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盐度和Fe^(3+)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宇 孙雪 徐年军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1-445,共5页
论文以一株紫外诱变获得的蛋白核小球藻F-9-3为材料,研究了4个盐度和5个Fe3+浓度对其生长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盐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0.30 mol L-1NaCl浓度范围内,小球藻生长较快;NR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都是在0.15... 论文以一株紫外诱变获得的蛋白核小球藻F-9-3为材料,研究了4个盐度和5个Fe3+浓度对其生长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盐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0.30 mol L-1NaCl浓度范围内,小球藻生长较快;NR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都是在0.15和0.30 mol L-1NaCl较高。铁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03和0.06 mmol L-1Fe3+浓度培养小球藻生长较快,NR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较高;而高铁浓度组(0.12 mmol L-1)其生长受抑制,缺铁情况下nr基因表达量最高。因此适合该小球藻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是0~0.30 mol L-1NaCl和0.03~0.06 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盐度 fe3+浓度 硝酸还原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硫脲浸金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陶媛媛 项朋志 +1 位作者 周小华 叶国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Tafel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对模拟硫脲浸金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脲浓度范围为0.005~0.04 mol/L,浓度增大有利于金的浸出;在Fe3+浓度为0.01~0.08 mol/L范围内,随着Fe3+浓度的增大,金腐蚀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Tafel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对模拟硫脲浸金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脲浓度范围为0.005~0.04 mol/L,浓度增大有利于金的浸出;在Fe3+浓度为0.01~0.08 mol/L范围内,随着Fe3+浓度的增大,金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变大;适度升温可以提高金的腐蚀。实际矿物浸出验证试验表明,金的浸出率随Fe3+浓度(0.02~0.08 mol/L)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了53.21%;金的浸出率随硫脲浓度(0.005~0.05 mol/L)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了78.67%,与电化学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浸金 fe3+浓度 电化学 腐蚀性能
下载PDF
Fe^(3+)对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改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勇刚 郭瑞光 +2 位作者 陈洁 董巍 牛林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2,7,共3页
为了提高钢铁表面氟铁酸钾转化膜的耐蚀性,在以KF为主成膜剂的转化液中加入FeCl3进行改性,在A3钢表面制备了新型的氟铁酸盐转化膜。通过SEM、EDS及Tafel曲线研究了Fe3+浓度对氟铁酸盐转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转化膜制备工艺条件... 为了提高钢铁表面氟铁酸钾转化膜的耐蚀性,在以KF为主成膜剂的转化液中加入FeCl3进行改性,在A3钢表面制备了新型的氟铁酸盐转化膜。通过SEM、EDS及Tafel曲线研究了Fe3+浓度对氟铁酸盐转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转化膜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钢铁表面改进型氟铁酸盐转化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50 g/L KF,20 mL/L HNO3,15 g/L(NH4)2S2O8,2.0 g/L FeCl3,pH值2.0,时间1.5 h,温度27~30℃;与转化液中未加FeCl3相比,最优工艺所得氟铁酸盐转化膜更加致密,其自腐蚀电位正移了约116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约86%,耐中性盐雾腐蚀时间增加了5倍以上,耐蚀性显著提高,且转化膜与钢铁基体结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铁酸盐转化膜 A3钢铁 fe3+浓度 耐蚀性
下载PDF
鱼腥藻铁调蛋白基因(alr0957)表达和Fe^(3+)对藻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陈思礼 龚凤娇 田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CyanoBase提供的鱼腥藻PCC7120 FurC基因(alr0957)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用降落PCR法从染色体DNA中扩增得约450 bp目的片段.运用TA克隆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筛选测序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经过双酶切、纯化FurC基因,连接原核... 根据CyanoBase提供的鱼腥藻PCC7120 FurC基因(alr0957)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用降落PCR法从染色体DNA中扩增得约450 bp目的片段.运用TA克隆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筛选测序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经过双酶切、纯化FurC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表达菌株BL21和IPTG诱导表达.经测序鉴定的阳性菌株中的FurC,运用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并利用镍柱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由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改变探讨不同Fe3+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经1 mmol/L IPTG诱导18 h,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19000的融合蛋白.小于0.5mg/L Fe3+促进藻生长,大于0.9 mg/L Fe3+抑制藻生长,最适藻生长Fe3+浓度为0.5~0.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藻PCC 7120 铁调蛋白基因 fe3+浓度
下载PDF
壳聚糖对电解液中微量铁离子的检测研究
5
作者 周梓楠 周洁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7期188-188,213,共2页
壳聚糖是甲壳素最重要的衍生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它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征,在化妆品、制药、生物技术、废水处理、食品科学、造纸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壳聚糖的性质进行研究,并采... 壳聚糖是甲壳素最重要的衍生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它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征,在化妆品、制药、生物技术、废水处理、食品科学、造纸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壳聚糖的性质进行研究,并采用壳聚糖对电解液中的Fe3+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荧光强度较强的壳聚糖进行研究,得出壳聚糖荧光强度受Fe3+浓度影响,Fe3+浓度越高荧光强度越低。而向壳聚糖中加入其他金属离子,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都不如Fe3+明显。因此,可以用壳聚糖定性和定量分析Fe3+,从而可利用壳聚糖直接对电解液中的铁含量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荧光性质 电镀废水 fe3+浓度
下载PDF
Fe^(3+)存在下溶解氧浓度对活性污泥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影响
6
作者 张恒 孙嘉浩 +2 位作者 王传路 蓝惠霞 陈睿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508-511,516,共5页
研究了Fe^(3+)存在下,溶解氧(DO)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影响,并以不加Fe^(3+)的系统作为对照。DO浓度在1.5~2.5mg·L^(-1)范围内,加铁组和空白组COD和UV-254去除率均较高,加铁组基本优于空白组;DO浓度在0.5~1.0mg... 研究了Fe^(3+)存在下,溶解氧(DO)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影响,并以不加Fe^(3+)的系统作为对照。DO浓度在1.5~2.5mg·L^(-1)范围内,加铁组和空白组COD和UV-254去除率均较高,加铁组基本优于空白组;DO浓度在0.5~1.0mg·L^(-1)时,加铁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在所实验的DO浓度范围,加铁组脱氢酶活性、污泥絮凝性能均优于空白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fe3+ DO浓度 制浆中段废水
下载PDF
微电解-Fenton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影响因素与参数控制 被引量:27
7
作者 时永辉 苏建文 +5 位作者 陈建华 许尚营 王俊超 王彩冬 郑浩 贾秀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6-1112,共7页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理论。间歇加酸可提高微电解系统中COD降解速率和Fe2+含量,使后续Fenton氧化无需投加FeSO4·7H2O即可达到较好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曝气量为0.6 m3/h,间歇加酸30 min/次,微电解反应2 h,出水投加1 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COD总去除率可达81.33%;间歇加酸30 min/次可将微电解反应2 h出水Fe2+浓度从50 mg/L提高至151 mg/L,COD降解速率从10.6 mg COD/(L·h)提高至22.2 mg COD/(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NTON 间歇加酸 fe2+和fe3+浓度 COD降解速率 制药废水深度处理
原文传递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铁离子浓度集成预测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熊富强 桂卫华 阳春华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4,342,共7页
针对某冶炼生产企业针铁矿法沉铁过程Fe2+浓度和Fe3+浓度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在奥拓昆普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对小样本进行非线性预测、过程神经网络可充分表达历史数据序列中时间累积效应的特点... 针对某冶炼生产企业针铁矿法沉铁过程Fe2+浓度和Fe3+浓度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在奥拓昆普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对小样本进行非线性预测、过程神经网络可充分表达历史数据序列中时间累积效应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方法的集成预测模型.仿真实验表明,集成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效果能满足针铁矿法沉铁过程对铁离子浓度值的误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 fe2+浓度fe3+浓度 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过程神经网络 集成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纳米Fe_3O_4对污泥厌氧产沼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贾通通 王在钊 +1 位作者 耿凤华 宫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Fe_3O_4颗粒进行表征,并探究在中温(35℃)厌氧消化过程中纳米Fe_3O_4浓度对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_3O_4浓度为100 mg/L时可使厌氧体系中的氨氮浓度维持在600~1 200 mg/L,pH为7~8,TCOD_(Cr)以及SCOD_(... 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Fe_3O_4颗粒进行表征,并探究在中温(35℃)厌氧消化过程中纳米Fe_3O_4浓度对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_3O_4浓度为100 mg/L时可使厌氧体系中的氨氮浓度维持在600~1 200 mg/L,pH为7~8,TCOD_(Cr)以及SCOD_(Cr)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35%和9.90%;该浓度下厌氧体系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最大,可达4 300 mg/L,且强化了对乙酸的利用;该试验组的产气性能最好,相对于空白组,其累积产气量提高了28.08%,产气周期缩短了2 d,甲烷浓度提高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纳米fe3O4颗粒 产气速率 甲烷浓度
下载PDF
电芬顿降解X3B中Fe^(2+)/Fe^(3+)催化循环行为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杰 彭巧丽 莫文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毡(ACF)为阴极,通过电芬顿反应降解艳红染料X3B,考察了X3B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初始催化剂的离子形态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了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和...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毡(ACF)为阴极,通过电芬顿反应降解艳红染料X3B,考察了X3B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初始催化剂的离子形态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了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和溶液中Fe2+/Fe3+的含量.结果表明:X3B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机理,初始催化剂离子形态对降解效果影响不显著,ACF表面和溶液中Fe2+/Fe3+的转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红染料X3B 电-fenton反应 fe2+/fe3+浓度
下载PDF
pH过程控制对铁炭微电解-Fenton影响中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建文 时永辉 +3 位作者 许尚营 王俊超 王彩冬 郑浩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1-134,共4页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降解速率大大提高,降解过程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同时可大大提高Fe2+和Fe3+浓度及总铁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以3.0L/h连续性投加稀硫酸100 min,曝气微电解反应2 h,出水再投加1.0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出水COD总去除率可达85.6%;采用pH过程控制可将微电解出水ρ(Fe2+)浓度从48.6 mg/L提高至149 mg/L,COD降解速率从10.9 mg/(L·h)提高至23.8 m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nton pH过程控制 COD降解速率 fe2+和fe3+浓度 制药废水
原文传递
循环伏安法测定溶液中Fe^(3+)和Fe^(2+)浓度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云 王晨雪 +2 位作者 尚游 尚世智 郭建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5,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及干扰离子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在0.002~0.01 V/s、pH在1.5~2.5时对氧化峰电流及还原峰电流没有影响;溶液中存在的SO42-离子在实验范围内对体系基本无干扰。Fe3+的浓度在0.000 8~0.008 4 mol/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n=7)在0.70%~2.0%之间。该法与标准重铬酸钾滴定法对比,相对误差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fe3+和fe2+浓度 重铬酸钾滴定法
下载PDF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combining ultrasound imaging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2
13
作者 YANG Fang LI YiXin CHEN ZhongPing GU N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7期2934-2939,共6页
Encapsulated gas microbubbles are well known as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UCAs) for medical ultrasound (US) ima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hell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ubb... Encapsulated gas microbubbles are well known as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UCAs) for medical ultrasound (US) ima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hell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ubbles has been enormously popular in molecular imaging, drug delivery and targeted therapy, etc.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Fe3O4 nanoparticle-inclusion microbubble construct. The in vitro US imaging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Fe3O4 nanoparticle-inclusion microbubbles have higher US enhancement than those without Fe3O4 nanoparticle-i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microbubble dynamic theory, the acoustic scattering properties can be quantified by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of the shell. The scattering study on Fe3O4 nanoparticle-inclusion microbubbl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shows that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concentration, the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of microbubble incre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Fe3O4 nanoparticles. When exceeding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 of microbubbles is damped. On the other hand, since Fe3O4 nanoparticles can also serve as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trast agent, they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as contrast agents for the double-modality (MRI and US) clinical studies.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concentration of Fe3O4 nanoparticles in the shell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bined functions of US and 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超声造影剂 浓度范围 外壳材料 分子成像 散射截面 动力学理论 声散射特性
原文传递
高硅钴白合金的处理工艺研究
14
作者 钟晖 郑江峰 +1 位作者 张颖 何玉娴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解决高硅钴白合金中有价元素难以浸出的问题,在硫酸体系中,以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并加入高硅钴白合金中的组成元素之一Fe3+作为氧化传质体,有效浸出了高硅钴白合金中的Co和Cu,并减少了Si的浸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初始Fe3+浓度、高硅... 为解决高硅钴白合金中有价元素难以浸出的问题,在硫酸体系中,以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并加入高硅钴白合金中的组成元素之一Fe3+作为氧化传质体,有效浸出了高硅钴白合金中的Co和Cu,并减少了Si的浸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初始Fe3+浓度、高硅钴白合金粒度和反应温度对浸出效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参数,并根据现实生产需求,确定了浸出成本更低的经济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参数为:起始Fe3+浓度为15 g/L,高硅钴白合金粒度为<0.075 mm,反应温度为85℃。其中,起始Fe3+浓度对浸出效率的影响最大。在优化工艺参数下浸出5.5 h,Co、Cu浸出率分别达到99.3%、98.7%。经济工艺参数为:起始Fe3+浓度为10 g/L,白合金粒度为0.075~0.150 mm,反应温度为85℃;浸出6.7 h后Co、Cu浸出率分别达到98.9%、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钴白合金 硫酸浸出 起始fe3+浓度 氧化
下载PDF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小议Fe2+与Fe3+鉴别的“最优试剂”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建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11期53-54,共2页
以鉴别不同浓度级别的FeCl2溶液与FeCl3溶液为例,通过对比探究实验,试图寻找鉴别Fe2+与Fe3+的“最优试剂”。
关键词 fe2+ fe3+鉴别 浓度级别 最优试剂
原文传递
纳米Fe_3O_4水基磁悬液的沉淀浓度测试与型式检验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勇 史红兵 +3 位作者 沈明奎 张俊斌 舒霞 吴玉程 《无损检测》 2017年第8期26-28,56,共4页
利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形状与大小的纳米Fe_3O_4,并制成水基磁悬液,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制备的纳米Fe_3O_4水基磁悬液沉淀浓度测试以及型式检验性能... 利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形状与大小的纳米Fe_3O_4,并制成水基磁悬液,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制备的纳米Fe_3O_4水基磁悬液沉淀浓度测试以及型式检验性能试验发现该水基磁悬液静置30min后,梨形沉淀管内几乎没有发现明显的沉淀;型式检验性能满足JB/T 6063-2006《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材料》标准要求。试验结果说明,现行的磁悬液沉淀浓度测定方法需要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水基磁悬液 沉淀浓度 型式检验
下载PDF
A simple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genomic DNA from whole blood using Fe_3O_4/Au composite particles as a carrier 被引量:1
17
作者 Zhao Ming Zhang Xianqing +2 位作者 Wang Sen Chen Chao Cui Yali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9年第4期239-243,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genomic DNA extraction from whole blood using Fe3O4/Au composite particles as a carrier. Methods: Two crucial conditions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and amount of the magnetic...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genomic DNA extraction from whole blood using Fe3O4/Au composite particles as a carrier. Methods: Two crucial conditions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and amount of the magnetic particles) were optimized and 8 different human whole blood samples were used to purify genomic DNA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n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polymerase cbain reaction (PCR)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optimal binding condition was 1.5 mol/L NaC1/10% PEG, and the optimal amount of Fe3O4/Au composite particles was 600μg. The yields of the genomic DNA from 100μl of different whole blood samples were 2-5 μg, and the ratio of A260/A280 was in the range of 1.70-1.90. The size of genomic DNA was about 23 kb and the PCR was valid. Conclusion: The purification system using Fe3O4/Au composite microparticles has advantages in high yield, high purity, ease of operating, time saving and avoiding centrifugation. The purified sample was found to function satisfactorily in PCR ampl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u composite particles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Whole blood
下载PDF
Fe^(3+)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龙腾锐 孟雪征 赖震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17,共3页
通过小试研究了微量Fe3+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将浓度为3 mg/L,5 mg/L,10 mg/L,20 mg/L,30 mg/L,50 mg/L和80mg/L的Fe3+分别投加到活性污泥系统中,反应4 h后测定系统出水COD、活性污泥的SVI、脱氢酶活性及其EPS组分。结果表明,F... 通过小试研究了微量Fe3+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将浓度为3 mg/L,5 mg/L,10 mg/L,20 mg/L,30 mg/L,50 mg/L和80mg/L的Fe3+分别投加到活性污泥系统中,反应4 h后测定系统出水COD、活性污泥的SVI、脱氢酶活性及其EPS组分。结果表明,Fe3+浓度小于50 mg/L时对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Fe3+浓度在80 mg/L以下均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浓度在30 mg/L以下时絮凝作用最强。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影响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对活性污泥EPS组分的测定表明,Fe3+的絮凝作用对SVI的影响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系统 SVI 脱氢酶活性 fe^3+ COD 絮凝作用 去除效果 结果影响 浓度 促进作用
下载PDF
Fe对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东福 黄兵 张续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86-88,共3页
以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作为天然厌氧微生物来源,以蔗糖为底物,考察不同价态铁离子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e2+最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浓度Fe2+对产氢的影响。当Fe2+1000mg/L时,产氢率最大,达到364.8mL H2/g蔗糖、产氢... 以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作为天然厌氧微生物来源,以蔗糖为底物,考察不同价态铁离子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e2+最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浓度Fe2+对产氢的影响。当Fe2+1000mg/L时,产氢率最大,达到364.8mL H2/g蔗糖、产氢浓度56.5%,产氢量为空白样的1.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生物制氢 不同价态fe fe^2+ fe^3+ 浓度 新能源
下载PDF
不同供Fe^(3+)水平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龙文靖 万年鑫 +5 位作者 朱从桦 郭萍 査丽 谢梦琳 孔凡磊 袁继超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3,91,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Fe3+-EDTA(0、10、50、100、250、500μmol/L)处理2叶1心去胚乳的正红505玉米幼苗,16 d后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根体积、根鲜重、茎叶鲜重、叶绿素、活性铁含量等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利用DPSv7.05统计分析软件进... 采用不同浓度Fe3+-EDTA(0、10、50、100、250、500μmol/L)处理2叶1心去胚乳的正红505玉米幼苗,16 d后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根体积、根鲜重、茎叶鲜重、叶绿素、活性铁含量等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利用DPSv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供Fe3+抑制玉米地上部的生长,高浓度供Fe3+则明显抑制地下部的生长;正红505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为适宜的供Fe3+浓度为100μmol/L。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含量均随供铁浓度增加而增加,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供铁浓度符合逻辑斯蒂函数模型,并且与植株生长状态(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重量等)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活性铁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玉米早期潜在性缺铁诊断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正红505 fe^3+浓度 苗期 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