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ommodation and Conflict: The Incorporation of Miao Territory and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during the High Qing Era
1
作者 Guo Wu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240-260,共21页
Past studies of southwest Guizhou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end to focus on the policy of "abolishment of the native chieftainships and extension of direct bureaucratic control" (gaitu guiliu) pursued under the Yon... Past studies of southwest Guizhou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end to focus on the policy of "abolishment of the native chieftainships and extension of direct bureaucratic control" (gaitu guiliu) pursued under the Yongzheng emperor, and also to emphasi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ate expansion and Miao revolts as a political process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Based on personal memoirs and ethnographic accounts of the Qing dynast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Qing incorporation of Miao territory (Miaojiang) in southeast Guizhou, where there were not even native chieftainships but only unorganized, or "raw," Miao indigenes; it also examines the incorporation a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nstruction among the Yongzheng emperor, Governor-General Ortai, a group of local officials, represented by Zhang Guangsi and Fang Xian, and local Miao people, who had already interacted with Han migrants and started to seek the protec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paper calls attention to the contribution of lower level Qing officials made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by the Chinese about the long-ignored Miao territor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s. It argues that the tragic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Miao people and the Qing state building was not necessarily inevitable, but contingent on the officials' perception of the minority people's culture and the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local indi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NGZHENG Ortai fang xian Zhang Guangsi MIAO GUIZHOU
原文传递
探讨医家方贤的针灸学贡献及思想
2
作者 马巧琳 胡斌 席林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2期70-72,共3页
方贤编著《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一书,在针灸学发展史不可忽视。方贤在针灸学术上重视针灸的基本原则,体现出针灸临床“标准化”的思想,强调针灸临床安全性,注重临床实效,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综合针刺手法体系,并创造性地专列“... 方贤编著《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一书,在针灸学发展史不可忽视。方贤在针灸学术上重视针灸的基本原则,体现出针灸临床“标准化”的思想,强调针灸临床安全性,注重临床实效,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综合针刺手法体系,并创造性地专列“奇穴”一节,极大地丰富了腧穴学的理论和临床。这些理论与思想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传承和发掘古代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和经验,是中医针灸守正创新的必经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贤 《奇效良方》 学术思想 针灸学
下载PDF
《明承信校尉房宪墓志》考释
3
作者 马振颖 赵世金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3-37,61,共6页
甘肃舟曲出土的《明承信校尉房宪墓志》,是该地区出土的唯一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墓志。墓志中不仅记录了舟曲房氏家族的早期迁徙情况,而且还记录了墓主人及其长子的一些重要事迹。这一墓志的发现,不仅可以弥补地方史志的不足,而且在很大... 甘肃舟曲出土的《明承信校尉房宪墓志》,是该地区出土的唯一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墓志。墓志中不仅记录了舟曲房氏家族的早期迁徙情况,而且还记录了墓主人及其长子的一些重要事迹。这一墓志的发现,不仅可以弥补地方史志的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正史中的相关记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文章将该墓志全文录存,并就其所涉相关问题作简要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宪 墓志 西固 明代
下载PDF
神话与政治——以东汉以来徽州方仙翁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希勤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东汉歙县的方储是徽州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神话。这些神话无一例外都是对当时政治的附会与隐喻,反映了民间的政治批评声音。如汉代的乘鹤神话批评东汉祥瑞政治,唐代的只履和血湖神话批评武则天政治,宋元的... 东汉歙县的方储是徽州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神话。这些神话无一例外都是对当时政治的附会与隐喻,反映了民间的政治批评声音。如汉代的乘鹤神话批评东汉祥瑞政治,唐代的只履和血湖神话批评武则天政治,宋元的鞭死人和归葬神话批评两宋皇权政治,清代的忌辰神话批评康雍乾政治等。方仙翁神话的重要资料《开国公家世行实》证明是元代以来的伪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政治 东汉以来 徽州 方仙翁
下载PDF
鬼疰病名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雅琛 王兴伊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0,共3页
现代中医学认为鬼疰是肺痨的别称,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但通过对中医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鬼疰背后的含义是在不断变化的。最初在《神农本草经》与《肘后备急方》中出现,常与鬼气邪气一类并提,隋唐以后其含义逐渐演变,归类于... 现代中医学认为鬼疰是肺痨的别称,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但通过对中医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鬼疰背后的含义是在不断变化的。最初在《神农本草经》与《肘后备急方》中出现,常与鬼气邪气一类并提,隋唐以后其含义逐渐演变,归类于肺脏疾病,系统分类,随证附方。再到宋明之时,与骨蒸等病并称,成为具有传染性的肺痨。早期其涵义应是受到方仙道的影响,并不是纯粹的医学术语,在被纳入医学体系后随着医家实践的积累逐渐脱离鬼神之说。鬼疰之义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古人认识疾病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反映了中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疰 病名 中医术语 方仙道
下载PDF
论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城破时的评价问题
6
作者 汪平秀 《嘉应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致使中国军队在豫湘桂大溃败,但其中的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战绩。方先觉军长率领第10军不足1.7万人,在衡阳城抵抗日军近10万人围攻,坚守孤城,血战47天。在衡阳城破之际,方先觉...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致使中国军队在豫湘桂大溃败,但其中的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战绩。方先觉军长率领第10军不足1.7万人,在衡阳城抵抗日军近10万人围攻,坚守孤城,血战47天。在衡阳城破之际,方先觉是投降呢,还是停战,众说纷纭。通过梳理各种材料,立足于当时的历史情境,我们认为:第10军军长方先觉及其残部,在衡阳城陷时被日军俘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保卫战 方先觉 投降 停战 被俘
下载PDF
民国著名经济学家方显廷的经济发展学说
7
作者 蔡志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方显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发展学说的根本着眼点是希望借助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和统制经济的制度安排来求得中国的繁荣富强,但其具体内容则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简言之,就是他在抗战之前认... 方显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发展学说的根本着眼点是希望借助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和统制经济的制度安排来求得中国的繁荣富强,但其具体内容则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简言之,就是他在抗战之前认为中国应当实行轻工业优先的工业化策略和政府主导的局部统制经济体制,而在抗战时期则认为中国必须实行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策略和官民合作的全方位的统制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显廷 经济发展学说 工业化 统制经济
下载PDF
方先觉投降及其原因探析
8
作者 罗玉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衡阳会战中,方先觉率领第10军坚守衡阳47天,终于失守。衡阳城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种种迹象表明,方先觉在衡阳城陷之前就已经投降了日军,方先觉的投降是导致衡阳城最后陷落的主要原因。在当时的情况下,方先觉既可以选择突围,也可以选... 衡阳会战中,方先觉率领第10军坚守衡阳47天,终于失守。衡阳城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种种迹象表明,方先觉在衡阳城陷之前就已经投降了日军,方先觉的投降是导致衡阳城最后陷落的主要原因。在当时的情况下,方先觉既可以选择突围,也可以选择自杀,但他却选择了投降。方先觉投降是在当时战斗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带有被迫的成份在内,但主观上对抗战前途缺乏信心是促使他投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先觉投降 衡阳失陷 原因探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