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应激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苏肇伉 周成斌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0-362,T003,共4页
目的 研究胎羊体外循环中胎羊的应激反应。方法  6头孕羊运用人工氧合器和滚轴泵建立胎羊体外循环模型 ,转流 30min ,转流中胎羊血气值维持在生理水平。监测胎羊血压、心率、血气和乳酸值 ,测定转流前和转流 30min胎羊儿茶酚胺、皮质... 目的 研究胎羊体外循环中胎羊的应激反应。方法  6头孕羊运用人工氧合器和滚轴泵建立胎羊体外循环模型 ,转流 30min ,转流中胎羊血气值维持在生理水平。监测胎羊血压、心率、血气和乳酸值 ,测定转流前和转流 30min胎羊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 ;连续监测胎羊血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胎羊肝脏组织PAS染色。结果 转流中胎羊血压、心率、血气值与转流前无差别 ,但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胎羊儿茶酚胺和皮质醇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血糖和游离脂肪酸在转流初期升高 (P <0 .0 5 ) ,随着转流时间延长 ,血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下降 ,与转流前无差别 ;胎羊肝脏PAS染色显示肝脏糖原大量消耗。转流30min停循环 ,胎羊存活时间不超过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羊 体外循环 应激反应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后孕羊早产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森 华益民 +6 位作者 周开宇 郑植 郭楠 朱琦 王一斌 石晓青 黄楠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后孕羊早产相关因素。方法对8只怀孕波尔山羊实施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术中监测孕羊心率、血糖、血压及血气值,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48h分别检测孕羊血浆雌二醇(E2)、孕酮(P)、儿茶酚胺、白细胞... 目的研究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后孕羊早产相关因素。方法对8只怀孕波尔山羊实施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术中监测孕羊心率、血糖、血压及血气值,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48h分别检测孕羊血浆雌二醇(E2)、孕酮(P)、儿茶酚胺、白细胞介素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孕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稳定,血糖略有增高。手术结束时刻孕羊血E2、E2/P、儿茶酚胺水平较术前增高俨〈0.05);术后48h,足月产组孕羊血E2、E2/P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早产组孕羊血E2仍水平持续在较高水平。孕羊血白细胞介素.6在手术结束时点较术前增高俨〈0.05);术后48h,足月产组孕羊血白细胞介紊6明显下降,早产组孕羊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术中孕羊雌孕激素、儿茶酚胺、炎性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可能是术后孕羊早产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孕羊 胎羊 宫内心脏介入治疗
下载PDF
宫内心脏介入术中胎羊应激反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开宇 华益民 +5 位作者 王一斌 石晓青 郑植 张兴 汪周平 朱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宫内胎羊心脏介入手术中胎羊的应激反应。方法9头中晚期双胎孕羊,术中监测胎羊心率、血气、血乳酸和血糖,测定介入操作前、后胎羊/新生羊儿茶酚胺、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胎羊/新生羊肝脏组织HE及PAS染色。结果胎羊心脏介入术中... 目的研究宫内胎羊心脏介入手术中胎羊的应激反应。方法9头中晚期双胎孕羊,术中监测胎羊心率、血气、血乳酸和血糖,测定介入操作前、后胎羊/新生羊儿茶酚胺、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胎羊/新生羊肝脏组织HE及PAS染色。结果胎羊心脏介入术中胎心率、血气值与术前无差别,但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增加(P<0.05);胎羊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增高(P均<0.01),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肝糖原PAS染色显示行介入手术的胎羊较对照胎羊肝糖原消耗明显。产后新生羊血糖、儿茶酚胺及皮质醇水平恢复正常,肝糖原PAS染色显示肝脏糖原恢复。结论胎羊心脏介入手术中胎羊存在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机体器官可逆性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羊 宫内 心脏介入手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孕羊深低温体外循环对胎羊温度和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庄建 周成斌 +2 位作者 温树生 陈寄梅 张镜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孕羊深低温体外循环(CPB)对胎羊温度、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5头健康怀孕山羊常规建立CPB,转流降温、复温各1 h。监测孕羊和胎羊的温度、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值。结果孕羊最低温度(17.4±1.5)℃,胎羊最低温度(2... 目的探讨孕羊深低温体外循环(CPB)对胎羊温度、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5头健康怀孕山羊常规建立CPB,转流降温、复温各1 h。监测孕羊和胎羊的温度、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值。结果孕羊最低温度(17.4±1.5)℃,胎羊最低温度(24.6±1.5)℃。降温期胎羊温度始终高于孕羊温度,复温期孕羊-胎羊温差逆转,转流结束胎羊温度低于孕羊温度。降温期胎羊心率逐渐减慢,复温期不能恢复正常心率。低温转流15 min,胎羊pH值从转流开始的7.30± 0.03降到7.17±0.07(P<0.05)、PO_2从转流开始的(32.5±4.0)mmHg(1 mmHg=0.133 kPa)降到(17.5±3.0)mm Hg(P<0.05),PCO_2从转流开始的(44.8±2.2)mm Hg升到(56.8±5.1)mm Hg(P<0.05),BE值从转流开始的(-3.2±0.6)升到(-5.7±1.3)(P<0.05),此后血气值进一步恶化,复温阶段胎羊血气值也没有好转。CPB结束胎羊存活率为60%。结论孕羊深低温CPB 影响胎盘的热交换和气体交换功能,对胎羊存活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体外循环 胎羊
原文传递
胎羊低温体外循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成斌 张海波 +2 位作者 苏肇伉 陈恩 徐志伟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为探讨低温技术在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将 1 2头孕龄 1 2 0~ 1 40 d的白山羊随机分为常温组 ( 3 7℃ ,n=6)和低温组 ( 2 8℃ ,n=6) ,建立胎羊体外循环模型。体外转流 1 h,监测胎羊和母羊的体温、血压、心率和血气值。结果显示 ,低温... 为探讨低温技术在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将 1 2头孕龄 1 2 0~ 1 40 d的白山羊随机分为常温组 ( 3 7℃ ,n=6)和低温组 ( 2 8℃ ,n=6) ,建立胎羊体外循环模型。体外转流 1 h,监测胎羊和母羊的体温、血压、心率和血气值。结果显示 ,低温转流中胎羊心率减慢 ,血液p H值下降明显。转流后低温组胎羊较常温组出现更为严重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P<0 .0 5) ,血压下降明显 ,心率减慢 ,其中 2头胎羊心脏停跳。表明胎羊体外循环中低温对胎儿 -胎盘单元更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羊 低温体外循环 存活率
下载PDF
羊水、胎皮与脐血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蓬文 杨佩荪 +3 位作者 周以建 陈晋杰 张连柱 董瑞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为促进伤口以完全再生的方式无瘢痕或较少瘢痕愈合 ,在实验羊背部脊椎两侧制做伤口模型 ,用羊水、胎皮、脐血等不同成分对伤口进行治疗 ,并于治疗后 1、3、7、1 4d取材 ,分别做HE、马宋三色染色 ,7d组做电镜切片 ,观察疗效。结果 :同期... 为促进伤口以完全再生的方式无瘢痕或较少瘢痕愈合 ,在实验羊背部脊椎两侧制做伤口模型 ,用羊水、胎皮、脐血等不同成分对伤口进行治疗 ,并于治疗后 1、3、7、1 4d取材 ,分别做HE、马宋三色染色 ,7d组做电镜切片 ,观察疗效。结果 :同期内羊水组、胎皮组及脐血组比云南白药组及生理盐水组炎症清除反应及肉芽、胶原生长好 ,但未发现有明显减少瘢痕愈合的作用。结果提示 :胎羊不同组分 (羊水、胎皮、脐血 )可促进伤口愈合 ,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愈合 胚胎组织 羊水 胎皮 脐血
下载PDF
不同羊水温度下阻断胎羊肺动脉对胎羊心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宾峰 郑宝石 +3 位作者 冯旭 何巍 彭俊 黄柳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28-273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下阻断胎羊肺动脉对胎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8头孕羊(孕120-140d),随机分为常温组(n=6)、低温组(n=6)和对照组(n=6)。常温组:使宫内羊水始终保持初始温度(39℃),阻断肺动脉30min,30min后放开阻断钳;...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下阻断胎羊肺动脉对胎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8头孕羊(孕120-140d),随机分为常温组(n=6)、低温组(n=6)和对照组(n=6)。常温组:使宫内羊水始终保持初始温度(39℃),阻断肺动脉30min,30min后放开阻断钳;低温组:通过宫内的变温管使羊水降温,当胎羊鼻咽温32℃时阻断胎羊的肺动脉主干;30min时后松开阻断钳,并使宫内羊水复温,并维持羊水温度39℃;分别在以下时间点测量孕羊和胎羊的心率和血压,检测胎羊血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1)开胸前(T1);(2)阻断30min时(T2);(3)开放后1h(T3);(4)开放后2h(T4)。对照组则是使宫内羊水始终保持初始温度(39℃),胎羊同样进行穿刺监测和开胸,但不阻断肺动脉。结果所有动物到实验结束时均存活。实验过程中3组孕羊的心率为T1:(141.3±24.8)次/分,T2:(155.8±21.9)次/分,T3:(150.81±8.3)次/分,T4:(151.8±25.6)次/分,血压分别为T1:(128.0±11.2)mmHg(1mmHg=0.133kPa),T2:(134.2±12.3)mmHg,T3:(140.3±22.9)mmHg,T4:(137.8±26.1)mmHg。3组胎羊的CKMB分别为:T1:(94.4±56.7)U/L,T2:(230.6±78.7)U/L,13:(290.8±90.3)U/L,T4:(356.1±140.9)U/L。3组之间的胎羊cTnI分别为:T1:(0.088±0.046)ng/ml,T2:(0.305±0.178)ng/ml,T3:(0.513±0.351).g/ml,T4:(0.762±0.358)ng/ml。结论胎羊阻断肺动脉模型对胎羊的心脏有较明显的影响,宫内羊水转流降温可以减轻胎羊心脏操作对胎心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羊 心脏手术 低温
原文传递
胎羊心脏介入手术血气值及血浆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植 华益民 +2 位作者 周开宇 杨森 黄楠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724-726,共3页
目的观察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胎羊血气及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8只怀孕双胎山羊,双胎之一为实验组,在相同麻醉条件下,实验组进行胎羊心脏介入治疗,并抽取血样标本。监测胎羊的心率、血气、乳酸值,运用ELISA法检测治疗组及对照... 目的观察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胎羊血气及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8只怀孕双胎山羊,双胎之一为实验组,在相同麻醉条件下,实验组进行胎羊心脏介入治疗,并抽取血样标本。监测胎羊的心率、血气、乳酸值,运用ELISA法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胎羊白介素(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2只胎羊因手术中发生心包填塞死亡,存活的6只胎羊手术前pH值较手术后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前后乳酸浓度上升(P<0.05),PCO2、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血浆IL-1、IL-6、IL-8的浓度较手术后高(P<0.05),手术前后TNF-α的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可引起胎羊血浆pH值下降,乳酸浓度上升,及细胞因子IL-1、IL-6、IL-8浓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羊 宫内心脏介入术 血气分析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所致胎羊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9
作者 周开宇 华益民 +7 位作者 赵亮 李一飞 王川 杨明 段泓宇 吴刚 郭楠 朱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0-665,共6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IUBAV)导致的胎羊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中晚期双胎妊娠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及地塞米松组(n=12)。建立IUBAV模型,并在胎羊心腔内注射地塞米松,48只胎羊随之分为4组。术中及术...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IUBAV)导致的胎羊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中晚期双胎妊娠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及地塞米松组(n=12)。建立IUBAV模型,并在胎羊心腔内注射地塞米松,48只胎羊随之分为4组。术中及术后监测各组胎羊血糖、乳酸、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主动脉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于术前、术后3 h、3 d、新生羊15 d获取各组胎羊/新生羊血样及肝组织标本,检测血糖、乳酸、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胎羊肝糖原染色。结果 IUBAV导致胎羊血糖、乳酸、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增高,pH值降低,术后3 h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地塞米松干预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被有效抑制。IUBAV术后,胎羊肝糖原明显消耗,术后3 d胎羊肝糖原逐渐恢复蓄积;地塞米松干预后,IUBAV术导致的糖原消耗减轻。IUBAV术后,胎羊主动脉RI增加,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有所降低,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干预后,胎羊主动脉RI增高得到有效抑制。结论地塞米松干预能有效减轻IUBAV相关胎羊应激反应及RI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应激反应 地塞米松 胎羊
下载PDF
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宫内经静脉心脏起搏治疗的研究
10
作者 刘春峰 菊池酆 +1 位作者 白石裕比湖 柳沢正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2-44,共3页
为探讨胎儿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宫内起搏治疗的可能性,本文采用6例羊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腹剖宫的方式,对羊胎实行了经静脉右心室心内膜起搏,测定了三种情况下右心室输出量并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作了半定量测定,6例羊胎经静脉起... 为探讨胎儿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宫内起搏治疗的可能性,本文采用6例羊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腹剖宫的方式,对羊胎实行了经静脉右心室心内膜起搏,测定了三种情况下右心室输出量并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作了半定量测定,6例羊胎经静脉起搏电极的插入均顺利完成,右心室输出量测定结果如下:起搏电极前端留置在上腔静脉时(基准值):107.0±13.3ml·kg-1·min;起搏电极前端经三尖瓣插入右心室后,右心输出量减少到73.8±175ml·kg-1·min(P<0.05);以200/分的频率右心室起搏后,右心输出量为78.3±23.6ml·kg-1·min;三尖瓣反流的半定量测定(三尖瓣反流信号/右房面积):起搏电极前端在上腔静脉留置时(基准值),三尖辩反流信号右房之比为0.13±0.047;起搏电极前端经三尖瓣插入右室后为0.16±0.089;以200/分频率右心室起搏时,该比值为0.16±0.089。三种情况下,三尖瓣反流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本文结果表明,通过手术的方式给胎儿安植心脏起搏器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房室传导阻滞 经静脉 心脏起搏
下载PDF
胎羊体外循环中雌孕激素的变化
11
作者 周成斌 苏肇伉 +2 位作者 张海波 陈恩 蒋祖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胎羊体外循环中妊娠激素的变化。 方法 10只怀孕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 )和胎羊体外循环组 (CPB组 ,n=6 )。对照组仅暴露胎羊心脏 ,不建立胎羊体外循环 ;CPB组建立胎羊常温体外循环 ,转流 1h。监测母羊和胎羊的心率、血压... 目的观察胎羊体外循环中妊娠激素的变化。 方法 10只怀孕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 )和胎羊体外循环组 (CPB组 ,n=6 )。对照组仅暴露胎羊心脏 ,不建立胎羊体外循环 ;CPB组建立胎羊常温体外循环 ,转流 1h。监测母羊和胎羊的心率、血压及血气值 ,运用放免技术检测转流前和转流 1h母羊血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实验中两组母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稳定 ,转流 1hCPB组母羊血雌二醇含量增加 ,孕酮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停止体外循环 ,CPB组胎羊出现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P<0 .0 5 )。对照组胎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胎羊体外循环影响妊娠激素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孕酮 胎羊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建立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张海波 周成斌 苏肇伉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0年第4期220-226,共7页
利用胎羊体外循环模型观察胎盘功能及胎心功能变化 ,研究胎羊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存在问题。结果显示直接肺动脉插管较经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插管出血少。表明胎羊保温、胎盘保护和防止术中出血及子宫收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胎羊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新生儿
下载PDF
膜式氧合器在胎羊体外循环中的运用
13
作者 周成斌 苏肇伉 张海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为了改进胎羊体外循环技术 ,探讨膜式氧合器在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方法 将健康怀孕山羊8只 ,采用 Dideco 90 1膜式氧合器和滚轴泵建立胎羊体外循环 ,常温 (37℃ )转流 6 0分钟 ,氧合器内充低氧混合气体 (8%O2 和 92 % N2 ) ... 目的 为了改进胎羊体外循环技术 ,探讨膜式氧合器在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方法 将健康怀孕山羊8只 ,采用 Dideco 90 1膜式氧合器和滚轴泵建立胎羊体外循环 ,常温 (37℃ )转流 6 0分钟 ,氧合器内充低氧混合气体 (8%O2 和 92 % N2 ) ,监测胎羊的血压、心率、血气、血清乳酸和胎盘血管阻力。 结果 胎羊体外循环中动脉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维持在宫内生理水平 ,胎羊心搏有力 ,血压正常。但胎羊 p H值缓慢下降 (P<0 .0 5 ) ,血清乳酸值明显增高 (P<0 .0 1) ,胎盘血管阻力显著上升 (P<0 .0 1)。停体外循环后胎羊出现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结论 胎羊体外循环影响胎盘功能 ,膜式氧合器可以代替胎盘气体交换功能 ,体外循环中胎羊生理低水平 PO2 是否适合其需要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氧合器 体外循环 胎盘 动物实验 胎儿
下载PDF
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脏病理相关研究
14
作者 汪凤华 刘威 +2 位作者 梁建华 孙俊杰 莫家骢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 探讨胎儿期发生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梗阻侧肾脏的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对孕75 ~85天的胎羊实行手术造成其单侧输尿管不完全性梗阻,在术后不同时期,取双侧肾脏(对侧肾脏作为对照),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和分子学(PAX2和VEGF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胎儿期发生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梗阻侧肾脏的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对孕75 ~85天的胎羊实行手术造成其单侧输尿管不完全性梗阻,在术后不同时期,取双侧肾脏(对侧肾脏作为对照),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和分子学(PAX2和VEGF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梗阻侧肾脏,表现为皮质变薄,皮质囊性改变、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数目减少;PAX2表达显著升高,而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在胎羊模型中,输尿管发生梗阻后,梗阻侧肾脏随之而来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羊 输尿管梗阻 病理变化 PAX2 VEGF
下载PDF
孕羊低温体外循环对胎羊体温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温树生 庄建 +2 位作者 周成斌 王海永 许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孕羊低温体外循环(hypotherm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胎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孕羊20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开胸不建立体外循环;CPB组再分为常温组、浅低温组和中低温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转流降温、复温30min。... 目的探讨孕羊低温体外循环(hypotherm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胎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孕羊20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开胸不建立体外循环;CPB组再分为常温组、浅低温组和中低温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转流降温、复温30min。分别监测孕羊和胎羊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胎羊脐动脉、降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结果孕羊体温变化快于胎羊体温变化;在CPB组中,不同时间点温差为0.2~2.4℃。胎羊心率在CPB开始时一过性增快,但随母体体温下降逐渐下降,复温后心率能恢复至基础水平;孕羊和胎羊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低温组和中低温组颈内动脉PI值较对照组和常温组显著增高(P<0.05),脐动脉PI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体外循环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胎羊体温变化与孕羊同步,孕羊CPB降温时,胎羊心率明显下降,复温后胎羊心率能回复正常,体外循环对胎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但低温降低胎羊颈内动脉和脐动脉的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羊 低温 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胎羊心脏转流对胎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成斌 张镜芳 +3 位作者 庄建 温树生 刘彦英 章晓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胎羊心脏转流对不停跳下胎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孕120~140 d 母羊8只,共孕9只胎羊,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胎羊体外循环组(CPB 组,n=5)。对照组胎羊开胸,不建立体外循环。CPB 组建立胎羊心脏转流模型,转流30 min。分别于转流前... 目的探讨胎羊心脏转流对不停跳下胎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孕120~140 d 母羊8只,共孕9只胎羊,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胎羊体外循环组(CPB 组,n=5)。对照组胎羊开胸,不建立体外循环。CPB 组建立胎羊心脏转流模型,转流30 min。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0 min、转流结束后1 h、2 h测胎羊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动脉血气值。观察血肌钙蛋白(TnI)含量的变化,B 超检测左、右心室 Tei 指数和脐动脉搏动指数(PI),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胎羊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显著变化。CPB 组胎羊脱离体外循环后出现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血氧分压无显著变化。对照组胎羊血气值无明显变化。CPB 组胎羊左右心室 Tei 指数、脐动脉 H、血 TnI 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CPB 组胎羊心肌细胞糖原明显减少。结论胎羊心脏转流对胎羊心功能造成损害,心功能不良与胎盘功能不良存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室功能 胎盘功能 胎羊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期宫内手术修复腭裂山羊的面中部发育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喆 刘岩 +1 位作者 杨锴 冯国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先天性腭裂山羊模型,研究不同时期宫内修复对山羊面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取24只8~12月龄雌性杂交波尔山羊,体重35~55kg,以配种日期定为孕0d,于孕30d经B超确认怀孕后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取其中20只分别于孕31~42d肌... 目的通过观察先天性腭裂山羊模型,研究不同时期宫内修复对山羊面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取24只8~12月龄雌性杂交波尔山羊,体重35~55kg,以配种日期定为孕0d,于孕30d经B超确认怀孕后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取其中20只分别于孕31~42d肌肉注射左旋毒藜碱(15mg/d)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其余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待其正常生产。20只实验动物模型形成后随机分为实验1、2、3、4组(n=5),前3组分别于孕65、90、120d采用改良兰氏法对宫内1只胎羊行腭裂修复术;实验4组作为未修复对照组。小羊出生后1个月,采用CT颅面测量技术,测量上颌最前磨牙前方的两侧凹陷处间距(posterior premolar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PPMM),及以此线为基准测量上颌骨最前点至此线的垂直距离(anterior premolar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APMM),最后制作干颅行大体观察。结果小羊出生后1个月,实验1组PPMM、APM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PPMM、APMM与正常对照组、实验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组PPMM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M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实验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4组的5只腭裂小羊仅存活1~2个月。结论对孕65d胎羊行宫内修复腭裂后对面中部发育影响最小,越接近孕晚期修复对面中部发育影响越大,但修复手术越早流产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手术 左旋毒蔾碱 腭裂动物模型 面中部发育 胎羊
原文传递
胎羊阻断肺动脉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雷宾峰 庄建 +3 位作者 冼磊 周成斌 许刚 刘晓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1期20-22,共3页
目的在孕羊子宫内置入变温管保持胎羊体温的基础上,建立阻断肺动脉的模型,形成对胎羊心脏的干预,观察此模型对胎羊和孕羊的影响。方法 6头孕羊(孕120~140d),麻醉后切开子宫并置入塑料变温管,将39℃的温水持续泵入子宫内的变温管,使宫... 目的在孕羊子宫内置入变温管保持胎羊体温的基础上,建立阻断肺动脉的模型,形成对胎羊心脏的干预,观察此模型对胎羊和孕羊的影响。方法 6头孕羊(孕120~140d),麻醉后切开子宫并置入塑料变温管,将39℃的温水持续泵入子宫内的变温管,使宫内羊水始终保持初始温度(39℃)。胎羊麻醉后开胸,阻断肺动脉主干30min。30min后放开阻断钳,继续监测2h。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孕羊和胎羊全部存活。在实验过程中,孕羊的心率、血压稳定,血气结果在生理范围内,无明显波动(P>0.05)。胎羊心率和动脉平均压的平均值均下降,动脉PaCO2上升,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pH显著下降(分别为P=0.002和P=0.005)。结论胎羊阻断肺动脉模型对孕羊的影响很小,这是胎儿手术实施的首要前提;胎羊阻断肺动脉模型对胎羊的影响明显,有利于我们观察干预措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胸外科学 妊娠 动物 胎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