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小直径股骨头的早期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锋 唐昊 +5 位作者 黄建明 扶晓明 眭杰 刘碧峰 林志金 康一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分析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应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的临床效果,并作相应的比较。[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共施行136例(157髋)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9例(68髋),女77例(89髋),年龄27~81岁(平均61.3岁);... [目的]分析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应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的临床效果,并作相应的比较。[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共施行136例(157髋)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9例(68髋),女77例(89髋),年龄27~81岁(平均61.3岁);均采用德国LINK BetaCupTM复合陶瓷界面非骨水泥压配固定髋臼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46髋,骨关节炎15髋,强直性脊柱炎11髋,类风湿性关节炎3髋,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6髋。术中根据髋臼磨挫直径大小选择相应的股骨头假体(直径分别为28,32,36 mm),根据股骨头假体的直径大小分为3组,Φ28 mm组69髋,Φ32 mm组31髋,Φ36 mm组57髋,通过术前及术后的Harris评分了解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2个月),Φ28 mm、Φ32 mm、Φ36 mm股骨头术前Harris总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Harris总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股骨头直径越大术后活动范围改善就越明显(P<0.05)。[结论]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直径的选择对术后疼痛的缓解差异性并无影响,但在髋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方面大直径的球头要优于小直径的球头。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技术及患者自身条件的要求较高,不可盲目追求大直径而忽略髋臼的实际承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陶瓷-陶瓷 人工关节 股骨头直径
原文传递
不同直径股骨头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高交联聚乙烯髋臼内衬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大旭 褚青波 吴向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直径股骨头对高交联聚乙烯(HXLPE)髋臼内衬的影响。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按股骨头不同直径分为A、B两组,A组36例,普通直径(26 mm、28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B组32例,采用大直径(32 mm、...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直径股骨头对高交联聚乙烯(HXLPE)髋臼内衬的影响。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按股骨头不同直径分为A、B两组,A组36例,普通直径(26 mm、28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B组32例,采用大直径(32 mm、36 mm、40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假体获稳定的骨长入固定比率、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和髋臼内寸衬线性磨损率。结果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X线片显示A组髋臼外展角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P=0.587)。A组末次随访时34髋(94.44%)假体获稳定的骨长入固定与B组的30髋(93.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773,P=0.872);稳定的纤维长入固定见剩余2髋;未见髋臼假体移位和股骨假体移位、下沉影像。两组于术后3年发现髋臼1、2、3区X线透亮带(均<1 mm)影像各1例(1髋);未见股骨假体周围透亮带。两组手术后,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为正,且术后3年内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线性磨损率为(0.025±0.004)mm/年,B组线性磨损率为(0.024±0.003)mm/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78,P=0.1033)。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头直径对HXLPE髋臼内衬磨损率无明显影响,HXLPE髋臼内衬是人工关节面理想的手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直径 高交联聚乙烯 髋臼内衬
下载PDF
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评估婴儿DDH及髋关节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萍 廖珍兰 杨萍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586-1590,共5页
目的:评估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超声测值对早期筛查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及髋关节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临床疑似DDH婴儿的髋关节,Harcke法评估髋关节稳定性;测量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分别比较DDH髋关节与正常髋关节... 目的:评估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超声测值对早期筛查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及髋关节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临床疑似DDH婴儿的髋关节,Harcke法评估髋关节稳定性;测量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分别比较DDH髋关节与正常髋关节及不稳定髋关节与稳定髋关节之间头耻距、股骨头直径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头耻距、股骨头直径及两指标联合对婴儿DDH和不稳定髋关节的诊断价值。结果:DDH髋关节较正常髋关节头耻距增大,股骨头直径减小,不稳定髋关节较稳定髋关节头耻距增大,股骨头直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耻距及股骨头直径诊断婴儿DD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80,Cut-off分别为3.275 mm、12.35 mm(P<0.05)。头耻距及股骨头直径诊断婴儿不稳定髋关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0.853,Cut-off值分别为3.275 mm、12.15 mm(P<0.05)。两者联合诊断婴儿DDH及不稳定髋关节的敏感度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超声测量头耻距及股骨头直径可用于婴儿DDH及髋关节稳定性早期筛查,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及诊断效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稳定性 头耻距 股骨头直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