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次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危向峰 段建南 +1 位作者 胡振琪 王建峰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以宁乡县为例,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及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的权重。研究表明,该方法较好地适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使耕地地力评价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用该方法得到的最终结果与该县的实际情况比... 以宁乡县为例,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及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的权重。研究表明,该方法较好地适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使耕地地力评价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用该方法得到的最终结果与该县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层次分析法 权重
下载PDF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胡振琪 王培俊 邵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5,共8页
为探寻适合中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的土地复垦新技术,该文选取济宁市北部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新技术,包括技术工艺流程、复垦后地貌景观、复垦土壤剖面状况、复垦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 为探寻适合中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的土地复垦新技术,该文选取济宁市北部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新技术,包括技术工艺流程、复垦后地貌景观、复垦土壤剖面状况、复垦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结果表明:1)短距离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在济宁市北部试验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土地复垦率为100%,耕地面积恢复率达95%,证明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的可行性;2)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剖面的保水保肥性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复垦农田的表层(0-20 cm)、中层(〉20-50 cm)和底层(〉50-80 cm)土壤的含水量、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表层(0-20 cm)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均小于对照农田相应层的含量,且复垦农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较为缺乏,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3)实地测产发现充填复垦农田的产量只有对照农田的一半左右,说明需要对充填复垦工艺进行革新和复垦土壤进行改良。论文在分析引黄充填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需要革新的4个方面: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革新、水沙快速分离的充填排水工艺革新、动水条件下高效取沙设备的优选与革新以及远距离管道输沙技术参数优选。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对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等省很多矿区的采煤沉陷地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矿区 泥沙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地 黄河 理化性状 农田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毕如田 王镔 王晋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以山西省闻喜县为例, 运用GIS技术建立了闻喜县耕地资源数据库系统。耕地地力评价单元通过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和土壤图所形成的图斑组成。针对闻喜县的实际情况, 筛选出15项指标进行评价。用15项耕地地力评价指... 以山西省闻喜县为例, 运用GIS技术建立了闻喜县耕地资源数据库系统。耕地地力评价单元通过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和土壤图所形成的图斑组成。针对闻喜县的实际情况, 筛选出15项指标进行评价。用15项耕地地力评价指标计算每一个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指数, 以该指数作为耕地地力评价依据, 并针对耕地的不同等级所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地理信息系统 评价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京 常庆瑞 +2 位作者 陈涛 刘宗院 王银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以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6等,其... 以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6等,其中1等地占3.7%,2等地占17.2%,3等地占36.8%,4等地占24.1%,5等地占9.4%,6等地占8.9%。水浇地、园地和菜地主要集中在1、2、3等地;4等地在该区分布范围较广;而5、6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海拔较高、土壤耕层较薄的山区,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本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耕地数量及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及测土配方施肥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石山区 GIS 耕地地力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赵瑞 吴克宁 +1 位作者 张小丹 冯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5,共9页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1+X"累加模型法、图层叠加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研究结果:(1)温县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诊断结果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产能和健康状况较南部好;(2)耕地健康产能整体状况良好,乡镇间差异明显;(3)耕地健康产能结果更多取决于耕地健康诊断,主要受耕地生产环境和耕地系统弹性影响。研究结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耕地产能 耕地健康 健康产能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应用DNDC模型分析东北黑土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协同关系 被引量:28
6
作者 贺美 王迎春 +2 位作者 王立刚 朱平 李长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共11页
【目的】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期为东北地区黑土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土区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网站公主岭监测基地的23年长期定位试验数... 【目的】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期为东北地区黑土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土区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网站公主岭监测基地的23年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NPKM1)、1.5倍的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1.5(NPK)M1]、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NPKM2)和无机肥配施秸秆(NPKS)6个处理进行土壤有机碳和产量的分析,将数据用于DNDC模型验证,并对6种施肥处理在未来气候下(40 a)黑土有机碳的演变进行模拟。【结果】试验监测结果表明:从1990~2012年的土壤有机碳数据分析得出,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碳从12.49 g/kg以年均0.69%的速率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DNDC验证结果如下:DNDC验证土壤有机碳时各处理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为14.98%~37.91%,验证作物产量时各处理的RMSE为8.28%~11.19%,说明模型能够基本反映长期不同施肥下的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未来气候下的模拟结果表明:CK和NPK处理土壤有机碳在未来40年里分别下降16.67%和11.21%。而3个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在未来40年呈稳定增长态势,NPKM1、1.5(NPK)M1和NPKM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将分别增加13.65%、15.74%和15.84%,以1.5(NPK)M1增势最为显著。NPKS处理的有机碳相对初始略有增加。当施氮量从160 kg/hm^2增至320 kg/hm^2时,土壤有机碳每增加1.00 g/kg,作物产量的增加量从44.48kg/hm^2下降至15.95 kg/hm^2。【结论】从长期实测数据的分析和DNDC模型模拟得出,实施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能有效持续增加SOC含量,并能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在施氮量160~320 kg/hm^2水平下,作物产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产量的提升幅度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长期施肥 土壤有机碳 农田生产力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22
7
作者 钟良平 邵明安 李玉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0-515,共6页
依据农田生态系统水、肥、产量关系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旱作农业区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限制因子的演变过程,探讨了对限制该区生产力提高的水、肥因子的主次及转化问题。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肥是首要限制因子;随... 依据农田生态系统水、肥、产量关系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旱作农业区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限制因子的演变过程,探讨了对限制该区生产力提高的水、肥因子的主次及转化问题。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肥是首要限制因子;随着化肥投入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水分因子逐渐转化成为首要限制因子。化肥和地膜覆盖栽培是该区生产力跃升和稳定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生产力 演变 驱动力 化肥 地膜覆盖栽培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静宇 袁希平 甘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研究利用GIS技术,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出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针对寻甸县耕地资源现状,综合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各种因素,包括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成土母质、灌溉条件等,对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的... 研究利用GIS技术,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出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针对寻甸县耕地资源现状,综合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各种因素,包括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成土母质、灌溉条件等,对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讨论:介绍了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重点对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利用该方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耕地资源 耕地地力
下载PDF
基于产能核算和空间聚类的县级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聂艳 吴学敏 +4 位作者 何颖 于婧 于雷 姜艳 周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5,共7页
为了实现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的质优、集中并重的目标,以鹤峰县为例,结合产能核算、空间聚类、景观破碎度指数等方法探讨构建了一种基本农田划定的新方法。首先基于耕地地形条件、水利设施、产能状况、建设占用可能性和规划约束构建了5... 为了实现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的质优、集中并重的目标,以鹤峰县为例,结合产能核算、空间聚类、景观破碎度指数等方法探讨构建了一种基本农田划定的新方法。首先基于耕地地形条件、水利设施、产能状况、建设占用可能性和规划约束构建了5个因素12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和域值型、空间扩散型的指标属性标准化方法以表征研究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然后结合空间距离邻近度和景观破碎度指数修正K均值空间聚类法的空间距离和分类数两个参数,通过分析各分类数和耕地破碎度指数的变化趋势、耕地破碎度指数变化率与图斑最小面积的关系确定最佳分类数和最小剔除图斑面积;经K均值空间聚类再结合上级下达鹤峰县基本农田指标确定入选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16 172.35hm2,质量指数均大于73分,景观破碎度指数为1.26,实现基本农田划定的质优、集中。其结果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产能核算 空间聚类 景观破碎度 县级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区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付金霞 常庆瑞 +3 位作者 李粉玲 杨香云 田永林 赵粉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1,共5页
以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区的陕西省澄城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并借助GIS技术和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综合指数法等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澄城... 以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区的陕西省澄城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并借助GIS技术和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综合指数法等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澄城县耕地地力可分为5等,其中1等地占19.05%,2等地占22.75%,3等地占31.3%,4等地占16.97%,5等地占9.94%。1、2、3等地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灌溉条件较好、肥力较高的黄土塬面上,而4、5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耕层较薄、肥力低的丘陵沟壑区,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在全县14个乡镇中,寺前镇、韦庄镇和城关镇耕地地力水平较高,而尧头镇耕地地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区 耕地地力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论耕地质量、种粮效益与我国粮食安全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余振国 袭燕燕 李晓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我国粮食安全供应的基础就是保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但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同时,耕地质量下降、种粮效益低迷也威胁着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基础。文章在分析我国耕地减少、质量下降,种粮效益... 我国粮食安全供应的基础就是保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但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同时,耕地质量下降、种粮效益低迷也威胁着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基础。文章在分析我国耕地减少、质量下降,种粮效益差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经营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数量 种粮效益 耕地生产力
下载PDF
开采沉陷对耕地生产力影响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顾和和 胡振琪 +1 位作者 刘德辉 胡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4-417,共4页
在对开采沉陷耕地的土壤特性和作物产量连续3年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开采沉陷耕地的生产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开采沉陷耕地生产力下降的规律,并指出了导致其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开采沉陷 耕地 土壤生产力 定量评价
下载PDF
黄河泥沙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振琪 邵芳 +3 位作者 多玲花 武善元 李星宇 Kevin McSweeney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6,共10页
为研究黄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新技术,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邱集煤矿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工艺流程并进行实践,通过研究复垦农田地貌景观、土壤剖面、复垦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揭示... 为研究黄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新技术,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邱集煤矿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工艺流程并进行实践,通过研究复垦农田地貌景观、土壤剖面、复垦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揭示复垦新技术工艺的优越性。结果表明:黄河泥沙间隔条带式一次性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可行,土地复垦率为100%,耕地面积恢复率可达95.12%;技术实现表土和心土的分别剥离与回填,构造出与原有农田相似的上部60 cm土层结构,具有较好保水性和持水性,但在覆土过程中存在机械压实情况,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孔隙度;复垦农田覆盖土壤p H值较高,覆土层属于中度盐土,其基本不缺全磷、全钾(中高水平),轻度缺少速效钾状态(中级水平),缺少速效氮、有效磷、有机质(低级水平)和严重缺少全氮(极低水平),因此在复垦农田耕种过程中注意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实地测产发现,复垦农田玉米产量(11 961.07 kg/hm2)与对照农田产量(13 032.80 kg/hm2)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复垦当年即可达到原有农田产量。通过山东省邱集煤矿采煤沉陷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实践,验证了黄河泥沙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的可行性,并可为该技术在其他地区的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采煤沉陷地 黄河泥沙 土壤重构 农田生产力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农业主产区耕地资源质量和产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英 张红旗 李秀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6,F0002,共6页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图与土地资源质量评价图,分析1980s末至2005年末中国农业主产区内耕地资源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变化做出宏观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2005年农业主产区耕地面积①为9 321.96万hm2,较1...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图与土地资源质量评价图,分析1980s末至2005年末中国农业主产区内耕地资源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变化做出宏观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2005年农业主产区耕地面积①为9 321.96万hm2,较1980s末增加175.53万hm2。2)耕地在空间上呈现"北增南减"的变化格局。北方的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区、松嫩平原区和三江平原区为耕地净增加区,共增加354.41万hm2,各区分别增长10.29%、19.10%、10.91%和14.14%;偏南部的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华南蔗果区和四川盆地区为耕地净减少区,各区分别减少2.17%、2.00%、3.15%和5.61%。3)根据土地资源图对耕地质量的划分结果,20年间农业主产区内耕地面积和空间格局的变化导致一等耕地减少3.24%,二、三等耕地和宜林宜牧地分别增加2.91%、7.81%和14.10%。4)考虑各区耕地复种指数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合耕地单产数据进行耕地产能的核算,结果显示,在耕地数量净增1.92%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产能依然下降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主产区 耕地 质量 产能
下载PDF
论耕地质量与产能建设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邦杰 郧文聚 程锋 《中国发展》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多年来,中国通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数量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在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产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该文论述了耕地质量的内涵与提升耕地产能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质量 耕地产能 产能建设
下载PDF
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居煇 李三爱 严昌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28-731,共4页
由于水资源匮乏,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多以雨养为主。小麦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明确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对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做出客观评价,本文以整个北方旱农区为宏观尺度,利用CERES-wheat作物模型,模拟了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水平... 由于水资源匮乏,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多以雨养为主。小麦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明确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对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做出客观评价,本文以整个北方旱农区为宏观尺度,利用CERES-wheat作物模型,模拟了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水平,分析了潜力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的生产潜力为半湿润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约为6300kg·hm-2,干旱区约为3000kg·hm-2,干旱区的年际间潜力变化较其他区域稳定。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冬小麦的潜力高于春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旱区 雨养农业 小麦 生产潜力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农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 被引量:16
17
作者 鄢姣 王锋 袁威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7期947-955,共9页
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运用2012年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改变了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农地流转后存在一个农户... 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运用2012年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改变了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农地流转后存在一个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使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农地转入仅对土地产出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农地转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具有积极影响;完成农地转入后,农户经营规模为8.00—13.33hm^2的土地产出率达到最优;完成农地转出后,农户经营0.67—1.33hm^2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生产效率 农地流转 随机前沿分析模型
下载PDF
东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破坏耕地生产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鲁叶江 李树志 +2 位作者 高均海 韩晶磊 田迎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2-294,共3页
针对矿区面临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东部高潜水矿区开采对耕地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了潜水位、裂缝、坡度、农田水利设施等作为破坏耕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利用兖州矿区鲍店矿采煤沉陷区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实地应用验证... 针对矿区面临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东部高潜水矿区开采对耕地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了潜水位、裂缝、坡度、农田水利设施等作为破坏耕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利用兖州矿区鲍店矿采煤沉陷区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实地应用验证,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关性显著,表明构建的耕地生产力评价模型可用于东部高潜水采煤沉陷区破坏耕地生产力的评价定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破坏耕地 生产力评价
下载PDF
广东省不同典型区耕地产能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秋香 张红富 +3 位作者 胡智毅 孙伟杰 王振毅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495,共9页
在广东省农用地三个层次产能核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五个典型区农用地产能理论利用潜力(远景产能潜力)和可实现利用潜力(近期产能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后结合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根据各农用地分等参评因子的因子距和相关分析,分析... 在广东省农用地三个层次产能核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五个典型区农用地产能理论利用潜力(远景产能潜力)和可实现利用潜力(近期产能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后结合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根据各农用地分等参评因子的因子距和相关分析,分析了各典型区近期农用地产能提升的关键方向。结果表明:广东省粤北和潮汕地区农用地利用强度最高,农用地产能潜力较小,未来产能提升空间较低,尤其是潮汕平原区,有的地方已经基本用尽潜力。雷州半岛、粤西南、粤中南地区产能潜力较高,未来产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雷州半岛地区产能提升主要靠提高灌溉保证率;粤西南和粤中南提升的主要方向均是农田基础设施整治,提高灌溉保证率,同时改善土壤pH和提高土壤肥力分别是粤西南区和粤中南区的另一个产能提升的重要方向;粤北主要靠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有机质含量、改善田面坡度来提升产能;潮汕平原区农用地产能提升潜力较低,可通过对沿海土壤盐渍化的改善提升部分农用地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产能 利用强度 利用潜力 因子距 广东省
下载PDF
汉江流域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与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砚霞 王长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9-1261,共13页
开展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研究对耕地占补平衡评估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城镇化对汉江流域耕地的分布与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与MOD17A3 NP... 开展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研究对耕地占补平衡评估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城镇化对汉江流域耕地的分布与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与MOD17A3 NPP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1~2019年汉江流域耕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稳定性及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汉江流域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况及区域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汉江流域耕地NPP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10年增长态势明显快于2011~2019年。(2)汉江流域耕地NPP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79%的耕地NPP值介于400~600 g C·m·a,集中分布在中上游河谷盆地;耕地NPP呈显著增加的区域占全流域耕地的53.20%,主要位于中上游河谷盆地和南阳盆地,呈显著减少的区域仅占1.06%;耕地NPP变化稳定的区域集中在上游河谷盆地以及下游荆门、应城等地,不稳定区域主要位于十堰郧阳区、襄阳以及下游汉川、天门、武汉等地的城镇扩张区;流域耕地NPP未来将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3)2001~2019年汉江流域转入耕地占全流域耕地的0.56%,转出耕地占4.70%,转入耕地明显少于转出耕地,汉江流域及其三级流域耕地生产力均呈较显著的占补负平衡,且以唐白河流域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退耕还林 耕地生产力 趋势分析 占补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