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溶蚀型药物体系的释放动力学新模型──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修正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林亚平 卢维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基于以下两点事实:Fick第一扩散定律中的扩散系数并非严格的常数,它随浓度变化;Fick第一扩散定律只适用于浓度梯度恒定的稳定扩散,而许多实验表明浓度梯度也是一个时间函数,本文对Fick第一扩散定律作出两点修正将原定... 基于以下两点事实:Fick第一扩散定律中的扩散系数并非严格的常数,它随浓度变化;Fick第一扩散定律只适用于浓度梯度恒定的稳定扩散,而许多实验表明浓度梯度也是一个时间函数,本文对Fick第一扩散定律作出两点修正将原定律中浓度梯度和扩散系数分别修正为时间函数和浓度函数,从而导出关于非溶蚀型药物体系的释放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较其他常用释放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其参数也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动力学 模型 非溶蚀型药物 第一扩散定律
下载PDF
贵州红枫湖水体叶绿素a的分布与磷循环 被引量:15
2
作者 商立海 李秋华 +3 位作者 邱华北 仇广乐 李广辉 冯新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3-1030,共8页
于2009年8月(夏季)和2010年1月(冬季)在贵州红枫湖采集了分层湖水和分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湖水样品的总N(TN)、总P(TP)及叶绿素a(Chl-a)含量,结果表明,湖水TN含量在2个季节无明显变化,平均含量为1.58±0.73 mg.L-1,湖水TP含量夏季(0... 于2009年8月(夏季)和2010年1月(冬季)在贵州红枫湖采集了分层湖水和分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湖水样品的总N(TN)、总P(TP)及叶绿素a(Chl-a)含量,结果表明,湖水TN含量在2个季节无明显变化,平均含量为1.58±0.73 mg.L-1,湖水TP含量夏季(0.091±0.070 mg.L-1)高于冬季(0.026±0.055 mg.L-1)。夏季湖水在8 m处有季节性分层,下层湖水TN、TP含量高于上层;夏季湖水Chl-a主要集中在上层,上层平均含量为33.2±13.0 mg.m-3,冬季湖水Chl-a平均含量为11.1±3.7 mg.m-3,分析发现,湖水上层(8 m)Chl-a与TP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0.965,P<0.01),表明红枫湖富营养化主要受P元素限制。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态P(DP)浓度和湖水的磷酸盐(PO34--P)浓度比上覆水体高,具有向上扩散的趋势,利用费克第一定律计算了沉积物向上覆水体的释P速率,发现夏季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P速率高于冬季,可能主要是由于夏季湖水底层的还原环境下沉积物表层的早期成岩作用生成磷酸盐进入孔隙水而促进了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P。根据通量释放结果估算了全湖沉积物向水体的释P通量,约为每年5.0±5.6。t红枫湖富营养化受P控制,沉积物向水体有很大的释放P的潜力,是湖水P的重要内源,严格控制流域的外源输入才能彻底治理该湖的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湖 N P 叶绿素A 费克第一定律
原文传递
黔北旦坪铝土矿床胶体包粒成因及其形成时间估算
3
作者 成龙 余文超 +4 位作者 杜远生 周锦涛 熊国林 翁申富 郭尚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7-1184,共18页
世界大多数铝土矿床中均发育有同心层状的颗粒结构,其生长过程记录了铝土矿成矿相关信息,具备重建铝土矿成矿环境的潜力。区别于碳酸盐岩鲕粒,对铝土矿床中这种类似鲕粒的多圈层包粒结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基本的定义、成因与生长时限... 世界大多数铝土矿床中均发育有同心层状的颗粒结构,其生长过程记录了铝土矿成矿相关信息,具备重建铝土矿成矿环境的潜力。区别于碳酸盐岩鲕粒,对铝土矿床中这种类似鲕粒的多圈层包粒结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基本的定义、成因与生长时限均不明确,亟待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现代热带氧化土剖面中淀积黏化层产出包粒结构这一特点,对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旦坪矿区下二叠统铝土矿开展了相关研究,提出将铝土矿同心层状结构命名为“胶体包粒结构”。本研究在对旦坪铝土矿床典型含矿岩系剖面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其中的胶体包粒开展了研究。旦坪铝土矿中的胶体包粒由不同类型的核心及周围交替出现的铝赤铁矿、勃姆石圈层组成。采用二分值法对包粒圆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圆度以圆形、近圆形为主。归一化处理包粒圈层范围为11.2~319.5μm。对胶体包粒圈层数目的统计发现,其层数以1~3层为主。基于以上统计数据,研究使用Fick第一定律及其拓展式对铝土矿胶体包粒生长时间进行估算,并尝试构建其扩散生长模型。胶体包粒生长时间计算结果表明:胶体包粒内铝赤铁矿圈层的形成时间为0.1~96.9年,勃姆石圈层的形成时间为0.2~143.6年。微观尺度胶体包粒(粒径0.1~0.4 mm)的形成时间约为0.6~481.2年;手标本尺度胶体包粒(粒径2.0~5.0 mm)的形成时间为1178~7364年。预估铝土矿中各尺度胶体包粒(粒径0.1~5.0 mm)的形成时间为0.6~7364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包粒结构与铝土矿形成过程中淋滤作用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联系:互层状圈层的形成指示了旦坪地区含铝土矿地层中胶体包粒的周期性凝聚作用,从微观上刻画了周期性的成矿节律。胶体包粒形成过程中铝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是主导因素,其行为特征主要受到风化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滤作用 fick第一定律 扩散系数 风化剖面
下载PDF
基于过程模型的泰国热带森林碳通量动态模拟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廖立国 谭正洪 +4 位作者 蒋龙 符妙 金艳 刘应帅 章杰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本研究收集整理泰国SKR站2001-2003年热带季节性常绿林CO2垂直梯度浓度和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集,耦合并改进NCEAS模型,在月尺度上模拟季节气候变率下热带森林碳源-汇的收支过程。结果表明:(1)泰国SKR监测站热带森林表现为较明显的雨热... 本研究收集整理泰国SKR站2001-2003年热带季节性常绿林CO2垂直梯度浓度和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集,耦合并改进NCEAS模型,在月尺度上模拟季节气候变率下热带森林碳源-汇的收支过程。结果表明:(1)泰国SKR监测站热带森林表现为较明显的雨热同期现象,雨季(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以上,温度在4-5月达到峰值。干季与雨季的CO_(2)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雨季低、干季高;垂直方向上,CO_(2)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降水量影响是SKR监测站热带森林的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改进后的NCEAS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月尺度森林的NPP;6-7月是改进后的NCEAS模型模拟热带森林的月NPP的最佳时间尺度。(3)构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r=0.69,RMSE=14.93 gC·m^(-2)·月。似然函数值RMSE对活化能Ea及凋落物质量M0不敏感,在参数分布区间内都有低似然值取值;扩散系数k敏感,在参数取值0.4时存在极值,表示k是影响热带森林CO2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在基于生态系统过程的碳通量模拟研究中,森林内部向大气边界层的CO2扩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AS模型 fick第一定律 CO_(2)通量 热带森林
下载PDF
从芹菜叶中提取黄酮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小红 袁瑞花 王辰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2期25-27,32,共4页
从芹菜叶中提取黄酮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颗粒粒径的操作参数对芹菜黄酮提取效果均会产生影响。以体积分数90%乙醇为浸提剂,基于Fick第一定律,采用芹菜黄酮浸提过程中的试验数据,求得有关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浸提时间越长,浸提温... 从芹菜叶中提取黄酮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颗粒粒径的操作参数对芹菜黄酮提取效果均会产生影响。以体积分数90%乙醇为浸提剂,基于Fick第一定律,采用芹菜黄酮浸提过程中的试验数据,求得有关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浸提时间越长,浸提温度越高,芹菜叶粒度越小,越有利于芹菜黄酮的提取,通过改变浸提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获得了芹菜黄酮浸提动力学方程;浸提动力学方程为选择芹菜叶黄酮提取的操作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黄酮化合物 fick第一定律 浸提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存在均相化学反应的瞬态扩散传质问题中的非Fick效应
6
作者 董红星 姜任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通用Fick第一定律为基础,对伴有一级均相化学反应的瞬态扩散传质问题进行了非Fick分析,本文结果与不计非Fick效应情况下伴有一级均相化学反应的一维瞬态扩散传质问题的结果相比表明:对伴有一级均相化学反应的瞬态扩散... 以通用Fick第一定律为基础,对伴有一级均相化学反应的瞬态扩散传质问题进行了非Fick分析,本文结果与不计非Fick效应情况下伴有一级均相化学反应的一维瞬态扩散传质问题的结果相比表明:对伴有一级均相化学反应的瞬态扩散传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 扩散传质 均相化学反应 fick效应
下载PDF
压力容器器壁中的氢浓度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莉 王正则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氢进入金属材料中会引起金属材料的内部损伤。氢进入大型锻件中引发发裂(ShatterCracks);氢进入钛金属材料中使钛材氢化,可能引起火灾;在加工含硫原油的工艺过程中,湿硫化氢腐蚀过程中产生的氢原子进入钢材中,会引发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氢进入金属材料中会引起金属材料的内部损伤。氢进入大型锻件中引发发裂(ShatterCracks);氢进入钛金属材料中使钛材氢化,可能引起火灾;在加工含硫原油的工艺过程中,湿硫化氢腐蚀过程中产生的氢原子进入钢材中,会引发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氢致开裂(HIC)和硫化物诱导氢致开裂(SOHIC)等内部损伤;在高温和高压临氢环境中,氢分子裂解为氢原子进入钢材中会引发氢侵蚀(HA)等多种类型的内部损伤。氢损伤主要是金属材料硬化、脆化和内部损伤,是氢进入金属材料中降低了金属的流变性。压力容器安全的关注点是氢如何进入金属材料中且其分布状态如何。根据菲克第一定律,建立了求取关键参数的方程(6)。借助试差法求得不同器壁厚度情况下的真实值,计算出所需的氢浓度及器壁中的氢浓度分布状态。最后简单地评价了复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损伤 菲克第一定律 西麦尔特定律 氢浓度 氢浓度分布 复层的作用
下载PDF
锗硅/硅异质结材料的化学气相淀积生长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显英 金国强 +7 位作者 董洁琼 王船宝 赵娴 楚亚萍 奚鹏程 邓文洪 张鹤鸣 郝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0-446,共7页
基于化学气相淀积(CVD)的Grove理论和Fick第一定律,提出并建立了锗硅(SiGe)/硅(Si)异质结材料减压化学气相淀积(RPCVD)生长动力学模型.与以前锗硅/硅异质结材料生长动力学模型仅考虑表面反应控制不同,本模型同时考虑了表面反应和气相传... 基于化学气相淀积(CVD)的Grove理论和Fick第一定律,提出并建立了锗硅(SiGe)/硅(Si)异质结材料减压化学气相淀积(RPCVD)生长动力学模型.与以前锗硅/硅异质结材料生长动力学模型仅考虑表面反应控制不同,本模型同时考虑了表面反应和气相传输两种控制机理,并给出了两种控制机理极限情况下的模型.本模型不仅适用于低温锗硅/硅应变异质结材料生长的表征,也适用于表征高温锗硅/硅弛豫异质结材料生长的表征.将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无论是625℃低温下的应变SiGe的生长,还是900℃高温下的弛豫SiGe的生长,其模型误差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e/Si异质结材料 化学气相淀积生长动力学模型 Grove理论 fick第一定律
原文传递
荷叶中荷叶碱的浸提动力学模型研究
9
作者 韩婷婷 任晓亮 +1 位作者 任德飞 王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00-405,共6页
[目的]考察温度、溶剂量、溶剂种类对荷叶碱浸提动力学过程。[方法]基于Fick第一定律建立浸提动力学模型将不同提取条件对荷叶碱浸提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拟合与预测。[结果]温度升高,浸提速率及浸提量增大,且随温度升高,其对浸提量影响减... [目的]考察温度、溶剂量、溶剂种类对荷叶碱浸提动力学过程。[方法]基于Fick第一定律建立浸提动力学模型将不同提取条件对荷叶碱浸提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拟合与预测。[结果]温度升高,浸提速率及浸提量增大,且随温度升高,其对浸提量影响减小。提取体积增大,荷叶碱平衡提取量增大,但浸提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不同溶剂提取过程中,存在浓度交叉,试验范围内以70%乙醇提取率最高。不同溶剂下荷叶中荷叶碱浸提动力学符合一级一项浸提动力学模型。[结论]采用数字模型定量描述浸提过程功能成分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对于揭示不同因素对浸提动力学效果的影响及优化浸提工艺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碱 浸提动力学 荷叶 温度 fick第一定律
下载PDF
金钗石斛多糖提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云丽 王莉 +3 位作者 徐伏 冯云晓 赵晓军 韩立朋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9-70,95,共3页
以金钗石斛为原料,水为溶剂,以Fick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了金钗石斛多糖提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金钗石斛多糖提取液中多糖浓度与提取时间、液固比和提取温度的关系,并通过金钗石斛多糖的提取实验对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模型方程... 以金钗石斛为原料,水为溶剂,以Fick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了金钗石斛多糖提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金钗石斛多糖提取液中多糖浓度与提取时间、液固比和提取温度的关系,并通过金钗石斛多糖的提取实验对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模型方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多糖 动力学 fick第一扩散定律
下载PDF
氯离子扩散测试方法演变和理论研究背景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斯凤 《混凝土》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21-24,共4页
氯离子扩散试验方法的选择是准确研究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渗透行为的关键。同时 ,可靠而准确的试验方法也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基础 ,而理论模型的建立是将试验室试验结果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依据。
关键词 氯离子 扩散 漫泡 快速渗透 混凝土 电阻率 孔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