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方瑜 贺友 +2 位作者 宋心奥 张谦温 孙锦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5-1413,共9页
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不仅可以节约化石燃料,还可以将化工产业的废产物CO_(2)加以转化利用,既可以减少CO_(2)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可以制备人们生活中必需的化学品。合理开发利用CO_(2)能够代替化石燃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不仅可以节约化石燃料,还可以将化工产业的废产物CO_(2)加以转化利用,既可以减少CO_(2)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可以制备人们生活中必需的化学品。合理开发利用CO_(2)能够代替化石燃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叙述了CO_(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针对CO_(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两条路径CO_(2)-Fischer-Tropsch直接法(CO_(2)-FT)和甲醇介导间接法(CO_(2)-MTO),分别阐述了两种路径所用催化剂类型、助剂、载体对CO_(2)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的影响,最后对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fe催化剂 低碳烯烃 费托合成 CO转化
下载PDF
煤焦油重馏分与煤共处理加氢液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颜丙峰 王光耀 Richard Bauman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4-196,共3页
为提高煤加氢液化的产率,对高温煤焦油和中低温煤焦油重馏分分别与煤进行了共处理液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Fe系催化剂,2种油与煤共处理,煤的转化率均可达95%以上,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产率也比较低,不超过4%;但高温煤焦油与煤共... 为提高煤加氢液化的产率,对高温煤焦油和中低温煤焦油重馏分分别与煤进行了共处理液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Fe系催化剂,2种油与煤共处理,煤的转化率均可达95%以上,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产率也比较低,不超过4%;但高温煤焦油与煤共处理得到的油产率更高,超过80%。对高温煤焦油与煤共处理的液固产物进行蒸馏,发现柴油馏分(170~350℃)约占50%。最后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煤油共处理的影响,发现添加1%Fe系催化剂要好于添加200×10-6Mo系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中低温煤焦油 煤加氢液化 fe催化剂
下载PDF
苯酚甲醇气相烷基化合成2,6-二甲酚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香兰 衷晟 +1 位作者 黄华 佘喜春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7期72-73,共2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系复合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对苯酚-甲醇气相烷基化合成2,6-二甲酚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0.2MPa、反应温度340℃,液态空速0.5 h-1,苯酚∶甲醇∶水=1∶5∶0.5(mol/mol)的反应条件下,苯酚单程转化率达99%,2,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系复合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对苯酚-甲醇气相烷基化合成2,6-二甲酚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0.2MPa、反应温度340℃,液态空速0.5 h-1,苯酚∶甲醇∶水=1∶5∶0.5(mol/mol)的反应条件下,苯酚单程转化率达99%,2,6-二甲酚选择性85%以上,邻位总选择性在98%以上。催化剂制备简单,再生容易,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酚 苯酚 甲醇 烷基化 fe催化剂
下载PDF
与微反应器一体化的费托合成Fe系催化剂基体的碱腐蚀制备研究
4
作者 王彦谦 任世杰 王远洋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10期35-40,共6页
熔融KOH因更高的腐蚀温度和100%的浓度,腐蚀率达KOH溶液的56.15~790.77倍。以碳20材质和20 g·(5根)^(-1)的KOH用量于500℃腐蚀3 h的最优参数制备的费托合成Fe系催化剂基体钢管达最高10.28%的腐蚀率;其表面残留少量KOH,呈现很多不... 熔融KOH因更高的腐蚀温度和100%的浓度,腐蚀率达KOH溶液的56.15~790.77倍。以碳20材质和20 g·(5根)^(-1)的KOH用量于500℃腐蚀3 h的最优参数制备的费托合成Fe系催化剂基体钢管达最高10.28%的腐蚀率;其表面残留少量KOH,呈现很多不规则粗糙微坑和大量孔隙。碳20材质因含碳较316L和304更易被腐蚀,越多的KOH用量和越高腐蚀温度越易获得高腐蚀率,腐蚀5 h则形成严重的钝化膜降低腐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费托合成 fe催化剂 碱腐蚀法 腐蚀率 正交分析
下载PDF
与微反应器一体化的Fe系催化剂制备及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彦谦 任世杰 王远洋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8,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结构钢管(Fe)基体上,浸渍共活性成分(Mn、Co或Ce)制备了Fe系双组分催化剂(Fe-Mn:D1~D3,Fe-Co:D4~D6,Fe-Ce:D7~D9),从而与基体形成一体化微反应器。对催化剂在费托合成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结构钢管(Fe)基体上,浸渍共活性成分(Mn、Co或Ce)制备了Fe系双组分催化剂(Fe-Mn:D1~D3,Fe-Co:D4~D6,Fe-Ce:D7~D9),从而与基体形成一体化微反应器。对催化剂在费托合成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提高CO和H_(2)转化率,而低温有利于降低CH_(4)选择性并提高C_(2)~C_(4)烃类选择性,C_(2)~C_(4)烃类收率几乎均在300℃达峰值,其中D3最高,达38.84%。以300℃的C_(2)~C_(4)烃类选择性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最优制备条件:Fe-Mn活性组份、2.0 mol/L前驱体浓度、1 h浸渍时间和300℃焙烧温度。活性组份是影响C_(2)~C_(4)烃类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前驱体浓度和浸渍时间的影响次之,焙烧温度影响最小。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浸渍共活性组份后催化剂表面平滑,仅有少量不规则微坑和孔隙,相对均匀的表面活性组份分布可提升其对费托合成的催化性能;高前驱体浓度有利于获得晶化程度更高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催化剂 微反应器 费托合成 性能评价 正交试验 C_(2)~C_(4)烃类选择性
下载PDF
乙烯齐聚助催化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隋军龙 董立霞 刘珺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72-74,共3页
文章综述了乙烯齐聚反应中助催化剂类型及其对催化剂活化机理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种类助催化剂的分析比较,结论表明:在乙烯齐聚领域,甲基铝氧烷(MAO)仍是当前主流的助催化剂,但用于替代MAO的新型助催化剂的研发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之... 文章综述了乙烯齐聚反应中助催化剂类型及其对催化剂活化机理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种类助催化剂的分析比较,结论表明:在乙烯齐聚领域,甲基铝氧烷(MAO)仍是当前主流的助催化剂,但用于替代MAO的新型助催化剂的研发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并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了助催化剂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齐聚 fe催化剂 催化剂 烷基铝 有机硼化物
下载PDF
制备高碳醇稀土改性Cu-Fe催化剂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寿长 王海荣 陈凌霞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9-312,共4页
在Cu Fe系催化剂中添加稀土 ,利用稀土改性提高Cu Fe系催化剂的活性 ,或直接利用氮氢混合气还原脂肪酸酯制备高碳脂肪醇。用纯氢气作气源 ,添加 1%的Sm2 O3,高碳醇收率可提高约 3 %。用氮氢混合气作气源 ,不含稀土的Cu Fe系催化剂活性... 在Cu Fe系催化剂中添加稀土 ,利用稀土改性提高Cu Fe系催化剂的活性 ,或直接利用氮氢混合气还原脂肪酸酯制备高碳脂肪醇。用纯氢气作气源 ,添加 1%的Sm2 O3,高碳醇收率可提高约 3 %。用氮氢混合气作气源 ,不含稀土的Cu Fe系催化剂活性大幅度下降。添加Y、Nd等可阻止其活性下降甚至提高其活性。与不含稀土的Cu Fe系催化剂相比 ,添加 1%的Nd2 O3 或 1%的Y2 O3 可分别提高高碳醇收率 2 9%和3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醇 Cu-fe催化剂 脂肪酸酯 还原 稀土改性
下载PDF
Cu-Zn催化剂的CO水汽变换反应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米万良 孙丹杰 +2 位作者 龚娟 苏庆泉 贾冬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29,共6页
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烧结对Cu-Zn和Fe-Cr催化剂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表征手段,探讨了用Cu-Zn系催化剂替代Fe-Cr系催化剂作为高变催化剂的可行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初期活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不仅在低变温度,而... 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烧结对Cu-Zn和Fe-Cr催化剂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表征手段,探讨了用Cu-Zn系催化剂替代Fe-Cr系催化剂作为高变催化剂的可行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初期活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不仅在低变温度,而且在高变温度下也优于Fe-Cr系催化剂;从催化剂的烧结特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虽然在450℃的高温烧结条件下于初期阶段烧结明显,但500h之后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后的活性仍优于Fe-Cr系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与CO化学吸附量测试结果相吻合.据此提出了不使用Fe-Cr系催化剂,在高、低温变换过程均使用Cu-Zn系催化剂的CO变换工艺,可将入口体积分数10%的CO去除到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Cu-Zn催化剂 fe-Cr催化剂 烧结
原文传递
Fe-Al催化剂催化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 被引量:1
9
作者 史亚君 胡敏杰 +2 位作者 王家荣 傅志强 房江华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0,145,共5页
以Fe(acac)3-Al(i-Bu)3(acac表示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腈(AN)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聚合,考察了聚合规律,用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了共聚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动力学实验表明聚合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 以Fe(acac)3-Al(i-Bu)3(acac表示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腈(AN)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聚合,考察了聚合规律,用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了共聚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动力学实验表明聚合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6.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催化剂 共聚 丙烯腑 反应动力学 甲基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