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组合灰色预测模型在入库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郭华
陈勇
马耀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0,共5页
本文将灰色GM(1,1)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和马尔柯夫链相结合,利用历年入库流量及千河径流量建立组合模型对入库流量进行预测。GM(1,1)模型主要预测趋势,其前半部分与实测值拟合较好,BP神经网络模型后半部有波动部分与实测值拟合较好,二...
本文将灰色GM(1,1)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和马尔柯夫链相结合,利用历年入库流量及千河径流量建立组合模型对入库流量进行预测。GM(1,1)模型主要预测趋势,其前半部分与实测值拟合较好,BP神经网络模型后半部有波动部分与实测值拟合较好,二者结合使相对误差最小建立组合模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链预测入库流量的变化范围。预测2001和2002年的入库流量对模型进行检验:GM(1,1)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359和-0.017;BP神经网络预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32和-0.251,组合模型相对误差分别为0.164和0.117,组合预测值在预测区间之内,该组合模型预测结果合理有效,能更精确预测冯家山水库入库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GM(1
1)模型
BP神经网络
马尔柯夫链
预测模型
入库流量
冯家山水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河冯家山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劲松
巨江
+1 位作者
马耀光
刘俊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206,共5页
利用千河千阳水文站1957~1993年的水沙资料及冯家山水库的运用方式,建立了冯家山水库淤积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到了冯家山水库未来50年内的淤积过程、淤积总量及分布。其中水库将淤积1.71亿m3,推移质淤积占0.259亿m3...
利用千河千阳水文站1957~1993年的水沙资料及冯家山水库的运用方式,建立了冯家山水库淤积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到了冯家山水库未来50年内的淤积过程、淤积总量及分布。其中水库将淤积1.71亿m3,推移质淤积占0.259亿m3,悬移质淤积占1.45亿m3;有效库容由2.86亿m3损失到1.43亿m3,死库容由0.91亿m3损失到0.33亿m3,从而导致冯家山水库调节系数降低,大大减小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河
冯家山水库
数学模型
水库淤积
异重流排沙
淤积总量
淤积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合灰色预测模型在入库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郭华
陈勇
马耀光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9071)
文摘
本文将灰色GM(1,1)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和马尔柯夫链相结合,利用历年入库流量及千河径流量建立组合模型对入库流量进行预测。GM(1,1)模型主要预测趋势,其前半部分与实测值拟合较好,BP神经网络模型后半部有波动部分与实测值拟合较好,二者结合使相对误差最小建立组合模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链预测入库流量的变化范围。预测2001和2002年的入库流量对模型进行检验:GM(1,1)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359和-0.017;BP神经网络预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32和-0.251,组合模型相对误差分别为0.164和0.117,组合预测值在预测区间之内,该组合模型预测结果合理有效,能更精确预测冯家山水库入库流量。
关键词
灰色GM(1
1)模型
BP神经网络
马尔柯夫链
预测模型
入库流量
冯家山水库
Keywords
GM(1,1)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arkov
chain
prediction
model
inflow
fengjiashan
reservior
分类号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河冯家山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劲松
巨江
马耀光
刘俊民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科研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206,共5页
文摘
利用千河千阳水文站1957~1993年的水沙资料及冯家山水库的运用方式,建立了冯家山水库淤积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到了冯家山水库未来50年内的淤积过程、淤积总量及分布。其中水库将淤积1.71亿m3,推移质淤积占0.259亿m3,悬移质淤积占1.45亿m3;有效库容由2.86亿m3损失到1.43亿m3,死库容由0.91亿m3损失到0.33亿m3,从而导致冯家山水库调节系数降低,大大减小调节能力。
关键词
千河
冯家山水库
数学模型
水库淤积
异重流排沙
淤积总量
淤积分布
Keywords
fengjiashan
reservior
mathematic
model
of
reservior
deposition
density
current
sluicing
sedinment
depositing
quantity
deposting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V145.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组合灰色预测模型在入库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郭华
陈勇
马耀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千河冯家山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的研究
林劲松
巨江
马耀光
刘俊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