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渭平原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60
1
作者 黄小刚 邵天杰 +2 位作者 赵景波 曹军骥 宋永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39-3548,共10页
基于实时监测和遥感反演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汾渭平原2015~2017年PM2.5浓度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各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15~2017年汾渭平原PM2.5浓度逐年上升,主要由采暖期(11月... 基于实时监测和遥感反演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汾渭平原2015~2017年PM2.5浓度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各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15~2017年汾渭平原PM2.5浓度逐年上升,主要由采暖期(11月~次年3月)的快速上升引起,非采暖期(4~10月)年际变化不大.(2)PM2.5月均浓度变化曲线呈底部宽缓的U型,采暖期PM2.5污染明显高于非采暖期,超标天数占全年总超标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75.0%上升到2017年的83.4%.(3)2015~2017年,除铜川和三门峡外,各城市PM2.5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咸阳至运城间的平原地区和洛阳盆地污染最严重,已形成连片的高污染区域,且区域内城乡差异小.临汾及其上游平原地区其次,但主要分布在城镇,城乡差异较大.(4)空间回归分析表明,汾渭平原PM2.5浓度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年均气温、城镇化率、能源消费指数和年均人口不仅与本地PM2.5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会加重邻近地区PM2.5污染.年降水量和地形起伏度则不仅与本地PM2.5浓度有显著的负相关,而且能降低邻近地区PM2.5浓度.风的传输作用能加重本地PM2.5污染,植被覆盖度能消减本地PM2.5浓度,但其间接效应都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影响因素 时空变化 空间回归 空间自相关 汾渭平原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空间分布的地形效应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小刚 赵景波 +2 位作者 孙从建 汤慧玲 梁旭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582-4592,共11页
地形不仅通过制约人口和产业布局作用于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而且对PM_(2.5)的形成、传输、累积、扩散和沉降有深刻影响,是PM_(2.5)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地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本文基于栅格数据,利用均值变点法、回归分析、地理探... 地形不仅通过制约人口和产业布局作用于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而且对PM_(2.5)的形成、传输、累积、扩散和沉降有深刻影响,是PM_(2.5)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地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本文基于栅格数据,利用均值变点法、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指标,探讨汾渭平原PM_(2.5)浓度分布的地形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汾渭平原地形起伏度总体呈中部低、四周高分布,与海拔分布基本一致.(2)PM_(2.5)分布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相反,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且随地形起伏度的升高呈对数关系递减.(3)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汾渭平原PM_(2.5)分布格局主要由人口、GDP和能源消费等人为因素决定,气象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PM_(2.5)分布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4)地形对人为和自然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人口、GDP和能源消费而呈幂函数关系递减,气温呈线性递减,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呈线性递增,植被指数呈对数关系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PM_(2.5)浓度 空间分布 地形起伏度 地形效应
原文传递
洛阳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佳傧 董喆 +3 位作者 李利萍 刘洋 陈红阳 张瑞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24-5632,共9页
为研究洛阳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分及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汾渭平原地区较为欠缺的PM_(2.5)相关研究进行补充,在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洛阳市高新和林校2个点位进行了样品采集,对ρ(PM_(2.5))、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 为研究洛阳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分及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汾渭平原地区较为欠缺的PM_(2.5)相关研究进行补充,在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洛阳市高新和林校2个点位进行了样品采集,对ρ(PM_(2.5))、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元素)和来源进行分析.2个点位的年均ρ(PM_(2.5))分别为(76.6±37.9)μg·m^(-3)和(83.2±38.9)μg·m^(-3),季节变化由高到低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高新和林校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分别占PM_(2.5)的55.1%和54.2%,林校的二次离子(NO_(3)^(-)、SO_(4)^(2-)和NH4+)年均浓度之和高于高新.高新和林校的ρ[有机碳(OC)]、ρ[元素碳(EC)]分别为(12.4±7.7)μg·m^(-3)、(1.2±0.5)μg·m^(-3)和(13.4±7.7)μg·m^(-3)、(1.3±0.5)μg·m^(-3),林校的含碳组分在各季节均高于高新;高新和林校冬季的二次有机碳(SOC)在OC中质量分数分别为67.8%和77.3%,远高于其他季节.化学质量平衡结果表明,高新和林校的主要贡献源均为二次硝酸盐(26.9%和27.1%)、二次硫酸盐(14.5%和14.8%)、燃煤(12.6%和11.6%)、SOA(10.8%和12.2%),高新的生物质源贡献较高,而林校的扬尘源和机动车源贡献较高.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表明,洛阳市春季不仅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传输,来自西南地区的污染传输也不能忽略;夏季既受到正东方向的季风影响,又有来自正南方向的潜在污染;秋季污染物主要来自东南方向,同时也存在西北方向的潜在来源;冬季受到的传输影响则主要来自周边区域,污染来源较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 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 聚类分析 汾渭平原
原文传递
汾渭平原雾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溢出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乐超 董雪丽 徐波 《环境经济研究》 2018年第3期75-87,共13页
伴随经济水平的高速飞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2018年首次被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汾渭平原。近年来汾渭地区城市大气污染出现反弹,多项污染指标不降反升,秋冬季更为严重,研究治理该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状况亟需重视。本... 伴随经济水平的高速飞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2018年首次被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汾渭平原。近年来汾渭地区城市大气污染出现反弹,多项污染指标不降反升,秋冬季更为严重,研究治理该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状况亟需重视。本文以汾渭平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大气成分组公布的全球PM_2.5数据,运用可视化方法研究雾霾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分析汾渭平原雾霾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整体PM_2.5浓度在时间段内呈缓慢下降趋势;三省毗邻的运城、渭南等地市为PM_2.5浓度高-高集聚地区,晋中、吕梁呈现低-低集聚现象;模型显示雾霾污染区域间溢出效应明显,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因素会对雾霾污染产生影响,区域自然因素与政策因素影响也不可忽略。因此,针对雾霾治理要打破行政边界、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实现空间溢出效应减弱;注重产业升级、人口规模、经济质量、政府投入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汾渭平原 雾霾时空分布 溢出效应 区域联防联控
下载PDF
汾渭平原历史城址分布规律及自然适宜性关系研究
5
作者 朱玲 顾子卓 +2 位作者 孙亚洲 唐小敏 徐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7,共10页
中国本土城市规划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秩序为第一要义.深度剖析历史城市选址的自然适宜性特征与规律,探索其背后的科学机理,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以历史时期城市营建与自然环境关系较为密切的汾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7个典型历史时... 中国本土城市规划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秩序为第一要义.深度剖析历史城市选址的自然适宜性特征与规律,探索其背后的科学机理,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以历史时期城市营建与自然环境关系较为密切的汾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7个典型历史时期的428个城市样本,运用地理探测器与自然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分析并论证了自然环境因子对历史城市选址的影响关系,构建了区域历史城市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区域历史城市时空分布规律及其自然环境适宜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环境对于汾渭平原地区历史城址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且多因子交互下存在明显增强特征,其中高程、地表起伏度、土壤类型以及距离水系的垂直距离为影响城市选址的主导因子,地势平坦高爽、邻水、土壤熟化度高、覆盖层厚的自然特征为其重要前提;(2)历史时期自然环境适宜程度与城址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区域整体自然适宜性以渭河、汾河、涑水河为轴向两侧递减,历史时期内城市分布基本集中于适宜区域与较适宜区域,且伴随演进城市选址的范围逐渐扩大,表明区域城市选址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力与改造力逐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历史城市 地理探测器 自然适宜性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汾渭平原中长期PM_(2.5)冬季目标约束下的控制情景优化分析
6
作者 李俊宏 严沁 +4 位作者 张众志 杜晓惠 尉鹏 肖婷玉 张文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3-974,共12页
为研究汾渭平原在中长期PM_(2.5)冬季浓度目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控制策略及成本效益,本研究基于2015-2022年PM_(2.5)浓度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PM_(2.5)实际改善历程,利用自下而上的计算方法,提出汾渭平原“十四五”“十五五”PM_(2.5)年... 为研究汾渭平原在中长期PM_(2.5)冬季浓度目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控制策略及成本效益,本研究基于2015-2022年PM_(2.5)浓度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PM_(2.5)实际改善历程,利用自下而上的计算方法,提出汾渭平原“十四五”“十五五”PM_(2.5)年均浓度目标;针对冬季污染突出的问题,建立季节贡献率方法,设计差异化的PM_(2.5)冬季浓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BaCAS-OE模型,以冬季PM_(2.5)浓度目标为第一约束条件进行最优控制情景的模拟与费效分析.结果表明:①情景3(基于2019年汾渭平原PM_(2.5)年均浓度超标比例的分类情景,该情景中PM_(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以3年为周期计算得到)对PM_(2.5)浓度改善幅度最大,在此情景下,2030年汾渭平原区域PM_(2.5)年均浓度为35μg/m^(3),较2019年下降35.2%,2032年实现所有城市达标的目标;冬季情景3(基于情景3,利用季节贡献率方法计算的汾渭平原冬季PM_(2.5)浓度目标情景)对冬季PM_(2.5)浓度改善幅度最大,2030年区域冬季PM_(2.5)浓度为58μg/m^(3),较2019年下降40.8%.②ABaCAS-OE模型模拟的最优控制情景表明,2030年冬季汾渭平原区域内NO_(x)、SO_(2)、PM_(2.5)、NH3和VOCs较2019年冬季分别减排47.0%、43.0%、34.8%、19.0%和45.0%.③最优控制情景的总减排成本为92.9×10^(8)元,改善冬季PM_(2.5)浓度将增加21.6%的避免早逝人数,并取得约553.0×10^(8)元的健康效益,效益与成本比值约6.0,说明在该区域进行冬季PM_(2.5)污染控制与达标工作可以取得的健康效益是减排成本的600%,在健康效益方面为正向收益.研究显示,汾渭平原各城市应采取分类差异化的冬季PM_(2.5)控制目标并加大减排量,且减排能取得的健康效益大于减排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CAS 汾渭平原 PM_(2.5) 达标 成本效益
下载PDF
汾渭平原CUACE模式空气质量预报性能的检验订正及环境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星星 王楠 +2 位作者 张黎 王建鹏 吐莉尼沙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利用2019年1—6月地面环境监测资料和PM_(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结合滚动偏差订正方法,对汾渭平原CUACE空气质量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订正,并对气象条件和污染减排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UACE模式对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和SO_... 利用2019年1—6月地面环境监测资料和PM_(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结合滚动偏差订正方法,对汾渭平原CUACE空气质量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订正,并对气象条件和污染减排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UACE模式对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和SO_(2)浓度预报值较接近观测值,PM_(10)、CO和NO_(2)预报值小于观测值,O_(3)预报值大于观测值;对首要污染物O_(3)和PM_(2.5)及重度和严重等级污染的预报的TS评分最高,漏报率和空报率最小,预报偏差最接近1;滚动偏差订正方法对改善CUACE空气质量预报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对PM_(10)、O_(3)和NO_(2)改善最为明显;汾渭平原2019年上半年气象条件变化使PM_(2.5)浓度较2018年同期和过去5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8.26%和11.18%,减排措施使PM_(2.5)浓度较2018年同期和过去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4.23%和2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CUACE模式 检验订正 气象条件评估指数
下载PDF
2016—2018年汾渭平原对流层NO2柱浓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连华 周春艳 +5 位作者 厉青 马鹏飞 陈辉 王中挺 毛慧琴 张玉环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4期67-73,共7页
基于2016—2018年臭氧观测仪(OMI)卫星观测资料反演获取的对流层NO 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NO 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汾渭平原对流层NO 2柱浓度最低值出现在2018年7月,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12月,2018年12月反弹较明显。(2... 基于2016—2018年臭氧观测仪(OMI)卫星观测资料反演获取的对流层NO 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NO 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汾渭平原对流层NO 2柱浓度最低值出现在2018年7月,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12月,2018年12月反弹较明显。(2)第一、四季度对流层NO 2柱浓度明显高于第二、三季度,第二、三季度汾河谷地地区和洛阳市东北部对流层NO 2柱浓度略高于其他地区;第一季度对流层NO 2柱浓度高值区在第二、三季度范围基础上明显扩大,主要集中在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以及洛阳市北部地区;第四季度对流层NO 2柱浓度高值区在第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并连片呈现。(3)汾渭平原各地市对流层NO 2年均柱浓度值区间分布较明显,其中晋中市、运城市与临汾市年均柱浓度值分列前3名,渭南市、吕梁市、洛阳市与西安市年均柱浓度值排名在第4~7名之间,咸阳市、三门峡市、铜川市与宝鸡市年均柱浓度值排名分列第8~11名。(4)汾渭平原大部分地市对流层NO 2柱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2017年,同时2018年各季度对流层NO 2柱浓度高值区分布范围较2017年对流层NO 2柱浓度分布有所减小,说明2018年开展的汾渭平原地区大气巡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吕梁市对流层NO 2柱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出现一定的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对流层NO 2 臭氧监测仪(OMI) 汾渭平原 时空变化
下载PDF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secondary particulate matter to recurrent air pollution:Evidence from in situ observation in the most polluted city of Fen-Wei Plain of China 被引量:2
9
作者 Yu Liu Xiaojuan Xu +5 位作者 Xiaoyang Yang Jun He Wenjie Zhang Xingang Liu Dongsheng Ji Yuesi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22-433,共12页
Particulate matter(PM_(2.5))pollution in high emission regions will affect air quality,huma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on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and thus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In this study,a comprehensi... Particulate matter(PM_(2.5))pollution in high emission regions will affect air quality,huma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on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and thus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In this study,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PM_(2.5)and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performed in Yuncheng(the most polluted city of Fen-Wei Plain of China)from November28,2020 to January 24,2021.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M_(2.5)was 87.8±52.0μg/m^(3),which were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ose observ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s of past five years,attributable to the clean air action plan implemented in this region.NO_(3)^(-)and organic carbon(OC)were the dominant particulate components,which on average contributed 22.6%and16.5%to PM_(2.5)2.5,respectively.The fractions of NO_(3)^(-),NH_(4)^(+),OC and trace metals increased while those of crustal materials and elemental carbon decreased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PM_(2.5)pollution.Six types of PM_(2.5)source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M_(2.5)F model,including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35.3%),coal combustion(28.7%),vehicular emission(20.7%),electroplating industry(8.6%),smelt industry(3.9%)and dust(2.8%).Locations of each identified source were pinpointed based on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function,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and 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which showed tha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s of PM_(2.5)roughly agreed with the areas of high emission.Overall,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deems beneficial for policymakers to take informed action to sustainably improve air quality in highly pollute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fen-wei pl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Secondary particulate Source apportionment
原文传递
Current Situation and Evolution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Fen-wei Plain
10
作者 Lei Xiangjie Li Hualong +3 位作者 Zhang Guohong Li Hongmei Wang Juan Lei Tianjia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1期31-36,41,共7页
Based on the latest results and data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Fen-wei Plain, current situation and evolution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Fen-wei Plai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Fen-wei Plain drought and flood... Based on the latest results and data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Fen-wei Plain, current situation and evolution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Fen-wei Plai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Fen-wei Plain drought and flood are natural disasters bringing about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and drought risk in east central Weihe Plain is serious. In Fen-wei Plain, precipitation tended to decrease, and temperature, drought days and intensity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50 year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decades in drought and flood. Drought was the severest in the 1990s, and flood was the most serious in Fenhe Plain in the 1960s and in Weihe Plain from the late 1970s to the early 1980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precipitation and flood frequency increased, and temperature, drought days and intensity decreased. In Fen-wei Plain, temperature will rise and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slightly in next 20 -40 years.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capability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Fen-wei Plain have im- proved gradually, but some issues need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nd 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wei plain Drought and flood Changing trend Decadal variation China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汾渭平原货运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玉健 孙芳 +3 位作者 刘照恒 刘杰 刘胜强 朱高儒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2年第4期80-84,共5页
本文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依据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货运结构调整政策,分析了近十年汾渭平原货运结构的特征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货运结构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当前汾渭平原存在货运结构不合理、综合运输衔接不畅、市场驱动机制不... 本文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依据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货运结构调整政策,分析了近十年汾渭平原货运结构的特征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货运结构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当前汾渭平原存在货运结构不合理、综合运输衔接不畅、市场驱动机制不完善、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不高、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度滞后与闲置并存等问题,建议在“十四五”期间结合碳减排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综合运输有效衔接、完善市场驱动机制、大力推进多式联运、提高铁路运输占比、持续降低货运碳排放,以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货运结构调整 实施路径 汾渭平原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时空分布及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向锋 邵天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11期88-93,共6页
文章利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数据资料,对汾渭平原11个主要城市2017年-2019年PM_(2.5)质量浓度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PM_(2.5)年内浓度变化曲线呈现“U”型分布;空间分布上该区域的东部及关中平原地区是主要连片... 文章利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数据资料,对汾渭平原11个主要城市2017年-2019年PM_(2.5)质量浓度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PM_(2.5)年内浓度变化曲线呈现“U”型分布;空间分布上该区域的东部及关中平原地区是主要连片污染区,不利的地形、气象条件、交通污染和重工业集中污染是主要诱因;2017年-2019年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各主要城市PM_(2.5)超标情况和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有显著改善,说明“蓝天保卫战”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基于该区域PM_(2.5)值时空变化显著,提示管理部门应参考变化情况,在区域综合治理上对症施策,重点抓好秋冬季和西安等城市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PM_(2.5) 时空变化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汾渭平原干旱事件分析与丰枯异步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栾清华 付潇然 +3 位作者 刘家宏 邵薇薇 白亮亮 徐小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5,共6页
近年来我国旱涝事件呈现出广发和频发趋势,严重破坏了水资源供需平衡,极大地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据汾渭平原水文、气象和历史旱灾资料,划分了干旱事件等级,绘制了干旱事件图谱,分析发现汾渭平原近年来发生干旱事件的频次越来... 近年来我国旱涝事件呈现出广发和频发趋势,严重破坏了水资源供需平衡,极大地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据汾渭平原水文、气象和历史旱灾资料,划分了干旱事件等级,绘制了干旱事件图谱,分析发现汾渭平原近年来发生干旱事件的频次越来越密集。利用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长序列年降水资料(1951年-2012年),基于SPI法计算结果,分析了两平原降水的丰枯异步性和旱涝事件的重现期,印证了汾渭平原可以进行旱涝"空间集合应对"的条件,为进一步优化晋陕两省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干旱灾害等级图谱 丰枯异步性 SPI 共轭年 汾渭平原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下载PDF
基于Calipso卫星数据探测的汾渭平原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14
作者 李卿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2期146-147,150,共3页
基于激光雷达Calipso的监测数据,从散射力、尺度和规则性等方面分析汾渭平原气溶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从2009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532 nm波长处的总消光反向散射系数的垂直分布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溶胶的气溶胶散射系数逐渐降低,... 基于激光雷达Calipso的监测数据,从散射力、尺度和规则性等方面分析汾渭平原气溶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从2009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532 nm波长处的总消光反向散射系数的垂直分布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溶胶的气溶胶散射系数逐渐降低,在距离0~2 km的大气中,相对规则的粒子相对较多,而在距离6~8 km的大气中,大多为最不规则的粒子。色比可以反映颗粒的尺寸。从0~10 km高度层中色比的频率分布可以看出,颜色比率的总体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Calipso 气溶胶 垂直分布 卫星数据探测 汾渭平原
下载PDF
汾渭平原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研究
15
作者 刘彤 钱羽佳 吝欣如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第1期71-73,共3页
汾渭平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所在城市面临着较大的大气污染控制压力,这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大气污染物、污染负荷以及部分其他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2017~2019三年间大气污... 汾渭平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所在城市面临着较大的大气污染控制压力,这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大气污染物、污染负荷以及部分其他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2017~2019三年间大气污染控制情况进行城市排名,并对比分析三年各城市排名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环境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城市 大气污染控制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