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锰多金属矿综合利用新工艺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小云 田学达 +1 位作者 刘树根 张萍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0-654,共5页
以生物制剂KZSH01作为还原剂与铁锰多金属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了铁锰矿的细度和还原剂的含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考察了还原过程中温度和物相的变化,探讨了H2SO4用量对Mn和Zn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还原剂KZSH01可使铁锰矿中93... 以生物制剂KZSH01作为还原剂与铁锰多金属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了铁锰矿的细度和还原剂的含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考察了还原过程中温度和物相的变化,探讨了H2SO4用量对Mn和Zn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还原剂KZSH01可使铁锰矿中9310%MnO2转化为MnO,9010%Fe2O3转化为Fe3O4;Mn和Zn的浸出率均大于9010%;Fe的磁选回收率大于8510%,7910%Pb和8215%Ag富集在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铁锰矿 还原剂 磁选 浸出
下载PDF
磁化还原焙烧工艺处理贫锰铁矿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封志敏 宁顺明 佘宗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以烟煤为还原剂对贫锰铁矿进行了磁化还原焙烧研究,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600~750℃,焙烧时间60min,原矿粒度0.300-0.150mm,还原剂粒度-0.500mm、添加量12%-15%;焙烧料最佳浸出条件为:浓硫酸用量180ml/kg原矿,浸出时间6... 以烟煤为还原剂对贫锰铁矿进行了磁化还原焙烧研究,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600~750℃,焙烧时间60min,原矿粒度0.300-0.150mm,还原剂粒度-0.500mm、添加量12%-15%;焙烧料最佳浸出条件为:浓硫酸用量180ml/kg原矿,浸出时间60min,常温浸出。在此焙烧与浸出条件下,锰的浸出率大于90%,铁溶出率小于5%,铁的回收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焙烧 铁锰矿 浸出 磁选
下载PDF
国外某铁锰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分离利用技术研究
3
作者 宁海 袁帅 +2 位作者 何佳昊 高鹏 温婧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5期81-88,共8页
我国锰矿进口来源相对单一,对外依存度超过90%。我国锰矿资源丰富,但以低品位的贫锰矿资源为主,铁含量超标,而且矿物组成复杂、共伴生关系密切、矿物之间可选性差异小,分离难度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铁锰矿资源,采用化学成分分析、SEM... 我国锰矿进口来源相对单一,对外依存度超过90%。我国锰矿资源丰富,但以低品位的贫锰矿资源为主,铁含量超标,而且矿物组成复杂、共伴生关系密切、矿物之间可选性差异小,分离难度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铁锰矿资源,采用化学成分分析、SEM、MLA、X射线衍射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国外某铁锰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对该矿石进行了分离回收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矿石中TFe品位为31.31%,Mn品位为9.09%,主要杂质元素SiO2含量为28.73%;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褐铁矿、铅锰矿、硬锰矿,含量分别为49.57%、8.60%、6.44%;脉石矿物为石英和重晶石,含量分别为29.01和6.24%。矿石中铅锰矿和硬锰矿的粒度较细,-38μm粒级分布率分别达到了74.59%和62.54%,且单体解离度较低,仅为16.75%和15.12%;铅锰矿和硬锰矿主要以连生体存在,贫、富连生体含量均在40%以上;该二者与褐铁矿嵌布关系较为紧密,铅锰矿颗粒多数以细粒包裹体存在于褐铁矿,硬锰矿颗粒多数呈包裹体或浸染状存在于褐铁矿中,铁锰矿物解离较为困难。因此传统选矿方法很难实现铁锰矿物的有效分离。采用“氢基矿相转化—磁选”技术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铁精矿产率54.08%、铁品位58.35%、铁回收率91.47%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矿 工艺矿物学 嵌布特征 氢基矿相转化 磁选
下载PDF
高硅型含铁锰矿石氢基矿相转化分选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淑敏 董再蒸 +2 位作者 温国栋 袁帅 李艳军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3期60-66,共7页
锰铁矿石是锰、铁选冶的重要原料,由于类质同象及微细粒嵌布等因素影响,锰与铁难以实现高效分离并综合利用。针对高硅型含铁锰矿石,制定了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工艺流程,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气体浓度及总气量对锰铁分离及二... 锰铁矿石是锰、铁选冶的重要原料,由于类质同象及微细粒嵌布等因素影响,锰与铁难以实现高效分离并综合利用。针对高硅型含铁锰矿石,制定了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工艺流程,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气体浓度及总气量对锰铁分离及二价锰转化率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比72%、焙烧温度660℃、气体体积比v(CO)∶v(H2)=1∶3、还原气体积浓度50%、总气量600 mL/min、焙烧时间40 min、磁选磁场强度1070 Oe的条件下,可获得全锰品位31.00%、回收率91.01%、二价锰转化率91.29%的锰精矿及铁品位28.50%、回收率50.63%的铁精矿。化学成分分析、XRD分析、SEM-EDS分析结果均表明锰矿物与铁矿物实现了有效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铁矿石 氢基矿相转化 磁选 锰铁分离 悬浮磁化焙烧
下载PDF
新疆和田县中天一带锰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瑞 赵海龙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7期126-126,128,共2页
新疆和田县中天一带锰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大地构造位置为西藏-三江造山系之羌塘弧盆系的甜水海微陆块。区内青白口系肖尔谷地岩组,其中的碳酸盐含氧化锰平均值2.90%,远高于地壳碳酸盐含氧化锰平均值0.12%,为锰铁矿的形成及... 新疆和田县中天一带锰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大地构造位置为西藏-三江造山系之羌塘弧盆系的甜水海微陆块。区内青白口系肖尔谷地岩组,其中的碳酸盐含氧化锰平均值2.90%,远高于地壳碳酸盐含氧化锰平均值0.12%,为锰铁矿的形成及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勘查在区内发现了较好的锰铁矿矿化线索,说明该成矿带也具有形成海相沉积变质型锰铁矿床的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和田县中天一带 锰铁矿 地质特征 成矿研究
下载PDF
高铁低锰矿石氢基矿相转化分选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淑敏 董再蒸 +1 位作者 袁帅 李艳军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7-2004,共8页
锰铁矿石是锰、铁选冶的重要原料,由于类质同象及微细粒嵌布等因素影响,锰与铁难以实现高效分离并综合利用.针对高铁低锰矿石制定了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工艺流程,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气体体积分数及总气量对锰铁分离及二价... 锰铁矿石是锰、铁选冶的重要原料,由于类质同象及微细粒嵌布等因素影响,锰与铁难以实现高效分离并综合利用.针对高铁低锰矿石制定了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工艺流程,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气体体积分数及总气量对锰铁分离及二价锰转化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660℃、CO与H_(2)体积比1∶3、焙烧时间30 min、还原气体体积分数60%、总气量500 mL·min^(-1)、磁场强度8.51×10^(4)A·m^(-1)的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55.24%、回收率91.07%的铁精矿及全锰品位34.80%、回收率77.11%、二价锰转化率88.79%的锰精矿.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均表明锰矿物与铁矿物实现了有效的分离,原矿中的主要金属矿物褐铁矿、软锰矿转化为磁铁矿、金属铁和方锰矿,二氧化硅等脉石矿物主要富集在锰精矿中.研究表明,通过控制氢基矿相转化工艺条件,锰精矿中二价锰含量显著提高,铁矿物和锰矿物可实现高效分离,且实现了原矿石全组分利用及无尾选矿的目的.氢基矿相转化技术为高铁低锰矿石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法,有望实现铁锰矿物高温还原过程的异步转化和同步分离,达到“源头减量、高效转化、精准回收”的目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铁矿石 氢基矿相转化 磁选 锰铁分离 悬浮磁化焙烧
下载PDF
锰铁矿烧结烟气脱硫技术
7
作者 张玉新 张士军 +1 位作者 王素霞 王莉 《河北冶金》 2012年第7期25-26,21,共3页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控制SO2烟气的排放量是钢铁企业污染控制的重点。以锰铁矿冶炼中产生的含SO2烧结烟气为原料,用纯碱溶液吸收烧结烟气中的SO2生产焦亚硫酸钠。该技术安全、环保、无污染,生产成本低;烧结烟气脱硫产品用途广泛,附加值...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控制SO2烟气的排放量是钢铁企业污染控制的重点。以锰铁矿冶炼中产生的含SO2烧结烟气为原料,用纯碱溶液吸收烧结烟气中的SO2生产焦亚硫酸钠。该技术安全、环保、无污染,生产成本低;烧结烟气脱硫产品用途广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铁矿 烧结烟气 脱硫 技术
下载PDF
改性天然含铁锰矿的除汞性能及改性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传维 杜晓丽 +3 位作者 曹爽 田周炀 郑倩 涂书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6-1366,共11页
汞是一种有毒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本研究以天然含铁锰矿(FMO)为研究对象,探究水合肼改性天然含铁锰矿(HFMO)的除汞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FMO主要由纤铁矿、菱锰矿和铁锰复合物等组成,其Fe、Mn含量分别为1.86%... 汞是一种有毒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本研究以天然含铁锰矿(FMO)为研究对象,探究水合肼改性天然含铁锰矿(HFMO)的除汞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FMO主要由纤铁矿、菱锰矿和铁锰复合物等组成,其Fe、Mn含量分别为1.86%、45.61%;HFMO结构中的杂质显著减少,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明显增加。FMO对汞的吸附受水体pH影响大,pH7时Hg(Ⅱ)去除率最高(75.3%);而改性后,HFMO的除汞性能大幅提高,且受pH影响小,在pH3-11范围内,Hg(Ⅱ)去除率稳定在98.2%-94.0%。经Langmuir模型拟合发现,FMO和HFMO对Hg(Ⅱ)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2.34、20.46mg·g^(-1)。同时改性HFMO对汞的吸附性能受陪伴离子影响较小。据FTIR、XPS等改性机制表征的数据推测,HFMO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Hg(Ⅱ)主要与结构中的Fe-OH和Mn-OH结合。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低廉的天然含铁锰矿改性方法,对天然含铁锰矿在汞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铁锰矿 吸附 改性 水合肼
下载PDF
天然含铁锰矿对砷的高效去除性能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周炀 郑倩 +3 位作者 杜晓丽 陈成 李传维 涂书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43-2153,共11页
为开发高效、廉价的水体As(Ⅲ)去除材料,采用天然铁锰矿(NFM)作为吸附剂,通过动力学、热力学、等温吸附以及吸附/解吸试验评估其对As(Ⅲ)的吸附性能,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进行机理分析,... 为开发高效、廉价的水体As(Ⅲ)去除材料,采用天然铁锰矿(NFM)作为吸附剂,通过动力学、热力学、等温吸附以及吸附/解吸试验评估其对As(Ⅲ)的吸附性能,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进行机理分析,并与铁锰二元氧化物(FMO)、水钠锰矿(Bir)和针铁矿(Goe)的吸附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FM主要由锰氧化物和铁氧化物组成,铁锰摩尔比为6∶1,比表面积为280.4 m2/g,对As(Ⅲ)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8.3 mg/g。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NFM的吸附过程。XPS等分析表明,NFM的吸附和氧化的协同作用是去除As(Ⅲ)的关键因素。其中,锰氧化物展示出优异的氧化As(Ⅲ)的能力,而铁氧化物具有强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Ⅲ) 天然含铁锰矿 锰氧化物 铁氧化物 吸附 氧化
下载PDF
某难选高铁高磷锰矿石同步还原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金涛 胡生操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本文针对云南某地锰品位13.88%、铁品位19.87%的贫锰铁矿石,在常规物理选矿方法分选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干式抛尾-还原焙烧-弱磁选铁-选铁尾矿强磁选锰工艺处理该矿石。该流程最终获得铁品位53.89%、回收率65.53%的铁精矿和锰品位27.1... 本文针对云南某地锰品位13.88%、铁品位19.87%的贫锰铁矿石,在常规物理选矿方法分选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干式抛尾-还原焙烧-弱磁选铁-选铁尾矿强磁选锰工艺处理该矿石。该流程最终获得铁品位53.89%、回收率65.53%的铁精矿和锰品位27.11%,锰回收率为70.26%锰精矿,为处理类似低品位铁锰矿石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锰铁矿抛尾 还原焙烧 磁选
下载PDF
浅谈锰铁矿热炉节能途径
11
作者 夏家群 许季光 《中国锰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0-31,40,共3页
本文根据锰铁矿热炉热工测定数据,对锰铁矿热炉节能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锰铁 矿热炉 节能
下载PDF
麦哲伦海山群M海山富钴结壳成因与成矿时代:来自地球化学和Co地层学的证据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向文 刘季花 +2 位作者 石学法 崔迎春 林学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74,共10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重量法,对麦哲伦海山链西北端M海山9个站位、17个富钴结壳样品的主要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山富钴结壳是水成成因的,且多数富钴结壳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磷酸盐化...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重量法,对麦哲伦海山链西北端M海山9个站位、17个富钴结壳样品的主要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山富钴结壳是水成成因的,且多数富钴结壳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推广富钴结壳Co地层学年代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并基于此建立了研究区富钴结壳的年代学框架。研究区富钴结壳的Co地层学年代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显示,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时代是M海山富钴结壳的主成矿期,并且大约在15Ma发生了一次磷酸盐化事件,推测当时导致磷酸盐化发生的最低含氧带(OMZ)的深度下降到相当于现今2 000~2 700m水深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床成因 成矿时代 麦哲伦海山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