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宜肥料与改良剂改善盐碱土壤理化特性并提高作物产量 被引量:55
1
作者 张密密 陈诚 +2 位作者 刘广明 杨劲松 余世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98,共8页
为了构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在黄淮海平原典型轻中度盐碱障碍耕地进行了2 a的施肥试验,探究肥料结合改良剂施用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改良与作物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仅依靠提高化肥施用量能... 为了构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在黄淮海平原典型轻中度盐碱障碍耕地进行了2 a的施肥试验,探究肥料结合改良剂施用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改良与作物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仅依靠提高化肥施用量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会造成土壤盐分升高,土壤物理性质恶化,不利于盐碱土改良与可持续利用。在适度增施化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改良剂或有机肥可以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有利于盐碱耕地养分积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试验进行2 a后小麦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21.41%和27.72%,分别达到6.35×103和6.68×103 kg/hm2;玉米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10.44%和12.85%,分别达到7.68×103和7.85×103 kg/hm2。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作区应当重视有机肥与改良剂的施用,在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可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作物 肥料 盐碱土壤 施肥管理 减障增效 地力提升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冯伟 潘根兴 +2 位作者 强胜 李儒海 韦继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9,共9页
施肥等人为管理下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是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通过镜检法对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定点试验稻油轮作田表层(0–15cm)土壤中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 施肥等人为管理下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是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通过镜检法对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定点试验稻油轮作田表层(0–15cm)土壤中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讨论了杂草种子库多样性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关系。4种施肥方式分别为不施肥(NF)、单施化肥(CF)、化肥配施猪粪(CMF)以及化肥配施秸秆(CSF)。结果表明:无论水稻种植季还是油菜种植季,与长期不施肥、单施化肥及化肥配施猪粪相比,化肥配施秸秆条件下的田间土壤杂草种子库密度均最低,但其总物种数和多样性较高;同时,这种施肥方式下水稻与油菜的年平均产量也较高,而且年际波动小。可见,施肥方式的不同会影响杂草种子库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高低与农作物产量高低及稳定性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即均衡的施肥方式有利于维持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并降低产量年际间的波动性。在本文研究的4种施肥方式中,化肥配施秸秆可以作为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农田施肥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杂草种子库 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施肥方式
下载PDF
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唐海明 李超 +4 位作者 肖小平 汤文光 程凯凯 潘孝晨 汪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5-1343,共9页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对双季稻区早、晚稻各生育时期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施用化肥N(M_1)、30%有机肥N(M_2)、50%有机肥N(M_3)、1...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对双季稻区早、晚稻各生育时期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施用化肥N(M_1)、30%有机肥N(M_2)、50%有机肥N(M_3)、100%有机肥N(M_4)和无N对照(M_0)5个不同施肥处理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施肥措施均能提高稻田根际土壤MBC、MBN和微生物熵,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MBC、MBN和微生物熵均随水稻生育期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为最低值;其中,各处理双季稻田根际土壤MBC、MBN、MBC/MBN值和微生物熵一般均表现为M_4>M_3>M_2>M_1>M_0,M_2、M_3和M_4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M_0处理.可见,单独施用化肥措施对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效果有限,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管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熵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区水稻植株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5 位作者 李超 程凯凯 汪柯 孙耿 张帆 潘孝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9-477,共9页
长期施肥是影响稻田土壤理化特性,进而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发育的重要农艺措施。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区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对于选择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湖南宁乡长期大田定... 长期施肥是影响稻田土壤理化特性,进而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发育的重要农艺措施。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区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对于选择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湖南宁乡长期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实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化肥(LOM)、60%有机肥+化肥(HOM)和无肥对照(CK)5种施肥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成熟期,各施肥处理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茎和叶物质转运率及茎叶物质贡献率均高于CK处理;植株抽穗后物质同化贡献率均高于CK处理,其大小顺序表现为RF>HOM>LOM>MF>CK。早稻成熟期,HOM处理茎、叶、穗和地上部分氮、磷和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MF和CK处理(P<0.05),其中氮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11.61、14.38、45.20和71.19 kg·hm^(-2);磷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2.42、1.64、13.83和17.89 kg·hm^(-2);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35.34、9.78、15.12和60.24 kg·hm^(-2)。晚稻成熟期,RF处理茎、叶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LOM和CK处理(P<0.05),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6.91 kg·hm^(-2)和9.38 kg·hm^(-2);HOM处理茎、叶、穗和地上部分的磷和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MF、RF、LOM和CK处理(P<0.05),磷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2.55、1.39、10.56和14.50 kg·hm^(-2);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43.84、7.35、7.77和58.96 kg·hm^(-2)。总体而言,长期施肥均增加了水稻各部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并促进养分向穗部转运,其中以秸秆还田、有机肥配施化肥措施最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模式 干物质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5 位作者 程爱武 肖小平 郭立君 孙继民 刘杰 李微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4-680,共7页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群体地上部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化肥>无肥。地上部茎群体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叶群体干物重均以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穗群体干物重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秸秆还田+化肥和化肥水稻次之。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例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茎的比例均以无肥水稻最高,叶和穗的比例均以秸秆还田+化肥水稻最大。早稻主要生育时期,各施肥模式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晚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108.2、3592.2、3409.4和1917.7、2797.5、2635.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水稻‘花优14’干物质积累、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沙之敏 陈侠桦 +3 位作者 赵峥 史超超 袁永坤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5-823,共9页
基于长期测坑定位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上海地区高产杂交水稻‘花优14’干物质积累规律、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上海地区稻田科学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处理[CT,300 kg(N)... 基于长期测坑定位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上海地区高产杂交水稻‘花优14’干物质积累规律、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上海地区稻田科学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处理[CT,300 kg(N)×hm^(-2),60 kg(P2O5)?hm^(-2)和60 kg(K2O)?hm^(-2)]、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T,与CT等氮磷钾,80%尿素+20%有机肥,磷钾不足部分以化肥补充)和单施有机肥处理(OT,与CT处理等氮量),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干物质积累特征、产量结构、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干物质量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MT年平均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达0.78 kg?hm^(-2)?d^(-1),分别比OT和CK显著高0.17 kg?hm^(-2)?d^(-1)和0.19 kg?hm^(-2)?d^(-1),与CT之间无显著差异。MT灌浆期同化物输入对籽粒贡献率为76.3%,与CT差异不显著,但比OT和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4%和5.2%。水稻收获后,MT的年平均产量分别比CT、OT和CK处理高3.5%、15.6%和63.4%,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较CT和OT提高9.7%和53.7%。有机肥结合化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速率并促进花后同化产物向籽粒的输入,从而提高产量,在保证水稻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化肥投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是较优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方式 有机无机配施 干物质积累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允青 郭熙盛 +5 位作者 武际 王静 胡鹏 李立胜 桑亚松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23-4924,共2页
[目的]研究油菜秸秆的不同用量与NPK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7和2008年在肥东和居巢进行试验。[结果]在肥东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 [目的]研究油菜秸秆的不同用量与NPK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7和2008年在肥东和居巢进行试验。[结果]在肥东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0.3%、0.3%、1.9%和0.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水稻的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下降2.8%、1.4%、0.7%和3.8%;秸秆还田并增加氮肥施用量使水稻增产3.7%。在居巢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下降0.9%~2.4%和1.1%~1.2%,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0.6%~2.9%和1.0%~1.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的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增加2.1%~2.8%和2.5%~2.8%,千粒重减少0.7%~1.0%。[结论]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不会使油菜秸秆还田水稻显著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肥料运筹 水稻产量
下载PDF
优化控释尿素施用方式提高沙质低肥力土壤水稻产量和品质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均昊 张晨晖 +9 位作者 许轲 李国辉 袁嘉琦 刘艳阳 郭保卫 颜伟伟 陈鹤鸣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0-642,共13页
【目的】苏北黄河故道带低肥力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研究控释尿素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和稻米营养品质与口感的影响,为该地区水稻优质生产的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熟中粳水稻品种'苏秀867'为材料,在苏北黄河故道... 【目的】苏北黄河故道带低肥力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研究控释尿素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和稻米营养品质与口感的影响,为该地区水稻优质生产的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熟中粳水稻品种'苏秀867'为材料,在苏北黄河故道带低地力沙性土壤上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全部基施(BC)与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基施+穗肥施用尿素(BC+PU)2种施肥方式;副区为3种树脂包衣尿素,控释天数分别为80天(CR80)、100天(CR100)和120天(CR120),控释肥与普通尿素复混比例为6∶4,BC处理所有肥料一次性基施,BC+PU处理中普通尿素一半基施一半穗期追施,总施氮量为270 kg/hm2,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CK)为对照,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测定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与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结果】BC和BC+PU两区各处理水稻产量表现为CR80>CR100>CR120。相同控释尿素处理下,BC+PU处理的产量高于BC处理。BC+PU区3个控释肥处理以CR80的增产效果最好,两年产量分别为9.64和10.73 t/hm^(2),较CK处理分别增产5.32%和5.81%,这主要归因于其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了总颖花量和结实率,且CR80处理的水稻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尤其是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大于CK,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无论BC还是BC+PU施用方式,3个控释肥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无显著差异。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方面,BC+PU区CR80处理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BC区CR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较CK有所提高,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上升,蒸煮食味品质较好;BC和BC+PU两区中,CR100和CR120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尿素 控释天数 肥料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艾治勇 马国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3-808,共6页
为探讨超级杂交稻的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稳定性。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钾、硅三种肥料元素不同配比对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的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肥料施用量与倒伏指... 为探讨超级杂交稻的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稳定性。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钾、硅三种肥料元素不同配比对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的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肥料施用量与倒伏指数、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硅对倒伏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和钾,增施硅肥和钾肥不仅有增产效应且能增强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氮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和硅,且在一定范围内(N 0~267 kg/hm2)促进增产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倒伏指数。因此,将两个数学模型联立进行计算机综合选优,提出了倒伏指数低于150且产量高于11 t/hm2的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方案,分别是N 286.5~298.5 kg/hm2、K2O 295.5~298.5 kg/hm2、S iO2292.5~298.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抗倒伏 高产 肥料运筹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再生稻肥料管理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晨 郑常 +2 位作者 袁珅 徐乐 彭少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6,共12页
【目的】探明肥料管理、品种及其互作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4个华中地区主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种肥料管理方法,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和产... 【目的】探明肥料管理、品种及其互作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4个华中地区主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种肥料管理方法,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干物质生产及相关农艺性状等。【结果】相比推荐施肥对照(CK),全生育期施用再生稻专用缓释肥(SRF)使两季施肥的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而且产量在头季和再生季分别达8.86和6.39 t/hm^(2),较CK仅降低了6.2%和9.1%。SRF在头季减产主要归因于较低的结实率,而在再生季减产是每穗颖花数和总颖花数共同下降的结果。促芽肥施与不施对再生季产量没有影响。再生稻两季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肥料处理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影响很小。相比其他3个品种,甬优4949的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最高,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好。【结论】施用专用缓释肥和省施促芽肥均能够在不大幅损失稻谷产量的同时减少施肥次数促进再生稻轻简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管理 产量 再生稻 稻米品质 缓释肥
下载PDF
水稻高产栽培中肥料运筹对害虫种群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志农 何英豪 +2 位作者 皮丕登 唐汇国 刘朝友 《昆虫知识》 CSCD 200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在湘北三熟制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进行了肥料运筹及管理技术对主要害虫发生危害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产中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变革、施肥对策的改进 ,主要采用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的方式 ,应用一次性全层施肥的方法 ... 在湘北三熟制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进行了肥料运筹及管理技术对主要害虫发生危害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产中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变革、施肥对策的改进 ,主要采用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的方式 ,应用一次性全层施肥的方法 ,在提高施 N量的同时 ,相应提高 P、K的用量和比例 ,增施 Si O2 等技术。这些可控因素对害虫种群密度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并能明显减轻主要稻虫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 ,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肥料运筹 害虫种群 生态学效应 产量 防治
下载PDF
肥料管理对直播粳稻扬粳4038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季红娟 张小祥 +4 位作者 戴正元 王宝和 谭长乐 张洪熙 赵步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施纯氮0~450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以及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品质有变劣趋势。江苏沿江稻区在水稻直播条件下,施氮量270kg.hm-2条件下,(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比为6∶4,增加磷、钾肥比例,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肥料管理 直播粳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半湿润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强筋小麦功能叶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党校 裴阿卫 +3 位作者 张睿 梁增基 邓斌礼 王新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1-768,共8页
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水平及组合对小麦生育后期主茎、主茎分蘖Ⅰ和主茎分蘖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NPK肥配比处理中,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蘖位、叶位间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生育期间... 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水平及组合对小麦生育后期主茎、主茎分蘖Ⅰ和主茎分蘖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NPK肥配比处理中,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蘖位、叶位间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生育期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孕穗期高于灌浆期,主茎>主茎分蘖Ⅰ>主茎分蘖Ⅱ,旗叶高于倒二叶.孕穗期以N225P120K120处理对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分别比CK1和CK2增加20.41%和25.76%;灌浆期以N135P225K120处理对茎蘖旗叶净光合速率作用显著,分别比CK1和CK2增加43.48%和10.83%.研究发现,在一定磷钾肥基础上通过调节氮肥可以调节孕穗期茎蘖功能叶净叶光合速率,提高钾肥用量有利于提高灌浆期各茎蘖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肥料配置 功能叶 蘖位 叶位 光合速率
下载PDF
不同有机无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海明 李超 +5 位作者 肖小平 汤文光 程凯凯 潘孝晨 汪柯 李微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处理对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无N对照(M0)、施用化肥N(M1)、30%有机肥N(M2)、50%有机肥N(M3)、100%有机肥N(M4)5个不同施肥...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处理对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无N对照(M0)、施用化肥N(M1)、30%有机肥N(M2)、50%有机肥N(M3)、100%有机肥N(M4)5个不同施肥处理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均提高了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其中,M1和M2处理植株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M0处理,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低于M0处理。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M0处理。2017和2018年两年的早稻产量均以M1和M2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 040.8和1 972.8 kg·hm-2;晚稻产量分别以M1和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 172.4和2 006.0 kg·hm-2。采取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百分比施肥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为水稻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生理特性 保护性酶 产量
下载PDF
有机肥类型及其施肥配比对稻田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廷 熊加豹 +6 位作者 贾晓迪 张静 付金东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9,共8页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施肥配比,施用菜子饼肥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施肥配比,施用菜子饼肥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2种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处理抽穗开花期及抽穗开花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6∶4施肥配比条件下,成熟期水稻谷草和子粒含氮量在沼液和商品有机肥处理下均高于6∶3∶1。6∶4施肥配比条件下,氮收获指数、氮素转移率、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高于6∶3∶1,且此条件下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6∶3∶1,有利于培肥地力。虽然6∶4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产量最高,但由于菜子饼肥的成本较高,故沼液经济效益最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在绿色稻米生产中施肥种类选取沼液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培肥地力,有机肥的施用配比以6∶4施肥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施肥配比
下载PDF
肥料运筹对杂交狼尾草氮素利用效率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钟小仙 顾洪如 +1 位作者 江海东 曹卫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3,共5页
在江苏南京地区,研究了肥料运筹对杂交狼尾草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植株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67 500 kg/hm2+无机氮肥(纯氮)270.0 kg/hm2处理,杂交狼尾草干物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达到最大值,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低,第... 在江苏南京地区,研究了肥料运筹对杂交狼尾草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植株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67 500 kg/hm2+无机氮肥(纯氮)270.0 kg/hm2处理,杂交狼尾草干物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达到最大值,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低,第3、第4、第5刈次植株硝酸盐含量均高于0.25%,单独饲喂家畜存在硝酸盐中毒的潜在危险;施用有机肥45 000 kg/hm2+无机氮肥(纯氮)270.0 kg/hm2和67 500 kg/hm2+无机氮肥(纯氮)67.5 kg/hm2处理,杂交狼尾草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显著最高,总干物质产量也较高,分别为9 922.3 kg/hm2和9 219.6 kg/hm2,第2、第3、第4刈次植株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25%,饲喂家畜无任何硝酸盐中毒的危险。因此,综合考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植株硝酸盐含量,有机肥45 000 kg/hm2+无机氮肥(纯氮)270.0 kg/hm2和67 500 kg/hm2+无机氮肥(纯氮)67.5 kg/hm2均为杂交狼尾草较适宜的肥料运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肥料运筹 氮素利用效率 硝酸盐 干物质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5 位作者 程爱武 肖小平 汤文光 孙继民 李微艳 杨光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9,99,共7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茎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单株叶、穗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大小顺序为无肥〉化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穗干重比例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无肥;茎干重比例以习惯施肥最高;叶干重比例在成熟期表现为化肥〉无肥〉习惯施肥〉秸秆还田。齐穗期,化肥、秸秆还田和习惯施肥处理大麦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大麦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分别比无肥增产353.4-357.6、681.6-683.0和497.4-523.5 kg·hm^-2。与化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大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下载PDF
上海崇明岛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格局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鲜鲜 殷杉 +3 位作者 朱鹏华 刘佳磊 李长生 刘春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4-39,共6页
在上海崇明岛稻田里设置3个水平(当地正常水平,该水平的70%和50%)的施肥处理进行试验,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监测体系,对3种温室气体(CO2、CH4以及N2O)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壤温湿度以及有机质对土壤温室... 在上海崇明岛稻田里设置3个水平(当地正常水平,该水平的70%和50%)的施肥处理进行试验,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监测体系,对3种温室气体(CO2、CH4以及N2O)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壤温湿度以及有机质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寻求在不影响产量的条件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施肥措施。研究表明,施肥水平显著影响CH4和N2O的排放通量,CO2排放量与水稻生长特性有密切关系;施肥水平的提高没有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70%施肥水平下,样地的干物质积累及实际产量与100%施肥水平未有显著差异,且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降低。本文结论可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及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施肥水平 温室气体 生态系统固碳
下载PDF
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道波 李伏生 周瑞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40,共8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红麻品种养分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试验设2种红麻品种,即福红992...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红麻品种养分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试验设2种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0、0.05和0.10 g·kg-1),中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5、0.75和0.15 g·kg-1)和高肥(N、P2O5和K2O分别为0.20、0.10和0.20g·kg-1);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NK肥作基肥(T1),60%的NK肥作基肥和40%的NK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NK肥作追肥(T3).【结果和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红麻各器官中NPK含量、植株NPK吸收总量以及土壤速效NPK含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随着NK肥追肥比例的上升,红麻各器官中NP含量,以及植株NP吸收总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麻皮中P含量、各器官K含量、土壤速效养分、红麻吸K量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高肥且全部做基肥施用时,有利于红麻对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肥料用量 肥料运筹 养分吸收 土壤速效养分
下载PDF
Variation analysis of growth traits of four poplar clones under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被引量:4
20
作者 Ammar Khalil Mohamed Ahmed Luping Jiang +5 位作者 Fang Wang Song Chen Xueyan Zhou Xiaona Pei Xiyang Zhao Guanzheng Q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5-55,共11页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quantitie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required for early growth of hybrid poplar cuttings,we recorded the growth traits of four clones grown under four factors(irrigation and nitrogen,phosphorus,...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quantitie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required for early growth of hybrid poplar cuttings,we recorded the growth traits of four clones grown under four factors(irrigation and nitrogen,phosphorus,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each with four levels,using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A logistic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growth in height.The growth curves for tree height were sigmoid,and the model R^2 values were greater than 0.9,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fit was highly significant.ANOVA results for tree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indicated that all sources of varia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01).The average tree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for all the four clones 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ranged from 155.39 to 235.04 cm,and from 13.71 to 17.42 mm,respectively.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treme k value and tree height was observed,suggesting that the k value was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ree height.For model parameters,the earliest average time point for the onset of the rapid growth period of poplar clones was 131 d,and the highest average increment in tree height during the rapid growth period was 138.78 cm.The highest average tree height for all clones under each factor was 219,210.51,200,and 201 cm when treated with either 1200 mL of water applied every third day,3 g of nitrogen,0 g of phosphorus,or 0 g of potassium,respectively.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for the early growth of hybrid poplar cuttings,as suggested by the developed logistic model,was 1200 mL of water applied every third day and three applications of 1 g nitrogen(in the form of CH4N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lizer management Growth trait Logistic model POPLAR Rapid growth VAR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