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
梁华仁
郭亚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6
|
|
2
|
金融诈骗罪立法定位与价值取向探析 |
高艳东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4
|
|
3
|
金融诈骗犯罪数额及犯罪形态问题研究 |
随庆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4
|
金融诈骗罪的处罚限定——以保险诈骗罪为重点 |
孟红艳
|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协同治理对策研究 |
郭永帅
郭曼曼
|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
2024 |
1
|
|
6
|
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与对策 |
王坤
|
《辽宁警专学报》
|
2007 |
4
|
|
7
|
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和预防对策 |
李炳涛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00 |
3
|
|
8
|
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之坚持与完善——以金融诈骗犯罪为例 |
魏瀚申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试论我国犯罪的分类标准——兼对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金融诈骗罪”的剖析 |
李立
|
《科技信息》
|
2008 |
2
|
|
10
|
基于CRIME理论的紫晶存储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李佳欣
|
《经济管理学刊(中英文版)》
|
2023 |
1
|
|
11
|
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竞合关系之反思 |
李志恒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2
|
“心由境生”: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策略研究——以北大法宝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为研究样本 |
江耀炜
|
《网络法律评论》
|
2016 |
2
|
|
13
|
三论金融诈骗犯罪主观方面 |
李宏杰
鲍新则
|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5 |
2
|
|
14
|
大数据时代金融诈骗构罪标准的缺陷与修正 |
石志卿
严磊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5
|
虚假金融投资“杀猪盘”行为的刑法定性 |
金懿
|
《犯罪研究》
|
2022 |
1
|
|
16
|
集资诈骗罪若干认定问题探析 |
李娜
|
《湖南商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7
|
基于CiteSpace的金融诈骗罪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
张洁
张燕
|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
2023 |
0 |
|
18
|
金融诈骗罪犯罪目的判断标准的应用 |
王占洲
|
《政法学刊》
|
2007 |
1
|
|
19
|
金融诈骗罪保护法益的性质界定与构造判断 |
秦长森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0
|
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观要件检视——以目的犯理论为基点 |
杨俊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