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束层析反演及其在地震速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袁刚 冯心远 +1 位作者 蒋波 张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5-6,共5页
由于广义线性反演的局限性,由旅行时残差,层析反演无法同时准确反演速度值和界面几何形态。提出了一种以已知速度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从浅到深分层约束反演地震速度的方法。该方法以微测井资料对小折射初至波进行约束层析反演,获得比较准... 由于广义线性反演的局限性,由旅行时残差,层析反演无法同时准确反演速度值和界面几何形态。提出了一种以已知速度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从浅到深分层约束反演地震速度的方法。该方法以微测井资料对小折射初至波进行约束层析反演,获得比较准确的极浅层速度场;以得到的极浅层层速度和低降速带资料约束大炮初至波层析反演,得到了精度更高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量;以静校正计算中用充填速度替换低降速带后获得的速度模型,作为浅层反射波层析的初始约束条件,可提高浅层偏移速度建模精度;用VSP、地球物理测井速度约束反射波层析反演,得到精度更高的中深层偏移速度场。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层析反演精度,获得了更准确的速度场,改善了叠前偏移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层析 反射波层析 约束层析 速度反演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合肥段五河—合肥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秦晶晶 石金虎 +6 位作者 张毅 刘保金 姬计法 谭雅丽 袁洪克 酆少英 刘增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75-4485,共11页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郯庐断裂带合肥段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跨五河—合肥断裂还完成了2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合肥段是一个由多条主干断裂构成的复杂构造带,近地表速度结构表现为凹隆相间的构造特征,且沉积盖层厚度明显受到郯庐断裂带分支断裂的影响和控制.五河—合肥断裂在P波速度结构剖面表现为高速和低速区的分界,对断裂两侧的地层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向下错断了盆地基底,向上错断了埋深21~35 m的中更新统下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认识五河—合肥断裂浅部构造形态提供了地震学依据,还可为该区断裂两侧的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五河—合肥断裂 合肥盆地 初至波层析成像 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基于早至波的特征波波形反演建模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光辉 王立歆 +3 位作者 王杰 孙晶梅 王振宇 尹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6,共6页
近地表速度建模问题是地球物理建模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传统基于射线类的反演方法受到高频假设的限制,存在理论上的建模"盲区",而全波形反演方法的应用又受到资料品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介绍了一种基于全波形反演思想的特征波... 近地表速度建模问题是地球物理建模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传统基于射线类的反演方法受到高频假设的限制,存在理论上的建模"盲区",而全波形反演方法的应用又受到资料品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介绍了一种基于全波形反演思想的特征波波形反演方法,引入早至波的概念联合初至走时层析反演,利用早至波这一特征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实现对近地表及中浅层的高精度建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即使在初始模型精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较好的建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早至波 初至走时层析 中浅层建模 低速带
下载PDF
真地表速度建模技术在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成像中的应用
4
作者 彭更新 顾小弟 +3 位作者 段文胜 公亭 赵锐锐 王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2,共9页
传统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将偏移成像和静校正问题分开处理,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剧烈、高速层出露等问题,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处理会引起波场畸变,导致旅行时计算误差较大,影响深度偏... 传统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将偏移成像和静校正问题分开处理,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剧烈、高速层出露等问题,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处理会引起波场畸变,导致旅行时计算误差较大,影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地表偏移面的全深度建模与成像技术方案,从地表高程面开始速度建模,计算旅行时,将静校正问题隐含在偏移成像过程中,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地 静校正 初至层析 微测井 真地表 速度建模 波前构建 射线密度
下载PDF
改进的伴随状态法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董良国 张建明 韩佩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2-992,共11页
目前,有关伴随状态法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基于面积分来定义目标函数,由此得到的伴随方程也都依赖于地表的法向量.这样,一方面会因为伴随变量计算的不准确而造成梯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无法合理地处理井中观测问题... 目前,有关伴随状态法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基于面积分来定义目标函数,由此得到的伴随方程也都依赖于地表的法向量.这样,一方面会因为伴随变量计算的不准确而造成梯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无法合理地处理井中观测问题.本文从理论或数值试验角度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不依赖地表法向量的改进的伴随状态法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主要改进包括:(1)采用体积分定义目标函数,避免了传统方法不能较好处理井中观测数据的缺陷,可以适应任意地表或井中观测系统.(2)采用摄动法得到了新的伴随方程,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伴随场计算需要依赖于地表法向量的缺陷,使得检波点处的走时残差可以正确地反传播至地下,进而得到更加合理的速度修正方向,提高了速度反演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走时层析 伴随状态法 伴随方程 目标函数 程函方程
下载PDF
3D near-surface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maging with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and electric hammer source
6
作者 Heting Hong Fu Yin +2 位作者 Yuhang Lei Yulan Li Baoshan W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 is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ultra-dense seismic observ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high-resolution sub-surface seismic imaging. Recently a large number of linear DAS arrays...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 is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ultra-dense seismic observ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high-resolution sub-surface seismic imaging. Recently a large number of linear DAS arrays have been used for two-dimensional S-wave near-surface imaging in urban area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3D) structure imaging using a DAS array, we carried out an active source experiment at the Beijing National Earth Observatory. We deployed a 1 km optical cable in a rectangular shape, and the optical cable was recast into 250 sensors with a channel spacing of 4 m. The DAS array clearly recorded the P, S and surface waves generated by a hammer source. The first-arrival P wave travel times were first picked with a ShortTerm Average/Long-Term Average(STA/LTA) method and further manually checked. The P-wave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DA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recorded by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short-period seismometers. At shorter source-receiver distances, the picked P-wave arrivals from the DAS recording are consistent with vertical component recordings of seismometers, but they clearly lag behind the latter at greater distances.This is likely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incoming wave. Then,we used the Tomo DD software to invert the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for the uppermost 50 m with a resolution of 10 m. The inverte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agree well with 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previously obtained through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Our study indicates the feasibility of 3D near-surface imaging with the active source and DAS array. However, the inverted absolute velocity values at large depths may be biased due to potential time shifts between the DAS recording and seismometer at large source-receiver di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 Near-surface structure first-arrival travel time tomography Body wave Active source
下载PDF
三维初至波旅行时层析速度反演算法优化
7
作者 许鑫 杨午阳 +3 位作者 张凯 魏新建 张向阳 李海山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9,共11页
通过机器学习拾取初至波、建立微测井约束的初始速度场、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与窄带延拓算法求取全局旅行时、射线追踪技术求取射线传播路径、视慢度与正则化对目标反演方程进行约束等方法对三维初至波旅行时层析速度反演算法进行了优化... 通过机器学习拾取初至波、建立微测井约束的初始速度场、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与窄带延拓算法求取全局旅行时、射线追踪技术求取射线传播路径、视慢度与正则化对目标反演方程进行约束等方法对三维初至波旅行时层析速度反演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基于图像分割的机器学习算法,将地震记录分成初至前、初至后、包含初至窄带等3类,并赋予不同权重,对576 000道地震数据进行初至拾取,拾取精度超过99%,拾取效率较人工逐道拾取提升了80余倍。(2)采用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6个差分模板可覆盖网格周围26个节点的旅行时计算,可提升网格对角方向的旅行时计算精度;三维窄带延拓技术可完成全局网格节点正演旅行时计算;基于Runge-Kutta算法的三维射线追踪技术可完成射线路径的求取。(3)使用微测井信息构建初始速度场,同时使用视慢度信息与正则化方法对层析反演方程进行约束,可有效提高地下1 000 m以内的速度反演精度。(4)采用优化后的层析反演技术对塔里木油田甫沙4线束与英买某区块的实际资料进行处理,消除了“牛眼”假象与边界伪影假象,且井点反演速度曲线与实际测井数据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旅行时 层析反演 初至拾取 机器学习 微测井约束 正则化约束 视慢度约束
下载PDF
基于互相关函数对钻孔雷达层析成像的改进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自强 彭凌星 +1 位作者 鲁光银 密士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8-674,共7页
常用的旅行时提取方法在针对大收发角度数据进行提取时,因其低信噪比而显得较为艰难且不够准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互相关函数的方法对旅行时提取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并按角度对数据分类;然后对相同收发角度数据与该角度... 常用的旅行时提取方法在针对大收发角度数据进行提取时,因其低信噪比而显得较为艰难且不够准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互相关函数的方法对旅行时提取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并按角度对数据分类;然后对相同收发角度数据与该角度信噪比最大的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并叠加,从而得到该收发角度数据的参考波形;最后根据参考波形的初至波到达时间对该角度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每道数据的初至波旅行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和对RAMAC雷达采集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结果,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证,与常规旅行时提取法得出的层析成像图相对比,该方法得到的层析成像图更为精确、清晰,能为判断地下异常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初至波旅行时 大收发角度 层析成像 互相关函数
下载PDF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for monitoring the excavation damaged zone in the Horonobe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
9
作者 Yusuke Ozaki 《Rock Mechanics Bulletin》 2023年第3期32-43,共12页
Subsurface excavation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 zone called excavation damaged zone(EDZ)around the tunnel wall.An EDZ is a major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because it may act as ... Subsurface excavation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 zone called excavation damaged zone(EDZ)around the tunnel wall.An EDZ is a major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because it may act as a flow path after the closure of a repository.In this study,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was repeatedly conducted on the EDZ at a depth of 350 m in the Horonobe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However,the acquired data was highly affected by the support structure on the drift wall.For proper visualization of the EDZ,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version by modifying the model constraint.The synthetic study showed that the approach reproduced the EDZ in the model without the artifacts.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field data,and the EDZ around the drift was detected.The inversion was extended to a time-lapse inversion to trace the changes in P-wave velocity in the EDZ.The synthetic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P-wave velocity distribution could be detected.Data obtained from 12 surveys under open-drift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by time-lapse invers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DZ did not undergo sealing or evolution at the site for approximately seven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avation damaged zone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Time-lapse inversion SHOTCRETE
原文传递
波动方程初至双差走时层析反演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磊 冯波 王华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1,共8页
对于有限频带的地震信号,地震波绝对走时受到震源子波的波形特征、走时测量准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走时测量的精度有助于增加反演结果的可靠性。为降低绝对走时测量误差对反演的影响,采用双差走时代替绝对走时,并将其与Rytov近似导... 对于有限频带的地震信号,地震波绝对走时受到震源子波的波形特征、走时测量准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走时测量的精度有助于增加反演结果的可靠性。为降低绝对走时测量误差对反演的影响,采用双差走时代替绝对走时,并将其与Rytov近似导出的相位延迟敏感度核函数相结合,构造有限频带地震波的双差走时敏感度核函数。针对初至双差走时层析反演,提出了一种基于隐式矩阵向量积的高斯牛顿迭代算法,该方法无需显式计算、存储核函数及Hessian矩阵。相较于传统的散射积分方法(需要显式计算并存储核函数),波动方程初至双差走时层析反演方法仅利用了波动方程Born模拟及逆时偏移算法,因此降低了对计算机内存和外部存储的需求,可进行高效的大规模计算。高斯扰动模型数值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初至走时测量误差(震源子波未知)对反演的影响;Overthrust模型数据和二维起伏地表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反演得到的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与实际地层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走时 Rytov近似 波动方程走时敏感度核函数 初至层析 高斯牛顿算法 近地表速度反演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兰聊断裂带中南段深部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倩 宋前进 +4 位作者 酆少英 姬计法 段永红 何银娟 秦晶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9-1045,共17页
长70km、近EW向穿过兰聊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邻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地壳的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对深入了解该区的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讨东濮凹陷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演化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长70km、近EW向穿过兰聊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邻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地壳的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对深入了解该区的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讨东濮凹陷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演化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兰聊断裂带的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两侧的地壳反射结构特征区别较大,该区地壳由脆性的上地壳和韧性的下地壳组成。上地壳反射波组特征明显,构造形态清晰可辨:兰聊断裂以西存在大量向E倾斜的强反射同相轴,代表了中生代以来不同时代的沉积界面,其中一套起伏变化形态向E缓倾的基底斜坡是箕状沉积凹陷的底界;兰聊断裂以东,基底反射波表现为一组近水平的连续性较好的强反射波组,平行不整合于古生界奥陶系或更古老的地层之上;在兰聊断裂上盘还发育有同向及反向次级断裂,共同控制了箕状沉积盆地东濮凹陷的构造格局。下地壳反射结构较为简单,整体上以弧状反射为主,其能量较强、延续长度较短。莫霍面表现为横向上分段连续、纵向上持续一定时间的强反射条带,在兰聊断裂下方的莫霍面反射波组能量明显减弱,与两侧反射特征截然不同。剖面揭示了2条错断莫霍面的深大断裂(F_(D1)和F_(D2)),向下延入上地幔顶部,为本区上地幔软流物质的上涌与能量交换创造了条件,也可能是下地壳弧状反射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深地震反射剖面 初至波层析成像 地壳精细结构 深浅构造特征
下载PDF
Optimization method of fi rst-arrival waveform inversion based on the L-BFGS algorithm 被引量:1
12
作者 Zhang Kai Xu Xin +3 位作者 Liu Hong-Xing Xu Yi-Peng Li Zhen-Chun Jiang Pi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515-524,593,594,共12页
The fi rst arrival waveform inversion(FAWI)has a strong nonlinearity due to the objective function using L2 parametrization.When the initial velocity is not accurate,the inversion can easily fall into local minima.In ... The fi rst arrival waveform inversion(FAWI)has a strong nonlinearity due to the objective function using L2 parametrization.When the initial velocity is not accurate,the inversion can easily fall into local minima.In the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adding a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to the objective function can eff ectively reduce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inversion process.In this paper,the nonlinearity of this process is reduced by introducing the correl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into the FAWI and by deriving the corresponding gradient formula.We then combine the first-arrival wave travel-time tomography with the FAWI to form a set of inversion processes.This paper uses the limited 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L-BFGS)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 ciency of invers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ow effi ciency of the FAWI method.The overthrust model and fi eld data test show that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can eff ectively reduce the nonlinearity of inversion and improve the inversion calculation effi ciency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first-arrival waveform inversion cross-correl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L-BFGS algorithm
下载PDF
mFAST:A MATLAB toolbox for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refraction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13
作者 Bin Li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SCD 2022年第5期487-494,共8页
First-arrival seismic traveltime tomography(FAST)is a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 to estimate subsurface velocity structures.Although several existing open-source packages are available for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 First-arrival seismic traveltime tomography(FAST)is a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 to estimate subsurface velocity structures.Although several existing open-source packages are available for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most were written in compiled languages and lack sufficient extendibility for new algorithms and functionalities.In this work,we develop an open-source,selfcontained FAST package based on MATLAB,one of the most popular interpreted scientific programming languages,with a focus on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refraction traveltime tomography.Our package contains a complete traveltime tomography workflow,including ray-tracing-based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computation,linearized inversion,quality control,and high-quality visualization.We design the package as a modular toolbox,making it convenient to integrate new algorithms and functionalities as needed.At the current stage,our package is most efficient for performing FAST for two-dimensional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surveys.We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and accuracy of our package by using a synthetic data example based on a modified Marmousi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open source MATLAB
下载PDF
基于旅行时修正的钻孔雷达层析成像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自强 彭凌星 密士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58-2664,共7页
基于钻孔雷达的波幅采用速度层析成像时,大收发角度雷达波幅因其信噪比低,旅行时提取较困难等问题,钻孔雷达雷达波幅层析成像精度不高。通过计算证明电磁波能量是从发射天线中心点传播至末端,再由接收天线末端传播至其中心。依据此传播... 基于钻孔雷达的波幅采用速度层析成像时,大收发角度雷达波幅因其信噪比低,旅行时提取较困难等问题,钻孔雷达雷达波幅层析成像精度不高。通过计算证明电磁波能量是从发射天线中心点传播至末端,再由接收天线末端传播至其中心。依据此传播路径采用互相关函数对旅行时的提取进行优化,并得到相应的电磁波波速。利用优化后的旅行时与波速得到旅行时的修正值,并根据修正后的旅行时进行速度层析成像,将进行旅行时修正的层析成像图与未进行旅行时修正的层析成像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旅行时修正后得到的层析成像结果更加精确,证明对钻孔雷达层析成像的改进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初至波旅行时 互相关函数 旅行时修正 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丽江—清镇剖面上地壳速度结构及其与鲁甸M_s6.5级地震孕震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3
15
作者 徐涛 张明辉 +5 位作者 田小波 郑勇 白志明 武澄泷 张忠杰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69-3079,共11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一鲁甸地区发生M_s6.5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鲁甸震区位于扬子块体的西缘,小江断裂带的东侧北东向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由于至今没有穿越该断裂带的人工源深地震测深剖面,而丽江—攀枝花—清...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一鲁甸地区发生M_s6.5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鲁甸震区位于扬子块体的西缘,小江断裂带的东侧北东向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由于至今没有穿越该断裂带的人工源深地震测深剖面,而丽江—攀枝花—清镇650 km长深地震测深剖面距离鲁甸主震区不超过50 km,利用宽角地震资料的初至波震相,通过有限差分反演揭示该地区上地壳速度结构,可以为鲁甸震区的地震定位、地震孕育机制等提供深部速度模型.速度剖面显示:剖面结晶基底厚度平均为2 km左右;小江断裂带速度较低,东西两侧的速度较高;因此小江断裂带区域地壳强度比较低,加上断裂两侧的应变速率很高,所以小江断裂带和旁边的鲁甸—昭通断裂带,未来具有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人工源地震 初至波成像 有限差分法 上地壳速度结构 昭通—莲峰断裂 小江断裂
下载PDF
基于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Tikhonov正则化与梯度优化算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崔岩 王彦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67-1377,共11页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和其传播的射线路径来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的技术.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使用正则化方法并辅之以适当的最优化技巧.本文从数值优化的角度介绍了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反演原理,建立了Tik...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和其传播的射线路径来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的技术.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使用正则化方法并辅之以适当的最优化技巧.本文从数值优化的角度介绍了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反演原理,建立了Tikhonov正则化层析成像反演模型并提出求解极小化问题的加权修正步长的梯度下降算法.该方法可以从速度模型的可行域中迭代找到一个最优解.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应用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正则化 梯度下降法 射线追踪
下载PDF
庐枞铁多金属矿集区龙桥铁矿反射地震初至波层析成像与隐伏矿床预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侯贺晟 高锐 +3 位作者 卢占武 刘金凯 匡朝阳 马立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23-2629,共7页
为落实安徽庐枞地区北部的龙桥铁矿含矿层位在第二找矿深度的空间分布,本文应用小道距、长排列接收的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层析成像方法,得到该地区近地表1000m以上的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反射地震初至波携带了丰富的上地壳... 为落实安徽庐枞地区北部的龙桥铁矿含矿层位在第二找矿深度的空间分布,本文应用小道距、长排列接收的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层析成像方法,得到该地区近地表1000m以上的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反射地震初至波携带了丰富的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和界面变化的构造信息,精细的速度结构揭露出龙桥铁矿隐伏岩体顶界面深度与起伏形态,发现岩体顶面凸起及陡变化部位与矿体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长排列的深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能够为金属矿集区深部隐伏矿床的勘探与研究提供岩体的空间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 龙桥铁矿 反射地震 初至波层析成像 近地表速度结构 隐伏矿床
下载PDF
基于声波方程的有限频伴随状态法初至波旅行时层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春 刘玉柱 +1 位作者 董良国 杨积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82,3-4,共9页
根据有限频理论,对于特定震相的观测信息,不仅射线路径上的介质对该信息具有影响,路径以外的其它区域对接收信息也具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核函数来表达。传统核函数的计算是基于"波路径"的,计算繁琐且效率低。而基于射线理... 根据有限频理论,对于特定震相的观测信息,不仅射线路径上的介质对该信息具有影响,路径以外的其它区域对接收信息也具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核函数来表达。传统核函数的计算是基于"波路径"的,计算繁琐且效率低。而基于射线理论的伴随状态法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反演效率,却没有考虑地震波传播的有限频特性,这就导致了反演过程中低波数信息的缺失。本文基于伴随状态法,同时考虑地震波传播的有限频特性,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声波方程的有限频伴随状态法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将该方法应用于表层速度结构反演,理论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非线性射线旅行时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 伴随状态法 初至波旅行时层析 波路径 核函数
下载PDF
数据域初至波走时与成像域反射波走时联合层析速度建模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兵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33-2644,共12页
复杂地表探区,尤其是盆山过渡区的油气勘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但是此类区域油气地震勘探中满足精确地震成像的速度建模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数据域初至波走时与成像域反射波走时联合层... 复杂地表探区,尤其是盆山过渡区的油气勘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但是此类区域油气地震勘探中满足精确地震成像的速度建模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数据域初至波走时与成像域反射波走时联合层析复杂地表浅中深层速度建模方法,并针对联合层析速度反演解的非唯一性问题,深入地分析了层析反演中正则化的本质意义,指出了建立构造特征正则化方法的具体技术路线,提出了联合层析的实现流程及策略.理论和实际数据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域初至走时与成像域反射走时联合层析浅中深层速度建模技术避免了常规建模方法中浅层速度模型与中深层速度模型的融合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成像域反射层析对近地表模型的不可控更新问题,整体提升了深度域浅中深层速度模型的建模精度,进而提高了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区的地震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层析 初至走时层析 成像域反射走时层析 浅中深层速度建模 正则化方法
下载PDF
山前带复杂浅表层建模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鹏 殷厚成 +3 位作者 薛维忠 曾昭翰 彭代平 肖云飞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7-845,共9页
山前带浅表层结构复杂,建立准确的浅表层模型是山前带地球物理勘探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镇巴山前带开展了高密度二维地震调查、高密度电法、深井微测井等多种方法的浅表层调查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山前带浅表层结构是由相对连续的风... 山前带浅表层结构复杂,建立准确的浅表层模型是山前带地球物理勘探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镇巴山前带开展了高密度二维地震调查、高密度电法、深井微测井等多种方法的浅表层调查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山前带浅表层结构是由相对连续的风化层、不连续的半风化层和基岩组成,等效于非均匀的连续模型,可以用连续、非均匀的速度模型来描述。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是应用较为成熟和广泛的获取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技术,高密度二维地震与三维数值模拟资料应用表明,观测系统参数影响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精度的权重排序为道距、接收线距、炮点距、炮线距,其中,较小的道距是提高反演精度的关键。山前带高倾角地层出露区域采用道距≤10 m、接收线距≤240 m、炮点距≤20 m、炮线距≤200 m的观测系统,结合浅层结构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能够提高近地表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浅表层结构 结构约束 初至波走时层析 观测系统参数 实际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