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的过程研究(英文)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瑞
冯可芹
+2 位作者
孟军虎
张光明
王海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33-1638,共6页
以配料比为15%(Ti+C)-65%Fe-20%Cu(质量分数)(Ti:C化学计量比为1:1)的Fe-Cu-Ti-C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燃烧合成过程。Fe-Cu-Ti C复合材料在759℃的点火温度下完成电场辅助燃烧合成,该电场辅助由Gleeble-3500D热模拟...
以配料比为15%(Ti+C)-65%Fe-20%Cu(质量分数)(Ti:C化学计量比为1:1)的Fe-Cu-Ti-C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燃烧合成过程。Fe-Cu-Ti C复合材料在759℃的点火温度下完成电场辅助燃烧合成,该电场辅助由Gleeble-3500D热模拟机提供。Fe-Cu-Ti-C体系燃烧合成的四步模型被提出,描述了Fe-Cu-Ti C复合材料的在电场作用下的燃烧合成过程。它包括(I)预热阶段、(II)固相扩散阶段、(III)燃烧合成阶段、(IV)后续阶段。从阶段I到阶段II,反应物原子的固相扩散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从阶段II到阶段III,C原子扩散到Ti原子,直至紧密的与其接触。在III的初始阶段,Ti开始和C在界面处发生反应:Ti(s)+C(s)=Ti C(s),并且Ti粒子周围形成一层很薄的固相产物Ti C层。在III的后续阶段,C原子穿过固相产物Ti C层,扩散到Ti粒子中,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直到Ti C粒子析出。在第IV阶段,Ti C颗粒逐渐的形核和长大,在SEM中可以看出Ti C是球形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fe
-
cu
-
tic
电场
固相扩散
原文传递
TiC颗粒增强Fe-Cu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仕烽
冯可芹
+3 位作者
陈洪生
张瑞
张光明
邓伟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0-45,共6页
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下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同时在真空炉中分别采用原位合成法及外加TiC颗粒法制备Fe-Cu-TiC复合材料,并对3种方法制取的Fe-Cu-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真空...
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下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同时在真空炉中分别采用原位合成法及外加TiC颗粒法制备Fe-Cu-TiC复合材料,并对3种方法制取的Fe-Cu-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真空炉原位合成法,电场作用下Fe-Cu-Ti-C体系能够在较低的温度(754℃)下实现合成反应且反应更加完全;电场下合成试样的相对致密度及显微硬度均高于真空炉下原位合成的试样。在真空炉内原位合成试样时,由于Ti与C反应不完全,生成的TiC颗粒增强相较少,导致其显微硬度低于外加颗粒法制取的试样;当最高加热温度为1000℃时,在真空炉中采用原位合成法及外加颗粒法制得试样的相对致密度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
cu
-
tic
电场
原位
外加颗粒
原文传递
球磨时间对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瑞
冯可芹
+1 位作者
周翔
李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5-107,共3页
用球磨机将配料比为15wt%(Ti+C)-65wt%Fe-20wt%Cu(Ti∶C化学计量比为1∶1)的粉末球磨不同时间后,压制得到圆柱压坯,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作用下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球磨时间(0~6 h)对电场原位合成Fe-Cu-Ti...
用球磨机将配料比为15wt%(Ti+C)-65wt%Fe-20wt%Cu(Ti∶C化学计量比为1∶1)的粉末球磨不同时间后,压制得到圆柱压坯,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作用下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球磨时间(0~6 h)对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球磨后,电场原位合成产物主要由Fe、Cu和TiC组成;球磨过程有助于电场原位合成反应中TiC的合成。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颗粒逐渐细化,电场原位合成产物TiC晶粒逐渐细化,Fe-Cu-TiC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硬度先增加后减小,耐磨性有所提高;原始粉末球磨4 h制备的该复合材料有较高的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及低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
cu
-
tic
复合材料
球磨时间
电场原位合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的过程研究(英文)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瑞
冯可芹
孟军虎
张光明
王海波
机构
四川大学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33-1638,共6页
基金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20101561-3-1)
文摘
以配料比为15%(Ti+C)-65%Fe-20%Cu(质量分数)(Ti:C化学计量比为1:1)的Fe-Cu-Ti-C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燃烧合成过程。Fe-Cu-Ti C复合材料在759℃的点火温度下完成电场辅助燃烧合成,该电场辅助由Gleeble-3500D热模拟机提供。Fe-Cu-Ti-C体系燃烧合成的四步模型被提出,描述了Fe-Cu-Ti C复合材料的在电场作用下的燃烧合成过程。它包括(I)预热阶段、(II)固相扩散阶段、(III)燃烧合成阶段、(IV)后续阶段。从阶段I到阶段II,反应物原子的固相扩散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从阶段II到阶段III,C原子扩散到Ti原子,直至紧密的与其接触。在III的初始阶段,Ti开始和C在界面处发生反应:Ti(s)+C(s)=Ti C(s),并且Ti粒子周围形成一层很薄的固相产物Ti C层。在III的后续阶段,C原子穿过固相产物Ti C层,扩散到Ti粒子中,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直到Ti C粒子析出。在第IV阶段,Ti C颗粒逐渐的形核和长大,在SEM中可以看出Ti C是球形颗粒。
关键词
燃烧合成
fe
-
cu
-
tic
电场
固相扩散
Keywords
combustion synthesis
fe
-
cu
-
tic
electric field
diffusion
分类号
TB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O611.3 [理学—无机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TiC颗粒增强Fe-Cu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仕烽
冯可芹
陈洪生
张瑞
张光明
邓伟林
机构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0-45,共6页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01561-3-1)
文摘
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下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同时在真空炉中分别采用原位合成法及外加TiC颗粒法制备Fe-Cu-TiC复合材料,并对3种方法制取的Fe-Cu-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真空炉原位合成法,电场作用下Fe-Cu-Ti-C体系能够在较低的温度(754℃)下实现合成反应且反应更加完全;电场下合成试样的相对致密度及显微硬度均高于真空炉下原位合成的试样。在真空炉内原位合成试样时,由于Ti与C反应不完全,生成的TiC颗粒增强相较少,导致其显微硬度低于外加颗粒法制取的试样;当最高加热温度为1000℃时,在真空炉中采用原位合成法及外加颗粒法制得试样的相对致密度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fe
-
cu
-
tic
电场
原位
外加颗粒
Keywords
fe
-
cu
-
tic
electric field
in situ
external adding-par
tic
les
分类号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球磨时间对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瑞
冯可芹
周翔
李娅
机构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5-107,共3页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01561-3-1)
文摘
用球磨机将配料比为15wt%(Ti+C)-65wt%Fe-20wt%Cu(Ti∶C化学计量比为1∶1)的粉末球磨不同时间后,压制得到圆柱压坯,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作用下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球磨时间(0~6 h)对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球磨后,电场原位合成产物主要由Fe、Cu和TiC组成;球磨过程有助于电场原位合成反应中TiC的合成。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颗粒逐渐细化,电场原位合成产物TiC晶粒逐渐细化,Fe-Cu-TiC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硬度先增加后减小,耐磨性有所提高;原始粉末球磨4 h制备的该复合材料有较高的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及低的磨损率。
关键词
fe
-
cu
-
tic
复合材料
球磨时间
电场原位合成
Keywords
fe
-
cu
-
tic
composite
ball milling time
electric field in-situ synthesis
分类号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的过程研究(英文)
张瑞
冯可芹
孟军虎
张光明
王海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2
TiC颗粒增强Fe-Cu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魏仕烽
冯可芹
陈洪生
张瑞
张光明
邓伟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3
球磨时间对电场原位合成Fe-Cu-TiC复合材料的影响
张瑞
冯可芹
周翔
李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