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l基复合材料化学相容性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范润华 尹衍升 边秀房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4,共5页
Fe-Al是一种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结构材料,利用高强度、高模量的颗粒、纤维或晶须增强是进一步改善其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方法,通过热力学计算预测增强相和基体的化学相容性,以方便进一步实验研究。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材料 化学相容性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Fe-Al/Al_2O_3 composite with Cr,Mo and Ti
2
作者 李爱民 孙康宁 +2 位作者 毕见强 尹衍升 张玉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3年第4期860-863,共4页
When Cr, Mo and Ti were added to Fe Al/Al 2O 3 composite, the be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composite were increased sharply. The highest value of bending strength can exceed 600 MPa and the average v... When Cr, Mo and Ti were added to Fe Al/Al 2O 3 composite, the be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composite were increased sharply. The highest value of bending strength can exceed 600 MPa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fracture toughness exceed 12 MPa·m 1/2 . With increasing content of Mo and Ti, the be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both express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first and then decreasing. When the alloying elements were added to the composites the alloying extent is improved. The fracture mode of the composites are mainly transcrystal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合金 费尔合金 机械性能 显微结构 fe-al/al2O3复合材料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玉军 尹衍升 +2 位作者 谭训彦 龚红宇 张景德 《粉末冶金工业》 CAS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介绍了粉末Fe-Al金属间化合物制备的工艺过程,通过球磨机械合金化并结合热处理制备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粉末材料。
关键词 fe-al 金属间化合物 制备工艺 粉末材料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陶瓷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玉军 尹衍升 包志臣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Fe Al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该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着Fe Al金属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硬度降低。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陶瓷 复合材料 增韧
下载PDF
Fe-Al基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的制备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玉军 李爱菊 +2 位作者 李春胜 赵天平 尹衍升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3,共4页
介绍了Fe-Al基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的制备工艺过程,并讨论分析了工艺过程对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经过20 小时的高速球磨并在750 ℃下予烧可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粉末材料。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粉末 制备工艺 铁铝基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Fe-Al intermetallic coating on 45 steel synthesized by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ology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晓林 姚正军 +2 位作者 顾雪冬 丛伟 张平则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9年第1期143-148,共6页
A binary Fe-Al alloyed layer was synthesized on 45 steel by means of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The corrosion-resisting layer prepared is composed of a sedimentary layer and a diffusion layer, with... A binary Fe-Al alloyed layer was synthesized on 45 steel by means of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The corrosion-resisting layer prepared is composed of a sedimentary layer and a diffusion layer,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about 180 μm. The aluminum content of the alloyed layer shows gradual change from surface to the inside of substrate. The ideal profile is beneficial to the metallurgical bonding of the surface alloying layer with substrate materials. The microstructure of both layers consists of the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which is FeAl with B2 structure in the sedimentary layer and Fe3Al with incompletely ordered DO3 structure in the diffusion layer. The protective film exhibits high micro-hardnes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bstrate of 45 steel,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uminized sample is much higher in 2.0% Na2S and 0.05 mol/L Na2SO4 + 0.5 mol/L NaCl mixed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基金属间化合物粉末 光束合金化 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涂层在800℃下的氧化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3 位作者 朱胜 马世宁 张伟 朱子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8-371,共4页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在 2 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测试了涂层在 80 0℃下的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Fe Al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对数规律 ,其在 5h后的氧化增重低于 2 0G钢 ;涂层的氧化物为Al2 O3 、Fe2 ...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在 2 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测试了涂层在 80 0℃下的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Fe Al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对数规律 ,其在 5h后的氧化增重低于 2 0G钢 ;涂层的氧化物为Al2 O3 、Fe2 O3 、Fe3 O4和FeO等 ,且其分布不均匀 ;涂层表面优先形成具有保护性的Al2 O3 膜 ,阻止了涂层的进一步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下载PDF
Fe_3Al/18-8不锈钢扩散焊界面附近的元素扩散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亚江 王娟 +1 位作者 尹衍升 马海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对Fe3Al/18-8钢扩散焊界面附近元素的分布进行计算并通过电子探针(EPMA)进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界面附近靠近18-8钢一侧,其Al,Ni元素的计算值和实测值有所差别,Fe,Cr元素分布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较为接近.加热温度1333 K时,Cr元素在Fe3Al/1... 对Fe3Al/18-8钢扩散焊界面附近元素的分布进行计算并通过电子探针(EPMA)进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界面附近靠近18-8钢一侧,其Al,Ni元素的计算值和实测值有所差别,Fe,Cr元素分布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较为接近.加热温度1333 K时,Cr元素在Fe3Al/18-8钢界面附近扩散距离增加至80 μm,Ni元素扩散距离增加至140 μm.Fe3Al/18-8钢扩散焊界面过渡区宽度为x2=7.5×102exp(-75.2/RT)(t-t0).在一定加热温度下,保温时间超过60 min以后界面过渡区宽度不再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金属间化合物 扩散焊 界面 元素扩散
下载PDF
Fe/Al异种金属扩散界面区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敬 尹小燕 杨帅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7,5,共3页
铝及铝合金/钢焊接接头结合面上易产生Fe-Al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使接头性能下降。而Fe,Al为主要代表元素,为研究方便,故采用真空扩散焊技术对Fe/Al异种材料进行焊接。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及显微硬度计对扩散界面附... 铝及铝合金/钢焊接接头结合面上易产生Fe-Al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使接头性能下降。而Fe,Al为主要代表元素,为研究方便,故采用真空扩散焊技术对Fe/Al异种材料进行焊接。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及显微硬度计对扩散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结构、元素分布及扩散区硬度分布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e/Al异种材料真空扩散焊在不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Tp=560℃,压力强度p=1 MPa的条件下获得的焊接接头,接头界面区形成了暗灰色的新相化合物层,即生成了FeAl2,Fe2Al5等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扩散反应层厚度随之增加;扩散反应区显微硬度(范围为HV626~HV1 078)明显存在3个不同的硬度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扩散焊 显微组织 反应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在650℃下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梁秀兵 朱子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33,共4页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2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利用热重天平测试了涂层在650 ℃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Al/WC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出对数规律;涂层的氧化物以Al2O3、Fe2O3、Fe3O4和FeO等为主...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2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利用热重天平测试了涂层在650 ℃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Al/WC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出对数规律;涂层的氧化物以Al2O3、Fe2O3、Fe3O4和FeO等为主,且其分布不均匀;涂层表面优先形成具有保护性的Al2O3膜,阻止了涂层的进一步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铝钢复合板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世宏 罗小兵 +3 位作者 苏航 柴锋 柴希阳 杨才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7-945,共9页
作为船舶钢质主船体和铝质上层建筑的过渡连接件,铝钢复合板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船舶建造的质量。采用SEM、XRD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Al-Al-Steel爆炸复合板的铝钢界面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通过拉脱和剪切试验,... 作为船舶钢质主船体和铝质上层建筑的过渡连接件,铝钢复合板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船舶建造的质量。采用SEM、XRD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Al-Al-Steel爆炸复合板的铝钢界面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通过拉脱和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界面结合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从315升高到550℃,纯铝层金属的硬度从47HV降低到21HV,发生明显的软化;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50℃时,在界面处形成了一层呈连续分布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新形成的化合物类型为Fe2Al5和FeAl3;并且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铝钢界面的结合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其中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是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复合板 爆炸复合 热处理温度 界面结合强度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原文传递
Sliding wear behavior of high velocity arc sprayed Fe-Al coating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1 位作者 马世宁 张伟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Fe Al intermetallics based coating produc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ique under dry sliding at room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ball on disc tribotester. The ef...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Fe Al intermetallics based coating produc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ique under dry sliding at room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ball on disc tribotester. The effect of sliding speed on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of the coating was studied. The worn surface of the coating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o explore sliding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s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steps during the trail. Both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wear of the coating increase with increased sliding speed due to accelerated crack propagation rate and lamellar structure with poor ductility of the coating. The coating surface is subjected to alternately tensile stress and compression stress during sliding wear process, and the predominant wear mechanism of the coatings appears to be brittle fracture and del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al intermetallics COATING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光束合金化涂层的组织分层现象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军斌 单际国 任家烈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0-32,共3页
在 4 5钢表面预涂纯Al粉 ,用光束合金化的方法合成了Fe/Al化合物涂层。使用SEM、EDS、X ray衍射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特点及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Fe/Al化合物涂层发生了组织分层现象 ,表层为FeAl +Fe3AlC0 5层 ,第二层为Fe3Al+Fe3AlC0... 在 4 5钢表面预涂纯Al粉 ,用光束合金化的方法合成了Fe/Al化合物涂层。使用SEM、EDS、X ray衍射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特点及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Fe/Al化合物涂层发生了组织分层现象 ,表层为FeAl +Fe3AlC0 5层 ,第二层为Fe3Al+Fe3AlC0 5层。发生组织分层现象是由合金化过程熔池中Al的含量由表层到底部逐渐减小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合金化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微观组织 物相
下载PDF
硅对45钢热浸镀铝层真空扩散处理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琦 尹付成 +1 位作者 赵满秀 李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5,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手段研究了铝池中的硅对热浸镀铝层在真空高温扩散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确定了扩散层的组成相,研究了镀层的生长动力学,讨论了扩散层空洞带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铝池中的硅能减少热浸镀铝层的厚度...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手段研究了铝池中的硅对热浸镀铝层在真空高温扩散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确定了扩散层的组成相,研究了镀层的生长动力学,讨论了扩散层空洞带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铝池中的硅能减少热浸镀铝层的厚度。在同样的扩散条件下硅的添加抑制了Fe2Al5的生长,促进了FeAl和富铝α-Fe层的生长。扩散处理时从含硅的Fe2Al5中容易析出τ1-(Al,Si)5Fe3相或FeAl相。硅的加入使得FeAl层和富铝α-Fe层间的空洞或晶间裂纹易于早期出现,但随着扩散时间的延长,又逐渐减小或消失。空洞的形成与消失与硅在FeAl层中的富聚有关。由于Fe2Al5相与其中析出的τ1-(Al,Si)5Fe3相发生包共晶反应,即:τ1+Fe2Al5L+FeAl,形成了不连续的外侧FeAl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铝 扩散处理 铁铝化合物 空洞
原文传递
Fe-Al-x%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文雄 黄本生 +2 位作者 余鸿雁 张顺顺 肖晓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3,共7页
采用Fe、Al金属粉末通过烧结反应合成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但在特定的加热速率下,为了防止Fe与Al之间的自蔓延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添加不同比例的Si来实现其控制,并研究了添加Si前后的孔隙率、不同烧结温度下的物相组成以及抗氧化... 采用Fe、Al金属粉末通过烧结反应合成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但在特定的加热速率下,为了防止Fe与Al之间的自蔓延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添加不同比例的Si来实现其控制,并研究了添加Si前后的孔隙率、不同烧结温度下的物相组成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Al-x%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最高孔隙率为60.31%,添加Si对孔隙率影响不大;通过高温烧结可获得成分均匀单一的FeAl;通过热分析发现添加Si对Fe、Al间的自蔓延反应有抑制作用,且添加Si后的多孔材料抗氧化性能均优于未添加的,在烧结温度为1000℃、添加4%Si时,FeAl多孔材料抗氧化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多孔材料 SI 孔隙率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综述
16
作者 陈维铅 喇培清 +1 位作者 李亚明 许世鹏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2-153,共12页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良好等优点,且成本低廉,成为镍基高温合金潜在的替代结构材料。综述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元素掺杂/微合金化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涂层的室温脆性、高温强度、界面结...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良好等优点,且成本低廉,成为镍基高温合金潜在的替代结构材料。综述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元素掺杂/微合金化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涂层的室温脆性、高温强度、界面结合、抗高温氧化及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设计了第一性原理研究B2型Fe-Al合金耐氯化盐腐蚀机理的理论计算方案,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于Fe-Al合金及涂层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 界面强度
下载PDF
21.4wt%Al的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1250℃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俊友 刘杰 +2 位作者 邹敦叙 张艺 景旭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研制一种含21.4wt%Al的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1250℃的抗氧化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1.4%Al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铸态组织为FeAl相,在1250℃下的氧... 研制一种含21.4wt%Al的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1250℃的抗氧化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1.4%Al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铸态组织为FeAl相,在1250℃下的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膜只有一层为Al2O3膜,与基材结合得很紧密,不易剥落,保护了基材,使基材在1250℃下呈现完全抗氧化性,成分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 1250℃ 抗氧化 氧化膜
原文传递
热浸镀铝对15CrMo水冷壁管热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桑清莲 张兰 王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71-173,共3页
采用热浸镀铝及随后的高温扩散处理在15CrMo钢表面制备热浸镀铝镀层。对热浸镀铝15CrMo钢和未处理15CrMo钢进行等温氧化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热浸镀工艺获得了包含FeAl和Fe_3Al两相的镀层,镀层内存在Kirkendall孔洞和碳化物聚集区。相比... 采用热浸镀铝及随后的高温扩散处理在15CrMo钢表面制备热浸镀铝镀层。对热浸镀铝15CrMo钢和未处理15CrMo钢进行等温氧化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热浸镀工艺获得了包含FeAl和Fe_3Al两相的镀层,镀层内存在Kirkendall孔洞和碳化物聚集区。相比较未处理15CrMo钢而言,热浸镀铝15CrMo钢具有优异的耐氧化抗性。热浸镀铝15CrMo钢的氧化增重曲线在650、850℃下缓慢升高;在850℃,未处理的15CrMo钢具有较差的耐氧化性,其氧化增量曲线随氧化时间延长而线性升高。在热氧化过程中,优先形成于铝化钢表面的Al_2O_3可作为屏障而阻碍氧进入镀层,而在裂纹周边形成的Fe_2O_3对镀层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耐热氧化性 热浸镀铝 15CRMO钢
下载PDF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及其涂层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优 邓楠 +1 位作者 佟振峰 周张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1221-21227,共7页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凭借其较高的高温抗蠕变能力、良好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和硫化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具有B2、DO_(3)和A2三种晶体结构,晶型难以准确控制,且DO_(3)结构在室温下脆性高,给制备和加工带来困难。这些缺点极大地限制了...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凭借其较高的高温抗蠕变能力、良好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和硫化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具有B2、DO_(3)和A2三种晶体结构,晶型难以准确控制,且DO_(3)结构在室温下脆性高,给制备和加工带来困难。这些缺点极大地限制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在工业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包括传统熔铸法和粉末冶金法等常见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增材制造法和冷喷涂、热喷涂等涂层制备方法。同时,针对涂层材料中铁铝两相的反应控制这一关键问题,本文聚焦如何预判铁铝涂层界面反应中原位生成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化合反应发生顺序的研究现状,分析对比了两种预判方法——相图法和焓变值计算法。其中,相图只能表征热平衡状态下的相分布,各相区域代表该温度、成分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终产物,局限性大,较难准确预测实际热处理过程中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出现顺序和种类。通过从热力学角度进行焓变值计算,结合Kirchhoff公式,可计算并绘制常见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焓变值-温度曲线,进而分析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反应发生顺序。焓变值计算法的理论结果与已报道的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弥补了相图法的不足,对制备特定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 铁铝涂层 界面反应 焓变值计算法
下载PDF
加热扩散对电弧喷涂Al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德元 唐勇 贾倩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8-504,共7页
为了提高Al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及硬度,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在Q235碳钢基体上制备了Al涂层.结果表明,经过加热扩散处理后Al涂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了扩散层.涂层厚度、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对扩散层具有一定影响.当加热温度为800℃和900℃时,Al涂... 为了提高Al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及硬度,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在Q235碳钢基体上制备了Al涂层.结果表明,经过加热扩散处理后Al涂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了扩散层.涂层厚度、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对扩散层具有一定影响.当加热温度为800℃和900℃时,Al涂层主要形成相为Fe Al、Fe Al2、Fe Al3和Fe2Al5.经过加热扩散处理后Al涂层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且平均硬度相比未经加热扩散处理的Al涂层提高了10倍以上,利用扩散系数求出的扩散层深度与实际扩散层深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电弧喷涂 加热扩散 扩散层 抗高温氧化性 涂层硬度 Q235碳钢 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