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CO_2 Tolerant Fischer-Tropsch Catalyst:from Laboratory to Commercial-Sca1e Demonstration in Alaska
1
作者 Joep J H M Font Freide Tim D Gamlin +2 位作者 J Richard Hensman Barry Nay Christopher Sharp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BP's Fischer-Tropsch catalyst, used for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hydrogen into liquid hydrocarbons. It covers the 18 year period from the early eighties, whe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BP's Fischer-Tropsch catalyst, used for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hydrogen into liquid hydrocarbons. It covers the 18 year period from the early eighties, when laboratory scale preparations and micro-reactors were heavily used, right through to the present day with the commercial scale manufacture and proving of the finished catalyst in BP's new $86 million gas to liquids demonstration facility in Nikiski, Alaska. Extensive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scale-up experimen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all proof that a laboratory preparation can indeed be translated into a commerc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resulting catalyst does not only meet the process design targets, but also exhibits enhanced stability and is tolerant to carbon dioxide. Above all, a commercial scale, fixed bed Fischer-Tropsch catalyst is now available and ready for licensing. Manufacturing procedures and quality control have all been successfully detailed and transferred to the commercial manufactu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fisher-tropsch DEVELOPMENT SYNGAS commercial catalyst
下载PDF
Suppression of methane formation during Fisher-Tropsch synthesis using manganese-cobalt oxide supported on H-5A zeolite as a catalyst
2
作者 Syed Tajammul Hussain Muhammad Mazhar Muhammad Arif Nadeem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reaction, methane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side reactions which must be suppressed in order to get better catalytic selectivity for light olefin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modified cob...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reaction, methane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side reactions which must be suppressed in order to get better catalytic selectivity for light olefin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modified cobalt based Fischer-Tropsch catalyst and developed a process to minimize methane production, consequently to produce maximum yield of light olefins. Manganese-cobalt oxide supported on H-5A zeolite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using modified H-5A zeolite, to increase its surface acid sites. Increased acidity of zeolite plays a major part in the suppression of methane formation during the Fischer-Tropsch reaction. The modified zeolite results in the electronic modification of catalyst surface by creating new active catalytic site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other supported catalysts along with unmodified zeolite. Appreciable reduction in methane formation is achieved on modified zeolite supported catalyst in comparison with unsupported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formation fisher-tropsch synthesis MANGANESE COBALT SUPPRESSION
下载PDF
Separation of Primary Alcohols and Saturated Alkanes from Fisher–Tropsch Synthesis Products
3
作者 李苏巧 唐忠利 +2 位作者 周付军 李文彬 袁希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80-983,共4页
A method for separating primary alcohols and saturated alkanes from the products of Fisher-Tropsch synthesis is developed. The separation scheme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1) the raw material is pre-separated by fra... A method for separating primary alcohols and saturated alkanes from the products of Fisher-Tropsch synthesis is developed. The separation scheme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1) the raw material is pre-separated by fractional distillation into four fractions according to normal boiling points; (2) appropriate extractants are selected to sep- arate the primary alcohols from the saturated alkanes in each fraction; (3) the extractants are recovered by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and the primary alcohols in the extract phase are purifi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total recovery rates of the primary alcohols and the saturated alkanes are 86.23% and 84.62% respectively. 2014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 and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tropsch synthesisPrimary alcoholSaturated alkaneFractional distillationExtractionAzeotropic distillation
下载PDF
不同形态ZrO_2负载Co催化剂上CO+H_2吸附与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马中义 杨成 +4 位作者 董庆年 魏伟 陈建刚 李文怀 孙予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2-906,F007,共6页
利用FTIR,TPSR和微量反应技术考察了CO和CO/H2在无定形、四方相和单斜相3种形态氧化锆为载体的钴基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CO在以不同形态氧化锆为载体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形式和转化行为具有较大差异.在单斜氧化锆为载体的催... 利用FTIR,TPSR和微量反应技术考察了CO和CO/H2在无定形、四方相和单斜相3种形态氧化锆为载体的钴基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CO在以不同形态氧化锆为载体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形式和转化行为具有较大差异.在单斜氧化锆为载体的催化剂上生成桥式和多桥式吸附的CO,并容易进一步加氢生成烃类物种,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C+5烃的选择性.而以四方氧化锆为载体的催化剂上桥式吸附的CO较稳定,加氢反应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锫 CO吸附 TPSR 费-托(F—T)合成
下载PDF
煤基高温费托合成技术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公磊 吴秀章 +2 位作者 卢卫民 南海明 文尧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2-129,共8页
介绍了煤基高温费托合成的典型工艺路线及技术特点。综述了煤基高温费托合成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介绍了熔铁、沉淀铁和负载型铁系高温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失活规律。讨论了煤基高温费托合成汽柴油、含氧有机物、α-烯烃的加工路线。分... 介绍了煤基高温费托合成的典型工艺路线及技术特点。综述了煤基高温费托合成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介绍了熔铁、沉淀铁和负载型铁系高温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失活规律。讨论了煤基高温费托合成汽柴油、含氧有机物、α-烯烃的加工路线。分析了煤基高温费托合成技术的经济性,对我国发展煤基高温费托合成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间接液化 高温费托合成 催化剂 Α-烯烃
下载PDF
天然气制合成油介绍 被引量:11
6
作者 钱伯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0,共3页
天然气制合成油得到的柴油燃料基本不含硫和芳烃 ,费—托法合成技术的进步已使天然气制合成油(GTL)的生产成本可与 18~ 2 2美元 /桶的原油价格相竞争 ,因而GTL已成为天然气 ,尤其是偏远地区天然气高效利用的一个有前景的途径。GTL技术... 天然气制合成油得到的柴油燃料基本不含硫和芳烃 ,费—托法合成技术的进步已使天然气制合成油(GTL)的生产成本可与 18~ 2 2美元 /桶的原油价格相竞争 ,因而GTL已成为天然气 ,尤其是偏远地区天然气高效利用的一个有前景的途径。GTL技术由合成气生产、费—托合成和产品精制三部分组成。GTL的工艺方案有埃克森公司AGC - 2 1工艺、壳牌公司SMDS工艺、萨索尔公司Synthol工艺、合成油公司工艺等。GTL技术在合成气生产和费托合成方面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2 1世纪将迎来GTL装置新的发展期 ,在未来 15年内 ,预计GTL装置生产能力将增加 (45 0 0~ 6 75 0 )× 10 4 t/a。 2 0 0 5年前将有 7套GTL装置投运 ,总能力 880× 10 4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合成油 制备 柴油 费-托法合成 合成气
下载PDF
Ni(111)表面一氧化碳和氢共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新新 陶向明 +3 位作者 陈文彬 陈鑫 尚学府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629-3635,共7页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1.96和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1.6%(Δd12)和+0.4%(Δd23).对于Ni(111)表面CO和氢原子p(2×2)单吸附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在Ni(111)p(2×2)/H表面吸附系统中,fcc位置吸附的氢原子其能量最低,吸附高度是0.90;而在Ni(111)p(2×2)/CO表面中,hcp位置吸附的CO其能量最低,吸附高度是1.33.在Ni(111)p(2×2)/(CO+H)中每个CO和H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约为0.60eV.由于Ni(111)的存在使得CO和H原子作用增强,为更好地理解Ni(111)作为催化表面在Fisher-Tropsch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p(2×2)/(CO+H) 共吸附
原文传递
甲烷化历史与甲烷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利军 蔺华林 《神华科技》 2010年第5期80-84,共5页
甲烷化,即CO(包括CO2)加氢生成甲烷,是一类最简单的费托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本文对甲烷化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甲烷化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在早期甲烷化机理研究中,以类比和猜想为重要的探索... 甲烷化,即CO(包括CO2)加氢生成甲烷,是一类最简单的费托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本文对甲烷化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甲烷化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在早期甲烷化机理研究中,以类比和猜想为重要的探索方式,得到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在现代甲烷化机理研究中,实验和理论紧密配合,在甲烷化细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甲烷化机理正逐渐变得清晰,促进了相关工艺技术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甲烷化 甲烷化机理 甲烷化催化剂 煤制天然气
下载PDF
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玉如 王玉龙 +3 位作者 于祺 马立莉 吴双 刘通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42-45,共4页
综述了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脱除方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包括精馏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脱除法等,指出了每种脱除方法的局限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脱除及费托合成油的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费托合成油 含氧化合物 精馏法 吸附法
下载PDF
喷雾干燥铁催化剂F-T合成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荣乐 白亮 +4 位作者 常杰 徐元源 相宏伟 李永旺 周敬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44,共6页
采用转环式无梯度反应器对沉淀 -喷雾干燥技术相结合制备的 Fe- Cu- K- Si O2 催化剂在反应温度 2 5 0℃~ 2 80℃ ,压力 0 .5 MPa~ 1 .5 MPa,H2 /CO比 0 .1 9~ 1 .35和原料气空速 1 0 0 0h-1~ 2 5 0 0 h-1的条件下对 Fisher- Tropsc... 采用转环式无梯度反应器对沉淀 -喷雾干燥技术相结合制备的 Fe- Cu- K- Si O2 催化剂在反应温度 2 5 0℃~ 2 80℃ ,压力 0 .5 MPa~ 1 .5 MPa,H2 /CO比 0 .1 9~ 1 .35和原料气空速 1 0 0 0h-1~ 2 5 0 0 h-1的条件下对 Fisher- Tropsch合成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 F- T反应活性和水煤气交换 ( WGS)反应活性 ,产物烃分布显示出高的烯烃选择性 ,说明该条件有利于初级烯烃的脱附和低碳烃的生成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烯烃再吸附的链增长反应 .还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产物碳数分布的影响 ,并观察到了运行过程中催化剂较低的失活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合成 沉淀铁催化剂 喷雾干燥 无梯度反应器
下载PDF
费托合成产物中含氧组分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琪 王涛 +3 位作者 张雪冰 孟祥堃 吕毅军 门卓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20-3332,共13页
费托合成产物中含多种高附加值含氧组分。部分较低碳数含氧化合物溶解于合成水中,使其具有酸性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气味、直接生物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实际组成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化利用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随着煤间接... 费托合成产物中含多种高附加值含氧组分。部分较低碳数含氧化合物溶解于合成水中,使其具有酸性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气味、直接生物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实际组成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化利用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随着煤间接液化产业发展,费托合成产物中含氧组分资源化利用技术逐渐被更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分析了不同费托工艺产生的费托合成水相组成特点,综述了以油分离、酸分离、醇类等分离为步骤的高附加值含氧组分提取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以高级氧化法、厌氧法等为代表的适用于费托合成废水提质的最新技术研究情况。最后总结了国内外成功工业化的费托合成水相产物处理技术应用情况及实施效果,提出了费托合成产物中含氧组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分离 回收 提质 经济
下载PDF
铁基费托催化剂还原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向辉 门卓武 +1 位作者 吕毅军 李永龙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费托合成技术是煤间接液化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开发高活性、高产品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是费托合成技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论述了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还原机理及还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H_2/CO比、... 费托合成技术是煤间接液化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开发高活性、高产品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是费托合成技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论述了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还原机理及还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H_2/CO比、还原压力和水分压对还原机理及还原动力学的影响规律。随催化剂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物相中超顺磁态的Fe^(3+)组分向顺磁态的α-Fe_2O_3组分转变,较高的焙烧温度导致催化剂晶格缺陷减少,晶粒尺寸增加,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增加,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减弱。随还原气氛中CO分压的增加,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程度提高,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的活性中心,催化剂活性升高。还原压力的升高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但过高的还原压力会抑制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水分压对催化剂的还原路径没有明显影响,但水分压的增加对催化剂各还原步骤均有抑制作用,还原活化能增加。根据费托合成技术对铁基催化剂的性能要求,未来催化剂还原工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中温还原、合成气气氛下的低压催化剂还原工艺,以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缩短还原时间,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费托催化剂 还原机理 动力学 研究进展 还原参数
下载PDF
钴系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助剂及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玉林 林泉 李加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0-399,共10页
对Co系费-托合成催化剂助剂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按照助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排列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分析表明,助剂的种类涵盖了从ⅠA族到Ⅷ族的众多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贵金属、稀土金属、金属氧化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这些助剂... 对Co系费-托合成催化剂助剂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按照助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排列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分析表明,助剂的种类涵盖了从ⅠA族到Ⅷ族的众多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贵金属、稀土金属、金属氧化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这些助剂通过影响Co催化剂的还原温度、还原度、Co晶粒分散度、Co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Co对CO的吸附解离能力等途径而改变Co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钴催化剂 助剂 作用
下载PDF
油气地质二元论与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锡敏 Ю.М.САРКИCOB +1 位作者 任战利 刘全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为了开拓油气勘探的思路,探索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方法 从油气地质二元论的思想出发,论述了陆壳结晶基底的通道 块状结构、无机油气的生成和裂谷盆地的形成过程。结果 中地壳费 托合成反应形成的烃类和盆地中干酪根热解生成的烃... 目的 为了开拓油气勘探的思路,探索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方法 从油气地质二元论的思想出发,论述了陆壳结晶基底的通道 块状结构、无机油气的生成和裂谷盆地的形成过程。结果 中地壳费 托合成反应形成的烃类和盆地中干酪根热解生成的烃类是油气的两种来源;大油气田在平面上受通道 块状结构控制,在剖面上受圈闭控制,即更多的油气富集在超基性岩通道上方的圈闭中。结论 油气地质二元论可成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上软流圈 通道-块状地质结构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工业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的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峰 许明 +2 位作者 刘虎 李初福 刘吉平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219,234,共8页
作为煤间接液化工业装置的核心设备,费托合成反应器的性能对装置的经济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双气泡的轴向扩散模型耦合尾气循环开发了浆态床反应器模拟软件,对神华宁煤4×10~6 t/a的煤间接液化工业装置的费托合成反应器进行... 作为煤间接液化工业装置的核心设备,费托合成反应器的性能对装置的经济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双气泡的轴向扩散模型耦合尾气循环开发了浆态床反应器模拟软件,对神华宁煤4×10~6 t/a的煤间接液化工业装置的费托合成反应器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合成气转化率、产物选择性等数据。计算结果和运转数据相一致,验证了反应器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对新鲜合成气氢碳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氢碳比的增加,CO的总转化率的变化不显著,H_2的总转化率明显下降,CO_2的选择性下降,CH_4选择性上升,单位合成气产油率下降,说明氢碳比的提高,在抑制水煤气变换反应发生的同时会造成产品的轻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模型 费托合成 双气泡 轴向扩散模型
下载PDF
载体效应对Ru基催化剂费托合成制烯烃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尧泰真 安芸蕾 +3 位作者 于海玲 林铁军 于飞 钟良枢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0-1410,共11页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CeO_(2)、ZrO_(2)、MnO_(2)、SiO_(2)和活性炭)对负载型Ru基费托合成制烯烃(FTO)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的本征属性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MSI)对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同一反应条件下的催化活...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CeO_(2)、ZrO_(2)、MnO_(2)、SiO_(2)和活性炭)对负载型Ru基费托合成制烯烃(FTO)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的本征属性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MSI)对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同一反应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关系为:Ru/SiO_(2)>Ru/ZrO_(2)>Ru/MnO_(2)>Ru/AC>Ru/CeO_(2)。对于烯烃选择性,Ru/SiO_(2)和Ru/MnO_(2)得到的总烯烃选择性最高,超过70%,而Ru/ZrO_(2)催化剂的烯烃选择性低至29.9%。由于金属Ru与SiO_(2)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较弱,反应后的Ru/SiO_(2)催化剂得到适中的Ru纳米颗粒尺寸(~5 nm)且反应活性也最高。对于Ru/AC和Ru/MnO_(2),其Ru纳米颗粒尺寸仅为1-3 nm,表现出较低的CO转化率。较高的烯烃二次加氢能力导致Ru/AC和Ru/ZrO_(2)催化剂的烯烃选择性偏低。此外,由于存在强的MSI效应,部分Ru纳米颗粒被可还原性CeO_(2)活性层包覆,导致Ru/CeO_(2)催化活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合成气 烯烃 钌纳米颗粒 载体效应
下载PDF
大尺度浆态床内气含率和气液传质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战胜 卜亿峰 +3 位作者 门卓武 翁力 程易 刘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9,共5页
测定了中试规模的浆态床反应器装置(内径0.29 m,高为3 m)内气含率和气液体积传质系数,其中,采用费托合成蜡和铁系催化剂且N2和He的混合气代替合成气CO和H2来模拟费托合成条件,费托合成蜡的黏度、密度、表面张力和扩散系数以及亨利系数... 测定了中试规模的浆态床反应器装置(内径0.29 m,高为3 m)内气含率和气液体积传质系数,其中,采用费托合成蜡和铁系催化剂且N2和He的混合气代替合成气CO和H2来模拟费托合成条件,费托合成蜡的黏度、密度、表面张力和扩散系数以及亨利系数等由实验或ABC混合模型研究得到。研究结果表明:气含率和体积传质系数随压力(0.5—3.5 MPa)、温度(380—500 K)、气体表观气速(0.1—0.3 m/s)增加而增加,但随固体体积分数(0—10%)和气体体积比(He/N2)增加而减小,基于实验数据提出了新的体积传质系数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传质 气含率 费托合成 气泡
下载PDF
钍对浸渍型和蛋壳型钴基催化剂Co/SiO2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治华 余长春 +3 位作者 杨盼 李然家 周红军 徐春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90-94,共5页
分别采用浸渍和喷涂方法制备了浸渍型钴基催化剂(i-Co/SiO2)和蛋壳型催化N(e-Co/SiO2),添加锕系元素钍(Th)作为催化剂助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催化剂晶相结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一... 分别采用浸渍和喷涂方法制备了浸渍型钴基催化剂(i-Co/SiO2)和蛋壳型催化N(e-Co/SiO2),添加锕系元素钍(Th)作为催化剂助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催化剂晶相结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一氧化碳加氢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钍对浸渍型和蛋壳型两种催化剂均可提高重烃(C5+)的选择性,抑制甲烷和轻烃的生成.对于浸渍钴基催化剂,Th助剂可促进活性相的分散,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而对于蛋壳型钴基催化剂,Th助剂的添加可覆盖部分表面活性中心,从而降低催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催化剂 浸渍型催化剂 蛋壳型催化剂 费托合成
下载PDF
费托合成催化剂流化床还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中山 王峰 +2 位作者 许明 蒋雪冬 卜亿峰 《煤质技术》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开发流化床还原技术是实现费托合成催化剂高活性并提高其长周期运转性能的可能途径,而流化床还原操作条件的优化为该技术的关键。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利用双流体模型研究了流化介质、催化剂粒径、催化剂密度以及操作气速等操作条件对催化... 开发流化床还原技术是实现费托合成催化剂高活性并提高其长周期运转性能的可能途径,而流化床还原操作条件的优化为该技术的关键。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利用双流体模型研究了流化介质、催化剂粒径、催化剂密度以及操作气速等操作条件对催化剂流化状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化介质对催化剂的流化状态影响较大,催化剂细粉在流化床还原过程中可被有效分离;随着催化剂密度的增大,其操作气速也需相应提高。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相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展现了计算流体力学在指导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费托合成 催化剂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流化状态 操作气速
下载PDF
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数值模拟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战胜 卜亿峰 +3 位作者 门卓武 翁力 程易 刘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1178,共8页
针对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的特点,阐述了不同类型模型的特征,主要讨论了较为典型的双气泡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两者的耦合。结果表明,考虑了轴向扩散的双气泡模型可以预测气泡速度、催化剂浓度和气体产物分布等随高度的变化... 针对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的特点,阐述了不同类型模型的特征,主要讨论了较为典型的双气泡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两者的耦合。结果表明,考虑了轴向扩散的双气泡模型可以预测气泡速度、催化剂浓度和气体产物分布等随高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转化率;将双气泡模型处理后的循环气和新鲜气以一定配比作为入口气体输入到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中研究流场的变化,膨胀高度吻合高温高压中试规模浆态床的经验表达式,集液杯起到了很好的脱气作用,说明它可用于反应器中内构件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浆态床 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双气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