等由幼儿舞蹈教学领域的专家5名采用专家论证法),探究股四头肌、腘绳肌对幼儿韵律课程中的膝关节屈伸动作的影响,发现股四头肌、腘绳肌的力量练习对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 腘绳肌 幼儿园韵律活动 屈伸
下载PDF
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检查在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芦中庆 戴志龙 +2 位作者 刘咏 侯建明 许秀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过屈过伸位功能摄片在腰椎疾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滑脱情况和棘突分离或相互靠近情况。结果经Meyerding法测量,过伸位显示存在椎体滑脱者93... 目的探讨过屈过伸位功能摄片在腰椎疾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滑脱情况和棘突分离或相互靠近情况。结果经Meyerding法测量,过伸位显示存在椎体滑脱者93例,过屈位显示椎体滑脱者29例;过屈位棘突局部不能分离者35例,过伸位棘突局部不能靠近者17例。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有时还能发现常规片中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解剖结构性改变。对X线观察腰椎活动,判断腰椎失稳以及估计病人治疗后功能恢复的程度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疾病 过伸过屈位 X线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腰椎屈伸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奔 周鑫 +1 位作者 姚重界 房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0-1266,共7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NSCLBP)是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借助相关设备研究NSCLBP发生发展的生物力学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腰椎核心功能屈伸运动为重点,综述...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NSCLBP)是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借助相关设备研究NSCLBP发生发展的生物力学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腰椎核心功能屈伸运动为重点,综述国内外关于NSCLBP腰椎屈伸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具体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的深入探讨及总结展望,发现患者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等参数存在异常征象,为探索NSCLBP发病机制及其科学防治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屈伸 生物力学 运动学 动力学 表面肌电
下载PDF
TKA术中上移膝关节线获得膝屈伸间隙平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符得红 戴祝 +3 位作者 黎洲 雷运亮 罗韬 刘全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后通过增加股骨远端截骨量上移膝关节线以获得屈伸间隙平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完成的32例TKA手术,均置入后稳定型假体,术中发现后交叉韧带切除后屈曲间...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后通过增加股骨远端截骨量上移膝关节线以获得屈伸间隙平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完成的32例TKA手术,均置入后稳定型假体,术中发现后交叉韧带切除后屈曲间隙增加大于伸直间隙,通过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增加垫片厚度后重新达到屈伸间隙平衡。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3(24~35)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得到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了屈伸间隙及内外侧间隙平衡,无屈膝中期不稳。术后下肢力线为(180±3)°,膝关节线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移(上移均在4 mm以内),上移距离1.2~3.6(1.9±1.0)mm。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KSS功能评分、Oxford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KA术中采用间隙平衡法在获得膝关节屈伸间隙及内外侧间隙平衡中优于测量截骨法,选用后稳定型假体需要切除后交叉韧带,会引起屈曲间隙增加大于伸直间隙,而术中通过增加股骨远端截骨量、增加垫片厚度上移关节线重新获得屈伸间隙平衡,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后稳定型假体 后交叉韧带 间隙平衡 屈伸间隙 膝关节线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屈曲间隙大于伸直间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伪松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屈曲间隙大于伸直间隙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膝关节屈伸间隙影响因素,以及TKA术中增加屈曲间隙后膝关节生物力学及运动学改变特点、临床效果等方面...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屈曲间隙大于伸直间隙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膝关节屈伸间隙影响因素,以及TKA术中增加屈曲间隙后膝关节生物力学及运动学改变特点、临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TKA术中调整屈伸间隙关系是影响手术成败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量生物力学、运动学及临床研究显示,TKA术中屈曲间隙适当大于伸直间隙可以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但也有研究结果与之相反。因此TKA术中对于屈伸间隙的调整尚存在争议。结论 TKA术中调整屈曲间隙至适当大于伸直间隙是一种新的关节间隙理论,其中远期临床效果、术中操作技巧以及相关并发症有待后续临床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屈曲间隙 伸直间隙 关节活动度 关节稳定性
原文传递
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穆立国 戴守方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4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有腰腿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经Dupuis法测量,29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 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有腰腿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经Dupuis法测量,29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光滑,在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mm或角度位移>10°。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对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前后对于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过伸过屈位 X线检查 诊断
下载PDF
Clinical value of ankle flexion and extension exercises combined with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knee osteoarthritis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g Liu Rong Chen +4 位作者 Yang Zhang Qin Wang Jiang-Li Ren Chang-Xu Wang Yuan-Kun Xu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3年第10期743-752,共10页
BACKGROUND Considering the limited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KOA),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explore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BACKGROUND Considering the limited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KOA),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explore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KOA patients.AIM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ankle flexion and extension exercises combined with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of patients with KOA.METHOD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116 KO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May 2019 and May 2022,including 54 patients receiving routine treatment,car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control group)and 62 patient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ankle flexion and extension exercises(resear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Self-rating Anxiety/Depression Scale,SDS/SAS),ADLs,knee joint function(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pain(Visual Analog Scale,VAS),fatigue(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and quality of life(QoL;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SF-36).RESULTS After evalua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postinterventional SDS,SAS,VAS,and MFI scor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before the intervention)values an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postinterventional Lysholm,ADL and SF-36 scores were markedly elevated.CONCLUSION Therefore,ankle flexion and extension exercises are highly effective in easing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us,enhancing ADLs,daily living ability,knee joint function and QoL,and relieving pain and fatigue in KOA patients,thus warranting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flexion and extension exercises Knee osteoarthritis PSYCHOLOGY Negative emotion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Quality of life
下载PDF
MR检查在踝关节不同体位下对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梦荻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2期14-17,共4页
探讨与分析核磁共振(MR)检查在3种不同体位下踝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2月进行诊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非外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 探讨与分析核磁共振(MR)检查在3种不同体位下踝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2月进行诊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非外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给予踝关节不同体位下MR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判定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美国足和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为(79.33±3.22)分,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95.33±2.91)分,观察组的AOF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4.757,P=0.000);观察组在正常体位、完全跖屈体位、完全背屈体位下的腓骨、距骨骨隧道扩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正常体位、完全跖屈体位、完全背屈体位下的踝关节T2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踝关节完全背屈体位下的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6.9%、13.8%,踝关节完全跖屈体位下的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8.5%、12.3%,踝关节正常体位下的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5.4%、13.8%,不同体位下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能很好显示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状况,在踝关节3种体位下都能敏感地反映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情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踝关节损伤 屈伸动作 周围韧带 肌腱损伤 骨隧道扩大率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自然发育规律的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敏 李立 陈玉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4,共4页
通过对9~20岁203名普通大、中、小学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讨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发育特征。利用Kinitech等速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60°/s、120°/s、240°/s3种速度的等速测试。结果... 通过对9~20岁203名普通大、中、小学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讨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发育特征。利用Kinitech等速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60°/s、120°/s、240°/s3种速度的等速测试。结果显示: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同侧屈肌与伸肌比较,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各年龄段伸肌均大于屈肌,在60°/s测试条件下,差异在9~14岁表现出显著性(P<0.05),在15~20岁表现出高度显著性(P<0.01),在120°/s测试条件下,左侧差异在14~20岁表现出显著性,右侧差异在15-20岁表现出显著性;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异侧同名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膝关节屈伸肌力比H/Q值在同一测试速度下,随年龄的增大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同一年龄H/Q的值随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结论为:9~20岁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屈伸肌力比H/Q值呈递减的趋势,形成随年龄增大屈伸肌群力量差距增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男子 膝关节 屈肌 伸肌 等速肌力 规律
下载PDF
中医闭合复位屈曲与伸直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海亮 叶颂霖 +2 位作者 庞贵春 罗顺宁 邹而标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7期133-134,共2页
目的:比较运用中医闭合复位屈曲与伸直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6例闭合性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伸直位外固定治疗,36... 目的:比较运用中医闭合复位屈曲与伸直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6例闭合性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伸直位外固定治疗,36例运用握绷带并指屈曲位绷带外固定治疗。结果:7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采用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疗效评定标准[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外固定方法简单,可行,但小夹板伸直位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握绷带并指屈曲位绷带外固定治疗,小夹板伸直位外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是一种切实有较可行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闭合复位 掌骨颈 骨折 屈曲 伸直 外固定
下载PDF
Coactivation Does Not Contribute to Fatigue-Induced Decreases in Isokinetic Forearm Flexion and Extension Torque
14
作者 Tyler J.Neltner John Paul V.Anders +5 位作者 Robert W.Smith Jocelyn E.Arnett Joshua L.Keller Terry J.Housh Richard J.Schmidt Glen O.Johnson 《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 CSCD 2023年第4期314-321,共8页
Purpos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reciprocal,slow velocity forearm flexion and extension task on fatigue-induced changes in isokinetic torque,agonist and antagonist muscle activation,and coactivation... Purpos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reciprocal,slow velocity forearm flexion and extension task on fatigue-induced changes in isokinetic torque,agonist and antagonist muscle activation,and coactivation ratios at slow and moderate velocities.Methods Nine women(mean±SD:age=21.0±1.7 years;body mass=68.1±8.2 kg;height=167.4±7.2 cm)completed pre-testing for forearm flexion and extension isokinetic peak torque at 60 and 180°/s,a fatiguing task of 50 maximal,recip-rocal,isokinetic muscle actions at 60°/s,and post-testing.The amplitude(AMP)of the electromyographic(EMG)signals from the biceps and triceps wer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Torque and EMG AMP were normalized to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rom the pre-testing peak torque movements.Repeated measures ANOVAs and pairwise comparisons were used to identify mean changes in torque,EMG AMP,and coactivation ratios.Results The torque analy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from pre-to post-testing for forearm flexion(14.1%±5.0%;P<0.001)and extension(25.4%±12.2%;P<0.001)at 60°.At 180°/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collapsed across the forearm movements(24.7%±11.7%;P<0.001).For EMG AMP and coactivation ratios,there were no changes(P>0.05)from pre-to post-testing for either velocity or movement.Conclusions The torque responses were velocity-specific,with greater fatigability exhibited for forearm extension versus flexion at 60°/s,but no differences at 180°/s.The parallel EMG AMP responses between the agonist and antagonist muscles for both velocities supported the lack of fatigue-induced changes in coactivation ratios.Thu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atigue-induced decreases in torque were not attributable to increases in antagonist activation or coac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CTIVATION ISOKINETIC FATIGUE Forearm flexion extension
原文传递
国家男子水球运动员肩关节屈伸、旋转和外展内收肌群肌力均衡性诊断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尚玢 曹峰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4-591,共8页
目的诊断国家男子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进行屈伸、旋转以及外展内收运动时拮抗肌群离心收缩肌力与原动肌群向心收缩肌力的均衡性,预防因拮抗肌群离心收缩肌力薄弱而导致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方法采用美国产BIODEX等速肌力测试仪对22名国... 目的诊断国家男子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进行屈伸、旋转以及外展内收运动时拮抗肌群离心收缩肌力与原动肌群向心收缩肌力的均衡性,预防因拮抗肌群离心收缩肌力薄弱而导致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方法采用美国产BIODEX等速肌力测试仪对22名国家男子水球运动员两侧肩关节进行屈伸、旋转和外展内收等速测试。等速向心和离心收缩测试角速度均为60°/s和240°/s。研究指标为相对峰力矩、拮抗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比值、拮抗肌群离心收缩峰力矩比值、拮抗肌群离心收缩峰力矩(60°/s)/原动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240°/s)、同名肌群峰力矩差值百分比。结果国家男子水球运动员惯用侧肩关节屈伸肌群、旋转肌群以及外展内收肌群相对峰力矩值并不明显大于非惯用侧。在60°/s和240°/s测试下,肩关节屈伸、旋转以及外展内收测试时拮抗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比率均大于60%。肩关节等速测试时"拮抗肌群离心收缩峰力矩(60°/s)/原动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240°/s)"均大于1。大部分两侧肩关节同名肌群峰力矩差值百分比大于10%。结论同非惯用侧相比,国家男子水球运动员惯用侧肩关节旋转肌群以及外展内收肌群的肌肉力量并不呈现主导性优势;肩关节进行屈伸、旋转以及外展内收运动时拮抗肌群离心收缩肌力与原动肌群向心收缩肌力均衡。由于专项运动的固有属性,国家男子水球运动员普遍存在两侧肩关节同名肌群肌力失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水球运动员 肩关节 屈伸 旋转 外展内收 肌力均衡性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计算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振华 刘永涛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的计算方法。方法1、用数学方法推导人工全髋关节前曲和后伸时股骨假体柄上臼柄撞击点位置的数学表达式:(1)设股骨假体前倾角a,股骨假体颈干角的补角的余角J,股骨假体颈柄的半径为L。(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的计算方法。方法1、用数学方法推导人工全髋关节前曲和后伸时股骨假体柄上臼柄撞击点位置的数学表达式:(1)设股骨假体前倾角a,股骨假体颈干角的补角的余角J,股骨假体颈柄的半径为L。(2)通过函数求导数的方法确定股骨假体柄上头颈结合圆上距矢状面距离最小点位置。(3)人工髋关节前曲和后伸时股骨假体柄上臼柄撞击点位于头颈结合截面圆上距该圆圆心距离h=L(1-sin2a)/(1+sin2a)的水平弦与圆在后方的交点。2、求出人工髋关节屈伸活动时臼柄撞击点所具有的外展角或前倾角b=arcsin[cosa2k2-2-2(1+sin2a)]/2k(k为头颈比)。3、根据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动态变化规律得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数学表达式。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ROM=180°-arcsin[tg2Atg2B-(tg2A+tg2B)(tg2b-tg2A)-tgAtgB]/(tg2A+tg2B)-arcsin[tg2Atg2B-(tg2A+tg2B)(tg2b-tg2B)-tgAtgB]/(tg2A+tg2B)(A和B分别为髋臼杯前倾角和外展角)。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与头颈比呈正相关,与股骨假体颈前倾角呈负相关。髋臼杯外展角与后伸活动度正相关与前屈活动度呈负相关、髋臼杯前倾角与后伸活动度负相关与前屈活动度呈正相关,该公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前屈 后伸 活动范围
下载PDF
双手提放前后重物时躯干肌肌电活动规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帅 黄强民 +1 位作者 王凤湖 汤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417,共8页
目的观察躯干前屈和后伸运动过程提放体前和体后重物时腰腹臀肌的肌电活动规律和人体运动学特征。方法 10位正常健康的男性受试者直腿站立于试验平台内提放体前后的重物,同时监测双侧腰腹臀10块肌肉的肌电活动、躯干角运动和足底力系变... 目的观察躯干前屈和后伸运动过程提放体前和体后重物时腰腹臀肌的肌电活动规律和人体运动学特征。方法 10位正常健康的男性受试者直腿站立于试验平台内提放体前后的重物,同时监测双侧腰腹臀10块肌肉的肌电活动、躯干角运动和足底力系变化。分析肌电平均振幅、肌肉做功百分比和足底中心压力(center of pressure,COP)的位移,并进行常规的参数统计分析。结果重物在前时,背肌活动较强,并且负重后背肌做功百分比增大,腹肌活动减小;重物在后时,腹肌活动较强,背肌和腹肌的做功百分比接近相等,负重后腹肌的做功百分比增大,背肌活动减小;臀中肌负重后肌电活动增加,但做功百分比基本一致。结论躯干在前屈后伸的动态动作中,肌肉活动随负载大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前方负重时背肌主动,腹肌拮抗;后方负重时腹肌主动,背肌协同。臀中肌在动态任务中起的是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肌 前屈 后伸 表面肌电图 均匀负重
下载PDF
屈曲运动和伸展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锡金 康两期 +3 位作者 吴进 陈智彪 刘志强 胡鹏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8-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3个月屈曲运动与伸展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将56名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屈曲运动组和伸展运动组,每组28例。每组患者在我院康复理疗科单纯进行3个月运动锻炼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 目的:观察比较3个月屈曲运动与伸展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将56名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屈曲运动组和伸展运动组,每组28例。每组患者在我院康复理疗科单纯进行3个月运动锻炼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包括临床疗效、VAS评分法评估腰痛强度、ODI功能障碍问卷表评估腰部功能及腰椎侧位X线片上腰椎曲度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屈曲运动组VAS、ODI评分与伸展运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屈曲运动组总有效率为84.0%,伸展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曲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屈曲运动组腰椎曲度与伸展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曲运动和伸展运动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有明显疗效,且伸展运动疗效优于屈曲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屈曲运动 伸展运动
原文传递
搬运模拟人的“颈椎”屈伸运动测量与标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爱娟 孙秋明 +3 位作者 魏高峰 谢新武 田丰 王政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脊柱运动的测量可监测与评估搬运过程中脊柱运动,规范指导受训者搬运操作,减少脊柱损伤;在搬运后送器材测试方面,为担架、固定器材及医疗后送车辆等的评估提供量化、可重复的测试平台。方法根据颈椎屈伸运动特点,设计传感器安装方法... 目的脊柱运动的测量可监测与评估搬运过程中脊柱运动,规范指导受训者搬运操作,减少脊柱损伤;在搬运后送器材测试方面,为担架、固定器材及医疗后送车辆等的评估提供量化、可重复的测试平台。方法根据颈椎屈伸运动特点,设计传感器安装方法,建立测量数学模型;运用Zebris CMS 70P系统标定颈椎屈伸运动数据,通过数学拟合,颈部屈伸运动角度与传感器测量值呈一元线性关系,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拟合函数。结果与结论实验数据验证了传感器测量安装的科学性、可行性,且能够实现测量的有效性和重复性,测量精度可达到±1°,实现了颈椎屈伸运动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运 模拟人 颈椎 屈伸运动 测量
原文传递
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的交叉迁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燕 师东良 +3 位作者 曹龙军 田强 周石 黄力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观察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是否会增长肌肉力量并产生交叉迁移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名右利手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首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等张肌力评定,然后训练组受试者进行右腕关节屈伸等张肌肉力量... 目的:观察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是否会增长肌肉力量并产生交叉迁移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名右利手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首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等张肌力评定,然后训练组受试者进行右腕关节屈伸等张肌肉力量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活动不进行训练;6周后再次评定等张肌力。结果:训练组右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伸肌肌力分别增加了19%、12%和41%,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屈肌肌力减少0.6%,左侧腕屈、伸肌肌力增加0.6%和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右侧腕伸肌肌力虽增加了32%,但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伸肌肌力也增加了1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结论:本研究证实了6周单侧腕关节屈伸等张训练方案在右利手青年男性受试者交叉迁移效果良好,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了可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迁移 等张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