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四种乔木树种燃烧释放污染物排放因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禹辉 杨夏捷 +1 位作者 彭徐剑 郭福涛 《森林工程》 2018年第3期26-31,共6页
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其林火发生频率高且强度低;导致大量污染物释放,对大气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自主设计的室内模拟实验,实测福建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 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其林火发生频率高且强度低;导致大量污染物释放,对大气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自主设计的室内模拟实验,实测福建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四种主要乔木树种不同器官(叶和枝)燃烧时CO、CO_2、NO_x、C_xH_y和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并分析不同树种及不同器官之间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乔木树种的不同器官在燃烧时释放各污染物的平均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CO为102.88~116.10 g/kg;CO_2为814.50~1 212.57 g/kg;NO_x为0.52~3.47 g/kg;C_xH_y为20.84~61.87 g/kg;PM2.5为5.34~14.61g/kg。此外,不同树种枝的排放因子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桉树枝燃烧释放的含碳气体排放因子显著高于其它树种,而马尾松枝燃烧时释放的氮氧化物和PM2.5排放因子最高。阔叶树的枝和叶燃烧时释放的CO显著高于针叶树,而PM2.5的排放则显著低于针叶树。研究揭示了福建主要乔木树种不同器官的燃烧释放污染物特性,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颗粒物 排放特性 杉木 燃烧特性
下载PDF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特性和来源 被引量:80
2
作者 王志娟 韩力慧 +4 位作者 陈旭锋 程水源 李悦 田川 谢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通过采集北京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冬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了冬春季典型污染时段灰霾和沙尘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和其中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组分OC和EC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来源。结果表明,北京灰霾和沙尘期... 通过采集北京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冬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了冬春季典型污染时段灰霾和沙尘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和其中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组分OC和EC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来源。结果表明,北京灰霾和沙尘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高达301.8μg/m3和284.8μg/m3,是美国EPAPM2.5日均质量浓度限值(35μg/m3)的8.62倍和8.14倍。灰霾时段,人为污染元素(S、Cu、Zn、As、Se、Cd、Sb、Pb)、二次无机离子(NH4+、NO3-、SO24-)和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沙尘天气和非污染天气。沙尘天气时地壳元素(Na、Mg、Al、Ca、Fe等)的质量浓度高于灰霾天气和非污染天气。北京冬春季节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工业过程、二次转化、地面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灰霾污染时段二次转化贡献率较高,沙尘污染时段地面扬尘贡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灰霾 沙尘 细颗粒物 特性 二次转化 来源
下载PDF
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烟气中细颗粒物及SO_3酸雾脱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潘丹萍 吴昊 +4 位作者 鲍静静 黄荣廷 胡斌 张亚平 杨林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56-4362,4519,共7页
对2家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前后细颗粒及SO_3酸雾进行了测试分析,对比分析了单塔、双塔脱硫工艺、燃煤组分等与细颗粒物和SO_3酸雾脱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塔WFGD系统对细颗粒物和SO_3酸... 对2家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前后细颗粒及SO_3酸雾进行了测试分析,对比分析了单塔、双塔脱硫工艺、燃煤组分等与细颗粒物和SO_3酸雾脱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塔WFGD系统对细颗粒物和SO_3酸雾的脱除效率明显高于单塔系统。WFGD系统入口细颗粒物粒径分布相似,脱硫后细颗粒物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迁移,同时PM_(2.5)相对比例有所增加,双塔脱硫系统更为明显。WFGD系统在脱除燃煤烟气中颗粒物的同时,本身也会形成新的细颗粒物,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呈板状及棱柱状。单塔、双塔WFGD系统对燃煤烟气中SO_3酸雾的脱除效率范围分别介于30%~40%、50%~65%,随着塔入口烟气中SO_3及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其脱除效率有所提高;燃用高硫煤时,会出现蓝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细颗粒物 SO_3酸雾 脱除 燃煤电站
下载PDF
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重污染过程中上海市细颗粒物的来源追踪模拟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安静宇 李莉 +12 位作者 黄成 王杨君 黄海英 陈长虹 严茹莎 李浩 周敏 卢清 乔利平 楼晟荣 ,王红丽 王倩 陈明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35-2644,共10页
大气PM2.5是当前我国城市和区域面临的最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然而PM2.5及其关键组分污染的来源不清,严重制约了人们对PM2.5的科学认知和污染防控的步伐.本研究以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为研究案例,利用CAMx三维模型中... 大气PM2.5是当前我国城市和区域面临的最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然而PM2.5及其关键组分污染的来源不清,严重制约了人们对PM2.5的科学认知和污染防控的步伐.本研究以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为研究案例,利用CAMx三维模型中耦合了物种示踪机制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方法,探讨和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区代表性城市上海及周边地区共4个源区(上海、苏南、浙北、大区域)、8类污染源(包括燃烧源、生产工艺过程、流动源、生活面源、挥发源、扬尘源、农业源、天然源)对上海城区大气中PM2.5及其关键组分包括水溶性无机离子(SO2-4、NO-3、NH+4)、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污染贡献.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1月份中国东部出现严重灰霾污染期间,上海城区PM2.5的主要区域贡献为上海本地污染源排放累积(PM2.5浓度贡献平均为55.4%±22.3%)和长距离输送(38.4%±20.0%).上海地区8类主要排放源中,扬尘源贡献均值最大,达到30.7%±31.8%,其次为燃烧源18.2%±15.6%、流动源18.6%±17.5%、挥发类源16.9%±18.0%.对上海市PM2.5组分的源解析研究发现,燃烧源对细颗粒物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贡献最大,其浓度贡献分别达到56.2%和55.9%.铵盐中72.4%来源于挥发类源贡献,元素碳约78.3%来自于交通源贡献.挥发类源排放和流动源是主要的有机气溶胶贡献源,浓度贡献分别为36.2%和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颗粒物来源追踪 上海
原文传递
北京秋季室内外PM2.5污染水平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7
5
作者 程鸿 胡敏 +1 位作者 张利文 万霖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研究室外颗粒物以及室内活动对室内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为制订和修订相应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10月27—31日对一社区居民住宅(8户)的室内和室... 目的了解北京市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研究室外颗粒物以及室内活动对室内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为制订和修订相应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10月27—31日对一社区居民住宅(8户)的室内和室外同步进行PM2.5的采集。采用称重法测得住宅室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同时结合在线连续观测数据和时间活动模式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各种污染源对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采样期间的室内、室外平均浓度分别为58.5和74.1μg/m3,IO比值(室内与室外颗粒物质量浓度之比)为0.85。室内人为活动(做饭,打扫等)会使室内颗粒物浓度瞬间急剧增大,是室内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在夜间,室外颗粒物的渗透作用是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室内PM2.5浓度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污染水平,做饭可能产生高浓度的颗粒物。室内环境应当受到公众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室内活动
原文传递
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懿华 段玉森 +4 位作者 高松 魏海萍 沙斐 蔡艳 沈丽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5-1121,共7页
采集了上海城区2009年10月10~21日期间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样品,在对污染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了污染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4日的灰霾过程主要由本地排放的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PM2.5占PM10比重超过... 采集了上海城区2009年10月10~21日期间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样品,在对污染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了污染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4日的灰霾过程主要由本地排放的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PM2.5占PM10比重超过60%且PM2.5中离子组分含量高.17~19日的浮尘过程中,受北方沙尘影响本市粗颗粒浓度上升,PM2.5所占比重下降,二次离子组分从细颗粒物向粗颗粒物转移且Ca2+浓度上升,同时受到长江三角洲区域秸秆焚烧的影响,细颗粒物中K+,EC和OC含量高.因此,应在控制本地源排放的同时,加强对细颗粒尤其是二次细颗粒污染及其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PM2.5 水溶性离子 碳组分 灰霾 浮尘 秸秆焚烧
下载PDF
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7
作者 郑玫 闫才青 +2 位作者 李小滢 王雪松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564,共10页
我国区域复合污染日趋严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之一.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定量估算SOA的主要方法,包括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示踪物产率法、数值模拟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与比较,指出1)E... 我国区域复合污染日趋严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之一.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定量估算SOA的主要方法,包括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示踪物产率法、数值模拟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与比较,指出1)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简单易行,与在线连续观测数据结合可估算高时间分辨率的SOA浓度,但受限于对当地源谱和特定物种的了解;2)示踪物产率法虽分析技术难度高,但可针对不同来源的SOA估算;3)数值模拟可获得大尺度SOA的空间分布.针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概述,不同方法的研究表明中国二次有机气溶胶是总有机气溶胶的重要部分,人为源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发挥着重要贡献.本文旨在为未来我国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细颗粒物 定量估算方法 来源 中国
下载PDF
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欣 邓芙蓉 +4 位作者 吴少伟 郑迎东 孙秀明 刘红 郭新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10μm)和细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2.5μm)对健康学龄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选取北京市两所... 目的:研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10μm)和细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2.5μm)对健康学龄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选取北京市两所小学的216名7~11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统一测量其反映呼吸道大气道功能和小气道功能的8项肺功能指标,同时监测肺功能测量当天及前4天校园中PM2.5的水平及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同时收集由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学校附近监测站的PM10的浓度数据;采用岭回归分析PM10和PM2.5对肺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在累计滞后1d(Lag0-1)和2d(Lag0-2)时,随着PM10和PM2.5浓度的增加,反映大气道功能的缓慢肺活量(slowvital capaci-ty,S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以及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最大呼气中段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between25%and75%of vital capacity,FEF25-75)、75%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after25%of vital capacity has been expelled,FEF25)和50%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after50%of vital capacity has been expelled,FEF50)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大气道功能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且女生的SVC、FVC和FEV1.0的下降程度略大于男生。结论:大气PM10和PM2.5对儿童肺功能存在短期负效应,并存在一定滞后性,且在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FVC和FEV1.0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女生的大气道功能对于颗粒物的不良影响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 呼吸功能试验 儿童
下载PDF
北京市交通扬尘PM_(2.5)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2
9
作者 樊守彬 张东旭 +3 位作者 田灵娣 李雪峰 郭津津 林雅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交通扬尘PM_(2.5)排放清单方法,对北京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道路的路面积尘负荷进行了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各类路网的道路车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建立了北京市道路交通扬尘PM_(2.5)排放清单,并对其空间... 为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交通扬尘PM_(2.5)排放清单方法,对北京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道路的路面积尘负荷进行了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各类路网的道路车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建立了北京市道路交通扬尘PM_(2.5)排放清单,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胡同的交通扬尘PM_(2.5)排放因子分别为(0.05±0.03)(0.09±0.05)(0.11±0.05)(0.16±0.14)和(0.27±0.20)g/(km·辆),相应各类型道路的交通扬尘PM_(2.5)排放强度分别为(7.21±4.66)(5.27±3.03)(3.34±1.49)(2.84±2.49)和(0.54±0.40)kg/(km·d);郊区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城市道路的交通扬尘PM_(2.5)排放因子分别为(0.10±0.03)(0.50±0.33)(0.39±0.37)(0.41±0.41)和(0.65±0.31)(0.19±0.08)g/(km·辆),各类型道路交通扬尘的PM_(2.5)排放强度分别为(3.82±1.31)(10.00±6.58)(3.93±3.74)(1.64±1.63)(0.65±0.31)和(0.74±0.32)kg/(km·d).北京市道路交通扬尘PM_(2.5)的年排放量为13 565 t,从空间分布上看,郊区交通扬尘PM_(2.5)年排放量、单位道路长度排放量以及排放因子均高于市区,而城区单位行政区面积的交通扬尘PM_(2.5)排放量高于远郊区县.从交通扬尘PM_(2.5)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看,在继续加强城区交通扬尘控制的同时,应采取措施控制远郊区县公路的扬尘排放.自下而上的交通扬尘PM_(2.5)排放清单提高了排放的时空分辨率,能够识别路网中高排放的区域和路段,为交通扬尘总量管理和减排目标考核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扬尘 排放清单 PM0.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基本特征、监测方法及森林调控功能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华 鲁绍伟 +2 位作者 李少宁 潘青华 张玉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877,共9页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既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本文在分析PM10和PM2.5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PM10和PM2.5组成、来源、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PM10和PM...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既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本文在分析PM10和PM2.5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PM10和PM2.5组成、来源、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PM10和PM2.5监测网络布局、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归纳了个体和区域尺度上森林去除PM10和PM2.5的研究方法、速率和影响机制.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不同梯度和背景地区大气PM10和PM2.5比较观测研究,未能揭示各类因素对PM10和PM2.5的复合影响;合理布局PM10和PM2.5监测网络、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并以手工方法所获数据作为比对和校验,是保证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基础;有关森林去除PM2.5研究较少,未能在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水平上阐明其去除PM10和PM2.5的生理过程和生态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 组成 来源 森林
原文传递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在细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36
11
作者 蔡靖 郑玫 +5 位作者 闫才青 付怀于 张延君 李梅 周振 张远航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74,共10页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且同时测量大气中单个细颗粒物粒径、多种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监测和科学研究中逐渐得到了广...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且同时测量大气中单个细颗粒物粒径、多种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监测和科学研究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目前已商品化的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ATOFMS和SPAMS的原理、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输出方式以及在环境监测和研究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细颗粒物 在线源解析 评述
下载PDF
党参多糖对细颗粒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障碍加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褚旭 刘晓菊 +2 位作者 邱敬满 曾晓丽 包海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探讨党参多糖(cPP)对细颗粒物(PM2.5)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吞噬功能障碍加剧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组、PM2.5组、PM2.5慢阻肺组、... 目的探讨党参多糖(cPP)对细颗粒物(PM2.5)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吞噬功能障碍加剧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组、PM2.5组、PM2.5慢阻肺组、CPP慢阻肺组、CPP+PM2.5慢阻肺组各10只。采用烟草烟雾暴露法建立慢阻肺模型,PM2.5组、PM2.5慢阻肺组、CPP+PM2.5慢阻肺组给予PM2.5(770μg/m3)雾化吸入90d,CPP慢阻肺组、CPP+PM2.5慢阻肺组给予CPP(300mg/kg)灌胃90d,余各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造模结束后即采用小鼠无创体描箱检测肺功能,吸气峰流速(PIF)和呼气峰流速(PEF);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平均肺泡间隔(MLI);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M,流式细胞术检测AM吞噬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标记的大肠杆菌(FITC E.coli)的能力,用平均荧光强度(MFI)、吞噬E.coli阳性细胞百分比(吞噬%)表示。分别用菲罗啉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改良Hafeman法检测肺组织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慢阻肺组、PM2.5组、PM2.5慢阻肺组、CPP慢阻肺组、CPP+PM2.5慢阻肺组MFI和吞噬%分别为:10267±1358、4817±399、8469±240、3176±501、5886±516、4067±453和(69.0±5.4)%、(30.7±3.0)%、(51.5±2.4)%、(20.4±3.5)%、(38.7±2.6)%、(28.7±4.3)%;慢阻肺组和PM2.5组MFI和吞噬%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PM2.5慢阻肺组均显著低于慢阻肺组,CPP慢阻肺组、CPP+PM2.5慢阻肺组分别显著高于慢阻肺组、PM2.5慢阻肺组(均P〈0.01)。各组TAC和GSH-PX分别为:(17.99±0.09)、(6.83±0.36)、(13.84±1.12)、(3.61±0.29)、(8.80±0.2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党参多糖 细颗粒物 巨噬细胞 肺泡 氧化性应激 小鼠
原文传递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北京大气细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斐 段凤魁 +3 位作者 李海蓉 马永亮 贺克斌 张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0-546,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建立了快捷测定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方法。目标物先用二氯甲烷富集浓缩,然后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通过超声萃取方式,在60℃条件下,萃取30 min。在优化的在多反...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建立了快捷测定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方法。目标物先用二氯甲烷富集浓缩,然后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通过超声萃取方式,在60℃条件下,萃取30 min。在优化的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方法回收率在56.8%-106.0%之间,检出限为0.022-0.056 ng/m^3。应用此方法检测了清华大学采样点采取的2013年1月1到15日北京PM2.5空气样品中的16种PAHs,实验结果表明,PAHs总质量浓度在290-1812 ng/m^3之间,其中四环PAHs的总质量浓度最大(145-937 ng/m^3),其次是五环PAHs(总质量浓度81.1-664.5 ng/m^3),分子质量浓度较高的依次是荧蒽、芘、苯并(b)荧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苯并(a)蒽和菲,PAHs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气细颗粒物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PM2.5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六一 付川 +4 位作者 杨复沫 杨季冬 黄怡民 张强 吴炳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09-3112,共4页
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性,细颗粒物(PM2.5)中重金属可随呼吸进入体内,对人体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针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密闭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 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性,细颗粒物(PM2.5)中重金属可随呼吸进入体内,对人体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针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密闭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PM2.5中铅、锌、铜、镉、铬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微波消解体系,通过信噪比选取了铅、锌、铜、镉、铬的最佳分析谱线和最优仪器测试条件,其结果为:(1)HNO3-H2O2消解体系比HNO3-HCl和HNO3-H2SO4消解体系更稳定、更彻底;(2)铅、锌、铜、镉、铬的最佳分析线分别为220.353,213.857,327.393,228.802,267.716nm;(3)仪器最优测试条件为射频功率1 300W,蠕动泵流速1.5mL·min-1,冷却气流量15L·min-1,载气流速0.8L·min-1。本方法元素的检出限为2.02×10-3~8.20×10-3μg·mL-1,滤膜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86%~2.82%,加标回收率为91.6%~103.7%。对重庆市中科院万州监测点细颗粒物中铅、锌、铜、镉、铬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万州城区细颗粒物没有受到镉和铬的污染,细颗粒物中铅处于潜在污染水平,锌和铜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OES 细颗粒物 检出限 回收
下载PDF
660MW燃煤锅炉细微颗粒物中次量与痕量元素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超 刘小伟 +6 位作者 徐义书 吴建群 王建培 徐明厚 林显敏 李海山 夏永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75-2981,共7页
应用承重撞击器(DGI)采样系统在南昌某电厂2#锅炉电除尘器前进行颗粒物采集,并同时采集了原煤样和底灰样。对飞灰的质量粒径分布、底灰和飞灰中次量与痕量元素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和PM2.5质量分别占PM10质量的16.0%~17... 应用承重撞击器(DGI)采样系统在南昌某电厂2#锅炉电除尘器前进行颗粒物采集,并同时采集了原煤样和底灰样。对飞灰的质量粒径分布、底灰和飞灰中次量与痕量元素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和PM2.5质量分别占PM10质量的16.0%~17.4%和46.9%~50.6%;Na、Mg、P、S主要富集在亚微米颗粒物中,Al、Si、Ca、Ti、Fe、K主要富集在超微米颗粒物中;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As、Cd、Cr、Pb的浓度逐渐增大,且在亚微米颗粒物中的增幅大于超微米颗粒物,Mn在各级颗粒物中浓度相近;As、Cd、Cr、Pb大量富集于亚微米颗粒物之上,Mn在各级颗粒物中富集特性无明显差异,且各痕量元素挥发特性存在以下规律:As>Cd>Cr>Pb>Mn;文中给出了无控制条件下痕量元素的排放因子,PM1.0中各元素排放比例存在以下规律:As>Cd>Cr>Pb>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细微颗粒物 痕量元素 次量元素 分布特性
下载PDF
北京市某城区儿童大气PM2.5个体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邓芙蓉 王欣 +3 位作者 苏会娟 吴少伟 吕海波 郭新彪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2-765,共4页
目的评价北京市某城区儿童大气细颗粒物(PM2.5)个体暴露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区某小学学龄儿童36名,于2008年10月采用细颗粒物监测仪对小学教室、校园及儿童居室等儿童主要活动场所的PM2.5污染水平进行监测,同时收集3... 目的评价北京市某城区儿童大气细颗粒物(PM2.5)个体暴露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区某小学学龄儿童36名,于2008年10月采用细颗粒物监测仪对小学教室、校园及儿童居室等儿童主要活动场所的PM2.5污染水平进行监测,同时收集36名儿童的24h时间-活动日记和家庭居住环境资料。利用儿童各活动场所的PM2.5浓度监测数据和儿童时间-活动日记,计算出每名儿童的全天PM2.5个体暴露水平。分别利用Kruskal-Walls秩和检验对分类变量和Spearman秩相关对连续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来探讨儿童个体暴露水平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6名儿童全天的PM2.5平均个体暴露水平为98.13μg/m(3范围为41.22~121.13μg/m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空气污染指数(API)与儿童个体暴露水平之间呈强相关(r=0.836,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API、儿童居室距交通干道的距离、居住楼层的高度对个体暴露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PI值越高、居室距交通干道的距离越近、居住楼层越低,儿童PM2.5的个体暴露水平越高。结论调查儿童的PM2.5个体暴露水平较高。API、儿童居室距交通干道的距离和居住楼层的高度可能是影响儿童个体暴露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儿童 细颗粒物 暴露 交通污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濮阳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楚 王体健 +7 位作者 李源昊 马红磊 陈璞珑 王德羿 张元勋 乔琦 李光明 王文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21-3430,共10页
濮阳市作为京津冀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空气污染问题严峻.为了研究濮阳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主要来源,于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1月13日在濮阳市3个国控点对PM2.5进行了手工膜采样与化... 濮阳市作为京津冀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空气污染问题严峻.为了研究濮阳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主要来源,于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1月13日在濮阳市3个国控点对PM2.5进行了手工膜采样与化学组分分析,并结合PMF受体模型,开展了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濮阳市2017年秋冬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94. 16μg·m^-3,濮水河管理处的污染状况最严重,进入采暖季后3站点均表现为重度及严重污染事件频发,轻度污染发生频率降低,重污染发生时NO2与CO浓度升高明显. PM2.5中的主要组分为水溶性离子(52.33%)、碳质组分(25.32%)和地壳元素(0.08%),NO3-的含量高而SO42-的浓度水平较低.重污染发生时,PM2.5中水溶性离子、OC、EC和K浓度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而地壳元素浓度降低.采样期间濮阳市的硫氮转化率水平较高,大气氧化性较强,硫氮转化促进了重污染的发生.濮阳市2017年NOx、CO和VOCs排放量较高,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濮阳市秋冬季PM2.5主要来源分别为二次无机盐(37%)、工业源(16%)、二次有机气溶胶SOA(14%)、生物质燃烧源(12%)、移动源(9%)、燃煤源(7%)和扬尘源(4%).可见,二次转化在濮阳重污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要减轻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需要重点控制工业源、生物质燃烧、移动源和民用散煤燃烧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来源解析 受体模型 重污染 秋冬季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细颗粒物碳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康宝荣 刘立忠 +4 位作者 刘焕武 李养养 艾双双 曹宁 雷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31-3437,共7页
为研究关中地区细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7年9月4日至2018年1月19日在关中地区5个主要典型城市(西安、渭南、铜川、宝鸡和咸阳)设置采样点(XA、WN、TCH、BJ和XY)进行细颗粒物(PM2.5)的手工采样观测,碳组分环境样品采用... 为研究关中地区细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7年9月4日至2018年1月19日在关中地区5个主要典型城市(西安、渭南、铜川、宝鸡和咸阳)设置采样点(XA、WN、TCH、BJ和XY)进行细颗粒物(PM2.5)的手工采样观测,碳组分环境样品采用热光透射法(TOT)分析.结果表明,细颗粒物中OC和EC平均浓度分别为(14.48±7.86)μg·m^-3和(2.27±0.95)μg·m^-3,占比分别为18.04%和2.99%,与其他城市相比污染较为严重.碳组分占比的空间分布为XY> WN>XA>BJ>TCH,且季节差异明显,冬季占比高于秋季.OC与EC的相关性显著(R2=0.79),有着较为相同的污染来源.OC1在碳组分中比例最高为23.44%,碳组分的浓度顺序为OC1> EC2> EC3> OC4>EC1> OC2> OC3> EC4> EC6>EC5.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碳组分的4类主要贡献源为生物质燃烧与燃煤源、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48.63%、23.07%、18. 82%和9. 47%,各点位的污染贡献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细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正矩阵因子分解(PMF)
原文传递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对长三角地区PM_(2.5)污染改善效果模拟评估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莉 安静宇 卢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3-1661,共9页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区域PM2.5的改善效果,在建立2012年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依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行动计划细则,对2013—2017年各省、直辖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进行测算.利用WRF...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区域PM2.5的改善效果,在建立2012年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依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行动计划细则,对2013—2017年各省、直辖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进行测算.利用WRF(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CMAQ(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系统,模拟研究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区域PM2.5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涉及到的能源、工业、交通等六大领域减排任务,按照减排力度强、中、弱3种方案测算,预计长三角地区SO2减排总量分别为74.5×104、53.8×104和34.4×104t;NOx减排总量分别为108.7×104、83.9×104和61.1×104t;一次PM2.5减排总量分别为40.3×104、26.1×104和14.6×104t;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减排总量分别为98.2×104、57.0×104和23.5×104t.模拟评估结果表明,在弱、中、强3种减排方案下,长三角地区国控点ρ(PM2.5)年均值预计比基准年(2013年)分别降低(4.4±1.1)、(8.1±2.4)和(12.5±3.9)μg/m3,降幅分别达到8.7%±2.2%、15.9%±4.7%和24.3%±7.7%.长三角地区须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指导下,控制新增量,并稳步严格推进前体物强力减排,才能实现2017年预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空气行动 PM2.5 空气质量模拟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沙尘暴PM_(2.5)水溶和有机成分对巨噬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20
20
作者 耿红 孟紫强 张全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用超纯水或二氯甲烷从甘肃省武威市和内蒙古包头市采集的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中提取水溶成分和有机成分,于体外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4h,测定细胞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质膜ATP酶活性、膜表层和膜脂疏水区流动性、胞质内游... 用超纯水或二氯甲烷从甘肃省武威市和内蒙古包头市采集的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中提取水溶成分和有机成分,于体外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4h,测定细胞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质膜ATP酶活性、膜表层和膜脂疏水区流动性、胞质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表明,沙尘暴PM2.5水溶成分可抑制质膜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降低质膜表层和膜脂疏水区流动性,增加胞质LDH外渗,并使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弱,但对ACP和Ca2+浓度影响不大;有机成分除引起胞质LDH渗漏、质膜Na+-K+-ATP酶活性下降外,对其它测定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沙尘暴PM2.5水溶和有机成分均可对肺泡巨噬细胞产生毒性,其中水溶成分的毒性作用大于有机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细颗粒物 水溶成分 有机成分 肺泡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