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rge-scale space end-effector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宏 谭益松 +3 位作者 刘伊威 介党阳 高凯 蔡鹤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00-609,共10页
In order to achieve large tolerance capture and high stiffness connection for space payload operations,a Chinese large-scale space end-effector (EER) was developed.Three flexible steel cables were adopted to capture t... In order to achieve large tolerance capture and high stiffness connection for space payload operations,a Chinese large-scale space end-effector (EER) was developed.Three flexible steel cables were adopted to capture the payload with large capture allowance.Ball screw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plane shape-constraint four bar linkage mechanism were utilized to connect the payload with high stiffness.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capture tolerances in X,Y,Z,Pitch,Yaw,Roll directions are 100 mm,100 mm,120 mm,10.5°,10.5°,12°,respectively.The maximum connection stiffness is 4 800 N·m.The end-effector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space large tolerance capture and high stiffness connec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tolerance capture high stiffness connection END-EFFECTOR flexible steel cable ball screw four bar linkage
下载PDF
柔性连杆机构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劲夫 贾丽俊 秦卫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从柔性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建模、运动响应的计算及其运动稳定性分析这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柔性连 杆机构动力学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有关柔性连杆机构动力学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主要 问题。
关键词 柔性连杆机构 动力学 建模 运动稳定性
下载PDF
灵活编组智能列车的钩缓装置选型设计
3
作者 李茁 邢松龄 +2 位作者 穆文雄 沃少帅 曾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7期112-116,共5页
第二代智能地铁列车具备灵活编组的能力适应多编组同线运行,可实现“运力-运量匹配”,但对钩缓装置提出更高的吸能要求。该文基于某具备灵活4编组、灵活4+4编组能力的第二代智能列车的钩缓装置选型设计,对灵活编组列车与既有列车同线运... 第二代智能地铁列车具备灵活编组的能力适应多编组同线运行,可实现“运力-运量匹配”,但对钩缓装置提出更高的吸能要求。该文基于某具备灵活4编组、灵活4+4编组能力的第二代智能列车的钩缓装置选型设计,对灵活编组列车与既有列车同线运行时各类连挂、碰撞、救援工况进行一维动力学仿真分析,为第二代智能地铁列车的钩缓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缓装置 灵活编组 吸能 列车 连挂
下载PDF
某风洞柔壁喷管联动控制方法改进 被引量:3
4
作者 顾海涛 张胜 王晓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90-193,共4页
为解决某风洞柔壁喷管入口滑槽处在成型、回零过程中出现的卡阻问题,针对现有联动控制方法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提出在联动控制方法中引入单节点随动控制方案。通过在卡阻节点支路上加装2只电磁换向阀,根据不同工况编制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为解决某风洞柔壁喷管入口滑槽处在成型、回零过程中出现的卡阻问题,针对现有联动控制方法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提出在联动控制方法中引入单节点随动控制方案。通过在卡阻节点支路上加装2只电磁换向阀,根据不同工况编制电磁铁动作顺序表,使电磁换向阀按电磁铁动作顺序表进行工作,即可实现联动控制中单节点随动的目标,进而解决卡阻问题。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联动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卡阻现象,为风洞柔壁喷管联动控制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壁喷管 联动控制 卡阻现象
下载PDF
农用柔性底盘偏置轴转向机构联动耦合控制策略及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瞿济伟 郭康权 +2 位作者 宋树杰 Tran Van Cuong 李翊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5-65,共11页
针对农用柔性底盘前轮转向时两偏置轴转向机构难以保持联动关系而影响顺利转弯的问题,基于阿克曼转向几何与交叉耦合控制原理,设计了偏置轴转向机构联动耦合控制策略,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对两转向轮转角联动轮廓误差进行补偿,并依据方... 针对农用柔性底盘前轮转向时两偏置轴转向机构难以保持联动关系而影响顺利转弯的问题,基于阿克曼转向几何与交叉耦合控制原理,设计了偏置轴转向机构联动耦合控制策略,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对两转向轮转角联动轮廓误差进行补偿,并依据方向盘信号大小和变化率对电磁摩擦锁PWM控制信号占空比进行调节,以匹配偏置电动轮转向的角速度,使两转向机构形成耦合而保持期望联动关系;基于MATLAB/Simulink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且在硬化路面上实施了阶跃转向、蛇行转向及随机转向3种运动方式的试验验证,并对比分析了转角分配控制下的前轮转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耦合控制方法下柔性底盘前轮阶跃转向响应均在0.8 s内,左、右侧转角最大超调为1.3°;电磁摩擦锁的开闭可较好匹配电动轮的转向;左、右前轮对于各自目标角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3种转向方式下最大与平均跟随误差值均小于分配控制方法;两轮联动的最大与平均转角轮廓误差分别为:阶跃转向1.2°与0.6°、蛇行转向1.1°与0.6°、随机转向1.0°与0.5°;耦合控制下仿真与试验转角的轮廓误差变化趋势一致,最大误差为2.2°,证明仿真模型合理有效。耦合控制下偏置轴转向机构联动控制效果优于转角分配控制,转向效果良好,该文提出的柔性底盘偏置轴转向机构联动耦合控制策略有效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控制 算法 柔性底盘 前轮转向 联动 耦合控制 试验
下载PDF
某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平顺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卞青青 马雪洁 +1 位作者 柳英杰 苏江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6期22-24,28,共4页
为了分析臂架系统运动过程的平顺性,采用基于MWorks平台的Modelica多领域建模仿真技术实现了对某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分析与改进。首先,搭建某型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系统的机械刚柔耦合模型、液压模型等多领域模型;为了研究臂架平顺性... 为了分析臂架系统运动过程的平顺性,采用基于MWorks平台的Modelica多领域建模仿真技术实现了对某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分析与改进。首先,搭建某型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系统的机械刚柔耦合模型、液压模型等多领域模型;为了研究臂架平顺性影响因素,仿真分析了臂架系统中各节臂架联动工况下刚度、液压系统阻尼等;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优化改进策略。实验提出无需制造物理样机用于实体实验的方法,为企业改进某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提供了高效的研发途径,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车臂架系统 柔性体 多领域模型 联动仿真 平顺性
下载PDF
一种新型捣固装置及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云山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3-426,共4页
摘要:介绍了一种液压捣固机的激振与捣固装置,所述装置属于小型铁路养护用内燃动力液压捣固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弹性连杆理论的强迫振动式反相位激振与捣固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捣固机传统偏心块式激振方式和强迫振动式激振方式的... 摘要:介绍了一种液压捣固机的激振与捣固装置,所述装置属于小型铁路养护用内燃动力液压捣固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弹性连杆理论的强迫振动式反相位激振与捣固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捣固机传统偏心块式激振方式和强迫振动式激振方式的不足,引进了单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的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连杆理论的强迫振动式反相激振、捣固装置的结构形式与参数设计方法,其目的是既能解决传统捣固机不能实现反相位相对振动和异步夹实问题,又能克服传统强迫振动激振方式的振动幅值不能调节问题,提高捣固效果,使捣固机的应用更加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固装置 弹性连杆 强迫振动 反相位激振 参数确定
下载PDF
基于储能型稳控装置的电力系统阻尼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刚 程时杰 +1 位作者 文劲宇 潘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1-15,20,共6页
飞轮储能式柔性功率调节器(FPC)是一种以储能原理为基础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基于由一台同步发电机和一台FPC组成的双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研究了FPC对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改善作用,并分别讨论了FPC功率调节响应速度和... 飞轮储能式柔性功率调节器(FPC)是一种以储能原理为基础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基于由一台同步发电机和一台FPC组成的双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研究了FPC对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改善作用,并分别讨论了FPC功率调节响应速度和FPC可调功率对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FPC能够增加电力系统的总阻尼资源并优化阻尼分配,特别是FPC的动态有功功率调节能显著改善系统的阻尼特性并提高系统抑制低频振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阻尼 储能型稳控装置 柔性功率调节器 特征值分析法 定子磁链定向励磁控制
下载PDF
弹性连杆机构振动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宋轶民 张策 +1 位作者 余跃庆 马文贵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13,共4页
综述了弹性连杆机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对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及混合控制等减振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弹性连杆机构 振动 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 混合控制
下载PDF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晓海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1年第5期49-54,57,共7页
分散式充电桩存在容量利用率低、维护和更换成本高的问题,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分散式充电桩数量时,要避免容量倍增、投资倍增、低效运行。可以从规划增加的和原来建成的分散式充电桩合并一部分占用容量,采用柔性充电堆完成分散容... 分散式充电桩存在容量利用率低、维护和更换成本高的问题,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分散式充电桩数量时,要避免容量倍增、投资倍增、低效运行。可以从规划增加的和原来建成的分散式充电桩合并一部分占用容量,采用柔性充电堆完成分散容量资源整合,优化集中充电堆与分散式充电桩布局,降低容量占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集约整合形成充电堆集群,提高充电服务能力,促进充电服务与管理体系创新发展,为构建未来的充电基础设施集群智慧储能应急体系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充电堆 集约整合 智慧储能 能源物联网数据链 智慧联控
下载PDF
吊管机四连杆式配重机构刚柔耦合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苏 王琪 +1 位作者 宁善平 王汉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102,107,共5页
配重机构是吊管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合理性与关键部位强度直接影响到起吊性能的好坏以及施工作业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配重机构的研发过程中,融入现代设计方法能够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研发周期。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以某... 配重机构是吊管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合理性与关键部位强度直接影响到起吊性能的好坏以及施工作业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配重机构的研发过程中,融入现代设计方法能够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研发周期。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以某型吊管机四连杆型式配重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UG和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和力学模型,对机构收起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配重质心水平位移曲线,验证了该机构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平衡力矩。通过导入柔性化零件建立机构的刚柔耦合模型,仿真后得到液压油缸推力变化曲线和上连杆最危险时刻最大应力值,校核油缸设计的合理性和上连杆的强度,最后用试验验证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研究为样机中配重机构的设计和可靠性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 吊管机 四连杆式配重机构 ADAMS 试验
下载PDF
基于刚-柔并联连杆系统的越障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云龙 刘少刚 贾鹤鸣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1-1588,共8页
针对越障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刚-柔混合型并联连杆机构,建立了机构的系统模型。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以及模态方程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对所建模型进行计算仿真,并与刚性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能量变化规律总体上与... 针对越障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刚-柔混合型并联连杆机构,建立了机构的系统模型。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以及模态方程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对所建模型进行计算仿真,并与刚性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能量变化规律总体上与一般刚性系统的相似,因而能够适用于相同应用场合;在外力作用下,刚-柔混合系统的动能变化曲线更加平缓,具备了更强的缓解冲击的特性,因而更适用于存在较多冲击的越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刚-柔混合系统 并联连杆机构 动力学建模 越障机器人
下载PDF
高精度无导轨位移平台误差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佃生 高云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320,共8页
研究了基于补偿式柔性平行四杆机构的高精度位移平台的运动精度,对变形板尺寸误差、比例杆球心距误差和内外变形板装配夹角误差等误差源进行了分析计算。采用半梁模型分析了变形板,得到变形板行程与耦合位移量的关系,给出了平台直线度... 研究了基于补偿式柔性平行四杆机构的高精度位移平台的运动精度,对变形板尺寸误差、比例杆球心距误差和内外变形板装配夹角误差等误差源进行了分析计算。采用半梁模型分析了变形板,得到变形板行程与耦合位移量的关系,给出了平台直线度误差和耦合位移量误差关于平台位移和变形板尺寸的表达式。使用自准直仪和高精度微分测量头对平台直线度和耦合位移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补偿式结构的高精度无导轨位移平台在大行程(5mm)工作时,仍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直线度小于1.5″,耦合位移量小于13.7m,与理论分析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平台 直线度 耦合位移 柔性四杆机构 变形板
下载PDF
神经网络在弹性连杆机构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轶民 张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首次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弹性连杆机构的振动主动控制 ,设计、建造了具有压电陶瓷作动器与电阻应变计传感器的弹性连杆机构实验装置及其振动控制系统。根据实验数据离线设计了动态递归神经网络控制器 ,并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直接自校正... 首次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弹性连杆机构的振动主动控制 ,设计、建造了具有压电陶瓷作动器与电阻应变计传感器的弹性连杆机构实验装置及其振动控制系统。根据实验数据离线设计了动态递归神经网络控制器 ,并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直接自校正控制策略对弹性连杆机构实施了在线控制。控制后 ,弹性构件输出点的应变峰值降低了 5 0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连杆机构 振动主动控制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柔性连接龙门式机器人实时图像处理与多轴联动抓取
15
作者 曾维灿 陈思鲁 +3 位作者 袁黎明 万红宇 张驰 杨桂林 《机械制造》 2024年第5期1-5,19,共6页
面向柔性连接龙门式机器人,在实现视觉识别、检测与抓取等工程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在现有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工业相机系统试验平台,并进行标定,标定试验误差小于0.07像素。基于LabVIEW和NI Vision开发完整的图像处理算法与多轴联动抓... 面向柔性连接龙门式机器人,在实现视觉识别、检测与抓取等工程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在现有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工业相机系统试验平台,并进行标定,标定试验误差小于0.07像素。基于LabVIEW和NI Vision开发完整的图像处理算法与多轴联动抓取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执行图像检测和目标定位任务。试验测得数据标准差约为0.47、0.41,相对误差约为0.85%、0.65%。实现多轴联动对工件样本的抓取,抓取定位相对误差在0.2%以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连接 机器人 图像处理 多轴联动 抓取
下载PDF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程一种数值求解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宏昭 曹惟庆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CSCD 1991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本文提出用含有二阶自校正功能的增广法和半隐式Runge-Kutta法相结合求解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中的微分-代数型方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和实验验证。
关键词 多柔体系统 动力学 数值方法
下载PDF
基于四杆机构单元的柔性铰链设计与尺寸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静 寇子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312,共10页
针对柔性铰链存在的转动角度小和径向漂移大等问题,进行了大转角和高精度柔性铰链设计。利用四杆机构中曲柄摇杆机构的转角放大特性,以固化的四杆机构为变形模块,通过摇杆的小变形实现铰链的大转角运动。柔性铰链中固化的四杆机构为超... 针对柔性铰链存在的转动角度小和径向漂移大等问题,进行了大转角和高精度柔性铰链设计。利用四杆机构中曲柄摇杆机构的转角放大特性,以固化的四杆机构为变形模块,通过摇杆的小变形实现铰链的大转角运动。柔性铰链中固化的四杆机构为超静定结构,基于超静定结构理论进行了柔性单元的受力分析,并建立了柔性铰链的刚度模型,实现柔性铰链的分析和设计。根据设计方案选取设计变量,基于理论推导得到刚度建立目标函数,根据性能和几何边界建立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对柔性铰链尺寸进行优化,并通过ANSYS进行了特定尺寸下柔性铰链变形和应力分析,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四杆机构 大转角 刚度 优化
原文传递
算网融合趋势下光骨干传输网演进发展研究
18
作者 李亚涛 闫辉 周涛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针对算力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和高效协同的承载需求,下一代光骨干传输网络将向大容量、扁平化、超低时延、灵活光电联动和智能化调度网络方向进行演进,通过对光骨干传输网络组织方案、实施步骤、安全设计方案等方面的分析,阐明光传输... 针对算力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和高效协同的承载需求,下一代光骨干传输网络将向大容量、扁平化、超低时延、灵活光电联动和智能化调度网络方向进行演进,通过对光骨干传输网络组织方案、实施步骤、安全设计方案等方面的分析,阐明光传输网的典型部署实施方案及设计关注重点,为运营商的下一代光骨干传输网络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化网络结构 大容量系统 灵活光电联动 智能化网络调度 网络组织方案 网络安全设计
下载PDF
A Study of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Rigid-Flexible Coupled Bar Linkage System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念力 张广芸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1年第6期616-620,共5页
In order to present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rigid-flexible coupled bar linkage system(RFCBLS),the flexible element motion equation was gotten by Lagrange Equation and the rigid element motion equation was go... In order to present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rigid-flexible coupled bar linkage system(RFCBLS),the flexible element motion equation was gotten by Lagrange Equation and the rigid element motion equation was gotten based on rigid constraint conditions.The multi-body system(MBS) is a complex mechanism and its components have quite different rigidities.If it is considered as a rigid MBS(RMBS) to do its dynamic analysis,elastic deformation's ignorance will lead to inaccurate analysis.If it is considered as a flexible MBS(FMBS) to establish,analyze,and solve the model,quite large system equations make it difficult to solve.The better method is as follows:the complex mechanism system is regarded as a rigid-flexible coupled system(RFCS) to mak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rigid components be equivalent,system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by FMBS' way,and system equation dimensions are reduced by transition matrices' introduction.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for rigid element and flexible element coupling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MBS.The analyzed crank slide-block mechanism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for RFCBLS is quick and conven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flexible coupled linkage system flexible element rigid element transition matrices dynamic analysis
下载PDF
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刚柔耦合磨损分析
20
作者 李博 刘旭柠 +3 位作者 郭杰 胡凯 畅博彦 魏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2,共7页
为准确预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间隙磨损机制,通过结合Lankarani-Nikravesh与Bai碰撞力模型,建立可变刚度与阻尼系数非连续接触碰撞力模型,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描述含间隙机构旋转铰的切向摩擦力,通过Lagrange方法对系统动力学建模... 为准确预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间隙磨损机制,通过结合Lankarani-Nikravesh与Bai碰撞力模型,建立可变刚度与阻尼系数非连续接触碰撞力模型,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描述含间隙机构旋转铰的切向摩擦力,通过Lagrange方法对系统动力学建模;其次选取空间连杆为柔性化对象,综合Ansys与Adams分析,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最后将系统的动态仿真响应结果与Archard模型相结合,求解运动副磨损情况。结果表明:柔性构件可以有效缓解机构间隙碰撞的冲击作用,间隙为0.15 mm条件下,剑头加速度振荡最大幅值缩减53.2%;当间隙升至0.5 mm后,虽磨损范围大幅增加,但间隙磨损深度并未随之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纬机构 接触碰撞力模型 Coulomb摩擦力模型 刚柔耦合磨损 空间连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