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领历史向善——方孝孺的正统论及其史学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向燕南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3,共5页
正统论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哲学,对于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统论在南宋时,由于理学发展和民族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趋向,更加强调对于历史的道德判断,而且在强调"尊王"的同时,还突出&... 正统论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哲学,对于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统论在南宋时,由于理学发展和民族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趋向,更加强调对于历史的道德判断,而且在强调"尊王"的同时,还突出"攘夷"的内容。方孝孺的正统论是宋元以后最有影响的正统理论,其理论渊于浙东金华学派的"尊本明统"的正统说,其特点是极力突出历史道德判断的意义,即有意超越一时的已成事实之是非,以一相对恒常的道德标准裁量历史,引领历史向善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方孝孺也有一定调和道德判断与事实判断间矛盾的考量,提出所谓"变统"的理论。方孝孺的观点对以后的历史理论与史学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正统论 “变统”论 历史哲学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道德判断
下载PDF
传扬文化——改朝换代时仕宦文人的另一种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居让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仕宦文人,是中国封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政权的更替,自然就成了仕宦文人的化学试纸,或者一捧上天,或者踩入地底。后来的评判者,多从政治道德而推及个人人品,很少把仕宦文人的生命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进行考量。本文通过史实说明,仕... 仕宦文人,是中国封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政权的更替,自然就成了仕宦文人的化学试纸,或者一捧上天,或者踩入地底。后来的评判者,多从政治道德而推及个人人品,很少把仕宦文人的生命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进行考量。本文通过史实说明,仕宦文人忍辱惜命,对传扬文化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宦文人 冯道 赵孟頫 王铎 方孝孺
下载PDF
方孝孺正统论探析
3
作者 孙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3,共6页
方孝孺是明初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称其为"有明之学祖",其正统论思想是理解其整个思想乃至其最终"成仁取义"、舍身殉国的一个关键。目前学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对其正统论思想的专门探讨尚不多,部分... 方孝孺是明初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称其为"有明之学祖",其正统论思想是理解其整个思想乃至其最终"成仁取义"、舍身殉国的一个关键。目前学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对其正统论思想的专门探讨尚不多,部分结论也存在偏颇之处。只有把方孝孺的正统论放到元明鼎革和明代开国之初所进行的政权合法性建设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局限;同时,也只有将其放到古代整个正统理论发展的脉络中去考察,才能了解方孝孺正统论的特殊贡献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正统论 华夷之辨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方孝孺的礼法思想及其局限
4
作者 贾庆军 吴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7-24,共8页
方孝孺认为,礼制是积极的统治手段,是人成之为人的根本。法制是消极的统治手段,是防止人成为非人的惩罚工具。礼制和法制结合起来,就是完美的礼法之治。但在方氏心目中,礼制和法制并不对等,前者为本,后者为辅。方氏所说的礼制和法制都... 方孝孺认为,礼制是积极的统治手段,是人成之为人的根本。法制是消极的统治手段,是防止人成为非人的惩罚工具。礼制和法制结合起来,就是完美的礼法之治。但在方氏心目中,礼制和法制并不对等,前者为本,后者为辅。方氏所说的礼制和法制都不是现代法制,礼法之治有其时代局限,即它缔造了一个以王权为中心的不受约束的统治集团,王朝逐渐腐败没落和王朝更替成为了礼法之治无法克服的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礼制 法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