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疲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敬国 《山东体育科技》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对近年来有关肌细胞收缩及疲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指出肌细胞疲劳可能与肌细胞能量物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肌细胞损伤有关。并认为肌细胞的损伤是由于机械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过载、线粒... 对近年来有关肌细胞收缩及疲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指出肌细胞疲劳可能与肌细胞能量物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肌细胞损伤有关。并认为肌细胞的损伤是由于机械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过载、线粒体钙超载、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所致。建议从营养学的角度对运动员加强磷酸原、糖、碱性盐、抗氧化剂的补充 ,以防治肌细胞疲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肌肉损伤 肌肉收缩 线粒体 自由基损伤
下载PDF
不同方向单腿跳跃落地及运动疲劳对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志鹏 曲峰 +2 位作者 刘鹏 杨杰 赖寒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向(前跳、斜跳与侧跳)单腿跳跃落地动作对造成非接触性ACL损伤风险的差异,同时考察神经肌肉疲劳对动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疲劳前、后完成的三...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向(前跳、斜跳与侧跳)单腿跳跃落地动作对造成非接触性ACL损伤风险的差异,同时考察神经肌肉疲劳对动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疲劳前、后完成的三种不同方向单腿跳跃落地动作,并对下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ACL损伤相关的部分下肢生物力学指标在不同动作及疲劳前、后存在一定的差异,触地时刻支撑腿髋关节屈角前跳>斜跳>侧跳;地面反作用力首次峰值时刻膝伸展力矩侧跳大于前跳,且疲劳后3种方向均有所增大;膝外展力矩侧跳与斜跳大于前跳;疲劳后地面反作用力首次峰值均有所增大。结论:侧跳与斜跳较前跳可能有更大的ACL损伤风险,尤其是侧跳落地动作的损伤风险相对较大;神经肌肉疲劳可增大单腿跳跃落地时的ACL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单腿落地 不同方向 前交叉韧带损伤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力学评价及其与损伤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夏锐 张希妮 +2 位作者 张燊 孙晓乐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综述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文献,对运动性疲劳诱导方案、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及其与损伤关系进行总结。现阶段,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运动性疲劳主要可分为传统型疲劳方案和功能型疲劳方案两种,传统型疲劳方案的模型主要有功率自行车、跑... 综述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文献,对运动性疲劳诱导方案、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及其与损伤关系进行总结。现阶段,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运动性疲劳主要可分为传统型疲劳方案和功能型疲劳方案两种,传统型疲劳方案的模型主要有功率自行车、跑台及台阶实验模型等;功能型疲劳方案更贴近运动实际或比赛中所发生的情况,通常表现为多运动平面相结合的运动形式。此外,对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力学评价主要从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关节力矩、肌电图指标等方面展开,不同疲劳方案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考虑将疲劳诱导方案和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以便将不同疲劳方案的诱导效果进行比较,为疲劳方案选择提供参考;同时,针对具体动作结构特征,更多地关注不同疲劳方案诱导后大脑-神经活化反馈及肌肉-骨骼激活效应的内在联系,理解不同疲劳方案间的生物力学机制差异,更深层次地探讨疲劳对运动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疲劳诱导方案 生物力学评价 运动损伤
下载PDF
螺旋藻对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立新 吕小川 +1 位作者 杨斌 林敬松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8-59,共2页
观察螺旋藻对大鼠力竭运动后自由基代谢及肌肉损伤标志酶的影响,发现螺旋藻能使力竭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使血清中肌肉损伤标志酶水平降低。显示螺旋藻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是较为理... 观察螺旋藻对大鼠力竭运动后自由基代谢及肌肉损伤标志酶的影响,发现螺旋藻能使力竭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使血清中肌肉损伤标志酶水平降低。显示螺旋藻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是较为理想的运动营养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骼肌损伤 螺旋藻 运动性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疲劳性骨折的医学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诸静其 汤光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疲劳性骨折是骨骼应力损伤性疾病,为反复异常应力作用于正常骨骼所致,与运动有关的人群好发,主要集中于下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骨骼肌肉病变,早期准确诊断疲劳性骨折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诊断疲... 疲劳性骨折是骨骼应力损伤性疾病,为反复异常应力作用于正常骨骼所致,与运动有关的人群好发,主要集中于下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骨骼肌肉病变,早期准确诊断疲劳性骨折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诊断疲劳性骨折的X线、CT、核素、MRI及超声等医学成像检查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性骨折 应力性损伤 运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核素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对小鼠抗疲劳及肝损伤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川南 吴天祥 雷露 《酿酒科技》 2019年第10期36-40,共5页
本实验以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为原料,以理化和生化指标为评价方法,通过连续灌胃实验观察不同年份、不同剂量酱香型白酒对小鼠抗疲劳及肝损伤的影响。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10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0d。末次给样30min后测定小... 本实验以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为原料,以理化和生化指标为评价方法,通过连续灌胃实验观察不同年份、不同剂量酱香型白酒对小鼠抗疲劳及肝损伤的影响。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10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0d。末次给样30min后测定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肝糖原、还原性谷胱甘肽酶(GS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表明,贮存4年、5年酱香酒低剂量组GSH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贮存4年、5年酱香酒低剂量及贮存3年、4年酱香酒中剂量的AST、ALT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3种酒样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贮存4年的低、高剂量及贮存5年的低剂量组肝糖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抗疲劳 肝损伤 小鼠
下载PDF
Aetiology and mechanisms of injury in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被引量:8
7
作者 Melanie Franklyn Barry Oake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8期577-589,共13页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MTSS) is a debilitating overuse injury of the tibia sustained by individuals whoperform recurrent impact exercise such as athletes and military recruits. Characterised by diffuse tibial a...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MTSS) is a debilitating overuse injury of the tibia sustained by individuals whoperform recurrent impact exercise such as athletes and military recruits. Characterised by diffuse tibial anteromedial or posteromedial surface subcutaneous periostitis, in most cases it is also an injury involving underlying cortical bone microtrauma, although it is not clear if the soft tissue or cortical bone reaction occurs first. Nuclear bone scan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can both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MTSS, but the patient's history and clinical symptoms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maging findings for a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as both imaging modalities have demonstrated positive findings in the absence of injury. However, MRI is rapidly becoming the preferred imaging modal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bone stress injuries.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MTSS, as the developing periosteal oedema can be identified. Retrospectiv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TSS patients have lower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at the injury site than exercising controls, and preliminary data indicates the BMD is lower in MTSS subjects than tibial stress fracture(TSF) subjects. The values of a number of tibial geometric parameters such as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section modulus are also lower in MTSS subjects than exercising controls, but not as low as the values in TSF subjects. Thus, the balance between BMD and cortical bone geometry may predict an individual's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MTSS. However,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how these factors alt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jury and to find the detailed structural cause, which is still unknow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as recently been used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ibial stress injuries and offer a promising future tool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MTSS. Contemporary accurate diagnosis of either MTSS or a TSF includes a thorough clinical 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Tibia injury Shin SPLINTS fatigue injury Strain gauge Cortical BONE geometry BONE mineral dens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下载PDF
力竭运动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钧 许豪文 +1 位作者 陈炳猛 孙新荣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和心肌中四碘甲腺原氨酸(T_4)、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及心肌中T_45′-脱单碘酶(T_45′-DI)活性、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和心肌中四碘甲腺原氨酸(T_4)、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及心肌中T_45′-脱单碘酶(T_45′-DI)活性、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力竭运动后血清和心肌中T_3水平显著升高(P<0.01),T_4水平无显著性改变,心肌中T_45′-DI活力显著升高(P<0.01),心肌中cAMP和cGM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力竭运动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的改变和心肌中第2信使含量的升高是造成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甲状腺激素 第2信使 力竭运动 心肌损伤 损伤机制
下载PDF
不同分级神经肌肉疲劳对冲击性落地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的非线性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强 胡婧 伍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3-1160,共8页
目的:考察随神经肌肉疲劳程度的进展,运动员在冲击性落地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以探讨由于疲劳所引起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等损伤的可能性机制。方法:9名女性篮球运动员通过变向跑和连续纵跳来获得下肢神经肌肉疲劳,疲劳进展的... 目的:考察随神经肌肉疲劳程度的进展,运动员在冲击性落地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以探讨由于疲劳所引起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等损伤的可能性机制。方法:9名女性篮球运动员通过变向跑和连续纵跳来获得下肢神经肌肉疲劳,疲劳进展的等级划分为无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在每个等级下,实验人员采集受试者落地动作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无疲劳相比,达到中度疲劳等级后落地过程中落地时间显著延长(P=0.004),膝关节刚度显著降低(P=0.046),髋(P=0.040)、膝(P=0.001)、踝(P<0.001)三个关节的屈曲角度峰值显著增大,髋关节伸力矩(P=0.007)和地面反作用力(P=0.002)峰值显著减小;与中度疲劳相比,达到重度疲劳等级后膝关节刚度显著增大(P=0.048),髋关节伸力矩(P=0.012)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17)显著增大。结论:疲劳对落地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产生了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疲劳的加深,落地策略的变化呈现由"硬着陆"到"软着陆"再到"硬着陆"的变化趋势.重度疲劳可能导致ACL等组织受到的被动载荷增加,导致其潜在性损伤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疲劳 损伤 落地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摄入L-肌肽对女子足球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肌肉损伤恢复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家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目的:探讨L-肌肽补充对女足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氧化伤害和肌肉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30名女足受试者,在完成身体基本测量和最大摄氧量测验后,依照个人最大摄氧量表现进行配对分组,各组分别进行高剂量L-肌肽(HL组)、低剂量L-肌... 目的:探讨L-肌肽补充对女足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氧化伤害和肌肉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30名女足受试者,在完成身体基本测量和最大摄氧量测验后,依照个人最大摄氧量表现进行配对分组,各组分别进行高剂量L-肌肽(HL组)、低剂量L-肌肽(LL组)、安慰剂(C组)补充.持续补充28 d后,在下坡跑运动前24h检测受试者肌肉损伤生理指标:最大等长收缩肌力、视觉模拟评分和血清肌酸激酶等氧化应激生化指标.次日在跑台上进行以70%最大摄氧量及强度在-15%坡度进行30 min下坡跑,在运动后24,48,72 h分别检测视觉模拟评分、最大等长收缩肌力、肌酸激酶,谷胱甘肽等指标.结果:LL组和HL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后测结果显著高于P组,p<0.05. LL组和HL组视觉模拟评分后测结果显著低于P组,p<0.05. LL组、 HL组的尿素氮、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后测结果显著低于P组,p<0.05. LL组、 HL组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后测结果显著低于P组,p<0.05; LL组、 HL组的超氧歧化酶后测结果显著高于P组.结论:摄入L-肌肽可以显著改善高强度运动后的肌力减退、肌肉疼痛,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肌肉疲劳和肌肉损伤指标;降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血清浓度,提升超氧歧化酶浓度,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此外研究发现,摄入低剂量L-肌肽与高剂量L-肌肽相比在衡量肌肉疲劳损伤和抗氧化等关键指标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女足 疲劳 损伤 氧化
下载PDF
黄芪生脉饮对疲劳合并心肌损伤大鼠模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亚慧 袁蓉 +7 位作者 缪宇 王娅 李芃琪 惠稼祺 潘予璠 李梓涵 信琪琪 丛伟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292-5298,共7页
探讨黄芪生脉饮对疲劳合并心肌损伤模型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地尔硫[艹卓]组及黄芪生脉饮组.模型组及给药组大鼠力竭游泳14 d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高位结扎手术.假手术组不游泳、心脏... 探讨黄芪生脉饮对疲劳合并心肌损伤模型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地尔硫[艹卓]组及黄芪生脉饮组.模型组及给药组大鼠力竭游泳14 d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高位结扎手术.假手术组不游泳、心脏手术仅穿线不结扎.自术后第4天起,模型组及给药组继续游泳4周,同时盐酸地尔硫[艹卓]组灌胃给予盐酸地尔硫[艹卓]20 mg·kg^(-1)·d^(-1),黄芪生脉饮组灌胃给予黄芪生脉饮浸膏0.95 g·kg^(-1)·d^(-1),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给药4周.通过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抓力、心脏病理形态学等指标,探讨黄芪生脉饮抗疲劳及心脏保护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初步阐明黄芪生脉饮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改善心肌损伤的机制.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功能指标LVEF、LVFS显著下降(P<0.01),抓力下降(P<0.05),血清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比例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生脉饮干预4周可显著提高大鼠LVEF和LVFS(P<0.01)、显著提高抓力(P<0.01)、降低血清BUN(P<O.01)及ALD水平(P<0.05)、减轻心肌的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P<0.01);同时黄芪生脉饮组大鼠心肌组织PINK1(P<0.01)和Parkin(P<0.0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黄芪生脉饮对疲劳合并心肌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过度自噬、抑制过高的ALD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保护心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生脉饮 疲劳 心肌损伤 线粒体 自噬
原文传递
复方五味子提取物对力竭游泳大鼠的抗疲劳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6-752,共7页
五味子、黄芪、丹参、枸杞和马齿苋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疲劳功效。然而,尚不清楚该5种中药材组合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这5种植物药材进行混合提取,得到了复方五味子提取物。然后考察了不同剂量的复方五味子提取物对力竭游泳大鼠... 五味子、黄芪、丹参、枸杞和马齿苋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疲劳功效。然而,尚不清楚该5种中药材组合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这5种植物药材进行混合提取,得到了复方五味子提取物。然后考察了不同剂量的复方五味子提取物对力竭游泳大鼠的运动能力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显示,复方五味子提取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5)。复方五味子提取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血清Lac和BUN水平并升高NEFA水平(p<0.05)。复方五味子提取物显著升高大鼠体内SOD和CAT水平,并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复方五味子提取物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AST和ALT水平(p<0.05),并减弱骨骼肌组织病变程度。本研究表明,复方五味子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可通过减少乳酸堆积、增加脂肪动员、减弱氧化应激损伤来提高机体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五味子提取物 抗疲劳 氧化应激 运动损伤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力竭训练动物能量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昆 黎璞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2-908,共7页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药用价值,例如抗炎、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等。为了探讨白藜芦醇在外源性抗氧化剂方面的开发价值。本研究建立了跑步力竭SD大鼠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大鼠4周。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处理可以剂量...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药用价值,例如抗炎、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等。为了探讨白藜芦醇在外源性抗氧化剂方面的开发价值。本研究建立了跑步力竭SD大鼠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大鼠4周。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处理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大鼠的跑步力竭时间(p<0.05)。白藜芦醇处理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大鼠血清乳酸和尿素氮水平并升高游离脂肪酸水平(p<0.05)。白藜芦醇处理以剂量依赖方式升高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水平,并降低丙二醛水平(p<0.05)。白藜芦醇处理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p<0.05)。此外,白藜芦醇明显减轻了大鼠骨骼肌的病理改变。因此,白藜芦醇可提高跑步力竭大鼠的抗疲劳能力,改善能量代谢方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运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力竭训练 抗疲劳 抗氧化 能量代谢 运动损伤
原文传递
下肢重复蹬伸至力竭过程中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
14
作者 张陈 冉令华 +4 位作者 呼慧敏 张欣 周子健 徐红旗 史冀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13-2520,共8页
背景:表面肌电已经被广泛用于监测肌肉疲劳,但传统肌电指标通常针对于单块肌肉,无法评价一组肌肉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目的:建立肌肉功能网络,提取复杂网络参数,研究不同疲劳程度下的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变化,为疲劳的监测、预防提供... 背景:表面肌电已经被广泛用于监测肌肉疲劳,但传统肌电指标通常针对于单块肌肉,无法评价一组肌肉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目的:建立肌肉功能网络,提取复杂网络参数,研究不同疲劳程度下的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变化,为疲劳的监测、预防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方法:11名受试者进行直到力竭的50%1RM单腿下肢蹬伸运动,同步采集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7块肌肉的肌电信号,以及心电信号和Borg CR-10量表评分;根据Borg CR-10量表评分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疲劳阶段,采用心率和心率变异性验证疲劳阶段划分的有效性;以7块肌肉为节点,使用肌肉信号的相干性构建肌肉功能网络,提取聚类系数、平均加权度、全局效率、特征向量中心性4个复杂网络参数;提取肌电信号的均方值振幅、中位频率、瞬时平均频率和共激活比4种指标,并在3种疲劳程度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3种疲劳阶段在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上产生显著性差异,证明了疲劳阶段划分的有效性;②对于不同肌肉在3种疲劳程度下的肌电指标:均方值振幅和共激活比未表现出差异,中位频率在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长头表现出稳健的疲劳趋势,瞬时平均频率则在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长头表现出稳健的疲劳趋势;瞬时平均频率的性能优于中位频率和均方值振幅,但三者仅在主要工作肌群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健趋势,共激活比不受疲劳因素的影响;③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连接强度逐渐增加,平均加权度、聚类系数和全局效率在疲劳后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与疲劳程度之间显著相关。结果表明:肌肉功能网络内的连通强度变化能够反映疲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功能网络 下肢蹬伸 膝关节 肌电 Borg CR-10量表 疲劳 运动损伤 复杂网络指标 相干性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致伤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亮亮 杨健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2,共6页
通过心理问卷测量、运动损伤数据收集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致伤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1)心理应激因子中运动受伤、比赛失利、日常生活遭遇、内外压力和应激总分与运动损伤之间呈正相关,损伤组... 通过心理问卷测量、运动损伤数据收集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致伤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1)心理应激因子中运动受伤、比赛失利、日常生活遭遇、内外压力和应激总分与运动损伤之间呈正相关,损伤组的应激得分显著高于非损伤组,提示高应激水平易增加损伤风险。2)心理疲劳各因子与运动损伤之间无明显相关,但损伤组在情绪/体力耗竭、对运动的负评价和心理疲劳总分上与非损伤组有显著差异,提示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越高越容易增大损伤风险。3)人格特征与运动损伤之间均无相关关系,且损伤组与非损伤组的人格特征也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人格特征可能并非是造成运动损伤的直接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心理疲劳 人格特征 田径运动员 运动损伤
下载PDF
富氢气体对高强度运动后本体感觉和肌肉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庚鑫 李毅婷 +1 位作者 洪影露 包大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413-5418,共6页
背景:氢气可以减轻剧烈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改善疲劳状况。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摄入富氢水或富氢气体对改善运动性疲劳和运动表现有潜在效果。目的:探究高强度运动前吸入富氢气体对运动疲劳后本体感觉和肌肉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通... 背景:氢气可以减轻剧烈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改善疲劳状况。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摄入富氢水或富氢气体对改善运动性疲劳和运动表现有潜在效果。目的:探究高强度运动前吸入富氢气体对运动疲劳后本体感觉和肌肉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双盲、交叉、重复测量的试验设计,将24名健康成年男子随机分为A、B组,每组12名,在交叉前的试验第一阶段分别吸入20 min富氢气体和安慰剂气体(空气),随后使用功率车建立疲劳模型,在吸气前和疲劳后进行疲劳目测类比评分、心率变异性、膝关节本体感觉(被动位置觉、关节运动觉和肌肉力觉)和伸膝等长肌肉耐力测试。经过7 d洗脱期后,在试验第二阶段两组交换干预方案并进行上述测试。分别对比2个阶段中A、B组结果的差异,并整合两阶段结果,对比氢气和安慰剂干预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在试验的第一阶段,氢气组干预后的疲劳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 <0.01),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低频输出功率均值、高频输出功率均值和等长肌肉耐力值均大于安慰剂组(P <0.05),被动位置觉和关节运动觉优于安慰剂组(P <0.05),两组间肌肉力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安慰剂组干预后的肌肉力觉差于干预前(P <0.01)。在试验的第二阶段,氢气组与安慰剂组干预后所有测试结果的差异趋势同试验的第一阶段。整合后试验结果显示仍然是氢气组上述指标检测值优于安慰剂组(P <0.05)。(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疲劳目测类比评分和被动位置觉结果呈正相关(r=0.327,P=0.023),即高强度运动后主观疲劳程度越高被动位置觉结果越差。(3)结果表明,高强度运动前吸入富氢气体能够降低运动后的疲劳程度,从而改善本体感觉和肌肉耐力表现,这可能是降低损伤发生的一个新策略,并且富氢气体有效性是可以重复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气体 安慰剂 氧化应激 运动疲劳 本体感觉 运动损伤
下载PDF
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肌肉疲劳、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豪文 《体育科研》 1997年第2期1-4,共4页
近年来有大量文献综述讨论这一专题。运动时肌肉损伤使输出功率减低,肌肉疲劳。运动后即刻超微结构变化最常见的表现涉及肌小节损伤,肌质网和线粒体颗粒肿胀。超微结构的变化程度参与肌肉疲劳的发生现未知。最可能的机制涉及直接抑制肌... 近年来有大量文献综述讨论这一专题。运动时肌肉损伤使输出功率减低,肌肉疲劳。运动后即刻超微结构变化最常见的表现涉及肌小节损伤,肌质网和线粒体颗粒肿胀。超微结构的变化程度参与肌肉疲劳的发生现未知。最可能的机制涉及直接抑制肌质网Ca^(2+)释放通道和在某种场合因兴奋收缩偶联阻断,但钙如何促使细胞损伤也仍未解决。钙激活蛋白酶类,磷脂酶A可能促进肌肉损伤,由于肌膜和亚细胞器膜结构降解,力竭运动后自由基增加,导致脂质过氧化增加和肌细胞完整性丧失。自由基能促进疲劳尤其显得重要,自由基防护剂可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疲劳 损伤
下载PDF
飞行员机动飞行过程中颈椎动力学响应仿真及损伤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家涛 包佳仪 +2 位作者 周前祥 郭攀 张景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2-267,共6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针对典型机动飞行动作过程中飞行员颈椎动力学响应进行仿真,并采用冲击损伤及疲劳损伤模型对飞行员颈椎组织损伤失效进行分析预测。方法构建具有较高生物仿真度的颈部有限元模型,结合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加...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针对典型机动飞行动作过程中飞行员颈椎动力学响应进行仿真,并采用冲击损伤及疲劳损伤模型对飞行员颈椎组织损伤失效进行分析预测。方法构建具有较高生物仿真度的颈部有限元模型,结合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加载离心训练机不同模式下的过载曲线进行数值仿真,并采用通用颈椎损伤判定准则和生物组织疲劳损伤模型对组织的冲击损伤及疲劳损伤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机动飞行动作下,过载冲击产生的椎骨、椎间盘最大应力分别为66.53、58.63 MPa,根据N_(ij)损伤准则计算得到最大N_(ij)为0.096,低于损伤耐受阈值1,不会对颈椎骨组织造成直接的急性损伤;引用生物组织疲劳损伤模型得知,松质骨在不间断重复加载超过40000次的情况下发生疲劳失效破坏,考虑到飞行员有限的飞行生涯,椎骨骨组织不会因疲劳损伤积累而导致破坏。结论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制定飞行员训练和飞行方案,也为其防护装备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飞行 有限元分析 颈椎 冲击损伤 疲劳损伤
下载PDF
基于Nrf2信号通路探析桑黄多糖对运动疲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李昆展 王颖 +1 位作者 郑佳 刘浩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桑黄多糖,通过Nrf2信号通路探讨其对运动疲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桑黄多糖提取得率为7.64%,纯化效率为23%。与运动疲劳模型组相比,桑黄多糖显著降低了小鼠的肝脏系数,低、中、高浓度组力竭游... 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桑黄多糖,通过Nrf2信号通路探讨其对运动疲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桑黄多糖提取得率为7.64%,纯化效率为23%。与运动疲劳模型组相比,桑黄多糖显著降低了小鼠的肝脏系数,低、中、高浓度组力竭游泳时间分别显著提高了15.58%、34.69%、53.06%;相比安静对照组,模型组肝脏内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和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浓度组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高浓度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显著降低了50.54%、50.51%、46.21%,ALT、AST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33.30%、34.57%。模型组Nrf 2、HO-1、NQO1 mRNA表达水平较安静对照组显著降低,Kea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补充多糖后,低、中、高浓度组Nrf 2、HO-1、NQO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ea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桑黄多糖通过激活肝脏Nrf2信号通路,起到提高运动疲劳小鼠肝脏的抗氧化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从而减轻小鼠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信号通路 桑黄多糖 运动疲劳 炎症因子 肝损伤
下载PDF
力竭性“拉长-缩短周期”运动中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阶段肌肉疲劳和损伤及下肢主要关节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飞 赵恒 +2 位作者 吴健 赵洪 胡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61-1364,1433,共5页
目的:观察在"拉长—缩短周期"运动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疲劳、损伤状况和下肢髋、膝、踝关节的用力特征,为运动训练和预防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确立的疲劳运动模型进行力竭性"拉长—... 目的:观察在"拉长—缩短周期"运动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疲劳、损伤状况和下肢髋、膝、踝关节的用力特征,为运动训练和预防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确立的疲劳运动模型进行力竭性"拉长—缩短周期"运动,通过测试肌电图、关节用力分布特征和关节力量的变化评价SSC过程中肌肉离心、向心收缩阶段的疲劳损伤特征。结果:1)SSC运动后,肌肉向心收缩期的能力迅速降低,运动后10 min左右恢复,在运动后2 d4、d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而离心阶段呈现出延迟性降低的特征。2)既定运动模型中,制动和爆发用力的蹲起阶段,膝关节承受的负荷最大。3)肌肉离心收缩后EMG和CK活性都呈现延迟性恢复的特征。结论:力竭性SSC运动中的离心收缩更容易造成肌肉的延迟性疼痛,且肌肉疲劳后恢复较慢。肌肉在向心收缩阶段,没有出现的明显的延迟性肌肉疼痛和/或损伤。力竭性SSC运动中膝关节是承受负荷的主要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表现出对膝关节运动能力减弱的补偿性增长,共同构成下肢完成技术动作的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长—缩短周期运动 运动控制 肌肉疲劳 肌肉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