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Ti-C系燃烧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长松 黄继华 殷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8-292,共5页
利用相图计算技术(CALPHAD)对Fe-Ti-C燃烧合成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着重研究Fe含量和C/Ti原子比对体系绝热燃烧温度Tad和平衡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含量对 Fe-Ti-C三元系的平衡相组成... 利用相图计算技术(CALPHAD)对Fe-Ti-C燃烧合成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着重研究Fe含量和C/Ti原子比对体系绝热燃烧温度Tad和平衡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含量对 Fe-Ti-C三元系的平衡相组成影响不大,但对绝热燃烧温度的影响非常大.当保持C/Ti原子比接近1.0时,不管Fe含量如何变化;在298K下均会得到理想的平衡相组织TiC+Fe 随Fe含量增加,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大致呈线性降低.Fe-Ti-C体系发生SHS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之一(Tad>1800K)是Fe<55wt%.而 C/Ti原子比对绝热燃烧温度的影响比较小,但对平衡相组成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石墨相的析出温度不同.随C/Ti原子比降低,析出温度也随之降低.②在各温区石墨相的含量不同.当 C/Ti在1.0~1.4变化时,石墨相含量在低温区由1%提高到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c 热力学分析 燃烧合成 铁-碳化钛陶瓷
下载PDF
空气气氛下钒钛铁精矿碳热还原制备Fe-Ti(C,N)复合粉末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恩辉 朱荣 +3 位作者 杨绍利 李宏 李军 侯静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Fe-Ti(C,N)复合粉末。通过还原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对空气气氛下还原温度和配碳量对钒钛铁精矿碳热还原的反应过程以及物相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过程... 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Fe-Ti(C,N)复合粉末。通过还原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对空气气氛下还原温度和配碳量对钒钛铁精矿碳热还原的反应过程以及物相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过程中的物相演变过程为:Fe_3O_4→Fe,Fe TiO_3→Fe Ti_2O_5→Ti_4O_7→Ti_2O_3→Ti(C,N),配碳量是使反应体系处于气相平衡的关键因素。在配碳量<25%时,体系内CO、CO_2和N2的分压不能达到平衡或维持反应平衡的时间很短,钒钛铁精矿不能被还原或只能部分被还原为Ti(C,N)。在还原温度1 500℃,还原时间30 min,配碳量30%的条件下,还原产物中Ti C_(1-x)N_x的颗粒尺寸约为3μm,Ti C_(1-x)N_x的C/N值为0.491 5,x=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fe-ti(c N) 钒钛铁精矿 碳热还原 配碳量
原文传递
Fe-Ti-C三元系热力学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菲菲 鲁晓刚 +1 位作者 潘涛 苏航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8,94,共7页
应用CALPHAD方法对Fe-Ti-C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如相图试验信息、热力学性质试验数据、三元系中Ti 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等,优化得到的参数可较好地重现试验数据,建立了一套具有良好自洽性... 应用CALPHAD方法对Fe-Ti-C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如相图试验信息、热力学性质试验数据、三元系中Ti 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等,优化得到的参数可较好地重现试验数据,建立了一套具有良好自洽性的热力学及扩散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ti- c cALPHAD 第一性原理计算 热力学 相图
下载PDF
钒钛铁精矿碳热还原制备Fe-Ti(C,N)复合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宏 吴恩辉 +1 位作者 杨绍利 侯静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6年第1期440-444,共5页
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Fe-Ti(C,N)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还原温度、碳氧比、还原时间和MgO添加量对还原产物的物相组成和碳氮化钛中C/N比的影响。对还原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还原... 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Fe-Ti(C,N)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还原温度、碳氧比、还原时间和MgO添加量对还原产物的物相组成和碳氮化钛中C/N比的影响。对还原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还原产物中碳氮化钛的C/N比的影响程度较大,而MgO的添加不利于碳氮化钛的形成。还原温度为1450℃、还原时间为40min、碳氧比为1.4时,还原产物的C/N比达到较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c N) 碳热还原 钒钛铁精矿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浇注条件下Fe-Ti-C系粉末压坯一维传热模型的研究
5
作者 郭路宝 冯可芹 杨屹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在浇注条件下 ,制备TiC/Fe复合材料 ,并对Fe Ti C系粉末压坯的轴向一维温度场进行测试 ,分析其传热规律 ,建立传热模型 ,得到模拟的温度场曲线。通过和实际浇注条件下得到的温度场曲线进行对比 ,此模型能模拟出其升降温趋势。通过测定... 在浇注条件下 ,制备TiC/Fe复合材料 ,并对Fe Ti C系粉末压坯的轴向一维温度场进行测试 ,分析其传热规律 ,建立传热模型 ,得到模拟的温度场曲线。通过和实际浇注条件下得到的温度场曲线进行对比 ,此模型能模拟出其升降温趋势。通过测定浇注过程中铁液的温度场 ,分析粉末压坯的传热规律 ,推断其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压坯 温度场 传热模型 fe-tic
下载PDF
Fe-Ti-C系反应等离子喷涂粉末制备工艺比较
6
作者 高永义 《一重技术》 2013年第3期39-41,共3页
通过对用前驱体热分解/破碎法和喷雾干燥/前驱体热分解工艺(SD/PP)制备3种反应热喷涂粉末及TiC-Fe复合涂层进行检验证明用喷雾干燥/前驱体热分解(SD/PP)工艺球形粉末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综合性能。
关键词 fe-ti-c 系粉末 制粉工艺 反应等离子喷涂 涂层性能
下载PDF
Fe-Ti-C熔体中TiC颗粒的原位合成及长大过程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严有为 魏伯康 +2 位作者 傅正义 林汉同 袁润章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909-912,共4页
本文研究了Fe-Ti-C合金熔体中原位TiC颗粒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合金熔体的等温过程中,Ti和C原子首先不断反应合成TiC颗粒,直至生成的TiC与熔体达到平衡;然后,TiC颗粒按照小颗粒不断溶解、大颗粒相应粗化的模式而长大其中,Ti... 本文研究了Fe-Ti-C合金熔体中原位TiC颗粒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合金熔体的等温过程中,Ti和C原子首先不断反应合成TiC颗粒,直至生成的TiC与熔体达到平衡;然后,TiC颗粒按照小颗粒不断溶解、大颗粒相应粗化的模式而长大其中,TiC颗粒的合成过程又可进一步分为TiC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两个阶段,形核阶段越长,熔体中TiC颗粒的数目越多.尺寸越小,而当TiC的合成反应平衡后、如继续延长等温时间,则熔体中TiC颗粒的尺寸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c熔体 原位反应 复合材料 碳化钛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Fe含量对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可芹 杨屹 +3 位作者 沈保罗 杨春楣 郭路宝 何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电场作用下Fe含量对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过程和产物显微结构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以大幅降低;Fe含量越高,其对体系低温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越大。...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电场作用下Fe含量对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过程和产物显微结构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以大幅降低;Fe含量越高,其对体系低温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越大。随Fe含量增加,体系点火温度升高,点火延迟时间缩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也升高;与高温燃烧合成类似,低温燃烧合成的产物由TiC,Fe,少量Fe_2Ti组成;当Fe含量为45%时(质量百分数,下同),产物中的TiC量最多,且颗粒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热流密度 fe-ti-c体系 低温燃烧合成 热模拟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压坯密度对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Feng Keqin +3 位作者 杨屹 沈保罗 林慧敏 何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9-482,共4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作用下,研究压坯密度对55%(Ti+C)-45%Fe(质量分数)粉末压坯低温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坯密度在68%~78%范围内,体系的点火温度在340℃~650℃之间;随压坯密度提高,体系点火温...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作用下,研究压坯密度对55%(Ti+C)-45%Fe(质量分数)粉末压坯低温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坯密度在68%~78%范围内,体系的点火温度在340℃~650℃之间;随压坯密度提高,体系点火温度降低,点火延迟时间缩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也降低.同时,合成产物的XRD结果表明:较低密度压坯的合成反应进行完全,而过高的压坯密度会导致合成反应的不完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热流密度 fe-ti-c体系 低温燃烧合成 压坯密度
下载PDF
反应火焰喷涂合成TiC-Fe涂层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长松 黄继华 殷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利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分析(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喷涂粉末(Fe-Ti-C体系)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火焰喷涂合成TiC-Fe涂层中,喷涂粉末在飞行过程中的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喷涂距离为125~170m... 利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分析(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喷涂粉末(Fe-Ti-C体系)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火焰喷涂合成TiC-Fe涂层中,喷涂粉末在飞行过程中的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喷涂距离为125~170mm是发生反应的主要区域.在到达工件表面时,反应已基本结束.因此,与传统热喷涂相比,反应火焰喷涂的优势在于,利用廉价原料一步合成、沉积比较昂贵的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合成 金属陶瓷涂层 碳化钛-铁涂层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75wt%Fe-25wt%(Ti+C)体系燃烧合成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可芹 白晨光 杨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9-21,24,共4页
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对75Fe-25(Ti+C)体系在电场作用下的燃烧合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这种不能采用普通SHS技术进行燃烧合成的体系,当预设升温速度为600℃/s时,在电场作用下仍不能实现燃烧合成;而当预设升温速度提高到1 000℃/s时,在电... 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对75Fe-25(Ti+C)体系在电场作用下的燃烧合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这种不能采用普通SHS技术进行燃烧合成的体系,当预设升温速度为600℃/s时,在电场作用下仍不能实现燃烧合成;而当预设升温速度提高到1 000℃/s时,在电场作用下该体系能在743℃发生燃烧合成反应,合成产物由TiC和Fe组成,其中细小的TiC颗粒有一定程度的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fe-ti-c体系 燃烧合成
下载PDF
预设加热温度对Fe-Ti-C系低温燃烧合成的影响及燃烧合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屹 冯可芹 +1 位作者 申开智 何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5-638,共4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仪,就预设加热温度对55w%(Ti+C)+45w%Fe压坯在大热流密度条件下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预设加热温度条件下,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均在400℃以下,且随预设加热温度的升高,体系燃烧反应起...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仪,就预设加热温度对55w%(Ti+C)+45w%Fe压坯在大热流密度条件下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预设加热温度条件下,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均在400℃以下,且随预设加热温度的升高,体系燃烧反应起始温度下降。同时讨论了在电场作用下体系燃烧合成的机理。认为:由于粉末压坯结构的不连续性,外加电场将对其产生能量有特有贡献,导致在低温条件下压坯获得巨大的能量而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电场 tic 热摸拟 fetic
下载PDF
Fe-Ti-C-Al体系中二元相的原位生成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安克 方世杰 +1 位作者 赵玉谦 朱春熙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用溶液热力学方法研究了在1 400~1 600℃温度范围内,Ti、C、Al等元素对Fe-Ti-C-Al体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1 600℃时,TiC能在Fe溶液中直接反应生成,并且Al能促进各反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变的降低。在1 400~1 600℃温度范围内,Ti含... 用溶液热力学方法研究了在1 400~1 600℃温度范围内,Ti、C、Al等元素对Fe-Ti-C-Al体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1 600℃时,TiC能在Fe溶液中直接反应生成,并且Al能促进各反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变的降低。在1 400~1 600℃温度范围内,Ti含量的增加能促进Ti Al3和Fe2Ti的降低,Fe3C的升高;C含量的增加能够促进Fe3C、TiC和Ti Al3的降低;此外,过量的C能促进Fe2Ti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fe-ti-c-Al体系 溶液 热力学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Fe-Ti-C复合粉末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涛 张守全 +3 位作者 黄继华 朱警雷 张强 张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合粉末团粒构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在喷涂飞行过程中首先出现Ti-Fe液相,然后整个团粒发生球化;熔化的团粒内部生成大量细小TiC颗粒,表层有少量TiC聚集,与基板碰撞后形成复合强化片层与TiC聚集片层交替叠加的涂层结构;随飞行距离增大,团粒外部TiC聚集层增厚,内部TiC颗粒减少,碰撞扁平化程度降低;最终涂层由TiC和Fe两相组成,大量亚微米级TiC颗粒呈内晶型均匀分布于Fe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金属陶瓷涂层 fe-ti-c复合粉末 组织形成机理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压力对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可芹 杨屹 +2 位作者 沈保罗 林慧敏 杨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6-90,共5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电场作用下压力对55%(wt)(Ti+C)-45%(wt)Fe体系低温燃烧合成过程和产物显微结构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以大幅降低,当压力为0~6MPa时,点火温度在310~46...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电场作用下压力对55%(wt)(Ti+C)-45%(wt)Fe体系低温燃烧合成过程和产物显微结构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以大幅降低,当压力为0~6MPa时,点火温度在310~464℃范围内。压力对体系的低温燃烧合成有较大影响,在加热过程中施加一较小的压力,不仅可以降低点火温度,还能获得细小的TiC颗粒;而过高的压力将会导致点火温度的提高,且所获得的TiC颗粒有所增大。压力对体系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与点火温度相同,而对体系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压力对燃烧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影响不大,都由Fe、TiC和少量Fe2Ti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热流密度 fe-ti-c体系 低温燃烧合成
下载PDF
电场诱导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可芹 白晨光 杨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通过对质量分数55%(Ti+C)-45%Fe粉末压坯分别升温至250~800℃的解析实验,研究Fe-Ti-C体系在电场诱导下低温燃烧合成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的共同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大幅降低。...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通过对质量分数55%(Ti+C)-45%Fe粉末压坯分别升温至250~800℃的解析实验,研究Fe-Ti-C体系在电场诱导下低温燃烧合成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的共同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大幅降低。当加热温度在250~350℃之间,体系虽未发生化学反应,但显微结构在一定程度随温度而发生变化;当加热温度在350~470℃范围内,体系被点燃发生“热爆”现象,而在燃烧合成反应前期,合成TiC的反应优先发生;当加热温度提高到470~670℃,合成TiC反应发生的同时还伴随有合成Fe2Ti的反应;然而随加热温度进一步提高到670~800℃,Fe2Ti会发生部分分解,进而使得合成TiC的反应继续进行。当温度达到800℃左右,该合成反应全部完成,产物由Fe、TiC和少量Fe2Ti组成。此外,通过合成反应所得呈圆球状、细小的TiC颗粒均匀地分布在Fe基体中,且随加热温度的提高而有所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热流密度 fe-ti-c体系 低温燃烧合成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快速凝固Al-Fe-Ti-C合金的显微结构及退火过程中的相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仝兴存 沈宁福 柳百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A133-A138,共6页
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Ti-C合金的显微结构及退火过程中的相变。初始快凝态组织由α-Al微胞晶组成,在胞晶边界分布着较大并拉长的非晶相;在胞晶内部则为细小弥散的球状亚稳Al_6Re相(底心正交结构),Ti和C全部... 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Ti-C合金的显微结构及退火过程中的相变。初始快凝态组织由α-Al微胞晶组成,在胞晶边界分布着较大并拉长的非晶相;在胞晶内部则为细小弥散的球状亚稳Al_6Re相(底心正交结构),Ti和C全部过饱和固溶于α-Al中。当773K退火5h时,非晶相转变为α_T-AlFeSi相(斜方结构),Al_6Fe相部分转变为片状Al_3Fe相(底心单斜结构),部分长大但仍保持球状和底心正方结构过饱和固溶于α-Al基体中的Ti和C则以TiC形式弥散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显微结构 退火 铝铁合金
下载PDF
钛铁矿直接制备Ti(C,N)复合粉的组织与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爱涛 张龙柱 +4 位作者 李奎 潘复生 王健 王雨 吕志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钛铁矿(FeTiO3)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技术制备含Fe-Ti(C,N)复合粉。用酸浸工艺对复合粉进行分离提纯,并对其物相进行定性分析,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对其物理特性(如形貌、粒度、比表面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Ti(C,N)复... 以钛铁矿(FeTiO3)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技术制备含Fe-Ti(C,N)复合粉。用酸浸工艺对复合粉进行分离提纯,并对其物相进行定性分析,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对其物理特性(如形貌、粒度、比表面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Ti(C,N)复合粉主要由Ti(C,N)、α-Fe组成,其中Ti(C,N)占50.25%,α-Fe占44.08%,粉体呈不规则形状,粒度约为2-3μm,比表面积为2.39 m^2·g^-1。酸浸分离的Ti(C,N)粉体纯度为97%,其性能指标已达到商品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 钛铁矿 碳氮化钛 铁基复合材料 物理特性
原文传递
Fe-Ti-C系粉末压坯的电导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屹 冯可芹 +2 位作者 郭路宝 汪宇澄 申开智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对Fe-Ti-C三元粉末混合物压坯的加压成形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粉末压坯电导性的因素。实验表明:压坯的电阻率与其孔隙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变化,且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加。当压坯经1250℃烧结后,其电导性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符合Kirken... 通过对Fe-Ti-C三元粉末混合物压坯的加压成形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粉末压坯电导性的因素。实验表明:压坯的电阻率与其孔隙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变化,且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加。当压坯经1250℃烧结后,其电导性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符合Kirkendall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c合金 压坯 电导性 Kirkendall效应
下载PDF
电场诱导Fe-Ti-C系燃烧合成:电流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宏亮 杨屹 +2 位作者 冯可芹 林慧敏 王文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83-1486,共4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利用电场诱导Fe-Ti-C体系发生燃烧合成反应,并研究了外加电流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均存在TiC相,而少量的Fe2Ti相仅存在于特定的阶段;随...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利用电场诱导Fe-Ti-C体系发生燃烧合成反应,并研究了外加电流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均存在TiC相,而少量的Fe2Ti相仅存在于特定的阶段;随着外加电流的增加,颗粒的平均尺寸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小。外加电场能够促进反应物粒子的固相扩散和形核长大,并最终影响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和颗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c 燃烧合成 电场 热模拟 物相组成 颗粒尺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