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楠 郭慧芝 +4 位作者 焦冉 张书环 刘志新 姚卫建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0-987,共8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细菌性疾病是草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文章对河南一草鱼养殖场2009年8月出现的暴发性细菌性传染病进行了研究。该渔场饲养的草鱼成鱼和鱼苗出现了体表溃烂、局部出血,肠系膜充血、出血,腹...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细菌性疾病是草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文章对河南一草鱼养殖场2009年8月出现的暴发性细菌性传染病进行了研究。该渔场饲养的草鱼成鱼和鱼苗出现了体表溃烂、局部出血,肠系膜充血、出血,腹腔积水等症状,并大量死亡。从濒死草鱼的内脏中分离到3株细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其中,从患病鱼苗体内分离到霍乱弧菌;从成鱼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黄杆菌。回归试验证明3株细菌均能使草鱼致死,其中霍乱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是0.15×104 cfu/g和0.96×103 cfu/g。从草鱼中分离到致病性霍乱弧菌是首次报道。药敏试验表明,在所试的17种抗生素中,霍乱弧菌仅对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链霉素、奥复星、庆大霉素等5种抗生素敏感;嗜水气单胞菌仅对菌必治、奥复星、庆大霉素等3种抗生素敏感;而柱状黄杆菌则对其中的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霍乱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 柱状黄杆菌 半数致死量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我国淡水鱼类柱形病病原菌柱状黄杆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良发 谢海侠 +5 位作者 张金 李楠 姚卫建 张立强 熊传喜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为认识我国淡水鱼类烂鳃病的病原以及柱形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实验从发生烂鳃病的病鱼中分离细菌性病原,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是否在含托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黄色假根状菌落,是否产生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的酶类等特性... 为认识我国淡水鱼类烂鳃病的病原以及柱形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实验从发生烂鳃病的病鱼中分离细菌性病原,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是否在含托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黄色假根状菌落,是否产生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的酶类等特性的鉴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证实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所分离的烂鳃病的病原。同时,研究也证实20世纪曾经命名为烂鳃(Gill-rot)病病原的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 Ko,1975)是柱状黄杆菌的同物异名。利用分离到的16株柱状黄杆菌的16SrDNA序列,以及已经发表的柱状黄杆菌的相关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柱状黄杆菌的菌株聚成3枝,与柱状黄杆菌的三种基因组型(Genomovar)相对应。其中当时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强毒株G4与分别分离自日本和美国的两株聚为一枝。另外两枝包括的菌株较多,它们中的一些菌株来源于相同的鱼类宿主,如鲤形目的种类;但是,这两枝也包括一些特有的株,如从欧洲和美国的鲑形目鱼类上分离的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这一枝还包括我国曾经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G18弱毒株。从我国隶属于鲈形目的鳜鱼和鲟形目的中华鲟上分离到的柱状黄杆菌则聚为另外一枝。作者认为对不同基因组型菌株的致病性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将可能从根本上认识鱼类柱形病的流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同物异名 柱形病 16SrDNA 系统发育 基因组型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礼辉 李宁求 +3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付小哲 吴淑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24-7126,共3页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5~10)μm,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不能发酵和利用葡萄糖等多糖,不水解酪氨酸,不产生吲哚。所测16SrRNA基因序列经BLAST分析表明,与GeneBank上登录的柱状黄杆菌的16S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达98.2%。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菌株GHS061212与柱状黄杆菌(AY841899)聚为1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71.0%。[结论]菌株GHS061212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 烂鳃病 柱状黄杆菌 生理生化鉴定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黄颡鱼源柱状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翘嘴鳜的致病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玉蕾 赵丽娟 +2 位作者 周伟东 艾桃山 林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9,共7页
从患病黄颡鱼上分离出1株柱状黄杆菌(Pf1),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Pf1感染黄颡鱼和翘嘴鳜,发现Pf1对2种鱼均有致病性。Pf1可导致翘嘴鳜多个组织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严重损伤肝、体肾和鳃。被感染翘嘴鳜肝细胞肿胀、空泡化坏... 从患病黄颡鱼上分离出1株柱状黄杆菌(Pf1),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Pf1感染黄颡鱼和翘嘴鳜,发现Pf1对2种鱼均有致病性。Pf1可导致翘嘴鳜多个组织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严重损伤肝、体肾和鳃。被感染翘嘴鳜肝细胞肿胀、空泡化坏死;肾小管广泛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鳃小片毛细血管充血,呼吸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鳃的呼吸功能衰退。鳃部病变导致感染鳜呼吸频率加快、游动缓慢,最后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黄颡鱼 翘嘴鳜 致病性 组织病理
下载PDF
福尔马林灭活柱状黄杆菌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毅 隗黎丽 +3 位作者 李莉 李楠 姚卫建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4-801,共8页
在本研究中,将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黄杆菌菌苗(FKG4)经腹腔注射免疫草鱼,以注射灭菌PBS作对照,分别在免疫后1、7、15和28d,提取受免鱼和对照鱼肝脏、脾脏和头肾3种组织中的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C-反应... 在本研究中,将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黄杆菌菌苗(FKG4)经腹腔注射免疫草鱼,以注射灭菌PBS作对照,分别在免疫后1、7、15和28d,提取受免鱼和对照鱼肝脏、脾脏和头肾3种组织中的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β)、白介素8(IL-8)、Ⅰ型干扰素(IFNⅠ)等6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CRP在受免鱼肝脏中的表达于免疫后1、7d显著高于对照鱼,而在脾脏与头肾中的表达未出现显著差异;MHCⅠ在受免鱼3种组织中的表达于免疫后1、7、15d都显著高于对照鱼;TNFα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都较低,但都于免疫后1、7d显著高于对照鱼;IL-1β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于免疫后1d都显著高于对照鱼,但只有在头肾中的表达在免疫后7d时仍保持显著差异;IL-8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都只是于免疫后1d显著高于对照鱼;TNFα、IL-1β及IL-8等3种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在免疫后15d都恢复到对照鱼的水平;而IFNⅠ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之间未出现显著差异。结果表明,FKG4注射免疫可以显著提高草鱼3种组织中与抗菌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增强鱼体抵抗细菌性病原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草鱼 免疫相关基因 实时荧光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剑尾鱼烂鳃、烂尾病病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晓丽 邵蓬 +3 位作者 崔宽宽 丁子元 蔡琰 张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2,共7页
从有明显烂尾、烂鳃症状的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i)体表病灶处、鳃及肝脏分离出优势菌株(1201F、1201H),分别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1201F和1201H均能够独立引起养殖剑尾鱼发病死亡,其对剑尾鱼的半... 从有明显烂尾、烂鳃症状的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i)体表病灶处、鳃及肝脏分离出优势菌株(1201F、1201H),分别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1201F和1201H均能够独立引起养殖剑尾鱼发病死亡,其对剑尾鱼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99×107cfu/尾、1.19×106cfu/尾。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D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1201F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菌株1201H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其中菌株1201F与柱状黄杆菌(AB078047)的亲缘关系最近,置信度为90%;菌株1201H与维氏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维氏气单胞菌(JQ795750)聚为一个分支,置信度高达93%。对24种药物的敏感实验证实菌株1201F和菌株1201H同时敏感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左氟沙星、环丙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cloumnare) 维氏气单胞菌( AEROMONAS veronii) 剑尾鱼( XIPHOPHORUS hellerii) 16 SrDNA分析
下载PDF
免疫多糖对受免草鱼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汪成竹 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99,共5页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免疫多糖,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菌苗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血清总蛋...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免疫多糖,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菌苗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探讨了免疫多糖对受免草鱼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草鱼,不仅可以使受免草鱼对灭活柱状黄杆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柱状黄杆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多糖 草鱼 免疫激活剂 柱状黄杆菌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对草鱼的免疫促进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毅 谢海侠 +3 位作者 昌鸣先 隗黎丽 姚卫建 聂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3-689,共7页
将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EPS)溶液经腹腔注射免疫草鱼,以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免疫一周后,分别提取受免鱼与对照鱼肝脏、脾脏、体肾和头肾4种组织中的总RNA,并通过RT-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 将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EPS)溶液经腹腔注射免疫草鱼,以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免疫一周后,分别提取受免鱼与对照鱼肝脏、脾脏、体肾和头肾4种组织中的总RNA,并通过RT-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 I)、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IFN)等5种免疫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RP在受免鱼肝脏中的表达显著上升;MHC I在受免鱼脾脏、体肾中的表达显著下降;IgM在受免鱼4种组织中的表达皆显著上升;IL-1在受免鱼4种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无论受免组还是对照组都只能检测到微弱的IFN表达,且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柱状黄杆菌EPS对草鱼的先天免疫能力以及特异性体液免疫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柱状黄杆菌 草鱼 免疫促进 免疫基因
下载PDF
MiR-155靶向talin-1基因调控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诱导的EPC细胞凋亡
9
作者 王骞 王承德 +4 位作者 罗敏意 黎果 车行 林蠡 赵丽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为研究miR-155在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过表达miR-155和敲降踝蛋白基因(talin-1),皆能抑制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并鉴定出talin-1为miR-155的靶蛋白。在FC-EPS诱导细... 为研究miR-155在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过表达miR-155和敲降踝蛋白基因(talin-1),皆能抑制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并鉴定出talin-1为miR-155的靶蛋白。在FC-EPS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踝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在凋亡发生阶段检测到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活化,同时检测到2条踝蛋白剪切异构体,大小分别约为200 ku和250 ku;将构建的鲤Talin-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鲤上皮瘤细胞(EPC),过表达的Talin-1延迟且延长了细胞凋亡的进程,并检测到上述2条踝蛋白异构体。然而,当以FC-EPS转染EPC细胞时,Talin-1先下降再恢复到正常水平,细胞不发生凋亡。因此,在FC-EPS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通过上调miR-155来调控靶基因talin-1 mRNA和蛋白转录的变化,以及产生Talin-1蛋白异构体来抑制细胞发生凋亡。本研究为有效防治柱状黄杆菌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MIR-155 talin-1 细胞凋亡 RNA干扰
下载PDF
水生动物柱状黄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黎雪梅 李小兵 +1 位作者 郑宗林 郭益红 《饲料与畜牧(新饲料)》 2014年第6期31-37,共7页
柱状黄杆菌是柱形病的病原体,可感染全球的淡水鱼类。自然和养殖条件下的海水鱼类以及观赏鱼类也可感染发病。全世界每年由柱形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柱状黄杆菌的发现、病理变化、超微结构特点和血液学特征等... 柱状黄杆菌是柱形病的病原体,可感染全球的淡水鱼类。自然和养殖条件下的海水鱼类以及观赏鱼类也可感染发病。全世界每年由柱形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柱状黄杆菌的发现、病理变化、超微结构特点和血液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对柱状黄杆菌的分离鉴定、柱形病的爆发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柱状黄杆菌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柱形病 水生生物病原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笋壳鱼源柱状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丽娟 王红莉 +4 位作者 王亚军 任燕 王庆 石存斌 张德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8-646,共9页
【目的】明确2022年5月广东省珠海市某养殖场笋壳鱼烂鳃病的病原,为防控笋壳鱼相关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笋壳鱼的腐烂鳃丝、肾脏和体表病灶等部位分离细菌,并纯化优势菌落,通过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序列并进行测... 【目的】明确2022年5月广东省珠海市某养殖场笋壳鱼烂鳃病的病原,为防控笋壳鱼相关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笋壳鱼的腐烂鳃丝、肾脏和体表病灶等部位分离细菌,并纯化优势菌落,通过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构建该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患病笋壳鱼的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Om2202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斑马鱼人工感染试验。测定中草药和消毒剂对分离菌株Om2202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分析菌株Om2202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从患病鱼鳃部和肾脏分离到的优势菌落呈细长的弯曲或直杆状,菌体表面未见鞭毛和菌毛,有荚膜,有胞外分泌物;通过特异性PCR检测和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合菌落形态分析结果,确定分离菌株Om2202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Om2202携带gldD、hly、cslA、ompA和chiA等11种毒力相关基因。斑马鱼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Om2202对斑马鱼具有较强致病性,其LC50为7.50×106 CFU/mL。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Om2202菌株对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苯扎溴铵等药物敏感,对连翘精油、二氧化氯、蛋氨酸碘和过氧化钙等药物不敏感。【结论】引起笋壳鱼烂鳃的主要致病菌为柱状黄杆菌,属于广泛流行的基因Ⅱ型菌株,且携带大量的毒力相关基因,对斑马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用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苯扎溴铵等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鱼 柱状黄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鱼类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溶血素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烨 李楠 +2 位作者 张晓林 秦婷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4-607,共4页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隶属于拟杆菌门、黄杆菌纲、黄杆菌目、黄杆菌科,是重要的水生动物致病菌且呈世界性分布,鱼类感染柱状黄杆菌以后会引发柱形病(Columnaris disease),在我国又称烂鳃病[1]。鲑科(Salmonidae)...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隶属于拟杆菌门、黄杆菌纲、黄杆菌目、黄杆菌科,是重要的水生动物致病菌且呈世界性分布,鱼类感染柱状黄杆菌以后会引发柱形病(Columnaris disease),在我国又称烂鳃病[1]。鲑科(Salmonidae)、鲤科(Cyprinidae)、鲶科(Siluridae)等多科鱼类(几乎所有的淡水鱼类)都会感染柱形病[2]。患病鱼体会出现烂鳃、体表溃疡、组织坏死及鳍条腐烂等症状,死亡率可高达100%,全球每年因柱形病感染引起鱼类发病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溶血素 基因 表达
下载PDF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思泉 李娜 +2 位作者 罗玉双 张保平 张建平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第3期37-42,共6页
试验从患典型烂鳃病草鱼病变部位分离到1株柱状黄杆菌(FC-3株),采用0.4%甲醛灭活制成免疫原,接种健康120日龄桃源蛋鸡,收集鸡蛋并提纯卵黄抗体(IgY),并以此IgY为基础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结果:用FC-3株制备的IgY经初步提纯后电泳分离可... 试验从患典型烂鳃病草鱼病变部位分离到1株柱状黄杆菌(FC-3株),采用0.4%甲醛灭活制成免疫原,接种健康120日龄桃源蛋鸡,收集鸡蛋并提纯卵黄抗体(IgY),并以此IgY为基础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结果:用FC-3株制备的IgY经初步提纯后电泳分离可见重链和轻链2条蛋白条带,获得了IgY多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柱状黄杆菌纯培养液的检出限值为1×10^7cfu/mL,抗原包被最佳浓度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和1∶51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鸡IgY最佳工作浓度为1∶4000。结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柱状黄杆菌有明显的检测特异性,与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卵黄抗体 间接ELISA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弱毒株和车轮虫混合感染致金鱼烂鳃病的病原分析
14
作者 王小亮 曹欢 +5 位作者 王姝 张文 王静波 吕晓楠 王澎 徐立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12-4620,共9页
【目的】确诊北京地区某养殖场金鱼发生烂鳃病的病原。【方法】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濒死金鱼,制作鳃组织的水浸片进行寄生虫和真菌观察,取肝脏、肾脏、脾脏、鳃组织开展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FHNV)检测。同时,从鳃上分离病原菌,分析... 【目的】确诊北京地区某养殖场金鱼发生烂鳃病的病原。【方法】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濒死金鱼,制作鳃组织的水浸片进行寄生虫和真菌观察,取肝脏、肾脏、脾脏、鳃组织开展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FHNV)检测。同时,从鳃上分离病原菌,分析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分类地位及药物敏感性等特性;采取鳃组织划痕浸泡和未划痕浸泡方式开展病原菌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自然发病鱼鳃丝上有少量车轮虫寄生,未观察到真菌菌丝,GFHNV核酸检测呈阴性。从鳃组织分离到大量假根状菌落,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阴性长杆菌,菌体大小(0.5~0.7)μm×(4~8)μm,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产生硫化氢,不发酵葡萄糖等糖醇类,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确认分离菌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基因型Ⅰ型。划痕浸泡的各组金鱼均出现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划痕对照组和未划痕浸泡组均未出现死亡,经计算该菌对金鱼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8.8×10^(6) CFU,为弱毒株。该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而对试验的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的柱状黄杆菌弱毒株可造成鳃组织破损金鱼的死亡,结合实践生产中许多金鱼感染少量车轮虫造成鳃组织破损但未出现发病死亡的病例,确定这起慢性、低死亡率的金鱼烂鳃病是由车轮虫和柱状黄杆菌弱毒株混合感染所致,而继发感染的柱状黄杆菌弱毒株是造成金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烂鳃病 柱状黄杆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对草鱼TLR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隗黎丽 吴华东 熊六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用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G4株感染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别在感染1、4、7 d后提取感染组和对照组草鱼鳃、脾脏、肝脏、肠道和头肾5种组织的总RNA,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oll样受体3(TLR3)、Toll... 用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G4株感染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别在感染1、4、7 d后提取感染组和对照组草鱼鳃、脾脏、肝脏、肠道和头肾5种组织的总RNA,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oll样受体3(TLR3)、Toll样受体7(TLR7)和Toll样受体22(TLR22)3个抗病毒免疫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注射柱状黄杆菌7 d后,TLR3在草鱼鳃、肝脏、肠道和头肾4种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注射柱状黄杆菌4 d和7 d后,TLR7和TLR22在5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注射柱状黄杆菌1 d后,TLR22在鳃、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就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TLR3、TLR7和TLR22基因在机体应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柱状黄杆菌 Toll样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from Rutaceae with activities against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and Streptococcus iniae 被引量:1
16
作者 Kumudini M. Meepagala Kevin K. Schrader Charles L. Burand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3年第4期90-100,共11页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Murraya koenegii (Rutaceae) leaves, isomahanine (1) and mahanine (2) were isolated that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wards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and Streptococcus iniae which ca...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Murraya koenegii (Rutaceae) leaves, isomahanine (1) and mahanine (2) were isolated that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wards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and Streptococcus iniae which caused columnaris disease and streptococcosis respectively. Isomahanine was found to have the strongest activity against F. columnare (isolate ALM-00-173) and S. iniae (isolate LA94-426) based on 24-h 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IC50) and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 Although compound (7), a nicotinamide isolated from Amyris texana had the lowest MIC (2.8 ± 0 mg/L) of any of the test compounds against F. columnare, the 24-h IC50 of 14.8 ± 0.6 mg/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somahanine and subsequently the 24-h IC50 RDC values for (7) were almost a magnitude of order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for isomahanine. Isomahanine also had the strongest activity against S. iniae, with a 24-h IC50 of 1.3 ± 0.1 mg/L and MIC of 3.5 ± 0 mg/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raya koenigii Amyris texana PIPER nigrum columnarIS Disease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STREPTOCOCCOSIS STREPTOCOCCUS iniae Aquaculture
下载PDF
Exogenous Protein as an Environmental Stimulus of Biofilm Formation in Select Bacterial Strains 被引量:1
17
作者 Donna Ye Lekha Bapu +5 位作者 Mariane Mota Cavalcante Jesse Kato Maggie Lauria Sneideman Kim Scribner Thomas Loch Terence L. Marsh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20年第3期123-144,共22页
A screening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would elicit robust biofilm in a collection of Serratia marcescens isolated from soil revealed that exogenous milk protein increased biofilm productivity up to ten-fold. A ... A screening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would elicit robust biofilm in a collection of Serratia marcescens isolated from soil revealed that exogenous milk protein increased biofilm productivity up to ten-fold. A select screening of fish pathogens, freshwater and human isolates identified several other species that responded similarly to exogenous protein. The optimal protein concentration was species specific;S. marcescens at 5% milk protein, Aeromonas sp. at 2% - 3%,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at 1%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 0.1% - 0.4%.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milk protein also increased the cell counts in biofilm as well as the protein incorporated into the biofilm matrix.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exogenous protein may serve as an environmental trigger for biofilm formation, particularly for pathogenic bacteria exposed to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 in bodily fluids and mucosal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ilm ENVIRONMENTAL STIMULUS EXOGENOUS Protein SERRATIA marcescens AEROMONAS sp.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下载PDF
斑鳠烂鳃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国成 江小燕 +1 位作者 陈昆慈 刘礼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48,共7页
从池塘患烂鳃病的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病灶中分离出一株毒力较强的致病菌-Mg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体细长,无鞭毛和荚膜,革兰氏阴性,大小0.5×(6.5—11)μm,菌落黄色,边缘... 从池塘患烂鳃病的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病灶中分离出一株毒力较强的致病菌-Mg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体细长,无鞭毛和荚膜,革兰氏阴性,大小0.5×(6.5—11)μm,菌落黄色,边缘不整齐呈假树根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分解酪素和明胶,硝酸盐还原阳性;不分解纤维素、几丁质、酪氨酸、七叶灵和淀粉,吲哚和葡萄糖产气阴性。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萘啶酸、红霉素、洁霉素敏感,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g2菌株与柱状黄杆菌聚类,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7.5%以上,综合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分类鉴定结果,Mg2菌株应归类鉴定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olumn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鳠 柱状黄杆菌 16S RRNA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cylglucinol Derivatives against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19
作者 Kumudini M. Meepagala Kevin K. Schrader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3期89-95,共7页
Columnaris (caused by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acterial diseases affecting the pond-raised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sulting in an... Columnaris (caused by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acterial diseases affecting the pond-raised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sulting in annual losse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s part of our continuing effort to discover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ompounds for the control of columnaris disease, acyl derivatives of phloroglucinol were synthesized and tested against F. columnare using a rapid bioassay. Among the analogs that were tested, diacyl analogs showed very hig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F. columnare in the laboratory bioassay. Diisovaleryl and diisobutyryl analogs were found to have the strongest activity against F. columnare (isolate ALM-00-173) based on 24-h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Diisovaleryl and diisobutyryl analogs had IC50 values 0.82 mg/L and 0.80 mg/L,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drug control florfenicol had an IC50 value of 0.81 mg/L. Diisovaleryl and diisobutyryl analogs also had 24-h relative-to- drug-control IC50 values around 1.0 indicating activities similar to florfenicol, which is included in medicated feed and is one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column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ylphloroglucinol columnarIS DISEASE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ANTIBACTERIAL AQUACULTURE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外膜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国勇 陈发菊 聂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7-830,共4页
为了鉴定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的毒力相关因子,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强毒株G4R3和弱毒株G18的外膜蛋白。双向电泳结合图像分析,共发现了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经过胶内酶解和质谱分析,其中的1个蛋白点被鉴定为LemA... 为了鉴定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的毒力相关因子,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强毒株G4R3和弱毒株G18的外膜蛋白。双向电泳结合图像分析,共发现了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经过胶内酶解和质谱分析,其中的1个蛋白点被鉴定为LemA蛋白,它可能是柱状黄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毒力因子 外膜蛋白 双向电泳 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