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 被引量:337
1
作者 周利 冯大威 易行健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红利"显著,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其次,对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MM方法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本身的特征差异;城乡两组家庭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基于RIF的单变量分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继年龄、户主户口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之后又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金融可得性、降低门槛效应这一机制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使替换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可得性
原文传递
金融可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 被引量:309
2
作者 尹志超 吴雨 甘犁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9,共13页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金融可得性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的提高会促进家庭更多地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和进行资产配置,同时会降低家庭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和资产配置。研究还发现...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金融可得性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的提高会促进家庭更多地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和进行资产配置,同时会降低家庭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和资产配置。研究还发现,金融可得性提高会通过降低家庭民间借出,从而使非正规借贷市场供给减少,进而降低民间借入比例。分城乡和区域来看,金融可得性的提高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边际影响更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金融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并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城乡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金融市场参与 资产选择
原文传递
金融可及性、互联网金融和家庭信贷约束——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6
3
作者 尹志超 张号栋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8-206,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择工具变量,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发现,金融可及性可显著增加家庭信贷需求,同时显著降低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可及性可显著降低家庭需求型信贷约束和供给型信贷约束的概率。...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择工具变量,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发现,金融可及性可显著增加家庭信贷需求,同时显著降低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可及性可显著降低家庭需求型信贷约束和供给型信贷约束的概率。本文引入互联网金融变量后发现,在正规金融不可及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可显著促进家庭信贷需求,并降低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本文政策含义是,提高金融可及性,推广互联网金融,对于释放家庭信贷需求,缓解家庭信贷约束,提升家庭消费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及性 互联网金融 家庭信贷需求 家庭信贷约束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发展与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差异 被引量:75
4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60,共17页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匹配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这有利于打破传统...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匹配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这有利于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数字设备和金融教育的普及虽然能对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产生正向调节效应,但效应明显小于城镇家庭;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家庭传统生产信贷的挤出效应更大,对提升农村家庭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规模的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为未来数字金融深化发展、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金融可得性 城乡二元结构 数字素养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家庭正规信贷获得?——来自CHFS的证据 被引量:68
5
作者 杨波 王向楠 邓伟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7,共14页
2016年G20峰会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念,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正规信贷获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缺乏正规金融服务的“长尾”人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2015和2017年的数据... 2016年G20峰会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念,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正规信贷获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缺乏正规金融服务的“长尾”人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2015和2017年的数据,结合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Probit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家庭正规信贷获得,该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数字支付渠道来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的“长尾”特性尤其显著,主要是提高了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女性群体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因此,应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先加强移动支付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更着力改善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服务欠发达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正规信贷 移动支付 金融可得性 “长尾”效应
下载PDF
政策环境、金融结构与信贷技术--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被引量:41
6
作者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 何德旭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5,共11页
基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因果链的分析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政策环境、金融结构与信贷技术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摆脱中小企业贷款难困境,就必须采取系统解决方案,即在优化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环境的同时,在确保金融安全... 基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因果链的分析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政策环境、金融结构与信贷技术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摆脱中小企业贷款难困境,就必须采取系统解决方案,即在优化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环境的同时,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放松信贷市场准入壁垒,提高信贷市场竞争程度,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政策环境 金融结构 信贷技术 信贷可获性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中国西部12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唐宇 龙云飞 郑志翔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73,共14页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革命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运用,普惠金融的实现条件也在日益改变。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指数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公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数据,通...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革命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运用,普惠金融的实现条件也在日益改变。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指数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公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数据,通过面板回归评价数字普惠金融各维度发展对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全样本实证结果,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指标。首先,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增长,并有助于机会获得的均等性;其次,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帮助实现了发展成果共享,促进包容性增长;最后,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作用比较有限。此外,西部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异质性,根据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可以分为三个梯队,因而针对不同区域应采取不同措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的包容性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技术 金融可获得性 包容性经济增长 经济可持续增长 机会均等 信用体系建设 金融基础设施
下载PDF
融资缺口、市场化程度与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基于非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丽虹 王硕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125,共11页
与现有文献分别从融资方式和融资环境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问题不同,文章利用2003-2008年我国非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主要考察了融资缺口和市场化程度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增大,其信贷可... 与现有文献分别从融资方式和融资环境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问题不同,文章利用2003-2008年我国非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主要考察了融资缺口和市场化程度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增大,其信贷可得性有所提高,但新增的信贷融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的资金缺口;同时,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融资缺口较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较低。文章研究表明,小企业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小企业面临更严重的信贷约束,而企业规模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显著影响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缺口 金融市场化程度 信贷可得性 中小企业
原文传递
金融可得性作用于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提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亦文 陈亮 +1 位作者 李毅 胡宗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54,共13页
从金融可得性的内涵和要素出发,从金融服务的供给性、需求性、使用效应性和可负担性四个维度构建包含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在内的金融可得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金融可得性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 从金融可得性的内涵和要素出发,从金融服务的供给性、需求性、使用效应性和可负担性四个维度构建包含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在内的金融可得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金融可得性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中国金融可得性整体得分为0.1249,水平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分区域来看,东部(0.2484)、东北部(0.1253)、中部(0.1216)和西部(0.1189)的金融可得性依次递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类似。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对实体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提高;从区域层面来看,金融可得性对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提升存在差异,其影响大小呈现出中部、东部、东北部和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影响路径来看,金融可得性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从而促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实体经济投资效率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金融可得性与异质性农户创业 被引量:23
10
作者 项质略 张德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90,共11页
利用2016年CFPS调查中6782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土地流转的角度,研究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可得性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可得性,均对农户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土地转入及土地转出两类异... 利用2016年CFPS调查中6782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土地流转的角度,研究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可得性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可得性,均对农户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土地转入及土地转出两类异质性农户创业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正规金融对促进土地转入农户创业的作用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则在促进土地转出农户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充分考虑金融市场主体的差异性与资本逐利的本质特征,从市场化的角度探索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投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户创业 土地流转
下载PDF
银行业竞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21
11
作者 段超颖 张文龙 《统计学报》 2022年第4期53-67,共15页
从理论与经验角度研究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创新决策的内在逻辑,以2006—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银保监会公布的金融分支机构许可证数据与企业专利申请等数据研究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银行业... 从理论与经验角度研究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创新决策的内在逻辑,以2006—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银保监会公布的金融分支机构许可证数据与企业专利申请等数据研究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银行业竞争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具体地,银行业竞争通过提升企业信贷可得性、提供企业商业信用水平路径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对于民营企业、小型企业与长三角区域,银行业竞争能缓解融资约束,使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金融发展 信贷可得性
下载PDF
产业政策、信贷配置与创新效率 被引量:19
12
作者 冯飞鹏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2-152,F0003,共12页
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正日益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但是关于产业政策与市场力量协调性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文章以"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考察对象,研究了产业政策和信贷配置分... 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正日益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但是关于产业政策与市场力量协调性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文章以"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考察对象,研究了产业政策和信贷配置分别作为一种外部因素而对企业创新产出效率所产生的影响,以检验政府政策、信贷配置和创新产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对深度理解产业政策效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实证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借助于政策引导和财政手段刺激了受产业政策支持企业专利产出的增加;外部信贷融资获得性低时,产业政策诱导有利于促进专利产出增加;而外部信贷融资获得性高时,则会削弱产业政策的诱导刺激效应(或呈倒"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信贷配置在产业政策与专利产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是由财政扶助与信贷配置之间的替代效应所导致,这一结论为协调政府及市场力量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扶助 信贷可用性 替代效应 创新效率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与农户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涛 伍骏骞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28,共18页
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对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 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对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金融将带来户均消费提高24.50%,2016年折合消费为8694.81元。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家庭非农就业水平和金融可得性引致消费增长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中低收入农户、参与互联网理财和网络借贷农户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的消费增长效应高于同期传统信用卡使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新时期扩大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以驱动农户消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户消费 非农就业 金融可得性
原文传递
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乡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自强 张天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0,共8页
为检验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普惠程度,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乡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金融及其子维度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 为检验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普惠程度,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乡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金融及其子维度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但惠及的重点人群是相对贫困线以上的农户,而相对贫困户受益面不足,现阶段无法显著缓解相对贫困。对其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金融更多地表现为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替代,仅显著促进了相对贫困线以上农户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促进了这部分农户使用数字金融以实现增收;进一步地,相对贫困户难以获得数字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不是技术层面的数字鸿沟,即网络基础设施滞后,而主要源于相对贫困户因受教育水平所限导致金融素养较低而形成的参与门槛较高。对此,建议提升农户的教育水平和金融素养,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进程,促进其与传统金融融合发展以提升相对贫困农户的数字金融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相对贫困 农民收入 金融可得性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齐红倩 马湲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7,共12页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金融对居民家庭享受金融服务、缓解信贷约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作为衡量消费结构升级的指标,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Ivprobit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金融对居民家庭享受金融服务、缓解信贷约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作为衡量消费结构升级的指标,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Ivprobit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有助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且与发展型消费相比,互联网金融对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互联网金融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引导信贷需求增加了城镇家庭在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方面的支出;(3)金融可得性和信贷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提升城镇家庭消费总额方面的贡献显著,说明互联网金融有助于促进城镇家庭基本生存型消费。据此提出借助金融科技、数字化等手段突破消费限制,提高居民家庭的当期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实现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消费结构 金融可得性 信贷需求 发展型消费 享受型消费
下载PDF
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成党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5期13-21,共9页
借鉴经典的RCK模型阐释了农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消费支出的理论机制,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和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了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农户消费的边际效应与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家庭消费决策关系紧... 借鉴经典的RCK模型阐释了农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消费支出的理论机制,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和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了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农户消费的边际效应与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家庭消费决策关系紧密,家庭持有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所带来的预防性储蓄倾向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消费;(2)金融资产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同中有异,其中,银行信贷、一般性金融资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对消费具有正向作用,预防性金融资产对消费存在轻微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家庭预防性金融资产持有权重的提高,其正向边际效应也将逐步显现;(3)农户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消费边际效应要大于银行信贷、一般性金融资产和预防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消费边际效应。当前,加快建立消费金融体系、提高农民金融资源可得性、优化农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是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RCK模型 金融资产 资产结构 农村消费 金融可得性
下载PDF
金融可得性与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谭银清 陈益芳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2,共5页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金融可得性 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下载PDF
金融可得性及其空间变化——基于31个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伟 孙芳城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97,共8页
金融可得性包含银行可得性、证券可得性和保险可得性。运用改进的CRITIC法对31个省份2005~2016年金融可得性水平进行了测度,总体而言金融可得性水平很低,并随时间呈"N型"变化。金融可得性存在空间差异,地理空间上,东部领先、... 金融可得性包含银行可得性、证券可得性和保险可得性。运用改进的CRITIC法对31个省份2005~2016年金融可得性水平进行了测度,总体而言金融可得性水平很低,并随时间呈"N型"变化。金融可得性存在空间差异,地理空间上,东部领先、中西部滞后,华北、华东领先,西南滞后;经济空间上,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金融可得性水平较高。全域和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金融可得性空间效应显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6个省份空间集聚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空间差异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可得的均衡效应——基于P2P网贷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涛 苗妙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128,共11页
基于国内代表性P2P网贷平台在2011—2013年的交易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可得的均衡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来自正规金融可得水平较低区域的P2P融资者具有更强烈的P2P融资需求,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弥补区域正规金融可得缺口的... 基于国内代表性P2P网贷平台在2011—2013年的交易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可得的均衡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来自正规金融可得水平较低区域的P2P融资者具有更强烈的P2P融资需求,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弥补区域正规金融可得缺口的通道属性;P2P投资者相对偏好投资给来自正规金融可得水平较高区域的融资者,说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可得的均衡效应并未完全发挥,其原因可能是互联网金融交易机制待完善和投资者存在非理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可得 区域差异 P2P网贷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红伟 何冠霖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显著正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高地区的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可能性...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显著正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高地区的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可能性越高、参与程度越深、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多样性越高,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家庭之间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但地区差异依旧明显,这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度存在差异有关。鉴于此,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普及居民金融知识,提倡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多样化,避免家庭投资出现极端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可得性 风险金融资产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