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一流大学建设与大学治理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64
1
作者 眭依凡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8,共6页
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所需要的来自大学系统外部的制度及资源供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对一流大学建设得失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则主要来自于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在讨论大学理性、资源基础及治理模式三大要素与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基础上,... 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所需要的来自大学系统外部的制度及资源供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对一流大学建设得失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则主要来自于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在讨论大学理性、资源基础及治理模式三大要素与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大学治理现代化之于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一流大学的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结构现代化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三个维度,对一流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出具有操作意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大学治理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一流本科教育”辨正 被引量:41
2
作者 柳友荣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4,共4页
教育部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纳入冲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方案,在实践层面上必须十分关注将"一流本科教育"等同于"一流大学本科教育"、重蹈"定量指标"陷阱、以己大众化之躯学... 教育部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纳入冲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方案,在实践层面上必须十分关注将"一流本科教育"等同于"一流大学本科教育"、重蹈"定量指标"陷阱、以己大众化之躯学人普及化之神等3个操作误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出发,兼顾办学定位,实施分类引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一流大学 教学质量 课堂
原文传递
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被引量:32
3
作者 谢鑫 张红霞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39,共8页
美国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19世纪末科学与实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20世纪20年代后通识课程的兴起与革新,60-80年代过度专业化、职业化和碎片化,21世纪前后整合连贯化等四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美国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19世纪末科学与实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20世纪20年代后通识课程的兴起与革新,60-80年代过度专业化、职业化和碎片化,21世纪前后整合连贯化等四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老式“两层楼”、90年代通识“修补”下的“三层楼”;进入21世纪迄今的“新三层+个性选修”。中国当前一流大学本科课程改革注重广博基础、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培养,但也存在改革不彻底、通识核心课程学分受限、课程纵向梯度较小等弊端。基于对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的分析可见,中国塑造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应当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优先项,其基本架构需深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国情现实形成自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改革 一流大学 课程演变史 课程梯度 《博耶报告》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的演进逻辑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26
4
作者 韩春梅 张玉琢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7,共9页
“双一流”教育战略在设计上具备双目标性,这一新形态和新导向隐喻了现实命题: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有内在联系和高度契合性。一流学科的建设和演进发展是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和“双一流”目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学科发展是一个自主生成和外... “双一流”教育战略在设计上具备双目标性,这一新形态和新导向隐喻了现实命题: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有内在联系和高度契合性。一流学科的建设和演进发展是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和“双一流”目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学科发展是一个自主生成和外力输入合力推进的过程,是内外各要素之间的耦合与协调。一流学科发展在内部系统演进、外部环境变迁、内外部要素耦合等作用下,通过契合、内聚、平衡和输出的发展逻辑探寻建设路径,从四个维度展开,即需求形态、内生形态、制度形态以及文化形态,并根据需求进行行动调适,促进学科多维融合,以制度形态展望学科治理,以文化形态凝练求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 多维融合 学科治理 建设路径
下载PDF
我国高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校际经验——基于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伟 张茂聪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2,共7页
通过选取我国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省际政策文本,发现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典型的"工程化"建设、以学科建设思维为统领、改革与建设并驱等共性特征。此外,在建设投入力度、创新实施力度上高校间存有显著差异。基于... 通过选取我国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省际政策文本,发现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典型的"工程化"建设、以学科建设思维为统领、改革与建设并驱等共性特征。此外,在建设投入力度、创新实施力度上高校间存有显著差异。基于建设文本的综合分析,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应着重在防范政策负效应,消融政策壁垒以及构建多元考评机制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建设方案 共性特征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成效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浚锋 罗志敏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74,共16页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的影响虽为正向但不显著,这反映了该政策效应与政策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展望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导向:在学科建设上需关注“冷门绝学”,适当增添人文社会科学“色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需更注重“内源”发展,坚持“外援”“内源”相结合;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上需注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政策效应 政策评估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对大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和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1,共8页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可以从对教育的认识、目前大学教育的缺失、"课堂+课程"的作为、大学教育的好老师、一流大学与教育强国的方向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的大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化对教育的认识,首先应对教育的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可以从对教育的认识、目前大学教育的缺失、"课堂+课程"的作为、大学教育的好老师、一流大学与教育强国的方向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的大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化对教育的认识,首先应对教育的本质、责任及生命进行深入的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自身的潜在力量,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激励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鼓励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勤奋阳光。教育的责任,可以从党和国家、社会、家长、大学功能、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多个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其根本宗旨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教育的生命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在于情感的投入。换言之,教育的生命就是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前大学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学术殿堂"之环境。大学只有坚持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融合,才能真正让大学校园成为神圣的学术殿堂、社会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建设好一流大学。二是对"钱学森之问"的认识。深层次回答"钱学森之问",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素养、境界、视野的培养。对于大学"课堂+课程"的作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只有课堂进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艺术科学人文相融合的多学科知识面和广阔学科视野,充分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一流人才,实施教学改革,关键在老师;只有好老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教师的水平就是一个大学的水平。高等教育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梦想,其中一流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办最好的本科教育,是中国一流大学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一流大学 学术殿堂 钱学森之问 本科教育 课堂革命 个性化教育
下载PDF
一流大学建设视野下的高校综合改革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立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共7页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高校综合改革有何关系?高校综合改革是统筹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综合改革就是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注入"中国特色"新内涵;综合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体制创新为核心、...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高校综合改革有何关系?高校综合改革是统筹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综合改革就是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注入"中国特色"新内涵;综合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体制创新为核心、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治理体系完善为关键的改革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推进高校综合改革与一流大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高校综合改革 教育规律
下载PDF
ESI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史竹琴 朱先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91,共8页
ESI是基于SCI和SSCI的统计数据库,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受到了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讨论ESI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应注意的六大问题,如ESI的成果分配方式与国内的通行分配方式存在... ESI是基于SCI和SSCI的统计数据库,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受到了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讨论ESI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应注意的六大问题,如ESI的成果分配方式与国内的通行分配方式存在差异,ESI的不同检索方式获取同一评价目标数据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等。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在实践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如要精准把握ESI中各指标的内涵、结果显示、基准线及阈值标准、检索方式,要更加重视高水平论文和拔尖人才的发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I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教育评价
下载PDF
资源依赖视角下中国一流大学收入来源的困境研究——基于3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数据 被引量:17
10
作者 毛建青 陈文博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78,共9页
3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3—2018年的公开预算数据显示,我国一流大学的收入总量逐年增长,各项收入变化不一,收入来源呈现二元化结构,收入结构地区间差异较小。同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与一流私立大学的收入来源结构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 3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3—2018年的公开预算数据显示,我国一流大学的收入总量逐年增长,各项收入变化不一,收入来源呈现二元化结构,收入结构地区间差异较小。同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与一流私立大学的收入来源结构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一流大学收入来源过度依赖政府和学生两大主体而忽视其他主体,尤其是对政府资源存在绝对依赖,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体制高度集中,大学自身办学能力不足,社会教育投入氛围不浓等。为改变资源依赖,政府应赋予大学办学自主权,大学需提高自身办学能力,社会各界要主动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收入来源 资源依赖 多元化
下载PDF
高等教育评价结果:困境、反思与改进 被引量:14
11
作者 时艳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教育评价结果是评价活动和实践改进的桥梁,只有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才能形成教育质量闭环的提升过程,凸显评价的发展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结果要么不被重视,要么呈现为竞争性、等级性等不利于评价持久发展的现实样态,尚未充分发... 教育评价结果是评价活动和实践改进的桥梁,只有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才能形成教育质量闭环的提升过程,凸显评价的发展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结果要么不被重视,要么呈现为竞争性、等级性等不利于评价持久发展的现实样态,尚未充分发挥以评估结果落实“强硬度”“长牙齿”、推进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标。当前学界在谈及评价时通常会涉及评价结果相关问题,但缺少专门研究。实践和理论的双重不足为开展评价结果研究提供了空间。2020年10月,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在对当前流行的结果评价的负面影响认识基础上进行反思,改革阻碍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五唯”倾向,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进而以评价赋能育人。该文件的出台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评价问题的重视,也突显了解决评价中所出现问题的紧迫性。基于此,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结果使用”为价值追求,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反馈方式及相关主体的秉持态度、解读路径和运用取向等方面全方位谛视高等教育评价结果。发现当前教育结果评价普遍存在“五轻五重”现象,即呈现形式上重量化轻质性、反馈方式上重告知轻协商、对结果的态度重接受轻质疑、对结果的解读重实体轻关系、对结果的运用重功利轻价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能追溯造成问题的根源,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遵循“理念—制度—操作”的思维逻辑,深入系统地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其既有教育评价理念的偏差,也有评价制度的不科学,还有评价结果运用的复杂性。完善结果评价运用,落实《方案》的评价理念,实现“破五唯”的价值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评价结果 破“五唯” 功利性 行政化 “双一流”建设 一流高校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中国精英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误区和重构 被引量:16
12
作者 阎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67,共7页
精英大学在40年拔尖人才培养的征途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不免陷入诸多误区,或陷入两难困境。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目前精英大学拔尖人才项目各环节的必由之路。精英大学在拔尖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 精英大学在40年拔尖人才培养的征途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不免陷入诸多误区,或陷入两难困境。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目前精英大学拔尖人才项目各环节的必由之路。精英大学在拔尖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培养目标、培养效果中存在着怎样的误区、困惑、两难处境?如何优化目前的培养理念、思维、过程和方法?本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指出重构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拔尖人才 误区 重构
原文传递
精英大学为什么不愿意参与教师教育?——以中国两所精英大学P和Q为个案 被引量:14
13
作者 康晓伟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0,共7页
通过研究中国两所精英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个案发现,精英大学崇尚精英化、追求高深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精英大学不愿参与教师教育的原因在于精英大学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价值取向与教师非精英身份的矛盾,追求高深学术研究与教师教... 通过研究中国两所精英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个案发现,精英大学崇尚精英化、追求高深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精英大学不愿参与教师教育的原因在于精英大学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价值取向与教师非精英身份的矛盾,追求高深学术研究与教师教育实践品性的矛盾,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与教师教育"无关紧要"的矛盾。教师教育的公共性与公益性需要精英大学承担为国家培养培训高质量教师的社会责任。精英大学应该发挥其文理基础学科、优质生源以及良好社会声誉的优势,积极参与教师教育事业。同时,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精英大学可以在提升教师专业性和进行教师教育知识生产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一流大学 综合性大学 教师教育 高质量教师
原文传递
瞄准育人目标 靶向挖掘资源——对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课程思政的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谭术魁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0期21-24,共4页
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挖掘所教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专业课类教师深感棘手的工作。文章作者经过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供专业课类教师选择... 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挖掘所教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专业课类教师深感棘手的工作。文章作者经过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供专业课类教师选择性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公共管理 课程思政 专业课类教师
下载PDF
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基于对全国83所高校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青根 沈红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高于非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入门时"与"出门时"的双重优势。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增值的影响更大且一流大学A类比B类的影... 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高于非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入门时"与"出门时"的双重优势。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增值的影响更大且一流大学A类比B类的影响要大。推进和实施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应着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流大学有条件有能力在培养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上发挥主体作用,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成效应列入一流大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本科生 批判性思维能力
原文传递
一流高校博士后管理制度实施成效、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博士后个体视角的混合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立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3,共10页
采用聚敛式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洞悉一流高校博士后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困境,结果表明:从具象个体视角看,博士后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学术资本积累、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塑造卓越学术品质、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提高经... 采用聚敛式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洞悉一流高校博士后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困境,结果表明:从具象个体视角看,博士后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学术资本积累、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塑造卓越学术品质、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提高经济收益。但制度运作过程也面临多重困境,如人才引进功利化、浮躁化和工具化,个体价值被湮灭;博士后角色定位不明晰,行政性事务繁琐;学术交流平台不健全,造成"单兵作战"和"学术孤岛"现象;科研经费资助渠道单一,资助力度空间差异大;科研决策秉持"就近原则",放弃突破"舒适区"。造成博士后管理制度困境的根源在于,不同劳动力市场博士后与一流高校的利益"耦合"与"脱耦"。因此,建议宣扬博士后主体性地位,优化顶层设计与管理模式,加大科研资助力度,疏通人才培养与晋升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高校 博士后 管理制度 科研创新 混合研究
下载PDF
大学排名的缺陷、风险与回应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任增元 王绍栋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5,112,共9页
大学排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既普遍流行又饱受争议。有学者明确做出大学排名“不严肃、不科学、不可信”的判断,并且揭发排名“导向不可取、方法不科学、指标不匹配、数据不可靠、学校不可比”的严重缺陷。究其根本,大学排名的过程... 大学排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既普遍流行又饱受争议。有学者明确做出大学排名“不严肃、不科学、不可信”的判断,并且揭发排名“导向不可取、方法不科学、指标不匹配、数据不可靠、学校不可比”的严重缺陷。究其根本,大学排名的过程实际上是简化与生产“偏见”的过程,因为排名主体只有在严格标准面前不断做出让步才能算出排名结果。因此,大学排名提供的并不是一种科学知识,而是具有明显缺陷的“偏见”与“谣言”。既然排名这一“公器”存在如此明显缺陷,政府只是“不要在乎它”还不够,还要对排名热现象进行有效的回应与规制,严控与减少外部评价,增强内部自主评价;高校要理性看待排名,革新评价与薪酬制度;排名机构也该做相应的反思,思考其系列产品除符号价值外是否对高校具有真正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排名 指标体系 大学功能 大学评价 自主评价 一流大学 学术共同体 “双一流”建设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特点与启示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丽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现状及其改革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敢于创新,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相比之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更趋于保守。基于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 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现状及其改革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敢于创新,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相比之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更趋于保守。基于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呈现出管理架构多元化、内部管理弹性化、传统部门集成化而新型业务不断涌现等特点,在组织机构改革时,需要进行图书馆内外部环境扫描,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机构设置,拓展业务范围与外延;打破行政壁垒,优化组织结构设计;紧密围绕高校发展战略与目标进行改革,切实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建设 高校图书馆 组织机构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春林 邓寒怡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二维研究架构对2015年以来中国省域政府出台的30份"双一流"政策文本进行的量化分析表明,"双一流"政策政府主导特征明显、政策工具应用不均衡、政策主题集中,省域政府优化策略应是主动谋划完... 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二维研究架构对2015年以来中国省域政府出台的30份"双一流"政策文本进行的量化分析表明,"双一流"政策政府主导特征明显、政策工具应用不均衡、政策主题集中,省域政府优化策略应是主动谋划完善政策体系、综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适度调整政策力度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政策工具 政策主题 量化分析
原文传递
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被引量:8
20
作者 别敦荣 周奕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4,32,共7页
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任务,是在各项“重点发展政策”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等教育内生动力,更对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梳理一流... 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任务,是在各项“重点发展政策”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等教育内生动力,更对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梳理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具有重要参考。鉴于此,我国应根据各大学和学科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包括升级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制定并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国家计划、创造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的环境、开拓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办学数字化新空间、发挥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 一流大学 优势学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