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主控地质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北部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俊 崔新瑞 +3 位作者 张聪 张光波 袁延耿 李雪琴 《中国煤层气》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研究了樊庄区块北部的地质构造特征,依据构造差异性,将樊庄区块北部划分为三类开发单元,在不同的单元内,得出不同开发单元产能的主控因素。中部井区位于背斜轴部,为富集高渗区,开发效果好;东部井区原始物性差,但小规模断层一定程度... 本文研究了樊庄区块北部的地质构造特征,依据构造差异性,将樊庄区块北部划分为三类开发单元,在不同的单元内,得出不同开发单元产能的主控因素。中部井区位于背斜轴部,为富集高渗区,开发效果好;东部井区原始物性差,但小规模断层一定程度改善了渗透性,为富集中渗区,开发效果较好;西部井区位于寺头断层影响带内,为贫气高渗区,开发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樊庄 开发单元 含气量
下载PDF
樊庄区块井网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俊 石斌 +3 位作者 张聪 赵家攀 张光波 纪彦波 《中国煤层气》 2019年第3期16-19,共4页
樊庄区块经历了十多年的煤层气开发,目前区块处于开发调整阶段。本次主要对煤层气田开发后期调整技术的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首先明确了区块内煤层气井在井网调整前的存在的开发问题,通过分析直井压降扩展模型,确定了剩余资源分布情况;... 樊庄区块经历了十多年的煤层气开发,目前区块处于开发调整阶段。本次主要对煤层气田开发后期调整技术的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首先明确了区块内煤层气井在井网调整前的存在的开发问题,通过分析直井压降扩展模型,确定了剩余资源分布情况;再通过数值模拟与生产实践,明确了渗透率与井距对采收率的影响,制定了调整井井距的确定方法,通过井网调整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樊庄区块开发调整技术的方法及成效,对我国其它区块煤层气田的后期开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樊庄 井网井距 开发调整 井间干扰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epressurization rate on g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high-rank coal in the south of Qinshui Basin, China
3
作者 SU Xuefeng LIU Yan +3 位作者 CUI Zhouqi ZHANG Jianguo YU Li WANG Ka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642-650,共9页
A desorp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with the condition of simulated strata was designed. The experiment, under different depressurizing rates and the same fluid satur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sample from 3# coal of D... A desorp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with the condition of simulated strata was designed. The experiment, under different depressurizing rates and the same fluid satur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sample from 3# coal of Daning coal mine in Jincheng, Shanxi Province. The gas production rate and pressure change at both ends of the sample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 mechanisms of some phenomena in the experiment were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at fast or slow depressurizing rate, the methane adsorbed to high-rank coal can effectively desorb and the desorption efficiency can reach above 90%. There is an obvious inflection point on the gas yield curve during the desorption process and it appears after the pressure on the lump of coal reduces below the desorption pressure. The desorption of methane from high-rank coal is mainly driven by differential pressure, and high pressure difference is conducive to fast desorption. In the scenario of fast depressurization, the desorption inflection appears earlier and the gas production rate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sorption is higher. It is experimentally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ally recognized strategy of long-term slow CBM production is doubtful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BM exploitation from high-rank coal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rapid drainage and pressure reduction. The field experiment results in pilot blocks of Fanzhuang and Zhengzhuang show that by increasing the drainage depressurization rate, the peak production of gas well would increase greatly, the time of gas well to reach the economic production shortened, the average time for a gas well to reach expected production reduced by half, and the peak gas production is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shui Basin fanzhuang BLOCK Zhengzhuang BLOCK high-rank COAL DEPRESSURIZATION RATE gas production RATE simulation experiment gas production capacity
下载PDF
河南省洛宁县范庄银矿北拆离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拆离断层控制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拆离断层上盘系统中的岩石脆性剪切破裂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通道,地下水向下运移。异常的热梯度为流体的循环提供了热能,从而使上盘形成了一个与大气降水相连通且具氧化环境的循环系统;拆离断层下... 拆离断层控制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拆离断层上盘系统中的岩石脆性剪切破裂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通道,地下水向下运移。异常的热梯度为流体的循环提供了热能,从而使上盘形成了一个与大气降水相连通且具氧化环境的循环系统;拆离断层下盘岩石的退变质作用形成的和糜棱岩化带提供的部分流体,加上岩浆来源的热液,在断层带顶部糜棱岩、片理化带碎裂岩或不透水岩层的屏蔽下,形成了下盘还原环境下的热液循环系统。两系统的热液循环淬取分散在基岩中成矿组分,并在断层附近氧化—还原界面上沉淀下来,富集成面型金、银矿体。由于拆离断层面为一个起伏的面,面型金、银矿体不一定水平,表现为小角度的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带 银矿体 岩体 花岗岩 范庄
下载PDF
Drainage feature about coalbed methane wells in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Fanzhuang area 被引量:1
5
作者 NI Xiao-ming LIN Ran WANG Yan-bi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4期344-349,共6页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CBM) and reduce the project invest- ment by finding out the drainage feature about CBM wells in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Based ...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CBM) and reduce the project invest- ment by finding out the drainage feature about CBM wells in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CBM explora- tion and development data on the Fanzhuang block in southeast Qinshui Basin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epage principle and lithology on the roof and the bottom coalb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integrated permeability was established. By perme- ability experiments of the different lithologies on the roof and the floor within the 20 m range combined with the log curves, the integrated permeability of different lithological combinations were obtained.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and permeabi- lity of the roof and the floor for different lithologies was tested by "differential pressure-flow method". The relationships be- tween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and the integrated permeability were obtained. The critical distance of limestone water penetrating into coal reservoirs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drainage feature of CBM wells combined with the drainage data of some CBM we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limestone water can penetrate into coal reservoirs, the daily water production is high and the daily gas production is low although there is no g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rainage process, the CBM wells stop discharging water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 gas began to come out, and the gas production is steadily improved. When limestone water can not penetrate into coal reservoirs, the daily water production is low and the daily gas production is high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rainage process, and it almost stops discharging water after some time when the gas come out, the daily gas production increases, and the cumulative water production is much l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hydrogeologicalv condition drainage feature water production fanzhuang area
下载PDF
煤层气井注氮驱替增产改造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延耿 刘明仁 +3 位作者 李文强 李俊 郭锦雯 原红超 《中国煤层气》 2021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主要针对樊庄区块中部煤层气井生产特点,选取有高产井史、远离断层、煤矿、井网相对完善的煤层气井区开展注氮增产试验,探索出一套煤层气井注氮增产改造技术,通过向煤层中注入氮气来降低游离气体中的甲烷分压,从而促使甲烷从煤层中... 本文主要针对樊庄区块中部煤层气井生产特点,选取有高产井史、远离断层、煤矿、井网相对完善的煤层气井区开展注氮增产试验,探索出一套煤层气井注氮增产改造技术,通过向煤层中注入氮气来降低游离气体中的甲烷分压,从而促使甲烷从煤层中的解吸,增加甲烷的产气,实现煤层气高效开发的目的。结果表明:选取的樊庄中部地区的HB-X1井组、HB-X2井组实施注氮增产技术后,周边邻井产气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樊庄 注氮驱替 改造技术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 被引量:53
7
作者 张建国 苗耀 +2 位作者 李梦溪 张君庭 张玲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2期49-54,共6页
多分支水平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层气开发新技术,从沁水盆地南部已实施的60多口水平井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以华北油田在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单井地质条件、钻井工程和排采控制3个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煤... 多分支水平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层气开发新技术,从沁水盆地南部已实施的60多口水平井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以华北油田在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单井地质条件、钻井工程和排采控制3个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煤层含气量高低、钻井进尺多少、分支展布是否合理,以及排采过程的连续性是影响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条件优化井位部署和分支轨迹设计,水平分支的钻井过程注重储层保护,是煤层气水平井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构造 钻井工程 排采控制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樊庄区块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关键地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机理 被引量:52
8
作者 刘世奇 桑树勋 +4 位作者 李梦溪 刘会虎 黄华州 张杰芳 徐宏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以樊庄区块16口煤层气井地质资料、排采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区块煤层气井之间产水量和产气量差异的地质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差异的地质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水阶段,地下水流体势通过影响煤层水的流向和煤储层含水量控制煤... 以樊庄区块16口煤层气井地质资料、排采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区块煤层气井之间产水量和产气量差异的地质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差异的地质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水阶段,地下水流体势通过影响煤层水的流向和煤储层含水量控制煤层气井产水量,渗透率通过影响煤层水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控制煤层气井的产水量,煤储层渗透率与地下水流体势的负相关性促进了煤层气井之间产水量的差异;产气阶段,排水降压效果通过影响煤层气的解吸量及气、水两相的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控制煤层气井之间的产水量和产气量差异;另外,煤层气井连通后出现的气水分异现象,进一步促进了煤层气井之间产水量、产气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庄区块 煤层气井 产能 流体势 渗透率 气水分异
下载PDF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在樊庄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39
9
作者 董建辉 王先国 +2 位作者 乔磊 申瑞臣 王开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4,共4页
基于樊庄区块3号煤层的地质和力学特征,该区块适于采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发煤层气。分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存在的安全钻进及储层保护、井眼轨道控制、井下复杂事故和新式钻井工具及仪器等技术难点。通过2口井现场实施情况表明,... 基于樊庄区块3号煤层的地质和力学特征,该区块适于采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发煤层气。分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存在的安全钻进及储层保护、井眼轨道控制、井下复杂事故和新式钻井工具及仪器等技术难点。通过2口井现场实施情况表明,在煤层的水平段及分支段钻进过程中,宜采用近平衡钻井,钻井液以清水为主;尽量保持井眼轨迹沿煤层中上部靠近煤层顶板位置钻进,且实施快速钻进;减少煤储层在钻井液中的浸泡时间,以利于保持煤层井壁稳定,减少煤储层的伤害及煤层坍塌危险;水平及分支段中,减阻短节(AG-itator)的使用能降低井下摩阻,避免钻柱的螺旋屈曲;钻遇断层、破碎带时要提前完钻,防止井下复杂事故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庄区块 钻井 煤层气 多分支水平井 井眼轨道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液面-套压协同管控——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世奇 赵贤正 +4 位作者 桑树勋 杨延辉 李梦溪 胡秋嘉 杨艳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97-108,共12页
以樊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直井排采管控为研究实例,以排采工程数据为主要依据,探讨各排采控制阶段流体流动形态与煤储层伤害机制,揭示排采液面一套压协同控制过程,并基于煤层气井排采曲线分析和高产气井排采参数统计,获得排采液面-套... 以樊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直井排采管控为研究实例,以排采工程数据为主要依据,探讨各排采控制阶段流体流动形态与煤储层伤害机制,揭示排采液面一套压协同控制过程,并基于煤层气井排采曲线分析和高产气井排采参数统计,获得排采液面-套压协同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樊庄区块煤层气井需经历“以液为主-气、液混合-以气为主”的排采控制过程以及排水降液面阶段、憋压阶段、产气量上升阶段、稳产阶段和产气量衰减阶段5个排采控制阶段,其中,排水降液面阶段、憋压阶段、产气量上升阶段是流体流动形态转变和储层伤害的易发阶段,也是排采管控的关键阶段。排水降液面阶段以日产水量为控制参数,以井底流压为评判指标,采取缓慢、长期的排采原则;憋压阶段以日产水量和套压为控制参数,以憋压、稳定动液面的方式实施管控;产气量上升阶段采取适当憋压、提升动液面的控制原则,保持套压高于0.2MPa,控制日产水量缓慢降至0.2~0.5m。,使动液面深度回升至煤层中部以上10~50m;稳产阶段需适当憋压,稳定动液面在煤层以上,并维持排采作业稳定;产气量衰减阶段尽量避免较大幅度的排采制度调整,使产气量、产水量平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排采 动液面 套压 协同管控 樊庄区块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地面集输工艺优化 被引量:30
11
作者 薛岗 许茜 +2 位作者 王红霞 王遇冬 杨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0,共4页
煤层气在气质组分、赋存条件、生产规律等方面均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的特点,国内还没有大规模整体开发的经验可以借鉴,煤层气地面开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为此,介绍了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 煤层气在气质组分、赋存条件、生产规律等方面均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的特点,国内还没有大规模整体开发的经验可以借鉴,煤层气地面开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为此,介绍了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单井进站方式、增压工艺及压力系统优化等地面集输工艺的优化技术,总结了优化设计经验,并提出了针对国内煤层气田开发建设的标准化、统一化、数字化3点建议,对国内其他煤层气田及类似气田的开发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煤层气田 集输系统 优化 应用
下载PDF
高煤阶煤层气井单相流段流压精细控制方法——以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为例 被引量:30
12
作者 胡秋嘉 贾慧敏 +6 位作者 祁空军 樊彬 于家盛 刘春春 谢琳璘 张庆 何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81,共6页
目前已有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技术未考虑煤层供水量变化的影响,抽油机冲次调节有效性差,调节频繁且容易造成流压波动,使储层受到伤害。为此,针对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基于煤层产水规律的井底流压控制方法理论推... 目前已有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技术未考虑煤层供水量变化的影响,抽油机冲次调节有效性差,调节频繁且容易造成流压波动,使储层受到伤害。为此,针对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基于煤层产水规律的井底流压控制方法理论推导,通过研究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煤层的产水规律,以及煤层气井抽油机系统的排水规律,确定了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方法,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煤层气井在单相流段,随着井底流压的降低,日产水量呈线性增加,其斜率由于储层物性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2)研究区新投产井抽油机系统理论排水量与实际排水量呈线性关系,排量系数为0.888,单相流段煤层气井日产水量与抽油机冲次呈正比;(3)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日降压幅度下抽油机冲次与累积生产时间趋势线的斜率和截距,在气井排采时只要确保抽油机冲次随着累积生产时间的增加严格按该斜率线性增加,就可以保证实际日降压幅度等于合理的日降压幅度。结论认为,该方法实现了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对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对于煤层气井实现高产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 煤层气井 产水规律 单相流 井底流压 精细控制方法 产量提高 沁水盆地 樊庄-郑庄区块
下载PDF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梁宏斌 张璐 +2 位作者 刘建军 张鹏豹 刘莉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煤层气田 构造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水平井开采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永平 杨延辉 +3 位作者 邵国良 陈龙伟 魏宁 张利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4,共9页
沁水盆地煤储层热演化程度高且具有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较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煤层气开发难度大。为此,基于该盆地樊庄—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水平井开发实践,从地质和工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厘清了影响多分支水平井产... 沁水盆地煤储层热演化程度高且具有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较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煤层气开发难度大。为此,基于该盆地樊庄—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水平井开发实践,从地质和工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厘清了影响多分支水平井产能的因素、适应地质条件及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多分支水平井低效的原因有3类:(1)地质因素,钻遇低含气量区或断层;(2)工程因素,钻井液污染、钻井垮塌、排采垮塌及煤粉堵塞等;(3)地质因素与工程因素的共同影响。结论认为,钻遇低含气量区与断层、垮塌与堵塞是造成樊庄、郑庄区块多分支水平井低产的主要原因,其中含气量大于20 m^3/t、临储比大于0.7、R_o大于3.8,并且处于拉张应力区是该区煤层气裸眼水平井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针对部分低效井的挖潜技术对策:(1)对煤粉堵塞或后期垮塌的低效井进行分类改造;(2)探索新型水平井,采用顶板仿树形水平井、套管或筛管完井的单支水平井及鱼骨状水平井来解决井眼坍塌及后期无法作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煤层气 水平井 开发效果 评价 挖潜对策 沁水盆地 樊庄—郑庄区块
下载PDF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与规律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赵少磊 朱炎铭 +2 位作者 曹新款 王怀勐 周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111,116,共5页
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构造形态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并结合沁南地区樊庄矿区实践,分析了构造对不同产能煤层气井分布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煤层气的整个成藏过程;后期构造形态对煤层气的运移和保存至关重要,褶曲两翼及向... 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构造形态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并结合沁南地区樊庄矿区实践,分析了构造对不同产能煤层气井分布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煤层气的整个成藏过程;后期构造形态对煤层气的运移和保存至关重要,褶曲两翼及向斜核部含气量高,背斜核部及开放性断层附近含气量低。同时对樊庄矿区研究表明:煤层气井产能与所处构造部位密切相关,高产井主要分布于褶曲构造翼部、复向斜的次级背斜核部及复背斜的次级向斜核部,日均产气量可达1 000~5 000 m3;低产井及产水井主要分布于复背斜的次级背斜核部及正断层断裂带附近,日均产气量小于50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煤层气井 产能 樊庄区块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采气管网的优化 被引量:24
16
作者 许茜 薛岗 +2 位作者 王红霞 王遇冬 李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3,共3页
煤层气田开发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的产业,因而"低成本、大规模开发"成为开发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的重要战略。为此,重点介绍了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煤层气水合物防治技术、低压输送不注醇集气工艺、多井单管串接技... 煤层气田开发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的产业,因而"低成本、大规模开发"成为开发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的重要战略。为此,重点介绍了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煤层气水合物防治技术、低压输送不注醇集气工艺、多井单管串接技术、低压采气管网管径的确定、新型材料聚乙烯管(PE管)和柔性复合管的应用等采气管网优化技术。该配套技术的成功应用,优化简化了采气管网建设,有效控制了采气管网投资,为我国煤层气田的工业化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集气工艺 采气管网 优化 多井单管串接 管线材质选择 煤层气水合物
下载PDF
构造模式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以晋城煤区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梦溪 刘庆昌 +1 位作者 张建国 王立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3,共4页
随着山西省晋城煤层气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气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为研究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为了分析各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作业的影响及其与产能的关系,将该区构造模式大致分... 随着山西省晋城煤层气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气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为研究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为了分析各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作业的影响及其与产能的关系,将该区构造模式大致分为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和陷落柱构造3类,结合煤层气井的生产数据和地质资料,对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煤层气水平井与小构造的关系,提出了水平井布井的基本原则,即水平井排采井筒应位于构造低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庄区块 构造模式 煤层气 气井产能 断层 褶皱 陷落柱 水平井 煤层水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地面集输工艺优化与思考 被引量:19
18
作者 田炜 陈洪明 +1 位作者 梅永贵 李新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3,120-121,共4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规模化、商业化、数字化的煤层气田,该气田边试验、边开发、边建设的发展模式给地面集输系统的合理布局带来了新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规模化、商业化、数字化的煤层气田,该气田边试验、边开发、边建设的发展模式给地面集输系统的合理布局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根据煤层气田的地质、气藏特征及气质组分特点,通过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提出了地面建设新模式和地面集输工艺的优化措施:①简化低压集气工艺;②成功应用非金属管材;③采用井间枝上枝串接工艺;④采用越站集输工艺;⑤实现自动化控制及数字化管理;⑥应用三甘醇脱水技术;⑦采用集成过滤分离器;⑧煤层气集中处理、规模化外输;⑨实行低成本开发。同时,还对在实际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采气管线积水问题、气质净化问题、压缩机的适应性问题、湿气计量问题、山区电力线路与采气管线的敷设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采气半径与集气站数量的关系问题、煤层气田标准化设计及模块化建设问题、压缩机的备用问题和煤层气销售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樊庄区块 煤层气 地面集输 工艺优化 探讨 建议
下载PDF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煤层气高产富集规律及开发实践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燕红 李梦溪 +2 位作者 杨鑫 刘春春 闫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120,共4页
为弄清沁水盆地樊庄区块煤层气的高产富集规律,根据近5年来在该区的勘探开发实践,从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层气的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决定了其富集特点,即整体含气性较好,局部贫... 为弄清沁水盆地樊庄区块煤层气的高产富集规律,根据近5年来在该区的勘探开发实践,从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层气的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决定了其富集特点,即整体含气性较好,局部贫瘠,呈现"富集成片、贫瘠成带、富中有贫"的含气量分布特点;由东向西,煤层气逐渐由贫瘠变为富集,这主要是受封盖条件和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的结果。根据产气压力与理论临界解吸压力拟合关系对煤层含气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前者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新方法。针对煤层气富集程度和压裂效果的差异,引入了煤层气开发单元的概念来指导生产,后期生产的效果表明,煤层气井产量的高低与开发单元的划分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煤层气 高产富集 含气量 开发单元 产能预测 压裂
下载PDF
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睿 董范 +1 位作者 孟召平 帅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5-1030,共6页
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属于中高阶煤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内煤层气井产能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有很大差别.为了查明煤层气富集高渗的构造主控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在总结樊庄区块3#煤层构造分布规律基础上,结合煤层气井排采资料,建立了樊庄区... 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属于中高阶煤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内煤层气井产能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有很大差别.为了查明煤层气富集高渗的构造主控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在总结樊庄区块3#煤层构造分布规律基础上,结合煤层气井排采资料,建立了樊庄区块3#煤层背向斜构造、断层构造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模型,划分出区块尺度煤层气富集高渗区,提出了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樊庄区块3#煤层高产井的构造位置分布于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上次级背斜的翼部以及无明显断距的断层附近;中产井的构造位置主要分布于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上次级向斜轴部,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上次级背斜轴部;低产井构造位置主要分布于远离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的向斜翼部处以及有明显断距的断层附近;2)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及其翼部发育的次级背斜翼部应是全区最为有利的勘探开发区,为富气高渗区.靠近断距较小的断层附近由于断层破坏不明显使得断层附近含气量中等而渗透性较好,为中等气高渗区.次级背斜轴部位置为贫气高渗区,次级向斜轴部是富气低渗区.远离局部复向斜构造轴部的向斜翼部处为贫气区,断距较大的断层附近为贫气高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产能 构造 富集高渗 控制作用 机理 樊庄区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