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Ni比对WC-Fe-Ni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稳稳 罗兵辉 +1 位作者 高阳 柏振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98-1807,共10页
在1450℃下低压烧结制备5种不同Fe/Ni比(质量比)的WC-Fe-Ni硬质合金,通过SEM、TEM、XRD、力学性能测试和电化学测试研究Fe/Ni比对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Fe/Ni比增大,晶粒尺寸先下降后上升;Fe/Ni比为3:1时,合金晶... 在1450℃下低压烧结制备5种不同Fe/Ni比(质量比)的WC-Fe-Ni硬质合金,通过SEM、TEM、XRD、力学性能测试和电化学测试研究Fe/Ni比对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Fe/Ni比增大,晶粒尺寸先下降后上升;Fe/Ni比为3:1时,合金晶粒尺寸最小,为1.24μm;合金抗弯强度变化趋势和晶粒尺寸变化呈反比;硬度不断提高,断裂韧性变化与烧结致密度变化均保持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Fe/Ni比为3:1时,合金断裂方式主要为沿晶断裂,在Fe/Ni比不等于3:1时会出现较多穿晶断裂;合金耐酸性溶液腐蚀能力不断变差。当Fe/Ni比为3:1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其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腐蚀电流密度分别达到934HV、3047MPa、23.3 MPa?m^(1/2)、3.98×10^(-5)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fe-ni硬质合金 fe/ni WC晶粒大小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耐蚀性能
下载PDF
ZCuAl9Fe4Ni4Mn2镍铝青铜的化学成分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高峰 马敏团 +3 位作者 黄引平 杨小建 杨军 邓培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26-127,131,共3页
研究了ZCu Al9Fe4Ni4Mn2镍铝青铜螺旋桨材料化学元素、铝当量和铁镍比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金的最佳成分范围。
关键词 镍铝青铜 螺旋桨 铝当量 铁镍比
下载PDF
Fe/Ni比对Li_(1.2)Fe_(0.2-x)Ni_(0.1+x)Mn_(0.5)O_(2)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朱志红 肖雨刚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1年第9期34-40,共7页
通过调整化学组成x(x为0、0.05、0.1),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了不同Fe/Ni比的前驱体,经700℃高温煅烧合成出纳米Li_(1.2)Fe_(0.2-x)Ni_(0.1+x)Mn_(0.5)O_(2)材料。XRD分析表明随着Fe/Ni比增大,材料的晶体结构由α-NaFeO_(2)层状结构向单斜C... 通过调整化学组成x(x为0、0.05、0.1),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了不同Fe/Ni比的前驱体,经700℃高温煅烧合成出纳米Li_(1.2)Fe_(0.2-x)Ni_(0.1+x)Mn_(0.5)O_(2)材料。XRD分析表明随着Fe/Ni比增大,材料的晶体结构由α-NaFeO_(2)层状结构向单斜C2/m结构过渡,晶系对称性降低。x=0.05时(Fe/Ni比为1:1),Li_(1.2)Fe_(0.2-x)Ni_(0.1+x)Mn_(0.5)O_(2)纳米材料(LFNMO-1F1N)具有良好的α-NaFeO2层状结构和更完整的层状程度,晶粒尺寸为10.96nm。SEM分析表明LFNMO-1F1N为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粒径范围38~62 nm。恒电流测试结果表明,在0.1C倍率下,LFNMO-1F1N的首次可逆容量高达258.9 mAh·g^(-1),远高于LFNMO-2F1N(191.6 mAh·g^(-1))和LFNMO-1F2N的可逆容量(155 mAh·g^(-1)),在2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仍有138.4 mAh·g^(-1)。在1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可逆容量仍有122.6mAh·g^(-1),保持率为78.6%。研究结果表明,当Fe/Ni比为1:1时,Li_(1.2)Fe_(0.15)Ni_(0.15)Mn_(0.5)O_(2)纳米颗粒具有最大的可逆比容量、最佳倍率与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固溶体 Li_(1.2)fe_(0.2-x)ni_(0.1+x)Mn_(0.5)O_(2) fe/ni 自蔓延燃烧
下载PDF
金属盐比值对Fe-Ni-P-B合金化学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维清 王玲玲 +3 位作者 黄桂芳 李小凡 王荣吉 唐黎明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7,共4页
 在铜基上化学镀Fe Ni P B四元合金,研究了FeSO4/(FeSO4+NiSO4)金属盐比值对沉积速率、镀层结构的影响,测试了镀层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镀层沉积速率随FeSO4/(FeSO4+NiSO4)金属盐比值的增加先增后减,金属盐比值为0.5...  在铜基上化学镀Fe Ni P B四元合金,研究了FeSO4/(FeSO4+NiSO4)金属盐比值对沉积速率、镀层结构的影响,测试了镀层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镀层沉积速率随FeSO4/(FeSO4+NiSO4)金属盐比值的增加先增后减,金属盐比值为0.5时,沉积速率达到极大值。镀层沉积速率影响镀层的结构,沉积速率增大,镀层出现非晶结构。镀层在不同介质溶液中的稳定性不同,在酸性介质中,由于镀层的溶解,电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而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由于氧的扩散缓慢,体系的电极电位会随时间负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盐比值 fe-ni-P-B合金 化学镀层 金属盐 比值
下载PDF
负载型Fe_2(SO_4)_3-NiSO_4/γ-Al_2O_3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祥生 石海信 晁会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7-1011,共5页
以Fe_2(SO_4)_3和NiSO_4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_2(SO_4)_3-(NiSO_4)/γ-Al_2O_3催化剂用于异丁烯齐聚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成型、焙烧温度、载Fe量和Fe/Ni原子比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成型后,反应活性有所降低,... 以Fe_2(SO_4)_3和NiSO_4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_2(SO_4)_3-(NiSO_4)/γ-Al_2O_3催化剂用于异丁烯齐聚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成型、焙烧温度、载Fe量和Fe/Ni原子比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成型后,反应活性有所降低,但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明显提高,选择的成型催化剂为三叶草外形、直径1.2 mm、长度2 mm。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或600℃、载Fe量为8%(w)和5%(w)、Fe/Ni原子比在(1∶4)^(1∶3)之间和(3∶1)^(4∶1)之间,在上述条件下,二聚物的选择性相对较高,三聚物的选择性相对较低,转化率适中,综合反应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烯 齐聚反应 载铁量 焙烧温度 fe/ni原子比
下载PDF
占空比对Fe-Ni-Cr合金镀层成分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志显 陈吉 +2 位作者 孙彦伟 陈晓明 常季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纳米晶Fe-Ni-Cr合金镀层,并研究了占空比对其成分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占空比为50%时,制备的Fe-Ni-Cr合金镀层成分稳定,其中Cr的质量分数达到37.4%;晶粒尺寸约为12.6nm;在3.5%的NaCl溶液中...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纳米晶Fe-Ni-Cr合金镀层,并研究了占空比对其成分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占空比为50%时,制备的Fe-Ni-Cr合金镀层成分稳定,其中Cr的质量分数达到37.4%;晶粒尺寸约为12.6nm;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约为-200mV,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0.27μA/cm2,电荷转移电阻约为12 000Ω/cm2,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空比 fe-ni-Cr合金镀层 成分 耐蚀性
下载PDF
Co和Ti在Fe-Ni-Al基固溶体α_1/α_2间分配比的扩散偶法研究
7
作者 郝士明 李锦红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利用Fe Ni Al Co Ti多元扩散偶研究了界面处的α1+α2+(FeCo)2Ti三相在800℃下的相平衡,通过扩散偶界面两侧的相成分分析获知,Co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1 1,Ti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2 5.在Fe Ni Al合金中同时添加Co与Ti时... 利用Fe Ni Al Co Ti多元扩散偶研究了界面处的α1+α2+(FeCo)2Ti三相在800℃下的相平衡,通过扩散偶界面两侧的相成分分析获知,Co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1 1,Ti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2 5.在Fe Ni Al合金中同时添加Co与Ti时,其在固溶体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特征与Fe Ni Al Co和Fe Ni Al Ti系中一样,Co与Ti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仍均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TI fe-ni-Al基固溶体 分配比 扩散偶
下载PDF
铁铝含量对Fe-Cr-Ni合金渗铝涂层及其防结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茂虎 郑雁军 邢琳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渗铝法,在Fe-Cr-Ni合金表面制备渗铝涂层,并研究了其因渗剂中铁铝含量的不同对Fe-Cr-Ni合金渗铝、氧化及结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各组渗铝以及渗铝并氧化后的试样表面及截面微观形貌、相组织进行研究,并结合结焦增重曲...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渗铝法,在Fe-Cr-Ni合金表面制备渗铝涂层,并研究了其因渗剂中铁铝含量的不同对Fe-Cr-Ni合金渗铝、氧化及结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各组渗铝以及渗铝并氧化后的试样表面及截面微观形貌、相组织进行研究,并结合结焦增重曲线发现,铁铝比例的增加能够促使合金表面形成平整致密的渗铝涂层,提高氧化膜的质量,但也会降低渗层的厚度,影响表面氧化膜的连续性。选用合适的铁铝含量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氧化铝涂层,进而达到防结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ni合金 铁铝比 渗铝涂层 氧化膜 防结焦
原文传递
铁钴镍合金配比对层间真空涂覆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宜亚丽 秦越 +3 位作者 冯康康 沈晓龙 张彪 金贺荣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在复合板基层与复层中间添加金属夹层可以阻隔界面间发生的元素扩散,但传统的真空热轧法因界面真空度不易保证,在夹层与复合板结合界面处极易出现氧化物和杂质。因此,采用熔融态夹层添加方法,选取流动性较好的铁钴镍合金作为夹层材料,... 在复合板基层与复层中间添加金属夹层可以阻隔界面间发生的元素扩散,但传统的真空热轧法因界面真空度不易保证,在夹层与复合板结合界面处极易出现氧化物和杂质。因此,采用熔融态夹层添加方法,选取流动性较好的铁钴镍合金作为夹层材料,从提升合金熔体流动性角度出发,基于流体力学控制定律以及合金凝固理论,考虑及合金熔体剪切力和表面压力对涂覆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合金配比影响下的半定量熔体层间涂覆数学模型;运用JMatPro软件分析了铁、钴、镍各元素质量分数变化对合金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以流动距离为指标,进行不同合金配比下的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通过直观分析法确定涂覆率较高的合金配比方案;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确定初始涂覆温度为1650℃,涂覆压差为85 kPa,吸口直径为8 mm和夹层宽度为16 mm的涂覆工艺参数,依靠锭模旋转式真空电弧熔炼/吸铸系统,进行不锈钢复合板坯层间真空涂覆试验,并对比不同合金配比下层间涂覆情况,结果表明,铁钴镍合金在铁质量分数较小及镍质量分数较大时夹层涂覆率相对较高;选用Ni_(80)Co_(15)Fe_(5)合金,成功制得了涂覆完整的夹层,涂覆效果及夹层表面质量良好,与数学模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与模型分析所得结论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夹层 铁钴镍合金 合金配比 复合板
原文传递
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的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萍 魏峰 +3 位作者 陈欣元 刘洋 史晓平 陶金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6,26,共6页
为了考察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的性能,对电沉积法制备的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进行了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的压降随F因子和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液泛点的Ff因子达到2 m/(s·kg^(0.5)·m^(1.5))以上... 为了考察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的性能,对电沉积法制备的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进行了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的压降随F因子和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液泛点的Ff因子达到2 m/(s·kg^(0.5)·m^(1.5))以上,且每米填料的理论板数达到3块板以上。相比铸造法制备的泡沫铝和泡沫碳化硅规整填料,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的压降低、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其传质性能与传统规整填料M250Y和BX500相当。在实验基础上,拟合了泡沫铁铬镍规整填料的压降关联式和液泛气速关联式,为今后的工业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铁铬镍 规整填料 电沉积 操作弹性 流体力学性能 传质性能
下载PDF
铁钴镍配比对WC-8(Fe/Co/Ni)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庚 栾道成 方琴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WC-8(Fe/Co/Ni)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的铁钴镍配比对WC-8(Fe/Co/Ni)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o:Ni=65:20:15时,合金获得了比普通YG8硬质合金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值分别达到14....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WC-8(Fe/Co/Ni)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的铁钴镍配比对WC-8(Fe/Co/Ni)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o:Ni=65:20:15时,合金获得了比普通YG8硬质合金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值分别达到14.68g·cm(-3)、90.6HRA和183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镍 配比 YG8硬质合金
下载PDF
FeNi磁粉/聚氨酯(Pu)复合物的电磁屏蔽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窦振宇 何东霖 +3 位作者 张峻铭 段本方 乔亮 王涛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2020年第4期24-28,共5页
以球磨后的FeNi磁粉为原料,采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备成磁粉/聚氨酯(Pu)复合物,观察了磁粉的形貌与复合物中磁粉的分布形态,发现复合物中片状FeNi磁粉高度取向。实验还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磁粉/Pu复合物,测量其各项磁性能参数,发现复合物呈现... 以球磨后的FeNi磁粉为原料,采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备成磁粉/聚氨酯(Pu)复合物,观察了磁粉的形貌与复合物中磁粉的分布形态,发现复合物中片状FeNi磁粉高度取向。实验还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磁粉/Pu复合物,测量其各项磁性能参数,发现复合物呈现明显的平面各向异性,且有很高的磁导率与介电常数。最后采用微带线法测量了复合物在0.1~10GHz下的传输与反射参数,计算了复合物的功率损耗比。取向片状FeNi磁粉/Pu复合物在2~10GHz的宽频下,功率损耗比Ploss/Pin约为0.9,基本达到了90%的屏蔽效能,呈现出较好的高频近场噪声抑制效果。此外,还探究了复合物厚度及FeNi磁粉在复合物中所占的比例对其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磁粉/聚氨酯复合物 电磁屏蔽 电磁参数 功率损耗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