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法制备α-Fe_2O_3纳米粒子 被引量:43
1
作者 邱春喜 姜继森 +1 位作者 赵振杰 杨燮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57-960,共4页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纳米α-Fe2O3粒子。采用XRD、TEM、Mossbauer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粒子为α-Fe2O3.其粒子呈花生型,粒子直径为20~40nm左右.
关键词 固相合成 纳米粒子 Α-fe2o3 α-三氧化二铁 纳米材料
下载PDF
非水介质中制备纳米氧化铁 被引量:19
2
作者 董睿 姜继森 杨燮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7-972,共6页
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铁纳米粒子,采用FTIR、XRD、TEM、TG-DTA、M(?)ssbauer谱等方法对所得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室温晾干后,得到无定形的FeOOH超细粉体;通过控制热处理的温度;可以得到不同晶型的氧化铁... 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铁纳米粒子,采用FTIR、XRD、TEM、TG-DTA、M(?)ssbauer谱等方法对所得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室温晾干后,得到无定形的FeOOH超细粉体;通过控制热处理的温度;可以得到不同晶型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即:在300℃热处理1h,主要得到约30nm的Fe3-xO4,450℃处理1h,可得到粒径约为98nnm的α-Fe2O3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 制备 纳米氧化铁 硬脂酸 fe2o3
下载PDF
γ-Fe_2O_3纳米粒子的(湿)固相研磨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姜国华 姜继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5-408,388,共5页
在聚乙二醇 ( PEG-40 0 )存在下 ,于室温下研磨适量 Fe Cl3与 Na OH的混合物制备了γ-Fe2 O3纳米粒子 .所得各样品用 XRD,Mossbauer谱 ,TEM,TG-DTA和 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研磨后的样品经 60℃干燥 2 h后即可得结晶较差的... 在聚乙二醇 ( PEG-40 0 )存在下 ,于室温下研磨适量 Fe Cl3与 Na OH的混合物制备了γ-Fe2 O3纳米粒子 .所得各样品用 XRD,Mossbauer谱 ,TEM,TG-DTA和 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研磨后的样品经 60℃干燥 2 h后即可得结晶较差的 γ-Fe2 O3纳米粉体 ,经 45 0℃热处理 1 h后得粒径约为 3 0 nm结晶较好的γ-Fe2 O3纳米粒子 ,经 5 0 0℃热处理 1 h后得到粒径约为 40 nm、结晶完好的γ-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 PEG-400 纳米粒子 研磨
下载PDF
纳米相铁红粒子的液相制备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振斌 魏雨 王洪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26-928,共3页
由0.2mol·L-1Fe3+采用微波诱导加热制备了纳米尺寸的准立方形和纺锤形α-Fe2O3粒子,与常规加热方式比较微波加热制得的α-Fe2O3粒子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实验证明无机离子加 H+、OH-和 Na+等的加... 由0.2mol·L-1Fe3+采用微波诱导加热制备了纳米尺寸的准立方形和纺锤形α-Fe2O3粒子,与常规加热方式比较微波加热制得的α-Fe2O3粒子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实验证明无机离子加 H+、OH-和 Na+等的加入可明显加速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纳米粒子 三氧化二铁 纳米相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_2O_3 被引量:12
5
作者 景苏 鲁新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52-55,共4页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以FeCl3·6H2O和KOH为原料合成纳米FeOOH,将FeOOH分别在400、600、800℃焙烧2h,即可得到纳米Fe2O3。通过对产物进行TGA DTA、XRD、IR、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FeOOH及无定形Fe2O3粒径均在10nm左右,而...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以FeCl3·6H2O和KOH为原料合成纳米FeOOH,将FeOOH分别在400、600、800℃焙烧2h,即可得到纳米Fe2O3。通过对产物进行TGA DTA、XRD、IR、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FeOOH及无定形Fe2O3粒径均在10nm左右,而α Fe2O3的粒径为5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2O3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制备的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比表面较大等优点。对此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 固相法 合成 feooH fe2o3 三氧化二铁 铁氧化物
下载PDF
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除藻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云晖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郭吉 唐萌 张宇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6-990,共5页
为了探讨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作用,从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藻菌,将其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后,以普通Fe2O3作为实验对照,测定其溶藻作用和降解MC-LR作... 为了探讨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作用,从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藻菌,将其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后,以普通Fe2O3作为实验对照,测定其溶藻作用和降解MC-LR作用.以激光粒度仪测定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溶藻菌两者单独和同时存在时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以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证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溶藻和降解MC-LR的作用,作用24 h后的溶藻率和MC-LR降解率分别达到44.3%和20.5%.同时加入氧化铁纳米颗粒后,溶藻率达到53.0%,MC-LR的降解率达到33.0%.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与细菌混合后的颗粒物的平均直径增加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12.3倍,同时氧化铁纳米颗粒和细菌单独存在时的粒径分布峰消失.氧化铁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固定化材料,可能通过其特有的途径有效地固定化溶藻菌,并增强溶藻菌的溶藻和降解藻毒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氧化铁纳米颗粒 固定化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下载PDF
不同形貌的α-Fe_2O_3的水热控制合成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慧丽 徐铸德 黄宛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6-549,共4页
以FeCl3为前驱体,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在150℃下,通过加入不同的阴离子的钠盐,用水热的方法合成了球形、梭形和立方形的α-Fe2O3.用TEM、SEM、XRD、SAED和UV-vi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钠盐:碳酸钠、醋酸钠、碳酸... 以FeCl3为前驱体,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在150℃下,通过加入不同的阴离子的钠盐,用水热的方法合成了球形、梭形和立方形的α-Fe2O3.用TEM、SEM、XRD、SAED和UV-vi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钠盐:碳酸钠、醋酸钠、碳酸氢钠,可以对α-Fe2O3的形貌进行有效控制.得到的方形,类球形和梭形的赤铁矿型α-Fe2O3具有类单晶结构,晶型较好.方形和梭形的α-Fe2O3是由25nm左右的α-Fe2O3纳米颗粒聚集而成.UV-vis测试表明,与普通的α-Fe2O3相比,合成的α-Fe2O3不仅在可见光区有吸收,而且在紫外区也有较宽的吸收带.初步探讨了α-Fe2O3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纳米颗粒 水热反应
下载PDF
XPS研究Fe_2O_3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无机膜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其祥 宋宝珍 +1 位作者 李洪钟 潘海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2-786,共5页
针形铁黄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无机物如Si、Co等氧化物形成复合纳米粒子,是改善金属磁性记录粉性能的重要方式.采用ICP,TEM,XPS方法研究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包硅复合粒子的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SiO2薄膜,表面层与基体表面间的... 针形铁黄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无机物如Si、Co等氧化物形成复合纳米粒子,是改善金属磁性记录粉性能的重要方式.采用ICP,TEM,XPS方法研究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包硅复合粒子的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SiO2薄膜,表面层与基体表面间的界面结构类似异质结,导致粒子的XPS谱图中 Fe 2p谱峰发生2.7eV的化学位移;而包钴复合粒子由于钴在铁黄表面的吸附发生在部分晶面上而无法形成均匀、致密的薄膜,XPS谱图主要发生因表面荷电而导致的物理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复合纳米粒子 表面包覆 无机膜 XPS 异质结 氧化铁 金属磁记录粉 磁性能
下载PDF
不同尺寸三氧化二铁(Fe_2O_3)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及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倩 唐萌 +1 位作者 马鸣 顾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921-1926,共6页
目的从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氧化作用的角度探讨不同粒径大小纳米Fe2O3粒子细胞毒性的差异。方法将8、13和37nm3个不同尺寸的纳米Fe2O3粒子以不同剂量、作用时间作用于CHL细胞。用活细胞计数法求得各尺寸粒子的IC50,并绘制细胞生长抑... 目的从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氧化作用的角度探讨不同粒径大小纳米Fe2O3粒子细胞毒性的差异。方法将8、13和37nm3个不同尺寸的纳米Fe2O3粒子以不同剂量、作用时间作用于CHL细胞。用活细胞计数法求得各尺寸粒子的IC50,并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3种尺寸的纳米粒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与细胞抑制率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超过这一范围后,量效关系消失;在量效相关的浓度范围内,三个尺寸纳米粒子的IC50分别为:IC50(8nm)=279.8585μg/mL,IC50(13nm)=254.739μg/mL,IC50(37nm)=561.237μg/mL;纳米Fe2O3粒子可引起CHL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且与作用时间有关。但MDA、SOD值变化与纳米粒子尺寸、作用剂量之间无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不同粒径的纳米Fe2O3粒子在细胞毒性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同时,纳米Fe2O3粒子可引起CHL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从时效性分析推论其细胞毒性与氧化性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fe2o3) 纳米粒子尺寸 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氧化作用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carbon-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dispersed on graphene sheets and applications as advanced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0
10
作者 Huilong Fei Zhiwei Peng +5 位作者 Lei Li Yang Yang Wei Lu Errol L. G. Samuel Xiujun Fan James M. Tour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02-510,共9页
We report a nove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based strategy to synthesize carbon-coated Fe203 nanoparticles dispersed on graphene sheets (Fe2Og@C@G). Graphene sheet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aspect ratio ar... We report a nove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based strategy to synthesize carbon-coated Fe203 nanoparticles dispersed on graphene sheets (Fe2Og@C@G). Graphene sheet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aspect ratio are chosen as space restrictor to prevent the sintering and aggregation of nanoparticles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s (800 ℃). In the resulting nanocomposite, each individual Fe2O3 nanoparticle (5 to 20 nm in diameter) is uniformly coated with a continuous and thin (two to five layers) graphitic carbon shell. Further, th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graphene sheets. When used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e conductive-additive-free Fe2OB@C@G electrode shows outstanding Li+ storage properties with large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864 mAh/g after 100 cycles), excellent cyclic stability (120% retention after 100 cycles at 100 mA/g),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99%), and good rate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nanoparticles carbon coating graphen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anode lithium ion batteries
原文传递
Fe_2O_3纳米粒子的醋酸改性对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振叶 李凤生 +1 位作者 陈爱四 刘宏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5-348,共4页
利用表面改性法对Fe2 O3纳米粒子进行醋酸改性 ,用TEM和纳米粒度测试仪对Fe2 O3纳米粒子进行了形貌和粒度表征 ,用FTIR和XPS对改性后的Fe2 O3纳米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 ,用DTA研究了醋酸改性处理对Fe2 O3纳米粒子的高氯酸铵 (AP)热分解催... 利用表面改性法对Fe2 O3纳米粒子进行醋酸改性 ,用TEM和纳米粒度测试仪对Fe2 O3纳米粒子进行了形貌和粒度表征 ,用FTIR和XPS对改性后的Fe2 O3纳米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 ,用DTA研究了醋酸改性处理对Fe2 O3纳米粒子的高氯酸铵 (AP)热分解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凝胶 溶胶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4 0nm ,窄粒度分布的Fe2 O3纳米粒子 ,醋酸改性处理改善了Fe2 O3纳米粒子的分散性。FTIR和XPS结果表明 ,Fe2 O3纳米粒子与醋酸分子发生了化学键合。DTA结果表明 ,Fe2 O3纳米粒子的醋酸改性能提高Fe2 O3纳米粒子的AP热分解催化性能 ;随着Fe2 O3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 ,醋酸改性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纳米粒子 fe2o3 高氯酸铵 热分解
下载PDF
棒状γ-Fe_2O_3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国华 姜继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6-1070,共5页
在聚乙二醇(PEG-400)存在的条件下,在溶液中FeCl3与NaOH反应所得的沉淀物经抽滤后,在空气中60℃干燥6h后再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所得的各样品用XRD、Mossbauer谱、TEM及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经60℃干燥6h后得到结晶较差的... 在聚乙二醇(PEG-400)存在的条件下,在溶液中FeCl3与NaOH反应所得的沉淀物经抽滤后,在空气中60℃干燥6h后再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所得的各样品用XRD、Mossbauer谱、TEM及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经60℃干燥6h后得到结晶较差的γ-Fe2O3粉体(含少量结晶较好的α-FeOOH).经300℃热处理1h后得长径比约为5的棒形γ-Fe2O3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 PEG-400 纳米粒子
下载PDF
α-Fe_2O_3纳米粒子Morin相变的Raman光谱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桂华 施建成 +2 位作者 杨海峰 王欣 章宗穰 《光散射学报》 2001年第4期220-225,共6页
本文首次用Raman光谱法研究了粒子尺寸和Co2 +包附对α-Fe2 O3纳米粒子Morin相变温度TM的影响机制。测量结果显示纳米粒子α -Fe2 O3的振动模相对大块样品发生了红移和宽化 ,粒子愈小红移和宽化愈显著。表明表面Fe3+离子与配位氧离子的... 本文首次用Raman光谱法研究了粒子尺寸和Co2 +包附对α-Fe2 O3纳米粒子Morin相变温度TM的影响机制。测量结果显示纳米粒子α -Fe2 O3的振动模相对大块样品发生了红移和宽化 ,粒子愈小红移和宽化愈显著。表明表面Fe3+离子与配位氧离子的键距增大 ,键长呈从体相Fe-O键长过渡到表面Fe -O键长的某种分布。这种小尺寸引起的键长改变导致α -Fe2 O3粒子的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减小 ,因此降低了样品的TM。分析显示Co2 +包附导致α -Fe2 O3粒子TM 的大幅下降可能是由单离子各向异性的减小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纳米粒子 Morin相变 RAMAN光谱 拉曼光谱 晶体 三氧化二铁 温度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和反应条件对Fe_2O_3形貌和晶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挺 蒋新 黄焕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3-1158,共6页
研究了吸附相反应技术、浸渍法以及沉淀法制备Fe2O3的过程中,反应环境的变化对粒子形貌和晶型转变过程的影响。当吸附层是主要反应场所时,生成的粒子与SiO2表面以较强的化学键键合,焙烧过程中Fe2O3的晶型变化和粒子团聚被有效地抑制,焙... 研究了吸附相反应技术、浸渍法以及沉淀法制备Fe2O3的过程中,反应环境的变化对粒子形貌和晶型转变过程的影响。当吸附层是主要反应场所时,生成的粒子与SiO2表面以较强的化学键键合,焙烧过程中Fe2O3的晶型变化和粒子团聚被有效地抑制,焙烧后Fe2O3粒子维持稳定的γ-Fe2O3晶型和高分散的小粒子。而在乙醇体相中反应生成的粒子,仅通过物理作用与SiO2表面结合,不能有效抑制其向α-Fe2O3晶型的转变和粒子的团聚。吸附相反应制备过程中,当水量持续增加或者体系温度升高,反应环境逐渐从吸附层向乙醇体相中转变,SiO2对Fe2O3晶型转变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样品中逐渐出现α-Fe2O3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技术 反应历程 fe2o3纳米粒子 Γ-fe2o3 Α-fe2o3 晶型转变
下载PDF
纳米Fe_2O_3/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磊 马振叶 +1 位作者 纪明卫 张利雄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028-3032,共5页
为改善纳米Fe2O3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分散性,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包覆和固化材料,分别采用直接共混法和分步共混法制得纳米Fe2O3/HTPB复合粒子.采用HRTEM,TGA,FTIR和XRD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粒子的结构,对比了... 为改善纳米Fe2O3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分散性,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包覆和固化材料,分别采用直接共混法和分步共混法制得纳米Fe2O3/HTPB复合粒子.采用HRTEM,TGA,FTIR和XRD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粒子的结构,对比了复合前后纳米Fe2O3的分散性,测量了HTPB包覆量和包覆层厚度.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实现HTPB对纳米Fe2O3物理包覆,但分步共混法明显优于直接共混法;在分步共混法制得的纳米Fe2O3/HTPB复合粒子中,内层的纳米Fe2O3分散性好,外层HTPB厚度均一.复合粒子亲油性结果表明,将纳米Fe2O3与HTPB进行复合,可有效改善纳米Fe2O3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HTPB 复合粒子 固体推进剂
原文传递
纳米Fe_2O_3和Fe_3O_4的制备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研究——一个仪器分析综合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玲 龚楚清 +1 位作者 钟亚兰 黄驰 《大学化学》 CAS 2018年第4期51-56,共6页
介绍一个仪器分析综合实验——纳米Fe_2O_3和Fe_3O_4的制备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Fe_3O_4,进而煅烧得到纳米Fe_2O_3。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制得的样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可以发现其为... 介绍一个仪器分析综合实验——纳米Fe_2O_3和Fe_3O_4的制备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Fe_3O_4,进而煅烧得到纳米Fe_2O_3。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制得的样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可以发现其为球形颗粒,粒径在10–20 nm范围内。将制得的纳米Fe_2O_3和纳米Fe_3O_4按不同比例加入高氯酸铵(AP)中,通过对混合物进行热分析(TG-DSC),发现纳米Fe_2O_3和纳米Fe_3O_4可以明显促进AP的分解,且Fe_2O_3的催化效果优于Fe_3O_4的催化效果,并对催化机理进行了简单讨论。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水热反应的方法,掌握利用XRD、热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的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2o3 纳米fe3o4 高氯酸铵 热分析 催化
下载PDF
微乳液—微波辐射法制备α-Fe_2O_3纳米粒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和平 刘庆献 +2 位作者 冯祥 甄庆 龙绪兰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2年第5期28-29,共2页
用微乳液—微波辐射法制备α Fe2 O3纳米粒子 ,并对产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IR等表征 ,证实粒子为α Fe2 O3、尺寸在 4 2±
关键词 微乳液-微波辐射法 制备 Α-fe2o3 纳米粒子 三氧化二铁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γ-Fe_2O_3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transformation of α-FeOOH 被引量:4
18
作者 MIAO Hua LI Jian LIN YueQiang LIU XiaoDong ZHANG QingMei FU 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2期2383-2388,共6页
γ-Fe2O3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chemically 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α-FeOOH.In this method,the precursor(α-FeOOH)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and then treated with a mixed FeCl2/... γ-Fe2O3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chemically 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α-FeOOH.In this method,the precursor(α-FeOOH)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and then treated with a mixed FeCl2/NaOH solution to produce the nanoparticles.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precursor was treated with FeCl2(0.22 mol/L)and NaOH(0.19 mol/L),pure γ-Fe2O3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However,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eCl2 was<0.22 mol/L or the concentration of NaOH was<0.19 mol/L,α-FeOOH and γ-Fe2O3 phases co-existed in the nanoparticle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in the samples with co-existing phases,the nanoparticles did not have identical morphologies.The pure γ-Fe2O3 nanoparticles were polygonal rather than spherical.The volume ratio of α-FeOOH and γ-Fe2O3 was estimated for the two-phase samples from magnetiz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a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This chemically induced transformation is novel,and c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other metal oxide nanocrystall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feooH 纳米粒子 转化 电子显微镜观察 表征 化学诱导 NAoH
原文传递
Fe2O3纳米颗粒对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流变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佳丽 罗明志 +5 位作者 刘志伟 金阳 梁帅 刘磊 姜兴茂 邓林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哮喘患者气道黏液流变特性易发生变化引发气道栓塞。Fe_2O_3纳米颗粒是一种可经气道输送的药物载体,但其对气道黏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用超声波法分散Fe_2O_3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 哮喘患者气道黏液流变特性易发生变化引发气道栓塞。Fe_2O_3纳米颗粒是一种可经气道输送的药物载体,但其对气道黏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用超声波法分散Fe_2O_3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其分散结果进行表征;将分散后的Fe_2O_3纳米颗粒加入到模拟哮喘气道黏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03、0.3、0.4 mg/m L)。用旋转流变仪进行流动曲线、屈服应力、大幅振荡剪切检测黏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Fe_2O_3纳米颗粒处理使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零剪切粘度降低,且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黏液的结缠速度降低;对照组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屈服应力为19.0 Pa,而经Fe_2O_3纳米颗粒处理(0.03、0.3和0.4 mg/m L)的模拟哮喘黏液的屈服应力分别是为17.0、0.99和0.7 Pa;经Fe_2O_3纳米颗粒处理的模拟哮喘气道黏液在大振幅扫描和低频到高频剪切震荡扫描下,其粘弹性模量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采用光学方法观察气道黏液结构的结果显示,Fe_2O_3纳米颗粒破坏了黏液网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纳米颗粒会改变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流变学特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基于Fe_2O_3纳米颗粒的气道黏液解黏剂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fe2o3纳米颗粒 气道黏液 流变学
原文传递
热分解法制备Fe_2O_3修饰的TiO_2纳米管阵列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慧 尹媛媛 +2 位作者 王云鹏 靳革 崔新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7年第2期83-86,共4页
为提高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NTs)的可见光活性,通过阳极氧化和热分解法制备了Fe_2O_3纳米粒子修饰的TiO_2纳米管阵列(Fe_2O_3/TiO_2-NT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产物... 为提高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NTs)的可见光活性,通过阳极氧化和热分解法制备了Fe_2O_3纳米粒子修饰的TiO_2纳米管阵列(Fe_2O_3/TiO_2-NT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产物进行了相关表征,同时测试了产物的光电性能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结果显示,Fe_2O_3/TiO_2-NTs的光电流强度和光催化降解率分别是是TiO_2-NTs的19倍和8.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 fe2o3纳米粒子 阳极氧化 热分解 光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