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典型岩溶区农田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宏宏 彭敏 +8 位作者 郭飞 刘飞 唐世琪 杨峥 张富贵 周亚龙 杨柯 李括 刘秀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4-1522,共9页
为揭示岩溶区农田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广西典型岩溶区根系土-水稻籽实Cd含量及土壤pH值、有机质(OM)、氧化物含量和质地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开展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和水稻籽实Cd含量... 为揭示岩溶区农田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广西典型岩溶区根系土-水稻籽实Cd含量及土壤pH值、有机质(OM)、氧化物含量和质地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开展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和水稻籽实Cd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全国土壤背景基准值,研究区土壤中总氧化铁(TFe_(2)O_(3))、三氧化二铝(Al_(2)O_(3))和氧化锰(MnO)相对富集,平均含量分别为20.2%、19.0%和0.2%,且区内广泛发育Fe-Mn结核;而二氧化硅(SiO_(2))相对亏损,平均含量为41.0%,呈现出典型的"脱硅富铝铁"特征,表明研究区土壤经历了较强烈的风化淋溶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TFe_(2)O_(3)和MnO含量分别与土壤总Cd含量和残渣态Cd百分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态Cd含量、水稻籽实Cd含量和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CA分析结果也显示,土壤TFe_(2)O_(3)和MnO含量是影响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的主要因素,而土壤pH值、OM和Al_(2)O_(3)含量等影响程度较小,SiO2含量和土壤质地间接地影响土壤-作物系统Cd的迁移富集.综合研究认为,土壤在交替氧化和还原条件下所形成的新生体Fe-Mn结核对Cd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导致Cd在残渣态中相对富集,降低了土壤Cd的活动性,因此Fe-Mn结核是研究区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CD 生物有效性 fe-mn结核 土壤-作物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暖湿地区土壤Fe-Mn结核形成的气候与元素阈值
2
作者 孙慧 郭利成 +4 位作者 熊尚发 崔静怡 朱丽东 张巧文 叶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0-1467,共18页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Fe-Mn结核是温、湿气候下土壤发育的重要特征,但是土壤Fe-Mn结核出现的明确气候意义仍然有待厘定。本研究通过集成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154个研究点位(43个Fe-Mn结核点、65个含Fe-Mn结核土壤剖面、46个不含Fe-M...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Fe-Mn结核是温、湿气候下土壤发育的重要特征,但是土壤Fe-Mn结核出现的明确气候意义仍然有待厘定。本研究通过集成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154个研究点位(43个Fe-Mn结核点、65个含Fe-Mn结核土壤剖面、46个不含Fe-Mn结核土壤剖面)912个样品的主量元素数据,对提供Fe-Mn结核的点位在气候要素(温度和降水)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作了分析,对含/不含Fe-Mn结核的土壤化学蚀变指数(CIA)与铁锰元素的关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暖湿地区土壤Fe-Mn结核形成的气候阈值为年平均温度>15℃且年平均降水量>800 mm,元素阈值为土壤TFe2O3>5%且MnO>0.1%,此时CIA平均值也大于80。据此阈值,本研究可以推论,高温气候背景下,当土壤Fe-Mn结核普遍发育时,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即符合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 mm且年平均温度达到15℃。这一结果为深入理解土壤Fe-Mn结核的形成机理及其气候指示意义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不同温暖时期的古气候重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气候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fe-mn结核 气候阈值 化学蚀变指数 暖湿地区
原文传递
扬子东南缘“湘潭式”锰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
3
作者 刘莉萍 吴文昌 +3 位作者 江祖州 贾永刚 宋国学 孙治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6-715,共20页
湖南“湘潭式”锰矿是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纪沉积型锰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锰岩系赋存于大塘坡组底部碳酸锰层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和互层状碳酸锰矿石。菱锰矿呈显微“球粒”状,多具3层圈层构造,类似“薄皮鲕”的特征... 湖南“湘潭式”锰矿是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纪沉积型锰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锰岩系赋存于大塘坡组底部碳酸锰层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和互层状碳酸锰矿石。菱锰矿呈显微“球粒”状,多具3层圈层构造,类似“薄皮鲕”的特征。锰矿石MnO含量为12.08%~40.02%,平均28.93%,具有较低的Fe/Mn值(0.01~0.32)和较高的P含量(0.058%~0.190%),从工业用途的角度,属低Fe高P型锰矿。“湘潭式”锰矿石微量元素相对PAAS具有明显的Co、Mo、Sr富集和V、Cr、Ni、U等亏损,中稀土元素相对轻、重稀土元素富集,呈“帽式”配分模式。“湘潭式”锰矿与黔东“大塘坡式”锰矿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富集亏损特征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它们可能存在相似的成矿背景。“湘潭式”锰矿石较低的Al/Mn(0.02~0.35)、Al/(Al+Fe+Mn)值(<0.35)和较高的(Fe+Mn)/Ti值(>25),表明锰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但锰矿石Ce正异常及弱的Eu负异常表明其并非典型的海相热水沉积,且Al_(2)O_(3)-SiO_(2)图解显示锰矿石为正常海水沉积。综合认为,“湘潭式”锰矿的锰质来源于非成矿期的海底热液活动。锰矿石Fe、Mn分离显著,U、V亏损和Mo富集的特征表明Mn沉淀时水体环境可能较为氧化。锰矿石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且Ce/Ce^(*)值与Mn含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Mn是在氧化环境中,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富集,具有与现代海底水成Fe-Mn结核类似的沉淀成因机制。与“大塘坡式”锰矿床类似,“湘潭式”锰矿具有负的δ^(13)C_(carb)值(−9.9‰~−4.3‰),锰矿石中Mn含量和δ^(13)C_(carb)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考虑到锰矿石S元素的陆源特征、黄铁矿的缺乏和新元古代海水中较低的SO_(4)^(2−)含量,有机质早期成岩阶段,锰氧化物作为主要电子受体氧化有机质为锰碳酸盐岩沉淀提供了HCO_(3)^(−)。但锰矿石δ^(13)C_(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潭式”锰矿 大塘坡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fe-mn结壳、结核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巴嘎旗扎腊地区玄武岩覆盖区激电异常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时志兴 易凯 +3 位作者 张庆礼 黎勇 杨锁 高明山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本文分析探讨内蒙阿巴嘎旗扎腊地区玄武岩覆盖区的激电异常特征及其成因,为在该地区或其他地区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借鉴。激电中梯测量发现:AB=1600m,激电异常分布与观测段两端;AB=800m,激电异常分布于观测段中段。通过钻孔验证,玄武... 本文分析探讨内蒙阿巴嘎旗扎腊地区玄武岩覆盖区的激电异常特征及其成因,为在该地区或其他地区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借鉴。激电中梯测量发现:AB=1600m,激电异常分布与观测段两端;AB=800m,激电异常分布于观测段中段。通过钻孔验证,玄武岩盖层厚度约90m,在其下部有一近似水平层状厚度约60m的含Fe、Mn质结核的风化层。激电中梯测量,AB极长度不同,探测深度不同,是本次激电异常特征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巴嘎旗 玄武岩 激电异常 femn结核风化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