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卫平 王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3,共6页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办法,力主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书院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思想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徐敦仁与《同治苏州府志》
2
作者 赵蕊 李进 陶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6-52,85,共8页
晚清文人徐敦仁文采出众,不惑之年仍淹蹇名场,著有《日损斋诗文稿》《日损斋日记》等。清同治年间,徐敦仁随冯桂芬参与《同治苏州府志》的编修工作,分纂军制门类与第宅园林门类,后考取江苏优贡,同门叶昌炽在日记中记录了二人在苏修志的... 晚清文人徐敦仁文采出众,不惑之年仍淹蹇名场,著有《日损斋诗文稿》《日损斋日记》等。清同治年间,徐敦仁随冯桂芬参与《同治苏州府志》的编修工作,分纂军制门类与第宅园林门类,后考取江苏优贡,同门叶昌炽在日记中记录了二人在苏修志的往来。徐敦仁的修志经历成为其科举生涯的转折点,体现了晚清政府对修志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晚清科举入仕的逼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敦仁 《同治苏州府志》 冯桂芬 叶昌炽 太平天国
下载PDF
从冯桂芬测绘方法看中国近代地图绘制的转型问题
3
作者 任桂磊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23-136,159,共15页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其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中设计了一套地图测绘方法。该法以计里画方为基础,融角度、距离、高差测绘为一体,在川沙厅丈田绘图工作中进行了有效实践,也部分施用于同治《江苏全省舆图》的实测工作中。冯桂芬的地图测绘...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其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中设计了一套地图测绘方法。该法以计里画方为基础,融角度、距离、高差测绘为一体,在川沙厅丈田绘图工作中进行了有效实践,也部分施用于同治《江苏全省舆图》的实测工作中。冯桂芬的地图测绘方法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测绘技术,又适应现实需要进行了改良与创新,不仅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准确地图的追求与渴望,亦透视出时人对先进测绘技术的探索与关注。它为研究中国近代地图绘制的转型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入视角,而隐藏其中的是中西知识碰撞交融的复杂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绘地图议》 中国测绘史 计里画方 近代转型
下载PDF
晚清时期中日知识分子的西方观比较研究——以冯桂芬与左久间象山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景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8,共7页
冯桂芬和左久间象山所处时代相同,都是在儒家的文化熏陶中长大,都经历了各自的开国巨变,都为各自的国家命运和发展前途提出自己的主张。在对西方的认识过程中,两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的不同,在对西方的... 冯桂芬和左久间象山所处时代相同,都是在儒家的文化熏陶中长大,都经历了各自的开国巨变,都为各自的国家命运和发展前途提出自己的主张。在对西方的认识过程中,两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的不同,在对西方的认识程度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点,恰恰构成了后来两国知识分子西方观的不同走向———中国知识分子坚持与发展"中体西用",参与洋务运动;日本知识分子则推崇"东洋道德,西洋艺术",参与倒幕维新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冯桂芬 左久间象山 西方观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论冯桂芬的本辅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金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71-76,共6页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 ,冯桂芬是个过渡性的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思想 ,又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思想前驱 ,他的本辅思想是近代“中体西用”
关键词 冯桂芬 本辅 中国 近代思想文化史 雅片战争
下载PDF
冯桂芬的思想属性--以《校邠庐抗议》为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桂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10-114,共5页
对于冯桂芬思想属性的划定,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要判定冯桂芬的思想属性,首先要了解他的生平及经历,其次要分清楚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划分的标准,然后针对《校邠庐抗议》中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思想进行具... 对于冯桂芬思想属性的划定,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要判定冯桂芬的思想属性,首先要了解他的生平及经历,其次要分清楚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划分的标准,然后针对《校邠庐抗议》中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思想进行具体的分析。文章综合这些认证冯桂芬思想仍然是地主阶级改良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地主阶级改革派 洋务派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下载PDF
陈奂致冯桂芬书笺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柳向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在田家英小莽苍苍斋旧藏中,有一通陈奂致冯桂芬的信函。这封信是扬州的杨亮托陈奂向主持修纂《两淮盐法志》的冯氏说情,以便续聘杨亮等人的。结合现存几封杨亮写给陈奂的信件,基本上可以勾勒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即杨亮、陈奂两人实际... 在田家英小莽苍苍斋旧藏中,有一通陈奂致冯桂芬的信函。这封信是扬州的杨亮托陈奂向主持修纂《两淮盐法志》的冯氏说情,以便续聘杨亮等人的。结合现存几封杨亮写给陈奂的信件,基本上可以勾勒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即杨亮、陈奂两人实际上并无深交,只不过是在之前不久才相识于南京的博山园内的。基于这样的交情,就能请托这样重要的事情,从而反映出当时底层文人学者的生活状态,实在是潦倒穷愁。而陈奂作为当时两江总督的座上客,他的这种请托,无疑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效用的。至少,在杨亮眼中,可能比其老师姚莹,一位在任官员,更有效力。否则,他也不会在相识不久之后,就发出这样的请求。不过,即便如此,这封信发出之后,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现在已经不太清楚了。但信中涉及的《两淮盐法志》一书,事实上因为太平军的攻陷江南,并没有修成,在此后不久就陷入了停顿。因此,即便是陈奂的这次请托,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事实上杨亮的生活也依旧不会有多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 冯桂芬杨亮信函 两淮盐法志
原文传递
冯桂芬与近代中国的觉醒
8
作者 任汝平 《宜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4-65,共2页
本文论述了 186 1年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阐发的思想 ,成为中国地主阶级经世致用思想向资产阶级维新改革思想转变的中介 ,标志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觉醒。
关键词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中体西用 维新思潮 中国的觉醒
下载PDF
寻求善法——冯桂芬的方案评析
9
作者 喻中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6期56-72,共17页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冯桂芬前承鸦片战争时期的龚自珍、魏源,后启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谭嗣同,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思想家群体的新关切。从中国法理学史的角度来看,冯桂芬法理学的主题是“寻求善法”。按照冯桂芬的构想,寻求善法...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冯桂芬前承鸦片战争时期的龚自珍、魏源,后启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谭嗣同,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思想家群体的新关切。从中国法理学史的角度来看,冯桂芬法理学的主题是“寻求善法”。按照冯桂芬的构想,寻求善法应当着眼于四个方面:一是充分吸收“三代圣人之法”所蕴含的法理智慧,在历史传承的维度上实现古为今用;二是注重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法律方面的有益成果,在与列国互动的维度上实现洋为中用;三是在政治交往的维度上实现下情上达,以形成“通上下之情”的善法;四是在法律自身的维度上删繁就简,通过法的简化,防范法的异化,维护法的良善。把这四个方面的方法、路径整合起来,就是冯桂芬寻求善法的基本方案。概而言之,寻求善法表达了冯桂芬旨在拓展的法理主题,体现了冯桂芬对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要贡献。当然,冯桂芬寻求善法的方案也有其局限性,集中体现为:仅仅从法的角度“寻求善法”,对法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法理 善法 洋务运动
下载PDF
冯桂芬的社会福利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天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35-41,共7页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改良派的先驱人物,他的社会改良主张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冯桂芬在其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了裕国富民论、减赋惠民论、宗法保障论、采借西制论,形成冯氏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冯桂芬的社会福利思想是中国古...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改良派的先驱人物,他的社会改良主张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冯桂芬在其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了裕国富民论、减赋惠民论、宗法保障论、采借西制论,形成冯氏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冯桂芬的社会福利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向近代社会福利思想转变的过渡,在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改良派先驱 社会福利思想
下载PDF
冯桂芬的均赋、减赋思想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宸 《镇江高专学报》 2020年第4期116-120,共5页
肇始于宋代的太湖周边地区之重赋在明清受到朝野广泛关注。晚清士人冯桂芬受时代环境与个人成长经历影响,十分关注太湖周边地区之重赋问题,并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系统的均赋、减赋思想。但面对现实阻力,冯桂芬放弃了理想的赋税改革思... 肇始于宋代的太湖周边地区之重赋在明清受到朝野广泛关注。晚清士人冯桂芬受时代环境与个人成长经历影响,十分关注太湖周边地区之重赋问题,并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系统的均赋、减赋思想。但面对现实阻力,冯桂芬放弃了理想的赋税改革思想,仅以务实为旨趣推动了低程度的减赋政策的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江南重赋 均赋 减赋
下载PDF
试论冯桂芬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2
作者 龚雪敏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09-111,共3页
一种新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对旧思想吸取的基础之上,表现为对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冯桂芬作为生活于晚清中国转型时期的思想家,对前人有颇多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冯桂芬 思想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晚清时期的宗法调适和宗族转型——以冯桂芬为例的考察
13
作者 朱新屋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1年第1期145-155,250,共12页
在晚清"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传统宗族也相应发生转型,以冯桂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口岸知识分子"因既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又活动在通商口岸城市,对西方文化有较为深入接触,对既有宗法观念进行重新理解和诠释... 在晚清"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传统宗族也相应发生转型,以冯桂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口岸知识分子"因既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又活动在通商口岸城市,对西方文化有较为深入接触,对既有宗法观念进行重新理解和诠释,成为宗族转型的先导。面对晚清社会的动乱,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冯桂芬在理论上通过返观三代,极力主张恢复宗法,提出"以保甲为经,以宗法为纬"的变法主张。与此同时,冯桂芬还积极参与敬宗收族实践,认为义庄"创自晚近不必为三代之法而转足以维三代之法""颇得宗法遗意",故而继承范仲淹的做法,倡导以义庄重构宗族。尽管冯桂芬的宗族实践"未竟厥志而殁",但也为晚清宗族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口岸知识分子 宗族 宗法
原文传递
冯桂芬“采西学”思想探析
14
作者 王婷 《兰台世界》 2020年第7期140-142,147,共4页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面对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的时局,冯桂芬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用开放、务实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将“变法”与“自强”联系起来,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改革主张,...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面对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的时局,冯桂芬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用开放、务实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将“变法”与“自强”联系起来,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改革主张,其中“采西学”思想独具特色。尽管在封建主义的束缚下,其“采西学”思想有一定的局限,但我们必须承认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上,冯桂芬是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的先驱人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冯桂芬 采西学 承上启下
下载PDF
基于《校邠庐抗议》探究冯桂芬的教育变革思想
15
作者 刘健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5-98,共4页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冯桂芬在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在“采西学”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设立新式学校、改革教学内容、...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冯桂芬在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在“采西学”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设立新式学校、改革教学内容、变科举、广取士等一系列教育变革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体西用,经世致用”的特征,对洋务教育、维新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开创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教育变革 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