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德镇五代瓷器组成配方的EDXRF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茂林 周剑 +2 位作者 李其江 吴军明 干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3-1417,共5页
景德镇早期制瓷工艺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景德镇五代时期湘湖窑出土白瓷和青瓷样品的胎釉元素组成,并据此探讨其原料和配方。研究表明,五代时期景德镇湘湖窑白瓷胎体所用原料为瓷石,而青瓷... 景德镇早期制瓷工艺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景德镇五代时期湘湖窑出土白瓷和青瓷样品的胎釉元素组成,并据此探讨其原料和配方。研究表明,五代时期景德镇湘湖窑白瓷胎体所用原料为瓷石,而青瓷瓷胎应是采用瓷石配以紫金土的二元配方;白瓷和青瓷瓷釉皆使用釉果加釉灰的配方,且青瓷瓷釉配方中釉灰的用量高于白瓷瓷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青瓷 白瓷 五代时期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下载PDF
光武帝“始正火德”正解——对两汉五德制度史的一项新阐释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两汉德制,曾经历过准火德制———水德制———土德制———火德制的变化过程。《后汉书》所记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始正火德”事,向来被注家认为是汉朝实行火德制的开端,古今鲜有异辞。该文以无可置疑的史实证明,光武帝并非汉朝... 两汉德制,曾经历过准火德制———水德制———土德制———火德制的变化过程。《后汉书》所记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始正火德”事,向来被注家认为是汉朝实行火德制的开端,古今鲜有异辞。该文以无可置疑的史实证明,光武帝并非汉朝火德制的始作佣者;汉为火德说在西汉成帝时就已经产生了,而火德制亦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4年)取代了土德制。所谓“始正火德”,是针对新莽的土德“伪统”而言的,意为东汉始循西汉传统,以火德制为正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汉朝 火德 政治
下载PDF
五代宋初天台教籍复归中土问题的再检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风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2-40,共9页
在五代、宋初天台教籍复归中土的问题上 ,“遣使日本”说既确乎有据 ,“遣使高丽”说亦难以否认 ,那么 ,最有可能的大概还是往日本、高丽两国皆曾遣使求取天台教籍。至于遣使求籍及教籍复归的时间 ,或如何勇强氏所言 ,吴越求经日本是在... 在五代、宋初天台教籍复归中土的问题上 ,“遣使日本”说既确乎有据 ,“遣使高丽”说亦难以否认 ,那么 ,最有可能的大概还是往日本、高丽两国皆曾遣使求取天台教籍。至于遣使求籍及教籍复归的时间 ,或如何勇强氏所言 ,吴越求经日本是在汉、周之际 ,而求经高丽则是在宋朝初年。此外 ,如木宫泰彦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在宋初之后 ,随着中国与高丽、日本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亦陆续有包括天台教典在内的佛教典籍自高丽、日本复归中土。不过 ,那多半是吴越亡国之后的事了。在天台教籍复还中国一事上 ,史料对义寂、德韶及吴越王钱三人所起作用的记述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宋初 天台教籍 复归
下载PDF
唐五代时期南北丝绸之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成都的传播与交融 被引量:5
4
作者 包德述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唐五代时期,成都一直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优势,成为南北丝绸之路多元音乐文化聚集之地。特别是唐玄宗、唐僖宗流亡成都和《南诏奉圣乐》在成都长达7年的编排,使成都成为南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传播与... 唐五代时期,成都一直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优势,成为南北丝绸之路多元音乐文化聚集之地。特别是唐玄宗、唐僖宗流亡成都和《南诏奉圣乐》在成都长达7年的编排,使成都成为南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传播与交融的枢纽。五代前后蜀时期,由于统治者秉承唐代文化传统,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各方面的人才,使成都的音乐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并继续扮演着南北丝绸之路多元音乐文化传播与交融的重要角色。此时的成都不仅保存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精髓,而且为宋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唐宋音乐文化连接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唐五代 南北丝绸之路 多元音乐文化 传播与交融
下载PDF
王潮、王审知兄弟治闽与中原文化的南传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志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王潮、王审知兄弟对闽地的治理是中原文化南传的重要途径,在此之前,福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王氏兄弟对福建的治理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人才等方面,这些措施为中原文化的南传提供了政治环境、物质基础、人才条件等,使得中原文化在... 王潮、王审知兄弟对闽地的治理是中原文化南传的重要途径,在此之前,福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王氏兄弟对福建的治理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人才等方面,这些措施为中原文化的南传提供了政治环境、物质基础、人才条件等,使得中原文化在唐末五代的福建得到广泛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审知 五代 中原文化 福建
下载PDF
宋代地理术数区域分布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35,共18页
在文献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将两宋时期地理术数的流行区域分成以下类型。1.五音核心区——中州,主要为河南、河北、甘肃、垅外等,包括了今天华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唐五代以来北方政治的核心区域。2.五音与地形交错过渡区——江淮之... 在文献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将两宋时期地理术数的流行区域分成以下类型。1.五音核心区——中州,主要为河南、河北、甘肃、垅外等,包括了今天华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唐五代以来北方政治的核心区域。2.五音与地形交错过渡区——江淮之间。大体淮河以南,至于今宁镇地区。3.地形-北方——海岱地区,以北宋京东东路,今山东地区为主。4.地形-江浙皖——环太湖地区、杭州周边、皖南。5.地形-"九星八卦"核心区——宁镇以西至于江西。6.地形-"五土九宫"——钱塘江以南地区,以今台州-宁波一线为核心。7.地形-"青囊"核心区——福建、南岭。8.地形-巫——湖湘地区。9.地形-九星八卦与青囊混合区域——蜀地。总体上从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呈现五音逐渐减弱,地形逐渐增强的空间过程,并在时间轴上强化这种空间趋势;而在社会空间的层次上,则是上层统治阶级到下层百姓,随着社会身份的从高到低呈现出五音逐渐减弱,地形逐渐增强的空间梯度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术数 区域分布 五音 地形 宋代
原文传递
论秦汉岭南古道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邓飞龙 《湘南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9,共5页
在秦开辟新道之前,过岭南的古道已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史前时期的通道是以西部湘桂走廊和大庾岭一道为主;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文化开始通过这些交通孔道往岭北渗透,随着文化交流的进行,尧、舜、禹时期中原开始对岭南有所了解与认识;商... 在秦开辟新道之前,过岭南的古道已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史前时期的通道是以西部湘桂走廊和大庾岭一道为主;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文化开始通过这些交通孔道往岭北渗透,随着文化交流的进行,尧、舜、禹时期中原开始对岭南有所了解与认识;商周时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到战国时代,随着楚国势力的南进,促进了岭南古道的开发,为秦开凿岭南交通要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岭南古道的形成,加强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促进了沿途经济的发展和岭南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五帝 楚国 岭南古道
下载PDF
五代祀天祭祖礼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耿元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92-96,F0003,12,共7页
礼制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等等诸多方面的结合点,祀天祭祖礼作为吉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明权力来源合法化的主要标志。五代吉礼特别是祀天祭祖礼在乱世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更多更好的施行,传世的材料也相对多一些,却似乎没有... 礼制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等等诸多方面的结合点,祀天祭祖礼作为吉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明权力来源合法化的主要标志。五代吉礼特别是祀天祭祖礼在乱世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更多更好的施行,传世的材料也相对多一些,却似乎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在广泛收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五代时期祀天祭祖礼的基本情况,分为昊天上帝和祖宗两个部分进行了排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五代祀天祭祖礼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祀天礼 祭祖礼
下载PDF
五代两宋荆湖地区商业城镇发展及其格局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钰莹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52,共12页
五代两宋是荆湖地区商业起步和商业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五代特殊的政治格局给荆湖地区带来了发展商业的外部动力与条件,凭借与北方的茶叶贸易、作为南北往来主要内陆通道的区位优势和统治者的推动政策,长沙与江陵两城的商业有了大幅进... 五代两宋是荆湖地区商业起步和商业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五代特殊的政治格局给荆湖地区带来了发展商业的外部动力与条件,凭借与北方的茶叶贸易、作为南北往来主要内陆通道的区位优势和统治者的推动政策,长沙与江陵两城的商业有了大幅进步。宋代随地区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和经济开发不断深化,荆湖与中原、江淮以及川蜀先后形成了较为密切的贸易联系。从五代到北宋再到南宋,该地区主要对外贸易方向从北向转为东—北向,而后又转为东—西向。长沙始终是湘江流域的商业中心,鄂州则在南宋取代江陵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商品集散枢纽。区域商业城镇以长江和湘江为轴,从散点状分布逐渐发展为东北密、西南疏的初级网络格局。这一演变过程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局势变动与区域商业发展的互动与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宋代 荆湖地区 商业城镇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五行相胜框架下的四个帝德谱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权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古而有之的五行观念导致了以相胜为特征的五德终始说的产生,战国时代的齐人驺衍,是此种理论的集大成者。自战国至西汉前期,五德终始说一直是论证王朝正僭的主要理论工具。驺衍利用此理论,构建了一个从土德黄帝开始至火德周朝结束的,尚... 古而有之的五行观念导致了以相胜为特征的五德终始说的产生,战国时代的齐人驺衍,是此种理论的集大成者。自战国至西汉前期,五德终始说一直是论证王朝正僭的主要理论工具。驺衍利用此理论,构建了一个从土德黄帝开始至火德周朝结束的,尚未完成一轮五行循环的帝德谱。意欲证明本朝统治天下合乎天道的秦始皇接受了驺衍的理论,他以本朝为水德,从而使驺衍版帝德谱完成了一轮五行循环。西汉前期的统治者也接纳了五德终始说,但德制前后有别。由高祖提出的汉为水德说获得了硕学张苍的论证,汉高祖—张苍版帝德谱意味着秦朝不在正统中。在文帝时代就已酝酿的德制变革,至武帝太初改制才获得了实现。武帝版帝德谱以汉为土德,恢复了秦朝的正统地位。这个帝德谱成为五行相胜框架下的最终定本,直到西汉末年新五德终始说产生后,才为新形式的帝德谱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政治 朝代 正统
下载PDF
从敦煌壁画谈中国传统服装五色说在唐朝的发展嬗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柯彤 《服装设计师》 202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服装五色说渊源和发展,结合敦煌壁画图像资料,重点探讨了五色说在唐朝的发展嬗变,阐释了唐人特有的色彩审美观念,以期对把握五色演变脉络有所补益。
关键词 五色 敦煌壁画 传统服装 唐朝
下载PDF
唐及五代时期长江流域水患
12
作者 刘洋 《中国水利》 2005年第6期59-62,共4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封建王朝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灾害是农业经济的大敌,但并 不是所有的灾害都是由自然变异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灾害都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灾害。事 实上,很多灾害是由于人类违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封建王朝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灾害是农业经济的大敌,但并 不是所有的灾害都是由自然变异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灾害都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灾害。事 实上,很多灾害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活动而产生的,是人类一手造成的,是以自然灾害 形式表现出的人为灾害。这一情况在唐代(兼及五代)的长江流域水灾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纵观中国历史, 长江流域水患的发生从唐代开始转趋频繁,而其流域内的不合理农业开发则对此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五代 长江水灾 人为因素 堤防质量
下载PDF
何延锡注《孙子》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桂生 《滨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16,71,共6页
历代官私书目,或著录《何氏注孙子》,或著录《何延锡注孙子》,卷数或为三卷,或为二卷。《崇文总目》著录《何氏注孙子》二卷之何氏即何延锡。其余著录何延锡《注孙子》三卷或《何氏注孙子》三卷,其中增加的一卷,当是宋代"何氏"... 历代官私书目,或著录《何氏注孙子》,或著录《何延锡注孙子》,卷数或为三卷,或为二卷。《崇文总目》著录《何氏注孙子》二卷之何氏即何延锡。其余著录何延锡《注孙子》三卷或《何氏注孙子》三卷,其中增加的一卷,当是宋代"何氏"所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的注者有二:一是南唐何延锡;二是宋代"何氏"。三卷之中照录于《通典》及《武经总要》的文字及"梅氏之说得之"之语,当是宋代"何氏"所增益。而此"何氏"或许确是某一姓何的人,或许是伪托南唐何延锡而称曰"何氏"的某一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注,以五代何延锡注为主,又有宋代"何氏"增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延锡 《孙子兵法》 五代 宋代 孙子学 注释 考辨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五代至元代部分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姬永亮 《科学与管理》 2019年第3期66-71,共6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系近年来中国科学史学界出版的重要工具书之一。通过对该书收录五代至元代部分科学史事件,分别在引用二手文献、原始文献出处、内容重复出现、学界不同观点、参考文献信息等方面,考镜源流,辨析史料,重作...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系近年来中国科学史学界出版的重要工具书之一。通过对该书收录五代至元代部分科学史事件,分别在引用二手文献、原始文献出处、内容重复出现、学界不同观点、参考文献信息等方面,考镜源流,辨析史料,重作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 考证 五代 元代
下载PDF
符指六要素视域下的五行灾异符号分析:以《汉书·五行志》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兴 《符号与传媒》 2021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五行灾异是中国古代符号学当中用来解释祥瑞异象的重要范式。作为天人感应中的重要媒介,五行灾异这套学说在长久的历史书写得以保留与发展,而其本源出自于《汉书·五行志》。过往关于《汉书·五行志》的研究往往着力于其文献学... 五行灾异是中国古代符号学当中用来解释祥瑞异象的重要范式。作为天人感应中的重要媒介,五行灾异这套学说在长久的历史书写得以保留与发展,而其本源出自于《汉书·五行志》。过往关于《汉书·五行志》的研究往往着力于其文献学等方面的价值,而对其在符号学研究上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而本文则试图在这个方面加以阐发。根据《汉书·五行志》其四重层叠文本结构的特点,本文选择借助雅柯布森的符指六要素为理论工具对其四层文本逐一讨论,并分别确认其在建构五行灾异符号中的不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五行灾异符号系统的机制与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灾异 雅柯布森 汉代
下载PDF
论五代、两宋词的南方化历程
16
作者 杨金梅 《学术探索》 2004年第7期107-111,共5页
词作为一种文体 ,在其早期阶段带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的气质。从晚唐、五代开始 ,词的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宋代 ,词已经完全成为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的文学。词的南方化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作者以南人居多 ... 词作为一种文体 ,在其早期阶段带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的气质。从晚唐、五代开始 ,词的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宋代 ,词已经完全成为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的文学。词的南方化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作者以南人居多 ;二是词的内容以言情为主 ,意象多为南方风物 ;三是风格以婉约居多 ,意境具有朦胧、精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宋代 南方化
下载PDF
唐宋咏物词探微
17
作者 梁敏 利芸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1-25,共5页
咏物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渐成风气。北宋中叶,苏轼对咏物词的境界作大力拓展,使其日渐盛行,且延续了有宋一代。咏物词艺术日臻完美,大体上有单纯赋物之词、比兴词、"有寄托"词、"无寄托"词四种境界之分。当... 咏物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渐成风气。北宋中叶,苏轼对咏物词的境界作大力拓展,使其日渐盛行,且延续了有宋一代。咏物词艺术日臻完美,大体上有单纯赋物之词、比兴词、"有寄托"词、"无寄托"词四种境界之分。当中"无寄托"词是我国古典诗歌高超的抒情艺术的综合体现,达到了最高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词 晚唐 五代 宋代 抒情艺术 境界
下载PDF
“五岳”景观空间的文化解释
18
作者 向岚麟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2期182-183,共2页
"五岳"是国家大一统观念的产物,它的景观与建筑空间均反映了这一特征。论文着重从以下三个特点进行阐述:祭祀路线的重点地段以轴为尊;岳庙作为官方钦定的祭祀场所,礼制空间最为突出;作为帝王向上天祭祀之地,沟通了仙界与人间。
关键词 五岳 王朝 礼制 景观空间
下载PDF
多重拓展视角下柳永词与唐五代词比较
19
作者 程芳萍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6-49,共4页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重要性表现在对唐五代词的多重拓展上,从写作形式上的创新声、富于铺陈,到书写内容上的题材之拓展、口吻之转变,再到传达意境上之抒情主体和高远之兴象的出现皆足以证明柳永在词的发展历史中不可或...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重要性表现在对唐五代词的多重拓展上,从写作形式上的创新声、富于铺陈,到书写内容上的题材之拓展、口吻之转变,再到传达意境上之抒情主体和高远之兴象的出现皆足以证明柳永在词的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唐五代词 拓展
下载PDF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收录青白釉瓷器相关问题探讨
20
作者 张茂林 王建保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所收录的306件(组、套)青白釉瓷器,主要来源于墓葬、窑址、窖藏、遗址、塔基和古城等;出土地域广阔,江西、安徽和福建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并与当时的窑业生产基本对应;综合纪年墓葬和其它出土资料,青白釉瓷器应该...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所收录的306件(组、套)青白釉瓷器,主要来源于墓葬、窑址、窖藏、遗址、塔基和古城等;出土地域广阔,江西、安徽和福建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并与当时的窑业生产基本对应;综合纪年墓葬和其它出土资料,青白釉瓷器应该创烧于五代时期;根据统计资料,宋代为其高峰期;青白釉器类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不仅是我国古代陶瓷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也是社会大众突破隋唐"青"、"白"基调、审美情趣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墓葬 江西、安徽和福建 五代 宋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