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清华简《芮良夫毖》之“五相”论西周亦“尚贤”及“尚贤”古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宁镇疆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32,共12页
《芮良夫毖》中两次出现的“五相”,其实就是清华简《皇门》中的“大门、宗子、迩臣”与“元武、圣夫”这五类人。他们是商周两代最为重要的辅政之臣。“五相”之中,“大门、宗子、迩臣”多系“世官”,而“元武、圣夫”则往往是出身... 《芮良夫毖》中两次出现的“五相”,其实就是清华简《皇门》中的“大门、宗子、迩臣”与“元武、圣夫”这五类人。他们是商周两代最为重要的辅政之臣。“五相”之中,“大门、宗子、迩臣”多系“世官”,而“元武、圣夫”则往往是出身异族或身份低贱的人,其实即“尚贤”。这一则说明西周“世官”制下同样强调“尚贤”,“尚贤”之举并不待春秋之时或墨子鼓吹而始有;另外也说明:“尚贤”就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试图于“世官”之外别辟一用人通道,而贵族仕途中那种正常的晋升其实并不属于“举贤”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芮良夫毖 五相 皇门 世官 尚贤
原文传递
《春秋繁露》“五行”诸篇形成过程新证 被引量:6
2
作者 程苏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40,73,共15页
在《春秋繁露》所收与"五行"相关的九篇文本中,除《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基本可定为董仲舒所作,《五行变救》尚难考定以外,其他六篇都不同程度地与《管子·四时》《淮南子·时则训》《淮南子·天文训》、董仲... 在《春秋繁露》所收与"五行"相关的九篇文本中,除《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基本可定为董仲舒所作,《五行变救》尚难考定以外,其他六篇都不同程度地与《管子·四时》《淮南子·时则训》《淮南子·天文训》、董仲舒《孝经解》以及时代晚于董氏的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等存在互见关系。通过对这些互见文本的比读,可发现《春秋繁露》"五行"诸篇包括董子原作、后人续作及二次续作三个层面,展现了后儒将董子"五行"生胜思想与秦汉时月令思想、《洪范》五行学乃至《孝经》学思想进行融合,构建新的"五行"学体系的尝试。这些衍生文本来源驳杂,常无法消除多源论述逻辑之间的抵牾,显露出"文本嫁接"的痕迹,其文本生成方式在早期著述传统中具有代表性,值得研究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繁露》 董仲舒 五行 《洪范五行传论》 刘向
原文传递
中医五藏理论起源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宇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11-115,共5页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论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两汉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创建的。《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后,系统地整合到设计好的理论模型当中,而最终完成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象"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天的框架与后天的经验均被抽象为"象"的形式,再经思辨方法的改造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藏 起源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中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永乐 翟双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171-1174,共4页
藏象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五脏是藏象理论的核心范畴。在收集整理《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理论原文的基础上,重点从五行调控、四时阴阳调控、气化调控、官能调控角度分析中医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阐明五脏功能活动之间的整体... 藏象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五脏是藏象理论的核心范畴。在收集整理《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理论原文的基础上,重点从五行调控、四时阴阳调控、气化调控、官能调控角度分析中医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阐明五脏功能活动之间的整体性、动态性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的核心基础,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中医五脏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理论 黄帝内经 藏象 调控关系
原文传递
中医五行研究论争史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庆华 贾春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05-1210,共6页
在梳理近百年中医五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医五行研究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五行起源,目前虽未形成较为公认的起源学说,但五行学说从哲学融进中医学无疑为五行跨域映射提供了不同的认知材料。在五行研究方法方面,传统的中医五行研究着眼... 在梳理近百年中医五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医五行研究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五行起源,目前虽未形成较为公认的起源学说,但五行学说从哲学融进中医学无疑为五行跨域映射提供了不同的认知材料。在五行研究方法方面,传统的中医五行研究着眼于“援物比类”,借鉴类比方法和数理逻辑工具初步澄清了五行的特点,但由于研究方法本身的不足,导致主流研究陷入争论五行优劣的旋涡。在五行关系的刻画方面,具身认知科学从语言、逻辑、心理、认知等交叉视角研究五行,指出五行的家族相似性本质,并基于神经科学验证五行推理的特异性思维,为中医五行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科学哲学表明了五行普遍联系的内核,非形式逻辑指出了五行推理过程的领域依赖性。中医五行研究的百年艰辛探索表明,新的研究工具催生新的五行学说,而中医五行学说在不断的解读与重构中逐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认知科学 逻辑论证 援物比类 类比
原文传递
从六经欲解时和开合枢理论探讨失眠证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续海卿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623-1626,共4页
从六经欲解时调理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失眠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治法为:开太阳、调营卫,即开达卫气,使卫气昼夜循行正常、营卫之气调和;合阳明、降阴气,即收敛阳明之气,使过亢的阳气下降而潜藏,则阴气也随之而下降;舒达少阳之... 从六经欲解时调理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失眠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治法为:开太阳、调营卫,即开达卫气,使卫气昼夜循行正常、营卫之气调和;合阳明、降阴气,即收敛阳明之气,使过亢的阳气下降而潜藏,则阴气也随之而下降;舒达少阳之枢机,使五脏安宁则五脏神藏;运太阴、聚阴气,即运化太阴之脾气,以滋养五脏之津液而聚阴气;收厥阴、藏相火,即根据厥阴为阴尽阳生和内藏少阳相火的特点,治疗要以收藏阴精和敛藏相火为法;转少阴、交心肾,即疏转少阴之心肾,使水火既济、天地交泰,则阴阳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六经欲解时 开合枢理论 开太阳、调营卫 合阳明、降阴气 舒少阳、安五脏 运太阴、聚阴气 收厥阴、藏相火 转少阴、交心肾
下载PDF
象隐喻视域下五行学说和西方四元素说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温世伟 贾春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1-545,共5页
基于发生学方面的相似性,从内在发展动能、结构功能、隐喻认知思维模式方面比较中医五行学说和西方四元素说的异同。总结中医五行学说和西方四元素说的核心差异,从两者之间的发生学本源和结构功能、构成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各自的空间张... 基于发生学方面的相似性,从内在发展动能、结构功能、隐喻认知思维模式方面比较中医五行学说和西方四元素说的异同。总结中医五行学说和西方四元素说的核心差异,从两者之间的发生学本源和结构功能、构成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各自的空间张力和认知思维路向,以及各自不同的活动模式和发展动力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西方四元素说由于受其先天的线性思维基因的刚性规约,其思维模式无法像中医五行学说一样沿着非线性、多维动态无限衍义的开放性路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隐喻 五行学说 四元素说 象思维 发生学
原文传递
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虎平 周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48-4351,共4页
象数思维作为中华民族在文明历史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思维和独有的辩证逻辑,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渊源之一,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式之一,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 象数思维作为中华民族在文明历史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思维和独有的辩证逻辑,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渊源之一,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式之一,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思维特点,渗透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文章对象数思维在中医学阴阳、五行、藏象、病机、诊断、治则、治法、预防、方药、经络、针刺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为进一步基于象数思维深入推进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数思维 中医学 应用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原文传递
基于藏象学说及五行生克理论提出“肾-肝-心”轴辨治早泄及加味三才封髓丹的运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符方智 罗新筠 +2 位作者 龙衍 邹博 周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8-163,共6页
中医学认为早泄病机复杂且与多个脏腑密切相关,辨证分型和治疗用药存在差异和难度。为进一步探明早泄病机并提高临床辨治疗效,基于藏象学说、五行生克理论及医家学术经验总结,分析认为早泄多与肾、肝、心三脏相关,其中肾为根本原因,肝... 中医学认为早泄病机复杂且与多个脏腑密切相关,辨证分型和治疗用药存在差异和难度。为进一步探明早泄病机并提高临床辨治疗效,基于藏象学说、五行生克理论及医家学术经验总结,分析认为早泄多与肾、肝、心三脏相关,其中肾为根本原因,肝是中心环节,心是直接诱因,并提出“肾-肝-心”轴辨治早泄理论。临床上可依循“肾-肝-心”轴自下而上分部辨证分型,并根据三部组合证型指导临床用药,在此基础上周青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及地域特点,认为临床以肾水不足-肝胆湿热-心火妄动证型较为常见,进而提出加味三才封髓丹作为治疗用药。加味三才封髓丹作为经典方剂三才汤和封髓丹的组合化裁,具有滋补肾水、清利肝胆、清心安神之效,使得肾、肝、心三脏互相制衡协调,适用于早泄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以期为中医临床诊治早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泄 五行生克理论 藏象学说 三才封髓丹 肾水不足 肝胆湿热
下载PDF
秦汉时期岭南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宗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的象郡即秦象郡的北部,南境在今中越边境线稍南,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历史地理 岭南 广西 象郡
下载PDF
骨骼肌相关临床表现的中医五脏病位辨识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春霞 张健雄 +1 位作者 张启明 王义国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36-243,共8页
通过分析全身骨骼肌的分布部位及相应的功能,以及功能下降引起的临床表现,找到生理功能对应的中医藏象理论。骨骼肌的营养由脾的运化功能供给。脾失健运,机体的能源物质便会不足,运动和消化系统肌原性肌力不足、骨骼肌辅助结构筋膜弛缓... 通过分析全身骨骼肌的分布部位及相应的功能,以及功能下降引起的临床表现,找到生理功能对应的中医藏象理论。骨骼肌的营养由脾的运化功能供给。脾失健运,机体的能源物质便会不足,运动和消化系统肌原性肌力不足、骨骼肌辅助结构筋膜弛缓引起的消化系统脏器下垂或脱垂、骨骼肌结构改变,病位归属于中医脾。肺有司呼吸、主发声功能。呼吸系统肌原性肌力不足,病位归属于中医肺。肾主蛰,为封藏之本。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脏器下垂或脱垂、骨骼肌维持正常的肌张力以保持体态姿势和完成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病位归属于中医肾。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感觉信号、运动信号传导通路障碍引起的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异常和肌张力异常,病位归属于中医肝。心主藏神,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循环衰竭引起的神经源性肌力不足、大脑高级精神活动中枢受损引起的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异常,病位归属于中医心。骨骼肌的营养由脾的消化功能供给,但其功能不仅由脾所主,肉的生理功能异常病位不仅在脾,而应根据五脏的功能不同分别归属于中医五脏,其中脾、肺与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而心、肝、肾则多与骨骼肌的功能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功能障碍 形态异常 中医五脏 病位 藏象理论
下载PDF
试论藏象学说中“五体”在针灸临床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鑫 李子勇 +3 位作者 邓文斐 罗沐霖 常如春 余琛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855-1860,共6页
根据藏象学说,人体由经络联系脏腑与五体而成,脏腑作为人体中心,以神驭形,与五体相合,实现了身体内外结构的相应。五体是指筋、脉、肉、皮、骨,作为外部结构,是机体防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也是内在结构即脏腑的病变反应之处,同时,五体的实... 根据藏象学说,人体由经络联系脏腑与五体而成,脏腑作为人体中心,以神驭形,与五体相合,实现了身体内外结构的相应。五体是指筋、脉、肉、皮、骨,作为外部结构,是机体防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也是内在结构即脏腑的病变反应之处,同时,五体的实体结构是对身体深浅的层次划分。对于针灸而言,病变所在部位及层次差异,决定了针灸施治的深浅,五体是临床认识人体的出发点和诊疗疾病的入手点。深入把握五体,有助于医者判断病邪所在层次与病性,从而根据五体的特性,五体之间、五体与脏腑等的相互关系,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高效的治疗方法,使用“各不同形”之针具,把握“各有所宜”之刺法以“调虚实”“和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 五脏 藏象学说 针灸
下载PDF
河图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广仁 刘瀚阳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6期600-603,619,共5页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药理论;(5)药物的气味厚薄及四时应用理论;(6)四象二旦方调四脏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指导,可调养五脏精气神及偏颇体质,治疗与五脏相关的内伤性及外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医学 四时五脏阴阳 五脏精气阴阳 脏气升降 四象体质 四气五味 气味厚薄 四时用药 四象二旦方
下载PDF
《难经》“五邪相干”理论溯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超 吴琼 +2 位作者 宋文鑫 刘舒悦 徐世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824-1829,共6页
《难经》“五邪相干”理论是将中医理论中自然界邪气以及饮食劳倦与五脏发病传变过程相结合,构筑出一套完善的邪气脏腑理论传变体系。该理论认为,从母传及子脏的邪气为虚邪,从子传及母脏的邪气为实邪,从克我之脏传来的邪气为贼邪,从我... 《难经》“五邪相干”理论是将中医理论中自然界邪气以及饮食劳倦与五脏发病传变过程相结合,构筑出一套完善的邪气脏腑理论传变体系。该理论认为,从母传及子脏的邪气为虚邪,从子传及母脏的邪气为实邪,从克我之脏传来的邪气为贼邪,从我克之脏传来的邪气为微邪,非他脏所传,使本脏自病的邪气为正邪。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难经》提出了完善的“五邪”概念以及“五邪相干”理论,并借助“五邪相干”理论演化而成“十变”理论,将五脏依次相传发展为脏与脏的“柔传”以及腑与腑的“刚传”两大相传路径;(2)《难经》“五邪相干”理论来源于扁鹊学派的“王相囚死”理论;(3)《难经》“五邪相干”理论于《中藏经》《脉经》《伤寒论》与张元素及其易水学派传人的著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今天研究发掘《难经》“五邪相干”理论不仅对于中医经典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高现代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脉经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五邪 五邪相干 五行学说 “王相囚死”理论
下载PDF
基于象思维分析背俞指针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柳莹 谢胜 +4 位作者 张丽敏 刘园园 蒋中原 卢文生 李刚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163-166,共4页
从象思维角度,对背俞指针疗法的藏象理论构建、手法之象、节奏频次之象及四时之象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将红外热像技术与五运六气理论相融合,通过象思维指导的背俞指针疗法,发现契合当下的运气格局的“开穴”方式,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 从象思维角度,对背俞指针疗法的藏象理论构建、手法之象、节奏频次之象及四时之象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将红外热像技术与五运六气理论相融合,通过象思维指导的背俞指针疗法,发现契合当下的运气格局的“开穴”方式,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明显疗效。“以象补藏”的“五行藏象中医外治疗法”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运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象思维 五运六气 红外热成像 开穴 以象补藏 五行藏象疗法
下载PDF
中医本体思维指导下的临证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翔 王丽帆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093-2096,共4页
中医本体思维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研究疾病的思维方法。它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以藏象、经络学说为主导,以精气津液血脉为人体生理病理的物质基础;有机运用辨病和辨证的方法判断人体疾病发生的本... 中医本体思维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研究疾病的思维方法。它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以藏象、经络学说为主导,以精气津液血脉为人体生理病理的物质基础;有机运用辨病和辨证的方法判断人体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我们以中医本体思维为基础,总结为“顾护脾胃资化源、气机升降六腑运、温固阳气生机显、养血通脉五脏安、祛邪扶正标本兼、博采众法疗效验”六方面的中医治疗法则,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经过长期反复验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本体思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临证思路
下载PDF
唐五代诗词中的岭南意象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宁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7期83-88,共6页
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时期,对岭南的抒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出现在新兴的曲子词上。这时期产生了不少吟咏南国风光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李珣《南乡子》十七首为代表。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是美丽可亲的,岭南女子是纯美动人的。同时... 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时期,对岭南的抒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出现在新兴的曲子词上。这时期产生了不少吟咏南国风光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李珣《南乡子》十七首为代表。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是美丽可亲的,岭南女子是纯美动人的。同时,这些作品语言自然,色调明丽,风格清远疏朗,在《花间集》中可谓别具一格。李珣之所以能够发现岭南之美,摆脱自古以来士人对岭南的偏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李珣乃波斯裔出身,没有汉人以中原为正统的强烈观念;其次,李珣以自由身份游历岭南,所以心态比较闲适平和,因而能客观地审视岭南风物;再次,李珣精通岭南草药,对岭南风物比较熟悉,所以能够将诸多的物象自然地写入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岭南 李珣 《南乡子》
下载PDF
中医系统生成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凯文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模型蕴含追求系统动态平衡、重视系统生成的初始条件、无标度测量和内部时间优先等系统生成方法论特征,还具有生成性、气象性和辩证性等现代构成论科学所不可替代的内在品质。
关键词 阴阳五行模型 系统生成 气象 四元素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