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V合金碳化物析出型渗碳(CDC)组织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殿梁 刘杨 +1 位作者 郝士明 李洪晓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分析研究了Fe V合金CDC处理后表层的相组成、渗层组织和碳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所有Fe V合金渗层组织由表及里依次为γ +V4 C3 ,α +V4 C3 及α ,最表层碳化物的尺寸为 2 5 0nm ,随渗层的深...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分析研究了Fe V合金CDC处理后表层的相组成、渗层组织和碳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所有Fe V合金渗层组织由表及里依次为γ +V4 C3 ,α +V4 C3 及α ,最表层碳化物的尺寸为 2 5 0nm ,随渗层的深入碳化物颗粒有所粗化 ,在α相区碳化物的尺寸达 2 5 μm ;CDC处理得到的奥氏体区的厚度与渗碳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碳的扩散速度随合金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物析出型渗碳 碳势 扩散 fe-v合金 铁钒合金 渗碳层
下载PDF
Fe-0.48%V及Fe-1.69%V合金碳化物析出型渗碳(CD)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殿梁 刘杨 +1 位作者 郝士明 赵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54-857,共4页
研究了Fe 0 48%V及Fe 1 69%V合金的CD渗碳 ,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渗层的组织形貌 ,对表层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确定了以上两种合金在 95 0℃渗碳的最佳碳势为 1 40 %C ,此碳势是渗层不出现Fe3 C组织的最高碳势 ,渗层... 研究了Fe 0 48%V及Fe 1 69%V合金的CD渗碳 ,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渗层的组织形貌 ,对表层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确定了以上两种合金在 95 0℃渗碳的最佳碳势为 1 40 %C ,此碳势是渗层不出现Fe3 C组织的最高碳势 ,渗层组织为马氏体基体上分布弥散细小的等轴碳化物 V4C3 ,平均尺寸为 2 5 0nm·渗层最高硬度均超过了HM1 0 0 0 ,Fe 0 48%V合金的硬化层厚度为 1 60 0 μm ,Fe 1 69%V合金的硬化层厚度为 1 0 0 0 μm ,两种合金都具有极高的耐磨性 ,Fe 1 69%V合金的耐磨性超过了淬火加回火的Cr1 2MoV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合金 碳化物析出型渗碳 CD渗碳 碳势 硬度 耐磨性 铁钒合金 组织形貌
下载PDF
电弧熔炼Fe-V合金的凝固组织与转变规律研究
3
作者 刘烁 贾旭 +2 位作者 陈树海 余腾义 周磊磊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不同成分的Fe-V合金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显微镜、硬度计检测等对其铸态和热处理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Fe-V合金铸态组织共存在3种相:基体固溶体α相、亚稳相α'...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不同成分的Fe-V合金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显微镜、硬度计检测等对其铸态和热处理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Fe-V合金铸态组织共存在3种相:基体固溶体α相、亚稳相α'相及脆硬相σ相。慢速升温淬火会使Fe-V合金组织内部以及生成的σ相长大,使从基体分离出的α'相发生溶解;快速升温淬火,Fe-V合金组织内部已经生成的σ相没有明显长大,还变得细小。富铁部分Fe-V合金淬火条件下硬度比铸态组织要低,相反富钒部分合金硬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熔炼 fe-v合金 凝固组织 淬火组织 显微硬度
下载PDF
热轧双层复合铁基合金的CD渗碳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杨 王殿梁 +4 位作者 孙振岩 赵刚 郝士明 高彩茹 刘相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51,共5页
研究了 50钢与Fe V合金复合轧制双层材料CD渗碳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 ,热轧态复合界面 50钢一侧由于碳的扩散出现厚度约 50 μm的铁素体区。在随后的CD渗碳过程中 ,铁素体区消失。复合界面两侧组织差异不大。在Fe V合金复合层渗透... 研究了 50钢与Fe V合金复合轧制双层材料CD渗碳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 ,热轧态复合界面 50钢一侧由于碳的扩散出现厚度约 50 μm的铁素体区。在随后的CD渗碳过程中 ,铁素体区消失。复合界面两侧组织差异不大。在Fe V合金复合层渗透的情况下 ,自Fe V合金表面经界面至 50钢内部 ,硬度梯度平缓。Fe V合金层在 950℃、1 40 %C碳势下渗碳 5h ,表面无Fe3 C析出 ,淬火后可获得高硬度渗层组织。渗层表面为马氏体基体和弥散的碳化物 ,尺寸为 1 0 0nm左右。Fe 1 69%V合金渗层表面硬度高达 82 5HV ,超过淬火、回火后的C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层复合铁基合金 CD渗碳 fe-v合金 复合界面
下载PDF
Fe-V合金CD渗碳后的组织均匀化
5
作者 王殿梁 《热处理》 CAS 2008年第4期30-34,共5页
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Fe-V合金CD渗碳及渗碳加等温处理后的组织。结果表明:Fe-V合金CD渗碳的最佳碳势为1.40%,此碳势为渗层不出现Fe3C的最高碳势。渗层的最表层组织为γ+V4C3,次表层的组织为α+V4C3,碳化物颗粒的尺寸随... 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Fe-V合金CD渗碳及渗碳加等温处理后的组织。结果表明:Fe-V合金CD渗碳的最佳碳势为1.40%,此碳势为渗层不出现Fe3C的最高碳势。渗层的最表层组织为γ+V4C3,次表层的组织为α+V4C3,碳化物颗粒的尺寸随渗层的深入逐渐增大,由表层的250 nm增加至2.5μm。渗碳后的等温处理可以使碳化物的颗粒尺寸大大减小,更加均匀,数量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合金 CD渗碳 碳化物 碳势
下载PDF
Zr-Sn-Nb-Fe-V合金包壳管加工过程中第二相的演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宗佩 易伟 +2 位作者 杨忠波 程竹青 陈波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Zr-0.2Sn-1.3Nb-0.2Fe-0.05V合金经热挤压、冷轧、中间退火包壳管坯以及经终轧及最终退火后成品管材第二相特征。结果表明,热挤压产生的β-Zr及第二相沿管坯轴向呈流线状分布,随着...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Zr-0.2Sn-1.3Nb-0.2Fe-0.05V合金经热挤压、冷轧、中间退火包壳管坯以及经终轧及最终退火后成品管材第二相特征。结果表明,热挤压产生的β-Zr及第二相沿管坯轴向呈流线状分布,随着冷轧和退火的进行,亚稳相β-Zr发生分解,第二相逐渐均匀化,最终呈细小、均匀、弥散分布。合金成品管材第二相主要为BCC结构的β-Nb,含有少量FCC结构的Zr(NbFeV)_2。加工过程中析出相的平均直径变化不大,均小于100 nm。合金包壳管第二相尺寸分布与热处理过程中含Nb第二相溶解析出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Sn-Nb-fe-v合金 包壳管 加工过程 第二相
下载PDF
Zr-Sn-Nb-Fe-V合金包壳管材再结晶行为研究
7
作者 吴宗佩 杨忠波 +2 位作者 易伟 程竹青 陈波全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450-610℃/2 h真空退火处理的Zr-0.5Sn-0.15Nb-0.5Fe-0.25V合金包壳管材晶粒及第二相特征,结合维氏硬度仪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再结晶程度。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变形伸长...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450-610℃/2 h真空退火处理的Zr-0.5Sn-0.15Nb-0.5Fe-0.25V合金包壳管材晶粒及第二相特征,结合维氏硬度仪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再结晶程度。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变形伸长晶粒逐渐变为等轴晶粒,小尺寸(〈50 nm)的第二相减少,大尺寸(50-150 nm)的第二相增多,平均尺寸增大。管材在〈470℃、470-510℃、510-610℃温度下,分别呈去应力退火、部分再结晶退火、完全再结晶退火态。第二相分布及其尺寸分布均匀性随着再结晶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Sn-Nb-fe-v合金 最终退火温度 显微组织 再结晶
下载PDF
溶融法和机械合金法制备Fe0.65Cr0.35-xVx合金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饶黄云 林璠 蒋冬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80-1382,1388,共4页
通过机械合金法和溶融法制备了Fe_(0.65) Cr_(0.35-x)V_x三元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三元合金性质进行了研究。两种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样品均为体心立方(bcc)结构。采用二项式理论计算了的超精细磁场... 通过机械合金法和溶融法制备了Fe_(0.65) Cr_(0.35-x)V_x三元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三元合金性质进行了研究。两种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样品均为体心立方(bcc)结构。采用二项式理论计算了的超精细磁场分布.并与实验值进行比对,在V高浓度时实验与理论值吻合地很好.这表明V原子可随机地占据Fe的bcc晶格位置;而当V原子浓度增加时,超精细磁场分布的实验值转移到低场处。引起它的原因可能有两种:(1)Fe-Cr系统比Fe-V系统进一步合金化更困难;(2) Cr原子或Cr原子团簇形成近程有序。从平均每个Fe原予的磁矩随V含量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随着V含量的增加,平均原子磁矩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sbauer谱 fe-Cr-v合金 溶融法 机械合金
下载PDF
Fe-2.5V合金渗碳钢板与20钢热压复合的研究
9
作者 王殿梁 李积武 钟美鹏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4-97,共4页
研究了Fe-2.5V合金的渗碳及渗后合金与20钢的热压复合,结果表明,厚度为1 mm的Fe-2.5V合金,在温度950℃和碳势1.2%C条件下渗碳4 h,材料完全渗透,组织为屈氏体加V4C3碳化物。将渗碳后的Fe-2.5V合金与20钢热压复合,将发生碳原子自Fe-2.5V... 研究了Fe-2.5V合金的渗碳及渗后合金与20钢的热压复合,结果表明,厚度为1 mm的Fe-2.5V合金,在温度950℃和碳势1.2%C条件下渗碳4 h,材料完全渗透,组织为屈氏体加V4C3碳化物。将渗碳后的Fe-2.5V合金与20钢热压复合,将发生碳原子自Fe-2.5V合金向20钢的扩散,碳的扩散深度为0.12 mm。界面附近的Fe-2.5V合金组织形貌未发生改变,而20钢的组织由原来的珠光体加铁素体转变为全珠光体组织。Fe-2.5V合金的硬度在1150 Hm左右。在距界面大约60μm处,硬度开始下降,在界面处的硬度为1100 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5v合金 渗碳 扩散 热压复合
原文传递
Fe-5.7V合金碳化物析出渗碳处理后的等温退火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殿梁 张涌 +1 位作者 许锦红 郝士明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2-65,共4页
用定碳仪测定了Fe-5.7V合金碳化物析出渗碳处理后的碳浓度分布,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析和比较了等温退火前后渗碳层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Fe-5.7V合金渗碳后,最表层的碳浓度为2.0%,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碳浓度逐渐降低,渗层深度为1.0... 用定碳仪测定了Fe-5.7V合金碳化物析出渗碳处理后的碳浓度分布,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析和比较了等温退火前后渗碳层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Fe-5.7V合金渗碳后,最表层的碳浓度为2.0%,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碳浓度逐渐降低,渗层深度为1.05 mm。渗碳处理后的Fe-5.7V合金经950℃×9 h等温退火后,γ+V4C3相区及α+V4C3相区都向心部推进,而且渗碳层中的碳化物尺寸明显细化、均匀,碳化物数量也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5.7v合金 碳化物析出渗碳 碳浓度 等温退火 扩散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Fe-Co-V合金中锰、镍、铜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中越 李燕群 李柏杰 《南方钢铁》 2000年第3期22-24,共3页
介绍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Fe-Co-V合金中锰、镍、铜的含量,研究了实验 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有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锰、镍、铜含量在0.5~5.0 mg·L^(-1)范围的 回收率为 97%~103%,... 介绍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Fe-Co-V合金中锰、镍、铜的含量,研究了实验 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有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锰、镍、铜含量在0.5~5.0 mg·L^(-1)范围的 回收率为 97%~103%,RSD<3.0%(n=10),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v合金 测定 原子吸收法
下载PDF
Fe-C-V合金中V_4(C,N)_3对疲劳位错运动区域分布和疲劳强度的影响
12
作者 宋之敏 龚士弘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8-50,40,共4页
本文研究了Fe-C-V合金中,V_4(C,N)_3对疲劳位错运动区域和疲劳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细小、均匀、弥散、稳定的V_4(C,N)_3促使位错运动分布在广泛区域,减小疲劳损伤局部化,明显提高疲劳强度。
关键词 fe-C-v合金 v4(C N)3 位错运动
下载PDF
Al-Fe-V-Si合金高温变形热模拟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黎文献 杨军军 肖于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采用Gleebe 1 5 0 0热模拟机 ,对喷射沉积Al Fe V Si合金在温度为 35 0~ 5 5 0℃、应变速率为1× 1 0 - 4 ~ 1× 1 0 - 2 s- 1 、最大变形程度为 5 0 %的条件下 ,进行高温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 .在实验基础上 ,分析了合金高温... 采用Gleebe 1 5 0 0热模拟机 ,对喷射沉积Al Fe V Si合金在温度为 35 0~ 5 5 0℃、应变速率为1× 1 0 - 4 ~ 1× 1 0 - 2 s- 1 、最大变形程度为 5 0 %的条件下 ,进行高温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 .在实验基础上 ,分析了合金高温变形时的变形激活能和应力指数以及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 ,为确定该合金的挤压温度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应力指数和变形激活能 ,而且在 480℃下具有较低的变形抗力 ,又能保证挤压后产品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因此 ,可以考虑将挤压温度定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fe-v-Si合金 压缩变形 高温变形 热模拟
下载PDF
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及热挤压制度对8009耐热铝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宝宏 熊柏青 +3 位作者 张永安 刘红伟 石力开 孙玉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2-695,共4页
采用喷射成形方法制备了Al 8.5Fe 1.4V 1.7Si( 80 0 9)耐热铝合金 ,研究了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及沉积坯件的热挤压工艺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射成形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 80 0 9合金中粗大的富铁相的析出 ,获得均匀细... 采用喷射成形方法制备了Al 8.5Fe 1.4V 1.7Si( 80 0 9)耐热铝合金 ,研究了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及沉积坯件的热挤压工艺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射成形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 80 0 9合金中粗大的富铁相的析出 ,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 ;当喷射成形工艺参数选择适当时 ,沉积坯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与致密度 ,在随后的热挤压过程中 ,通过较低的挤压比即可使材料达到全致密。合金经过热挤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成形 热挤压工艺 AL-fe-v-SI合金 耐热铝合金
下载PDF
SiCp/Al-Fe-V-Si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贺毅强 陈振华 +3 位作者 王娜 郝亮 陈志钢 陈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3-438,共6页
为研究SiCP/Al-Fe-V-Si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对多层喷射沉积技术制备的SiC颗粒增强Al-Fe-V-Si合金经过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实验后进行了硬度检测,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合金材料中Fe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组... 为研究SiCP/Al-Fe-V-Si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对多层喷射沉积技术制备的SiC颗粒增强Al-Fe-V-Si合金经过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实验后进行了硬度检测,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合金材料中Fe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添加SiC颗粒后,SiC颗粒向基体中注入Si,由于基体中Si浓度的提高,减慢了合金中第二相弥散粒子的粗化和分解,与未添加SiC颗粒的合金材料相比,添加SiC颗粒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喷射沉积 SIC AL-fe-v-SI合金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快速凝固Al-Fe-V-Si合金喷射沉积坯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于德 钟掘 +1 位作者 黎文献 马正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69-1875,共7页
用喷射沉积法制备快凝Al-8.5Fe-1.3V-1.7Si合金沉积坯,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快凝Al-Fe-V-Si合金喷射沉积坯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l-Fe-V-Si合金坯是由形状大小... 用喷射沉积法制备快凝Al-8.5Fe-1.3V-1.7Si合金沉积坯,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快凝Al-Fe-V-Si合金喷射沉积坯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l-Fe-V-Si合金坯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雾化液滴沉积凝固微区(粉末)构成,也存在大量的孔隙和原始粉末界面。沉积坯主要由α(Al)+Al12(Fe,V)3Si(bcc,a≈1.260nm)的两相混合组织构成,细小的Al12(Fe,V)3Si球形颗粒均匀分布在α(Al)基体上,但不同粉末内部组织形态存在差异,使沉积坯表现出组织微观不均匀性。喷射沉积坯的力学性能与坯体致密度存在强烈的依赖关系,大量孔隙和原始粉末界面的存在使得坯体强度和塑性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v—Si合金 耐热铝合金 喷射沉积 快速凝固
下载PDF
Al-Fe-V-Si耐热铝合金高温形变及流变应力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军军 朱远志 +1 位作者 黎文献 肖于德 《铝加工》 CAS 2001年第2期34-38,共5页
采用Gleebe-1500热模拟机,对Al-Fe-V-Si合金在温度350~550℃、应变速率10-4~10-2s-1、最大变形程度50%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研究。在分析合金高温变形时的形变激活能和应力指数... 采用Gleebe-1500热模拟机,对Al-Fe-V-Si合金在温度350~550℃、应变速率10-4~10-2s-1、最大变形程度50%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研究。在分析合金高温变形时的形变激活能和应力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回归处理,得出了合金的流变应力方程,在实验范围内拟合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v-SI合金 流变应力 变形激活能 回归处理
下载PDF
添加Mg和Cu对Al-Fe-V-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林林 肖于德 +1 位作者 周娟 黎文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4-880,共7页
采用OM、SEM、XRD、力学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单独添加Mg及同时添加Mg和Cu对铸态Al-Fe-V-Si合金及其热挤压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g可以明显细化Al-Fe-V-Si合金的铸态组织,改善铝铁相的形貌与分布,还... 采用OM、SEM、XRD、力学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单独添加Mg及同时添加Mg和Cu对铸态Al-Fe-V-Si合金及其热挤压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g可以明显细化Al-Fe-V-Si合金的铸态组织,改善铝铁相的形貌与分布,还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硬度与强度;同时添加Mg和Cu时,Cu部分抵消了Mg的细化作用,但经过热处理后,Mg2Si、Al2Cu和Al2CuMg相的形成,使合金的硬度与强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v-SI合金 组织
下载PDF
喷射成形Al-Fe-V-Si系耐热铝合金的数值模拟及组织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宝宏 熊柏青 +2 位作者 张永安 韦强 石力开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2,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在喷射成形Al Fe V Si系耐热铝合金过程中雾化液滴的飞行状态及凝固行为 ,给出了不同尺寸雾化液滴的冷却速度和固相分数随飞行距离的变化规律 ,并对雾化颗粒的形貌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在雾化颗粒中观察到了尺寸...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在喷射成形Al Fe V Si系耐热铝合金过程中雾化液滴的飞行状态及凝固行为 ,给出了不同尺寸雾化液滴的冷却速度和固相分数随飞行距离的变化规律 ,并对雾化颗粒的形貌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在雾化颗粒中观察到了尺寸在 1~ 10 μm的第二相 ,能谱及XRD分析表明这种第二相为Al12 (Fe ,V)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喷射成形 AL-fe-v-SI合金 组织分析 耐热铝合金
下载PDF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spray deposited Al-Fe-V-Si alloy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于德 王伟 黎文献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6期1175-1180,共6页
Al-8.5Fe-1.3V-1.7Si alloy was prepared by spray deposition and hot extrusion. The high temperatur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spray deposited Al-8.5Fe-1.3V-1.7Si alloy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strain rate rang... Al-8.5Fe-1.3V-1.7Si alloy was prepared by spray deposition and hot extrusion. The high temperatur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spray deposited Al-8.5Fe-1.3V-1.7Si alloy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2.77×10-4-2.77×10-2 s-1 and temperature range of 350-550 ℃ by Gleebe-1500 thermomechanical simulator. The mechanism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alloys was studied by TEM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is of Rosler-Artz physical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model of dislocation detaching from dispersion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Fe-V-Si alloy has low strain hardening coefficient, and even exhibits work softening. Stress exponent n and activation energy Q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Zener-Hollomon relation and Rosler-Artz physical model respectively. The Rosler-Artz physical model can give a good prediction for the abnormal behavior of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of spray deposited Al-Fe-V-Si alloy, that is, n larger than 8 and Q higher than 142 kJ/mol.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ly refined microstructure, the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pray deposited Al-Fe-V-Si alloy deviates more or less from the law predicted by using Rosler-Artz phys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fe-v-Si合金 喷射沉积 耐高温 塑性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