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l_(2)O_(3)载体孔结构优化:提升FeMo/Al_(2)O_(3)催化剂在焦炉煤气加氢脱硫性能
1
作者
王龙龙
秦志峰
+5 位作者
班红艳
李乃珍
杜朕屹
于峰
翟志强
吴琼笑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23-3638,共16页
探讨了Al_(2)O_(3)载体孔结构对FeMo/Al_(2)O_(3)预加氢脱硫(HDS)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FeMo/Al_(2)O_(3)催化剂,并通过微型固定床技术对其在模拟焦炉煤气中COS、CS_(2)、C_(4)H_(4)S和C_(2)...
探讨了Al_(2)O_(3)载体孔结构对FeMo/Al_(2)O_(3)预加氢脱硫(HDS)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FeMo/Al_(2)O_(3)催化剂,并通过微型固定床技术对其在模拟焦炉煤气中COS、CS_(2)、C_(4)H_(4)S和C_(2)H_(4)的HDS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N_(2)吸附-脱附、红外碳硫、XRD、NH_(3)-TPD、H_(2)-TPR、XPS、Raman以及HR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载体孔结构对催化剂活性相MoS_(2)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其中较大孔径的载体更有利于COS和CS_(2)的有效转化,而较小孔径的载体则更倾向于促进C_(4)H_(4)S和C_(2)H_(4)的转化;此外,具有较大孔径的催化剂不仅展现出更低的积炭倾向,还通过提高Mo物种的分散性,有效调控了MoS_(2)片晶的生长尺寸和层数,从而在COS和CS_(2)的加氢脱硫活性上显示了优异性能。研究结果为高效HDS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_
(
2
)
o
_
(3)载体
孔结构
femo
/
al
_
(2)
o
_
(3)
催化剂
焦炉煤气
加氢脱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工业应用的焦炉煤气预加氢脱硫催化剂失活机理
2
作者
谭天兵
秦志峰
+6 位作者
李乃珍
常丽萍
武蒙蒙
于峰
吴琼笑
陷艳莉
景建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43-5554,共12页
以焦炉煤气深度净化过程使用的预加氢转化新鲜催化剂和失活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对新鲜催化剂和再生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并采用N_(2)-吸脱附仪、X射线衍射、Raman光谱、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以焦炉煤气深度净化过程使用的预加氢转化新鲜催化剂和失活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对新鲜催化剂和再生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并采用N_(2)-吸脱附仪、X射线衍射、Raman光谱、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表征,深入研究了预加氢转化催化剂的积炭失活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积炭覆盖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和堵塞催化剂孔道是导致预加氢转化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同时积炭过程伴随活性组分(Fe和Mo)流失及再生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对催化剂失活也有贡献;积炭的形态以球形石墨化碳为主,其分布形式从催化剂内部向外逐渐增加;除异形条状和五齿球的失活催化剂外,其他催化剂再生(600℃,空气气氛)后可继续使用,再生后催化剂加氢活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的下降及活性组分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femo
/
al
_
(2)
o
_
(3)
催化剂
加氢脱硫
催化剂
积炭
失活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l_(2)O_(3)载体孔结构优化:提升FeMo/Al_(2)O_(3)催化剂在焦炉煤气加氢脱硫性能
1
作者
王龙龙
秦志峰
班红艳
李乃珍
杜朕屹
于峰
翟志强
吴琼笑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东义煤电铝集团煤化工有限公司
东莞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23-3638,共16页
基金
2020年度东莞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攻关项目
2023年度山西省吕梁市校地合作重点研发专项(2023XDHZ08)
2023年度山西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JSX20231C006)。
文摘
探讨了Al_(2)O_(3)载体孔结构对FeMo/Al_(2)O_(3)预加氢脱硫(HDS)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FeMo/Al_(2)O_(3)催化剂,并通过微型固定床技术对其在模拟焦炉煤气中COS、CS_(2)、C_(4)H_(4)S和C_(2)H_(4)的HDS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N_(2)吸附-脱附、红外碳硫、XRD、NH_(3)-TPD、H_(2)-TPR、XPS、Raman以及HR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载体孔结构对催化剂活性相MoS_(2)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其中较大孔径的载体更有利于COS和CS_(2)的有效转化,而较小孔径的载体则更倾向于促进C_(4)H_(4)S和C_(2)H_(4)的转化;此外,具有较大孔径的催化剂不仅展现出更低的积炭倾向,还通过提高Mo物种的分散性,有效调控了MoS_(2)片晶的生长尺寸和层数,从而在COS和CS_(2)的加氢脱硫活性上显示了优异性能。研究结果为高效HDS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al
_
(
2
)
o
_
(3)载体
孔结构
femo
/
al
_
(2)
o
_
(3)
催化剂
焦炉煤气
加氢脱硫
Keywords
al
_
(
2
)
o
_
(3)supp
o
rt
p
o
re structure
femo
/
al
_
(2)
o
_
(3)cat
al
yst
c
o
ke
o
ven gas
hydr
o
desulfurizati
o
n
分类号
TQ546.5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工业应用的焦炉煤气预加氢脱硫催化剂失活机理
2
作者
谭天兵
秦志峰
李乃珍
常丽萍
武蒙蒙
于峰
吴琼笑
陷艳莉
景建宁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
山西道生鑫宇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东莞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43-5554,共12页
基金
2016年度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MJH_(2)016-03)
2018年度山西省优秀人才科技创新项目(201805D211037)
+1 种基金
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研发项目(2021ST-AT-002)
东莞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攻关项目(RH_(2)000004464)。
文摘
以焦炉煤气深度净化过程使用的预加氢转化新鲜催化剂和失活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对新鲜催化剂和再生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并采用N_(2)-吸脱附仪、X射线衍射、Raman光谱、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表征,深入研究了预加氢转化催化剂的积炭失活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积炭覆盖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和堵塞催化剂孔道是导致预加氢转化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同时积炭过程伴随活性组分(Fe和Mo)流失及再生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对催化剂失活也有贡献;积炭的形态以球形石墨化碳为主,其分布形式从催化剂内部向外逐渐增加;除异形条状和五齿球的失活催化剂外,其他催化剂再生(600℃,空气气氛)后可继续使用,再生后催化剂加氢活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的下降及活性组分的流失。
关键词
焦炉煤气
femo
/
al
_
(2)
o
_
(3)
催化剂
加氢脱硫
催化剂
积炭
失活机理
Keywords
c
o
ke
o
ven gas
femo
/
al
_
(2)
o
_
(3) cat
al
yst
hydr
o
desulfurizati
o
n
cat
al
yst c
o
king
deactivati
o
n mechanism
分类号
TQ546.5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l_(2)O_(3)载体孔结构优化:提升FeMo/Al_(2)O_(3)催化剂在焦炉煤气加氢脱硫性能
王龙龙
秦志峰
班红艳
李乃珍
杜朕屹
于峰
翟志强
吴琼笑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面向工业应用的焦炉煤气预加氢脱硫催化剂失活机理
谭天兵
秦志峰
李乃珍
常丽萍
武蒙蒙
于峰
吴琼笑
陷艳莉
景建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