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梵净山同域分布毛冠鹿和小麂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波 王丞 +6 位作者 樊涵 蒙秉顺 胡灿实 李海波 李佳琦 粟海军 张明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为了掌握同域分布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的分化情况及二者的共存模式。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毛冠鹿和小麂进行监测,并... 为了掌握同域分布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的分化情况及二者的共存模式。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毛冠鹿和小麂进行监测,并使用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毛冠鹿旱季、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模式,活动峰值出现在06∶00—08∶00、18∶00—20∶00,但早上活动强度较低;与雨季相比,旱季早上的活动高峰推迟2 h,雨、旱季傍晚活动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2)小麂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模式,在06∶00—08∶00、18∶00—20∶00出现活动高峰,旱季则在06∶00—08∶00、18∶00—20∶00、22∶00—24∶00出现3个活动高峰。与雨季相比,旱季早上的活动高峰推迟2 h,雨、旱季傍晚活动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旱季夜间活动强度高于雨季。(3)毛冠鹿和小麂旱季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高、雨季较低。本研究以毛冠鹿和小麂的日活动节律模式为基础,聚焦于二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和共存机制,可为深入研究和保护管理这2个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冠鹿 小麂 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