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小英 安军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火针疗法组、温阳通络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3例。火针疗法组采用火针针刺治疗,温阳通络组采用... 目的:探究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火针疗法组、温阳通络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3例。火针疗法组采用火针针刺治疗,温阳通络组采用服用温阳通络汤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3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状况、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痉挛程度改善状况,火针疗法组的总有效率为65.2%,温阳通络组的总有效率为60.9%,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能够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并能够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温阳通络汤 中风 痉挛性偏瘫 肢体功能
下载PDF
火针结合药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任景 俞华 +1 位作者 李俐依 李涛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58-62,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药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药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疗法,统计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主要症状和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量表进行评分,并监测面神经M波波幅和运动潜伏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口眼歪斜、面部板滞、畏风恶寒和舌苔薄白的症状积分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于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上唇方肌M波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运动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上唇方肌M波波幅和运动潜伏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药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风寒证的症候,提高面神经功能,并改善面神经异常的M波波幅和运动潜伏期,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风寒型 周围性面瘫 恢复期 面神经传导功能
下载PDF
毫火针牵拉滞针术治疗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姝 池响峰 +1 位作者 邝伟川 喻良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比较毫火针牵拉滞针术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取患侧太冲、解溪、丘墟、悬钟、下巨虚、丰隆... 目的:比较毫火针牵拉滞针术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取患侧太冲、解溪、丘墟、悬钟、下巨虚、丰隆、上巨虚、足三里、犊鼻、承山及阿是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治疗手法,取穴、治疗时间及疗程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足下垂改善情况评估(参照Garceau标准),并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ovett肌力测定、改良的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评定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下垂改善情况的优良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牵拉滞针术和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均有效,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牵拉滞针术 常规针刺 脑卒中 足下垂
原文传递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针灸外治法在急性期带状疱疹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婷婷 郝利芳 赵立新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71-376,380,共7页
带状疱疹急性期湿热毒邪郁于肌表,若医者用药多以苦寒直折,往往收效不甚理想。而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使用火针、铺棉灸、艾灸、叩刺拔罐等温热刺激外治法,可同气相求,引内郁之热毒透散,温通行气、活血化瘀、破坚消积、祛火之源、扶正... 带状疱疹急性期湿热毒邪郁于肌表,若医者用药多以苦寒直折,往往收效不甚理想。而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使用火针、铺棉灸、艾灸、叩刺拔罐等温热刺激外治法,可同气相求,引内郁之热毒透散,温通行气、活血化瘀、破坚消积、祛火之源、扶正祛邪,收效甚好。针对针灸外治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为“火郁发之”的理论探寻科学基础。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s,TRP)通道及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均参与了火针发挥疗效的过程,并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火郁发之 外治法 火针 铺棉灸 艾灸 叩刺拔罐
下载PDF
火针在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琼 谢福丽 +1 位作者 李铮 罗玳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复方维生素C钠咀嚼片和维生素E胶囊口服,火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比...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复方维生素C钠咀嚼片和维生素E胶囊口服,火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皮损积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火针组皮损面积积分、皮损颜色积分、血清MD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日常活动、社交娱乐)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疗法可有效改善皮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气滞血瘀证 火针
下载PDF
拮抗肌火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旭强 《山西中医》 2020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拮抗肌火针疗法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针刺法)、舌针组、火针组(拮抗肌火针疗法)、火针加舌针组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临床痉挛... 目的:观察拮抗肌火针疗法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针刺法)、舌针组、火针组(拮抗肌火针疗法)、火针加舌针组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S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火针加舌针组CSI评分较其他各组更低,Barthel评分较其他各组更高(P<0.05);火针组与舌针组CS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火针加舌针组治愈率(70.00%)及总有效率(96.67%)均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P<0.05);火针组与舌针组治愈率(46.67,43.33%)及总有效率(80.00%,76.6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较对照组(16.67%,53.33%)显著升高(P<0.05)。结论:拮抗肌火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拮抗肌 火针 舌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敏莹 魏晓燕 朱铭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59-664,共6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每周治疗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8周。治疗8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QoL-Acne)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皮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皮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愈显率为81.40%(35/43),对照组为50.00%(21/42)。观察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90.48%(38/42)。观察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QoL-Acne评分包括情感功能、感知功能、社交情况、痤疮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QoL-Acne评分包括情感功能、感知功能、痤疮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情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对照组为4.76%(2/4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红蓝光治疗仪 中重度痤疮 克痤隐酮凝胶 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邓晶晶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西药组20例。治疗组予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化Mc Gill量表和踝-后足评分系统测评,统计...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西药组20例。治疗组予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化Mc Gill量表和踝-后足评分系统测评,统计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总复发率为2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总复发率为56.25%。两组患者简化Mc Gill量表和踝-后足评分系统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简化Mc Gill量表测评在PRI感觉分、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评分方面改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踝-后足评分系统测评在疼痛、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和反常步态评分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足跟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足功能,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火针 烙刺 足跟痛
下载PDF
贺氏温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国建 刘建峰 赵玉娟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贺氏温通法火针与普通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火针操作结合针刀理论进行研究。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温通组(火针治疗组)40例采用贺氏火针按针刀医学网眼理论松解局部位置治疗,对照组(针刺... 目的:观察贺氏温通法火针与普通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火针操作结合针刀理论进行研究。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温通组(火针治疗组)40例采用贺氏火针按针刀医学网眼理论松解局部位置治疗,对照组(针刺组)40例采用普通毫针常规治疗,治疗的前后通过JOA评分和肌电图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温通组和对照组的患者JOA评分和肌电图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法结合针刀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优势,能够改变局部病理因素影响,防止复发,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氏温通法 火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JOA评分 肌电图
下载PDF
火针治疗癌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潇雨 李志辉 王晞星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73-75,共3页
癌痛是癌症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且发作时间和发作强度尚未能准确预测。相比之下癌痛的治疗手段却非常单薄,阿片类药物虽然效果尚可,但随着剂量的增大也会伴发棘手的副作用。针对癌痛的治疗现状,本研究从火针入手,通过... 癌痛是癌症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且发作时间和发作强度尚未能准确预测。相比之下癌痛的治疗手段却非常单薄,阿片类药物虽然效果尚可,但随着剂量的增大也会伴发棘手的副作用。针对癌痛的治疗现状,本研究从火针入手,通过机理讨论、实施手法、临床验案等方面描述了火针治疗癌痛的临床应用,着重阐述了操作中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希望有益于此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癌痛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火针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珊 毛红蓉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将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2组,A组为常规针刺加火针罐组,以下简称火针罐组,B组为常规电针组,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皮损情况、VAS...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将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2组,A组为常规针刺加火针罐组,以下简称火针罐组,B组为常规电针组,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皮损情况、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等疼痛评价指标,并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火针罐治疗组在改善疱疹区域皮损,缓解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电针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面,其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罐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火罐 带状疱疹
下载PDF
基于通经柔筋法探讨火针治疗中风软瘫的理论思考
12
作者 沈琳博 谢媛 +4 位作者 付渊博 温雅丽 杜鑫 王一战 孙静青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中风软瘫以中风后患者身体运动功能异常,肌肉张力下降为主要表现,是中风后较为常见的病理状态,软瘫时间越长预后越差。中医理论认为,中风主因“虚、风、火、痰、瘀、气”而发病,当邪气搏结、阻于经络则使气血凝滞、经筋损伤、肌肉痿废,... 中风软瘫以中风后患者身体运动功能异常,肌肉张力下降为主要表现,是中风后较为常见的病理状态,软瘫时间越长预后越差。中医理论认为,中风主因“虚、风、火、痰、瘀、气”而发病,当邪气搏结、阻于经络则使气血凝滞、经筋损伤、肌肉痿废,导致中风软瘫,因此需立以通经柔筋为其主要治法。火针治疗中风软瘫具有通经温阳、柔筋止痛的作用,可温阳散寒、充养经脉经气、松解筋脉结节、推动气血运行、濡养四肢百骸。火针疗法可促进神经通路的恢复,加强局部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肌张力,从而恢复肢体功能。火针治疗中风后软瘫的高质量临床研究、选穴规律、规范化操作手法等有待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中医) 软瘫期 火针 经筋 通经柔筋
原文传递
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临床观察
13
作者 卢懿 闵俊英 +2 位作者 赵爱平 宋淑华 刘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观察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的80例血瘀型白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 观察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的80例血瘀型白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擦卡泊三醇软膏和黄连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0 d。对比2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瘙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结论 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血瘀型白疕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疕 寻常型银屑病 血瘀证 走罐疗法 火针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火针疗法治疗作用及效应机制初探 被引量:106
14
作者 杜鑫 温小华 +6 位作者 刘迪生 黄凤 姬旭 张涛 郭静 李彬 王桂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9期1-4,共4页
火针疗法为针灸疗法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随着火针疗法临床的广泛应用,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火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或效应机制已成为广大针灸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近年火针疗法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为... 火针疗法为针灸疗法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随着火针疗法临床的广泛应用,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火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或效应机制已成为广大针灸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近年火针疗法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初步探讨火针疗法的治疗作用及效应机制,提出目前火针临床及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1)研究不同针体温度下针刺穴位或病变局部、不同进针深度所引起的良性刺激如何转化为机体生物学有效信息;(2)如何规范和统一火针的临床操作;(3)研究火针的温热性的传导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机制;(4)提高火针临床研究的质量,设计科学的试验研究,进行随机对照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治疗作用 作用机制 效应机制
下载PDF
岭南火针源流与应用述略 被引量:34
15
作者 林诗雨 李晶晶 +3 位作者 裴文娅 曾婧纯 卢立宏 林国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为推广岭南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名家访问、验案举隅等方式,对岭南火针的历史源流、临床作用、操作技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岭南火针是一种具岭南特色的传统中医外治手法,历史悠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岭南火针... 目的:为推广岭南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名家访问、验案举隅等方式,对岭南火针的历史源流、临床作用、操作技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岭南火针是一种具岭南特色的传统中医外治手法,历史悠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岭南火针疗法以"火郁发之"立论,具有"温、通、补、清、消"等5种主要作用,操作手法分点刺、密刺、围刺、割治等9种主要手法,多应用于岭南地区潮湿温热疾病的临床治疗。结论:岭南火针体现中医外治疗法"简、便、效、廉"的特点,值得于临床上推广使用,对完善我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学 火针疗法 名家经验
下载PDF
毫火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NO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蔡国锋 蔡国梁 +10 位作者 庄哲 马喜强 郭霞 孙宏 孙波 全爱君 梁洪文 王亚楠 许胜男 冯宇飞 张金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比较毫火针联合运动疗法与普通针刺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例早期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开、闭链肌力训练),隔日1次,4... 目的:比较毫火针联合运动疗法与普通针刺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例早期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开、闭链肌力训练),隔日1次,4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日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对临床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WOMAC、SF-36评分及血清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VAS、WOMAC评分降低明显,SF-36评分提高显著,血清NO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的程度更大,NO水平下降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WOMAC、SF-36评分和血清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3/3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运动疗法可能通过降低KOA患者的血清NO水平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早期KOA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毫火针 针刺 运动疗法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厚晓昀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方法: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9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采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 目的:探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方法: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9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采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P<0.05);两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降低,且治疗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治疗2周(P<0.05);观察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散刺 抗痉挛康复 中风 下肢痉挛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7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焦召华 李岩 +2 位作者 姜婧 程素利 陈爽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7例患者按顺序进行双侧拔罐、火针、毫针针刺治疗,并参照H-B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37例患者治疗前评分为48.65±12.34,治疗后为81.67... 目的:观察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7例患者按顺序进行双侧拔罐、火针、毫针针刺治疗,并参照H-B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37例患者治疗前评分为48.65±12.34,治疗后为81.67±12.23,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临床上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调整气血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原有的阴阳平衡,以浅刺手法配合拔罐、火针能鼓舞正气,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火针疗法 双侧同治
下载PDF
毫火针针刺筋结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姚文平 李明 杨励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毫火针与温针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毫火针治疗和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个疗程(5次)。观察两组患... 目的:比较毫火针与温针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毫火针治疗和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个疗程(5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和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毫火针组较温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足底筋膜厚度改善程度毫火针组优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总有效率97.1%,温针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毫火针组临床痊愈率42.9%明显大于温针组2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毫火针针刺筋结点能更快的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温针灸 足底筋膜炎 筋结点
下载PDF
毫火针点刺根结穴疗法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症状和满意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婉瑜 丁影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点刺根结穴疗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临床症状和满意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毫火针疗法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每组各40例)。毫火针疗法组取病变部位夹脊穴、阿是穴、... 目的:观察毫火针点刺根结穴疗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临床症状和满意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毫火针疗法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每组各40例)。毫火针疗法组取病变部位夹脊穴、阿是穴、肾俞(双)、命门、腰阳关、委中(双)、睛明(双)、至阴(双)进行毫火针点刺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每天1次,每次1片,共治疗4周。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时、治疗结束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并对治疗过程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毫火针疗法组脱落2例,对乙酰氨酚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7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ODI评分、VAS评分和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两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时毫火针疗法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乙酰氨基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时毫火针疗法组的满意度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P<0.05),治疗结束时其满意度显著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P<0.01)。结论:毫火针点刺根结穴疗法对改善NLBP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满意度高,安全性高,其综合疗效优于具有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用药对乙酰氨基酚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疗法 根结穴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