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早期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旗 马维冬 +9 位作者 贾珊 韩振华 王聪霞 张岩 张春艳 张琳 李永勤 龙泳第 权晓慧 郭瑄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在冠心病(CH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12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50%)、冠脉狭窄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冠脉狭窄程度≥50%)。另外根据入...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在冠心病(CH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12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50%)、冠脉狭窄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冠脉狭窄程度≥50%)。另外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对照(NC)、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所有患者均测定D-D及Fg浓度,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AMI组D-D、Fg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NC组(P<0.05),AMI组Fg及CK-MB明显高于SAP、UAP组(P<0.05)。多支组D-D、Fg及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组(P<0.05),双支组Fg明显高于单支组(P<0.05),多支组CK-MB明显高于双支组(P<0.05)。D-D、Fg和CK-M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2、0.589、0.692。结论:D-D、Fg和CK-MB水平检测有助于CHD的分型诊断,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敏 蔡洁 胡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各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HSP患儿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各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HSP患儿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腹型、混合型及肾型HSP患儿FIB较单纯型明显升高(P<0.05);但HCT、BPC、PDW及P-LCR,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SPN重型(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PDW、P-LCR及FIB明显高于轻型(孤立性蛋白尿或血尿者,血尿伴蛋白尿者)(P<0.01),而HCT、BP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CT及BPC不宜单独用于HSP患儿高凝状态及病情演变的判断;PDW、P-LCR及FIB较有价值(尤对HSPN患儿),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判断体内凝血系统状态、推测HSPN病情轻重、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紫癜 过敏性/血液 纤维蛋白/分析 儿童
下载PDF
CA125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降低卵巢癌误诊率中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向群 卢玉波 李云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3期3028-3030,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卵巢癌诊断率的更好检测指标。方法:测定并比较82例卵巢癌与7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A125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82例卵巢癌患者PLT、血清CA125及FIB水平均较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明显升高... 目的:探讨提高卵巢癌诊断率的更好检测指标。方法:测定并比较82例卵巢癌与7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A125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82例卵巢癌患者PLT、血清CA125及FIB水平均较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明显升高(P<0.01),卵巢癌患者血浆FIB水平与CA125呈正相关(P<0.01),联用CA125和FIB时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用CA125检测及联用CA125,PLT二联检测的阳性预测值,略低于联用CA125,FIB,PLT三联检测阳性预测值,而阴性预测值最高。结论:卵巢癌患者体内存在着异常的血液高凝与继发纤溶状态,FIB升高可能与卵巢包块的良恶性及预后有关,联用CA125和FIB检测能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诊断 CA-125抗原/血液 纤维蛋白原/分析 人类 女(雌)性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林江 林静华 张冬清 《中国校医》 2013年第5期364-36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与对...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达缓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未缓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治疗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治疗 纤维蛋白原/分析 纤维蛋白原/血液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赫松涛 《中国校医》 2016年第8期607-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组血浆各60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运用凝固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运用糖化血红蛋白仪,采用微粒色谱法检测糖化血...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组血浆各60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运用凝固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运用糖化血红蛋白仪,采用微粒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分析2者浓度的差别,评估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48±1.33)g/L;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7.5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与AMI具有相关性,2者在AMI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诊断分级和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诊断 预后 纤维蛋白原/分析 血红蛋白A 糖基化/分析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庆彬 汪艳丽 张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3例老年DM患者根据FIB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FIB组(Ⅰ组)和高FIB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3例老年DM患者根据FIB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FIB组(Ⅰ组)和高FIB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和头颅CT或MRI。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年龄大、女性构成比高、病程长、HbA1C水平高、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0.05)。回归分析显示,FIB与LDL、年龄、HbA1C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DM病程延长,长期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及胰岛素抵抗,老年2型DM患者FIB明显上升,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2型 纤维蛋白膨分析 糖尿病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Fib、t-PA及PAI-1浓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小杰 邓海 +2 位作者 昝沁 杨俊芬 赵统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8期6811-6813,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液纤维系统改变及降压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探讨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机制及降压治疗减少血栓事件的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竞争及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EH患者分别于降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静...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液纤维系统改变及降压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探讨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机制及降压治疗减少血栓事件的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竞争及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EH患者分别于降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静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血浆Fib,t-PA及PAI-1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PTS与纤维系统低下有关,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能改善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疗法 纤维蛋白原/分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液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血液 福辛普利/治疗应用 抗高血压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通晴 任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的54例健康同龄老年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老年人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的54例健康同龄老年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老年人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不同分类与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不同ABCD2评分者的检测结果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呈现异常的表达水平,且不同ABCD2评分患者的表达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认为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代谢 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循环 凝血酶原时间/分析 纤维蛋白原/分析 神经生长因子/分析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结华 唐海沁 +2 位作者 刘先进 徐迎春 陈曙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 5 8例EH患者 (EH组 )和 2 0例正常者 (对照组 )外周血浆中VWF、D D...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 5 8例EH患者 (EH组 )和 2 0例正常者 (对照组 )外周血浆中VWF、D D水平变化。并对不同分级或分层的EH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级、3级高血压或中危、高危、极高危EH患者血浆VWF、D D水平与对照组、1级或低危EH患者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而 1级或低危EH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升高 (P >0 0 5 )。结论 VW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浆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老年人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颅脑损伤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波 伍爱平 +4 位作者 陈冬妹 刘勇 李政 高添喜 黄惠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992-993,共2页
目的 :探讨 D-二聚体 (DD)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方法 ,动态检测 9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 D-二聚体的含量 ,探讨 DD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的... 目的 :探讨 D-二聚体 (DD)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方法 ,动态检测 9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 D-二聚体的含量 ,探讨 DD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 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DD含量与 GCS、GOS呈负相关 ,并随伤情演变同步升降。结论 :血浆 DD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血液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分析 创伤严重指数 预后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志伟 史连义 +3 位作者 田雪梅 张继领 刘继勇 杨保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582-158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关系的对照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文献,数据以RevMan5.0和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3篇,Met...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关系的对照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文献,数据以RevMan5.0和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较非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P<0.00001),Begg法和Egger法证实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脑梗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META分析
下载PDF
丙戊酸引起癫痫患者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晓涟 杨迦雯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0-1554,共5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引起癫痫患者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3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癫痫诊疗中心规律服用临床常规剂量丙戊酸1周以上的癫痫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丙戊... 目的:探讨丙戊酸引起癫痫患者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3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癫痫诊疗中心规律服用临床常规剂量丙戊酸1周以上的癫痫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丙戊酸剂量、丙戊酸剂型、合并用药),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发生纤维蛋白原减少之间的相关性,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筛选预测纤维蛋白原减少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时的因素切点值。结果:本次调查的有效病例共59例,其中男性40例(67.8%)、女性19例(32.2%);14岁及以下35例(59.3%)、14岁以上24例(40.7%),平均年龄(17.2±15.7)岁;有24例(40.7%)发生纤维蛋白原减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减少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42),与丙戊酸剂量呈正相关(P=0.003),与患者性别(P=0.679)、丙戊酸剂型(P=0.790)及合并用药(P=0.502)无关;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戊酸剂量及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是引发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关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01、0.925、0.132、0.976;ROC曲线结果显示,与丙戊酸剂量相关的纤维蛋白原减少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敏感度为98.5%,特异度为54.3%,切点所示丙戊酸剂量为13.311 7 mg/kg。结论:患者使用丙戊酸剂量越大、年龄越小,发生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可能性越大,对于长期使用丙戊酸的患者即使使用正常剂量,也要注意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变化,剂量大于13.311 7 mg/kg时,应增加纤维蛋白原监测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患者 丙戊酸 纤维蛋白原减少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小儿过敏性紫癜外周血D二聚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小翠 赵越真 +1 位作者 黄荣富 姚建凤 《中国校医》 201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AP)外周血D二聚体与各器官损伤程度的关联性。方法对53例AP患儿按器官损伤情况分组进行D二聚体对比分析。结果伴有关节损害和脑损害为主型D二聚体阳性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消化道损害为主型,为80%。单纯皮疹...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AP)外周血D二聚体与各器官损伤程度的关联性。方法对53例AP患儿按器官损伤情况分组进行D二聚体对比分析。结果伴有关节损害和脑损害为主型D二聚体阳性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消化道损害为主型,为80%。单纯皮疹型阳性率最低,为50%。结论 AP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AP患者各器官受损程度及疾病进展与D二聚体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紫瘢 过敏性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