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大肠癌筛查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赵丽中 张伟华 +7 位作者 马东旺 李文 曹雅静 王宏磊 许晨 石松荔 黑君晖 王西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60-764,共5页
目的:在40~74岁天津市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评价问卷调查、大便潜血检查(stool occult blood test,FOB)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为探索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筛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FOB的两步筛查模式,经初... 目的:在40~74岁天津市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评价问卷调查、大便潜血检查(stool occult blood test,FOB)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为探索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筛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FOB的两步筛查模式,经初筛确定的高危人群行全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结果: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实际完成初筛2117304例,初筛顺应性39.72%;检出高危人群126118例,高危人群比例5.96%;全结肠镜检查25837例,检出腺瘤8095例,进展期腺瘤1236例、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变134例、早期癌112例、晚期癌336例,早诊率为81.52%。结论:天津市大肠癌筛查方案可以显著浓缩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全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节省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大便潜血检查 全结肠镜检查 筛查 早诊早治 天津市
下载PDF
大肠癌筛查现况与展望 被引量:30
2
作者 郭春光 刘骞 代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0,共4页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发生恶性转变。积极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患者,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当前,...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发生恶性转变。积极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患者,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当前,粪便隐血试验和乙状结肠镜检查是最常采用的大肠癌筛查手段,研究显示,两者都能够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结肠镜的筛查价值尚待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我国大肠癌筛查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大量具有中国人群特点的大肠癌筛查经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中国大肠癌诊疗共识为规范性实施癌症筛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镜检查 筛查 粪便隐血试验 结肠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卫平 张琳 +4 位作者 张卫 吴武鑫 孙琪 陈英 汤海英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进行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探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对40~79岁上海市奉贤区户籍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及粪便隐血... 目的进行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探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对40~79岁上海市奉贤区户籍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作为初筛,初筛阳性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际筛查46501人,初筛阳性率为24.07%,无论男性还是女性,70岁以上人群初筛阳性率最高;肠镜检查依从率为45.90%,总病变检出率21.92%,总病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组总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5,P〈0.05),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23,P〈0.05);单一评估阳性组的肠镜检查依从率、总病变检出率、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0.18%、16.41%和9.42%,均低于单一FOBT阳性组(分别为47.94%、23.06%和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可以有效地检出上海市奉贤区居民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隐血试验 大肠癌 筛查 依从率 社区居民
原文传递
Systematic review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s for average-risk adults: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global recommendations 被引量:19
4
作者 Florence Bénard Alan N Barkun +1 位作者 Myriam Martel Daniel von Rentel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AIM To summarize and compare worldwide colorectal cancer(CRC)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identify similarities and disparities.METHOD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using MEDLINE, EMBASE, Sco... AIM To summarize and compare worldwide colorectal cancer(CRC)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identify similarities and disparities.METHOD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using MEDLINE, EMBASE, Scopus, CENTRAL and ISI Web of knowledge identifying all average-risk CRC screening guideline publications with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or position statements published in the last 2 years. In addition, a hand-search of the webpages of N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Society websites, 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the BMJ Clinical Evidence website,Google and Google Scholar was performed. RESULTS Fifteen guidelines were identified. Six guidelines were published in North America, four in Europe, four in Asia and one from the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The majority of guidelines recommend screening average-risk individuals between ages 50 and 75 using colonoscopy(every 10 years), or flexible sigmoidoscopy(FS, every 5 years) or 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 mainly the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annually or biennially). Disparities throughout the different guidelines are found relating to the use of colonoscopy, rank order between test, screening intervals and optimal age ranges for screening. CONCLUSION Average risk individuals between 50 and 75 years should undergo CRC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al surveillance intervals, preferred tests/test cascade as well as the optimal timing when to start and stop screening differ regionally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Furthermore, local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patient preferences are important to increase CRC screening uptake, as any screening is better than n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elines Systematic review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COLONOSCOPY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lexible SIGMOIDOSCOPY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世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大肠癌 人群筛查 个体筛查 粪隐血试验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泽泳 叶海燕 +2 位作者 陈丹霞 胡亮杉 翁国亦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7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的50例结肠良性增生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以术后病理检测作为...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的50例结肠良性增生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以术后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比较两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碳水化合物抗原50(CA50)、CA199以及CA724含量及相关性,分析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粪便隐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1,x^2=5.400;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724含量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4,t=30.561,t=39.960,t=42.717;P<0.001);CEA与CA50、CA199和CA724呈正相关(r=0.756,r=0.618,r=0.624;P<0.001);CA50与CA199、CA724呈正相关(r=0.705,r=0.683;P<0.001);CA199与CA724呈正相关(r=0.655,P<0.001)。早期患者(Duke分期Ⅰ期+Ⅱ期)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724)含量均低于晚期患者(Duke分期Ⅲ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60,t=26.711,t=33.525,t=45.691;P<0.001)。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联合检测均高于粪便隐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两种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20,x^2=5.653;P<0.001);特异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直肠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诊断 结直肠癌 粪便隐血试验 病理
下载PDF
2007—2016年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应用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金华 沈飞琼 +3 位作者 薛峰 俞玲玲 马万里 李其龙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9-924,共6页
[目的]分析2007—2016年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结果,为今后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在2006年完成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嘉善县于2007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至2016年8月完成县域内年龄在40~74岁全部户... [目的]分析2007—2016年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结果,为今后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在2006年完成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嘉善县于2007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至2016年8月完成县域内年龄在40~74岁全部户籍居民的初筛,采用问卷调查+粪便潜血试验(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完成157170人的初筛,其中问卷调查150415人,粪便潜血试验133940人。通过初筛确定高危人群27752人,最终21001人完成肠镜检查。[结果]完成肠镜检查的21001人中,检出结直肠癌208例,进展期腺瘤970例,非进展期腺瘤3923例,其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0.99%、4.62%、18.68%。问卷调查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病变检出率与优化序贯方案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720、0.130),对非进展期腺瘤的病变检出率低于优化序贯方案(P<0.001)。粪便潜血试验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病变检出率均高于优化序贯方案和问卷调查(P均<0.05)。嘉善县各镇(街道)初筛顺应性乡镇(街道)高于城关街道,顺应性较高的镇为较低的1.49倍。城关地区初筛顺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社区(村)明显高于城镇社区(分别为84.24%、39.24%)。结直肠癌、非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城镇社区均高于农村社区(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6);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村)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结论]问卷调查+粪便潜血试验(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是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基本方法,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有一定的作用,但在问卷顺应性及粪便检测灵敏度上仍有改进空间,应在筛查普惠度及粪便检测灵敏度上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筛查 问卷调查 粪便潜血试验 浙江
原文传递
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在体检人群结直肠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文雅 杜俏俏 +3 位作者 何春燕 杨海珍 钱志远 陆朝晖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评价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在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选择定量免疫法FOBT或化学法+免疫胶体金双联法FOBT(简称&qu... 目的评价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在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选择定量免疫法FOBT或化学法+免疫胶体金双联法FOBT(简称"双联法FOBT")检查项目的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排除存在干扰因素的体检者。对初筛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初筛阳性率、肠镜依从率和肠镜病理结果,分析定量免疫法FOBT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体检性质的受检率、初筛阳性率、肠镜依从率和肠镜病理结果。结果选择定量免疫法FOBT的有18728人,同期选择双联法FOBT的有6212人,2组人群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定量免疫法FOBT受检率高于双联法FOBT(74.62%比32.23%,P<0.001),初筛阳性率低于双联法FOBT(4.11%比5.34%,P=0.003),初筛阳性人群肠镜依从率高于双联法FOBT(27.83%比13.0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免疫法FOBT初筛阳性人群中肠镜总病变检出率为71.88%,双联法FOBT为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体检性质的人群定量免疫法FOBT受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男性受检率高于女性(79.14%比68.75%),40~59岁人群的受检率较高(79.96%),个人体检者受检率高于团体体检者(90.08%比66.07%)。不同年龄组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0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5.59%)。定量免疫法FOBT初筛阳性人群中50岁及以上人群肠镜依从率较高(36.96%)。男性肠癌病变检出率高于女性(11.11%比0,P=0.009),不同年龄组间炎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粪便隐血数值的升高,癌病变的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P=0.041)。结论定量免疫法FOBT是健康体检人群中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较理想的非侵入性检查,具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粪便隐血试验 结直肠肿瘤 体检 肠镜
原文传递
广州社区结直肠癌筛查现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玉洁 潘志忠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6-1250,共5页
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过减轻胃肠手术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来缩短术后康复进程。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在ERAS中的应用包括手术前进行... 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过减轻胃肠手术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来缩短术后康复进程。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在ERAS中的应用包括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对营养不良者进行术前营养治疗;手术当天禁食固体食物和透明液体的时间分别缩短至麻醉诱导前6 h和2 h;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ERAS的应用使临床营养理念得以拓展和提升,深化了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社区筛查 腺瘤 粪便潜血试验
原文传递
New strategies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被引量:12
10
作者 Maria Di Lena Elisabetta Travaglio Donato F Altomar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2期1855-1860,共6页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still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Western countries, despite major improvements in its treatment. The dramatically high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CRC on human he...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still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Western countries, despite major improvements in its treatment. The dramatically high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CRC on human health mak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reliable screening tool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Current screening methods, such as the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and colonoscopy do not adequately meet the ideal requisites of a screening test because, even if they are effective, they are limited first by too low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r second by high invasiveness, costs and risk. Nowadays extended efforts are made by researchers to look for mor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screening tests based on a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using biological samples easily available, such as urine, breath, serum and fec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several new attempts to screen these patients by non-invasive analysis of their biological samples using genomic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 transcriptomic (miRNA), proteomic (cancer-related antigens, new antibodies against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mutated proteins) and metabolomic (volatile organic metabolites)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Among the most interesting new screening tools, fecal fluorescent long-DNA, fecal miRNA and metabolomic evaluation in breath and/ or serum seem to be most promi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Systems BIOLOGY Metabolomics PROTEOMIC microRNA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下载PDF
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联合定量法便潜血在结直肠肿瘤筛查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康倩 李娜 +3 位作者 王瑞芳 杨浪 金鹏 盛剑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6期3825-3828,共4页
评估亚太结直肠癌筛查(APCS)评分系统联合定量法便潜血在结直肠肿瘤筛查的价值。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拟接受肠镜检查的受试者1420例,男695例,女725例,年龄50~75岁,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 评估亚太结直肠癌筛查(APCS)评分系统联合定量法便潜血在结直肠肿瘤筛查的价值。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拟接受肠镜检查的受试者1420例,男695例,女725例,年龄50~75岁,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和定量便潜血检测(QFIT),比较APCS评分和QFIT各组中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以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本研究共纳入分析1420例研究对象,其中APCS评分中危组847例(59.7%),高危组573例(40.4%),共检出结直肠癌26例(1.8%),进展期腺瘤196例(13.8%),非进展期腺瘤395例(27.8%);APCS评分与QFIT联合检测可分为4组[高危组(HR)QFIT阳性G1、高危组QFIT阴性G2、中危组(MR)QFIT阳性G3、中危组QFIT阴性G4],对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64.3%、16.4%、55.0%和9.8%,APCS评分高危组QFIT阳性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HR和QFIT阳性是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的指标,MR且QFIT阴性组可暂缓肠镜,继续年度QFIT随访。总之,APCS评分联合QFIT用于结直肠肿瘤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提高肠镜依从性和筛查效能,在结直肠肿瘤初筛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筛查 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 便潜血检测
原文传递
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江晓肖 成军 +3 位作者 陈达伟 孙长贵 李早荣 孙关忠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6-58,61,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分别对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的吸收光谱进行扫描,并将血红蛋白液分别加入胃液、十二指肠波和多酶...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分别对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的吸收光谱进行扫描,并将血红蛋白液分别加入胃液、十二指肠波和多酶液孵育1~4h后观察吸收曲线和潜血结果,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149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同类型受检者(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38例健康对照组、7例上下消化道均出血的病人)和340例体检人群粪便进行便潜血试验,以评价两种便潜血试验结果差异。结果在体外经胃液、十二指肠液和多酶液消化处理后的血红蛋白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粪便均有一不规则梯形特征性吸收峰,且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呈阴性结果而化学法则为阳性结果;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5.4%,明显低于化学法的73.2%(x2=36.02,P〈0.01),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75.0%,高于化学法的58.3%(x2=4.90,P〈0.05),而健康对照组和上/下消化道同时出血的病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x2=0~0.03,P〉0.05);340例体检人群便潜血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28例不同原因引起便潜血受检者中存在显著差异(x2=12.04,P〈0.05)。结论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潜血试验 潜血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便隐血检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鹏 龚杨明 +7 位作者 鲍萍萍 吴春晓 顾凯 张敏璐 向詠梅 施亮 邹珍 施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1-406,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上海市为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筛查服务,通过对上海市居民大肠癌筛查中两次便隐血检测和后续诊断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筛查中两次便隐血检测的效果,为基于人群的疾病筛查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查的目标人群为50... 背景与目的:上海市为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筛查服务,通过对上海市居民大肠癌筛查中两次便隐血检测和后续诊断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筛查中两次便隐血检测的效果,为基于人群的疾病筛查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查的目标人群为50~74岁的上海居民,使用两次免疫法便隐血检测和危险度评估为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结果:筛查期间,共有809 528人完成了两次便隐血检测,便隐血检测阳性者共有104 953人,其中第一次阳性的人数为47 421人,阳性率为5.9%,第二次阳性的人数为36 462人,阳性率为4.5%,两次阳性的人数为21 070人,阳性率为2.6%。便隐血检测阳性的筛查对象中,有49 339人接受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为47.0%。两次阳性的筛查对象的肠镜参与率明显高于单次阳性的筛查对象(P<0.001)。在所有筛查出的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中,仅进行一次便隐血检测可以诊断出大肠癌1 200例,占79.5%;发现癌前期病变3 777例,占68.1%。进行第二次便隐血检测可以多诊断出大肠癌310例,占20.5%;发现癌前期病变1 767例,占31.9%。结论:相比于单次便隐血检测,进行两次便隐血检测的初筛可以更有效地检测出阳性对象,两次便隐血检测可提高后续肠镜检查的参与率,所检出的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数量也均有所提高且增量成本较低。因此建议在以人群为基础的大肠癌筛查中采用两次或更多次数的便隐血检测,以提高筛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筛查 便隐血检测 社区居民
下载PDF
免疫法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金平 刘琼 李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法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OBT)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为大肠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50例患者的粪便,行免疫法与化学法OBT检查,并以活检病理结果... 目的比较免疫法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OBT)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为大肠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50例患者的粪便,行免疫法与化学法OBT检查,并以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免疫法与化学法OBT早期筛查大肠癌的诊断效能,比较大肠癌不同预后患者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OBT值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经活检病理检查确诊,50例疑似早期大肠癌患者中有早期大肠癌30例(60.00%),大肠息肉12例(24.00%),炎性肠病8例(16.00%)。免疫法OBT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6.67%、90.00%、94.00%、93.55%、94.74%)高于化学法OBT(70.00%、55.00%、64.00%、70.00%、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iFOBT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OBT值诊断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iFOBT值在预测大肠癌预后中具有较高价值,当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达到最佳预测价值。结论与化学法OBT比较,免疫法OBT应用于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较高,筛查效果更佳,且可通过iFOBT值对大肠癌预后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早期筛查 粪便隐血试验 免疫法 化学法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序贯结肠镜检查在社区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国兵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748-2750,共3页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序贯结肠镜检查在社区高危人群结直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两个社区存在高危因素的1 200例居民,均在行粪便隐血试验后接受结肠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粪便隐血试验序贯结肠镜检查对直肠癌的诊...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序贯结肠镜检查在社区高危人群结直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两个社区存在高危因素的1 200例居民,均在行粪便隐血试验后接受结肠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粪便隐血试验序贯结肠镜检查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序贯检查,60例(5.00%)诊断为结直肠癌;根据病理检查,65例(5.42%)确诊为结直肠癌。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序贯检查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89.23%(58/65),特异度为99.82%(1 133/1 135),准确度为99.25%(1 191/1 200),阳性预测值为96.7%(58/60),阴性预测值为99.39%(1 133/1 140)。结论在社区高危人群中粪便隐血试验序贯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筛查 粪便隐血试验 结肠镜 序贯检查 社区 高危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洪顺忠 王育斌 +3 位作者 弭希峰 黄子成 黄奕森 陈相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5年3月~2018年2月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联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5年3月~2018年2月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粪便隐血试验转阴的时间、心率稳定在正常水平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便隐血试验转阴的时间、心率稳定在正常水平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止血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粪便隐血试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仪器法粪便隐血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英辉 康倩 +4 位作者 贾康妹 谢惠 王晓英 苏惠 盛剑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仪器法粪便隐血检测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690例就诊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应用仪器法、免疫法和化学法同时进行粪便隐血检测,以结肠镜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检测三种方法与金标准的... 目的探讨仪器法粪便隐血检测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690例就诊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应用仪器法、免疫法和化学法同时进行粪便隐血检测,以结肠镜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检测三种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三种方法对检测CRC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经与金标准一致性分析后,仪器法、化学法、免疫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66、0.586、0.687,仪器法与结肠镜检测结果一致性最高。仪器法、化学法和免疫法检测CRC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95%、95%/81%/84%、95%/82%/86%、76%/45%/52%、99%/98%/99%,仪器法与化学法、免疫法检测结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法与化学法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好,更适合用于CRC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实验 粪便自动分析仪 结直肠癌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联合FOB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娜 惠凌云 +2 位作者 冯艾 张琳 王亚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1例结直肠良性腺瘤患者、20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作为良性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 目的:探讨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1例结直肠良性腺瘤患者、20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作为良性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8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FOBT阳性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阳性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阳性率比较,结直肠癌组高于良性腺瘤组及正常对照组,良性腺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阳性率高于肿瘤高分化、中分化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结直肠癌患者(P<0.05);随着结直肠癌TNM临床分期升高,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FOBT阳性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87.08%、0.885)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59.33%、0.744和52.63%、0.643,P<0.05);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5%、85.52%和67.68%;FOBT分别为76.38%、70.06%和60.56%,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89.95%、90.10%和86.89%。联合诊断优于单项诊断。结论:随着结直肠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阳性率升高,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结直肠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良性腺瘤 粪便隐血试验 Septin9 DNA甲基化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远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1-1193,共3页
大肠癌筛查能够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大肠癌筛查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笔者结合中国国情对大肠癌筛查中的粪便隐血试验进行讨论。阐述了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以及中国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大肠癌筛查的... 大肠癌筛查能够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大肠癌筛查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笔者结合中国国情对大肠癌筛查中的粪便隐血试验进行讨论。阐述了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以及中国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大肠癌筛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接受此项检查,进一步提高我国大肠癌筛查的水平,达到对大肠癌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筛查 粪便隐血试验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大肠癌筛查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晓 杨琼英 +3 位作者 于海波 吴辉绪 李科 林国桢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7期637-641,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15~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大肠癌初筛和肠镜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其筛查效果,为基于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危险因素评估问卷和两次粪便隐血检测(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转介至定... 目的:通过对2015~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大肠癌初筛和肠镜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其筛查效果,为基于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危险因素评估问卷和两次粪便隐血检测(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转介至定点医疗机构参与全结肠镜检查,所有初筛和肠镜检查数据录入广州市大肠癌筛查信息系统。结果:2015~2018年共63922人参与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人数13459人,初筛阳性率21.05%,女性两次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均明显高于男性(P<0.001),但男性两次FOBT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0.001),且整体初筛阳性率也是男性高于女性(P<0.001)。FOBT阳性率和整体初筛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初筛阳性者中2977人参与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22.12%。检出进展期腺瘤250例,大肠癌97例。男性大肠癌检出率是女性的2.24倍。随着年龄增长,大肠癌检出率有所升高(P<0.001),70~74岁组检出率是50~54岁的5.74倍。早诊率85.71%(300/350)。结论:大肠癌筛查能有效提高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检出率,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大肠癌的早诊早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粪便隐血检测 肠镜检查 筛查 早诊早治 广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