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中医体质学理论在疼痛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济 赵永烈 王琦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55-258,共4页
慢性疼痛涉及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包括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其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思想以及"辨体论治"的诊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文章探讨了以中医体质学思想指导疼痛性... 慢性疼痛涉及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包括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其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思想以及"辨体论治"的诊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文章探讨了以中医体质学思想指导疼痛性疾病诊疗的若干理论问题,认为疼痛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辨治疼痛性疾病时要考虑患者体质因素。所施方药不仅要符合病证特点,也要针对患者体质类型。并列举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辨体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偏头痛、过敏性头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同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名医经验 中医体质学 疼痛 王琦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刍议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陆杰 陈仁寿 +2 位作者 施铮 程建明 池玉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历代演变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方剂的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根据"尊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笔者建议上述17首经典名方分别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炮制品姜半夏、法半夏和清半夏,其中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竹茹汤、金水六君煎、养胃汤用姜半夏,升阳益胃汤、厚朴麻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藿朴夏苓汤用法半夏,仅桑白皮汤用清半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半夏 中药炮制 汤洗 姜半夏 清半夏 法半夏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半夏剂量的考订与建议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陆杰 陈仁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52,共6页
半夏为有毒中药,古今使用剂量相差甚大,在经典名方研发时难以确定。文献考证后发现,经典名方中半夏的剂量经历了由大变小的过程,本着"遵从经典,符合药典"为原则,并结合现代实际应用情况,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 半夏为有毒中药,古今使用剂量相差甚大,在经典名方研发时难以确定。文献考证后发现,经典名方中半夏的剂量经历了由大变小的过程,本着"遵从经典,符合药典"为原则,并结合现代实际应用情况,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17首含半夏的方剂中合理的半夏剂量。通过对这17首经典名方的原书记载、历代演变、现在临床运用及其剂型、服用方法等进行考量,建议半夏厚朴汤与麦门冬汤中半夏剂量15.0 g,温胆汤和桑白皮汤中半夏剂量6.0 g,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厚朴麻黄汤、金水六君煎中半夏剂量均为7.5 g,竹茹汤中半夏剂量6.7 g,升阳益胃汤中半夏剂量4.5 g,养胃汤中半夏剂量5.0 g,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藿朴夏苓汤中半夏剂量均为5.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剂量 历史沿革 经典名方 剂型 中药炮制 服用方法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历史衍变与关键信息考证的共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兵 张林 +4 位作者 詹志来 张卫 彭华胜 许海玉 张华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经典名方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凝结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结晶,而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研发也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局限性和文献考证的不同认知角度,经典名方... 经典名方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凝结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结晶,而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研发也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局限性和文献考证的不同认知角度,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中剂量、基原、炮制和煎服法等方面的关键信息考证仍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注册进程。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经典名方也在历代的临床应用中不断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经典名方的历史发展演变及其在组成、药味、剂量、功能主治、煎服法、剂型等方面的内涵衍变特点,包括基础方组成的稳定、药物基原的兴衰与分化变迁、炮制方法不断进步、处方剂量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功能主治不断拓展等。针对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考证,提出应在统一原则指导下不断形成共识,充分考虑方剂始源和历史衍变规律,遵从历史发展主流。在药物考证上结合历代药用资源、用药习惯和生产工艺变迁,实现经典传承和古今衔接。剂量考证应以历代度量衡为基准,综合古今临床实际确定合理剂量与煎服法,并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调整应用。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遵古不泥古,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关键信息考证中的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文献考证 方义衍变 复方制剂研发 本草考证 历史沿革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范永升教授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心得 被引量:14
5
作者 叶春华 黄静 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9-1751,共3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累及肝实质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范永升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肝经湿热瘀毒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脾胃失调,湿热内壅;热毒伤阴,肝肾阴亏。本病属本虚标实,病机关键为肝络郁滞,即湿、热、瘀、毒是本病之原,...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累及肝实质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范永升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肝经湿热瘀毒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脾胃失调,湿热内壅;热毒伤阴,肝肾阴亏。本病属本虚标实,病机关键为肝络郁滞,即湿、热、瘀、毒是本病之原,阴阳气血虚弱是本病之本,肝络郁滞是病机的中间环节。病位在肝胆脾胃,治法重在疏利肝经湿热,活血祛瘀解毒。临证时范教授善重用赤芍、虎杖、白芍、炒枳壳、淮小麦,取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永升 名老中医经验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杨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谷诺诺 王凯星 +2 位作者 杨倩 杜朋丽 赵丹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509-4511,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脂肪肝的治疗还缺乏特效的西药,而且对运用降脂药物也存在争议,治疗方法有待探讨和拓展。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杨倩教授重视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认为肝郁脾虚肾虚,...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脂肪肝的治疗还缺乏特效的西药,而且对运用降脂药物也存在争议,治疗方法有待探讨和拓展。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杨倩教授重视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认为肝郁脾虚肾虚,痰瘀互结于肝脉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以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活血散结、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并自拟降脂方,结合历代经典处方加减、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饮食起居及情志的调整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名医经验 中医 辨证论治 杨倩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麻黄汤的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艳 张国媛 +5 位作者 陈莎 邸继鹏 曹丽娟 陈彭月 杨林勇 刘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6,共10页
通过系统梳理麻黄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发现麻黄汤存在基原品种、饮片炮制、剂量折算等疑义。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 通过系统梳理麻黄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发现麻黄汤存在基原品种、饮片炮制、剂量折算等疑义。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使用习惯的基础上,笔者得出的开发建议为麻黄选用草麻黄Ephedra sinica不去节,桂枝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甘草当用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蜜炙,苦杏仁选用燀苦杏仁;剂量选择遵循变迁现象和规律以一两=3 g折算得处方总剂量为24 g;制法用法为取水1.8 L,先加入麻黄煎煮,蒸发掉水400 mL,去上沫后加入其他3味药,煮取500mL,过滤去渣,分3次服用,1次温服160mL左右;该方古籍记载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经后世医家临证灵活应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麻黄汤 历史沿革 处方考证 炮制 中药 中医临床
原文传递
禤国维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卢积坪 李红毅 +3 位作者 党若楠 熊述清 司卫振 吴元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6期149-152,共4页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继发性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难愈。禤国维教授根据小儿体质特点,认为本病先天禀赋不足为本,热毒瘀积为标,提出“固本培元,从血论治”治疗思路,结合岭南地区特点,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辅以清热凉血、止...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继发性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难愈。禤国维教授根据小儿体质特点,认为本病先天禀赋不足为本,热毒瘀积为标,提出“固本培元,从血论治”治疗思路,结合岭南地区特点,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辅以清热凉血、止血活血、解毒化瘀等中药,创立血管炎方,同时重视顾护小儿脾胃,选用轻灵平淡之药,使得补不碍滞,泻不伤正,临床上权衡虚实,分期辨治,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禤国维 名医经验 中医药
下载PDF
单兆伟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四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汝杨 张小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单兆伟教授学习和临证,分析单兆伟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总结单兆伟教授从气、血、瘀、毒四种不同病机角度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病案。[...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单兆伟教授学习和临证,分析单兆伟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总结单兆伟教授从气、血、瘀、毒四种不同病机角度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病案。[结果]单兆伟教授首重中医四诊,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并辅以内镜检查,单师认为气、血、瘀、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甚至癌变的关键因素,采用斡旋气机、补虚健运、祛瘀护膜、解毒防癌等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细腻,用药精准,并时时顾护胃气,随证加减,平淡之法,常获良效。[结论]单兆伟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机 瘀毒 单兆伟 医案 名家经验 中医传承 孟河医派
下载PDF
徐荷芬教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经验探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继恒 霍介格 +1 位作者 胡灿红 徐荷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0期128-131,共4页
中晚期胃癌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文总结和分析徐荷芬教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其认为,中晚期胃癌属本虚标实证,正虚为本,以气阴两虚为主,癌毒为标,损伤气阴,并存在多瘀多滞的特点。治疗上宜健脾益肾,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清解癌毒... 中晚期胃癌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文总结和分析徐荷芬教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其认为,中晚期胃癌属本虚标实证,正虚为本,以气阴两虚为主,癌毒为标,损伤气阴,并存在多瘀多滞的特点。治疗上宜健脾益肾,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清解癌毒,化瘀消滞,以治其标。采用中西并举、身心同治的方案,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徐荷芬
下载PDF
李佩文教授辨治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经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佳琳 王照东方 +1 位作者 张静 万冬桂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4期146-149,共4页
蒽环类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而心脏毒性是限制其使用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抗癌治疗的进行及预后。随着保乳术的逐渐开展,左侧胸壁放疗导致的心脏损伤也是日后乳腺癌患者合并心功能不... 蒽环类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而心脏毒性是限制其使用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抗癌治疗的进行及预后。随着保乳术的逐渐开展,左侧胸壁放疗导致的心脏损伤也是日后乳腺癌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之一。李佩文教授在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认为蒽环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及放疗所造成的心脏毒性辨证论治各不相同,曲妥珠单抗所致心脏毒性以心气虚损为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以血瘀为主,左侧胸壁放疗所致心脏毒性以阴虚为主,治疗上注重补益心气、活血化瘀、养阴清热之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名医经验 心脏毒性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古代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折算原则考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林 唐若水 +2 位作者 宋佳 张华敏 傅延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202,共7页
由于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制度及中医临床方药用量的差异,导致了历代方药剂量与折算标准的不同,因此在对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守传承精华、古为今用、古今衔接、凝聚共识的原则,并首先依据历代度量衡制度对方药剂量作出折算... 由于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制度及中医临床方药用量的差异,导致了历代方药剂量与折算标准的不同,因此在对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守传承精华、古为今用、古今衔接、凝聚共识的原则,并首先依据历代度量衡制度对方药剂量作出折算。若折算剂量明显超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则在保证原方药物用量比例不变的前提下,一方一议,参考专家共识、结合药物安全性评价进行折算;对于以非标准单位计量的药物,则综合文献分析与实物测量给出折算范围。对于服量的折算,以原文为依据,参考不同时代的计量标准进行折算;若原文服量不明确,则依据该方剂的历代演变,参考相关古籍并结合现代应用确定折算服量。最终确定经典名方的折算标准为汉唐时期一两折合今之13.8 g,一升折合今之200 mL;唐代一分折合今之3.45 g;宋金元时期一钱折合今之4.13 g,一盏折合今之300 mL;明清时期一钱折合今之3.73 g,一杯及一盅均折合为今之200 mL。对于以非标准计量单位记录的药物,则需要在综合分析确定其基原的情况下,进行实测以确定其折算标准,必要时,可通过对照成书年代相近的医书中对于功效主治相同或相近的同名方剂药物剂量的不同记载来辅助确定折算标准。通过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折算原则的解析,有助于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和成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方药剂量 煎服法 考证 折算原则 中医药 度量衡
原文传递
李传平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翊 李传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995-997,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最常见的病因。根据数据统计在欧美国家,DN已成为尿毒症的首位病因,而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N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DN预后较...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最常见的病因。根据数据统计在欧美国家,DN已成为尿毒症的首位病因,而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N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DN预后较差,常较快进展为肾功能不全。对于其治疗西医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特别是糖尿病肾病中、晚期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蛋白尿及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传平 糖尿病肾病 名医经验 中医
下载PDF
盐敏感性高血压诊治进展及中医药防治思路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巍 王阶 熊兴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61-2665,共5页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指高盐摄入引起血压显著升高,而限制盐摄入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的高血压类型。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基因、中枢机制及内分泌机制等相关。由于本病在诊断治疗上的特异性,依然存在"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的"三...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指高盐摄入引起血压显著升高,而限制盐摄入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的高血压类型。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基因、中枢机制及内分泌机制等相关。由于本病在诊断治疗上的特异性,依然存在"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的"三低"现象及依从性差、药物治疗副作用明显等问题。中医认为盐敏感性高血压多与肾精亏损,肝阳上亢,水饮内停相关,治疗多以补肾填精,利水化湿兼育阴潜阳为法。常用经典名方为金匮肾气丸、五苓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敏感性高血压 经典名方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何立群运用清化祛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盛广宇 张亚亨 +3 位作者 徐子灵 余振杰 杨雪军 何立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5期19-21,共3页
介绍何立群教授运用清化祛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脏病以脾肾亏虚为主,与湿热、瘀血相关,治以清化祛瘀。临证用药重视清化湿热,因势利导;活血祛瘀,切忌伤正;清化祛瘀,灵活变通。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衰竭 病因病机 清化祛瘀法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瓜蒌与天花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紫鲸 陈光 +3 位作者 张丹 郭龙 郑玉光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2-74,共13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相关记载,对经典名方所用瓜蒌和天花粉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按照年代次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将其果实以“栝楼”为主流正名,“瓜蒌”为其音转,根...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相关记载,对经典名方所用瓜蒌和天花粉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按照年代次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将其果实以“栝楼”为主流正名,“瓜蒌”为其音转,根或其根的制品自宋代《本草图经》以来,以“天花粉”为主流正名。均以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为主流基原。栝楼与栝楼根在汉代已分别入药,自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已经明确其皮、子、茎、根各自功效有别;瓜蒌以完整果实入药,九月至十月成熟后采收,悬挂阴干,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成熟、个大、皮厚柔韧、橙黄色、糖性足者为佳;古代瓜蒌的炮制方法多为捣碎或连皮、子切丝,或将其加工为瓜蒌饼、瓜蒌霜。天花粉以根入药,十一月至十二月采收,除去外皮,晒干,其品质以入土深、块大、色白、粉性足、质坚细腻、筋脉少者为佳,并认为生于卤地者有毒。天花粉的炮制方法由唐代开始的做粉入药在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直接切片使用。瓜蒌及天花粉近代以来推崇的道地产区在河南灵宝附近,有“安阳花粉”之称,现代则有产祁花粉的安国,产长青瓜蒌的山东济南等知名产区。宋代本草中曾出现以瓜蒌子或瓜蒌仁代替全瓜蒌的习惯,后被明代本草纠正。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涉及瓜蒌及天花粉时选取栝楼T. kirilowii为基原植物;清金化痰汤的瓜蒌仁按炒法炮制,《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涉及该药材的另外5首方剂中的瓜蒌及天花粉均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瓜蒌 天花粉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 品质评价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高良姜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园园 冯剑 +2 位作者 魏建和 詹志来 刘洋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3,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高良姜的名称、基原、学名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和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考证。经考证可知,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均以“高良姜”为正名;高良姜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姜科...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高良姜的名称、基原、学名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和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考证。经考证可知,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均以“高良姜”为正名;高良姜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沿用至今,同属植物大高良姜A. galanga因名称和形态相近而经常混用;古代推崇儋州、雷州所产为佳,奉为道地,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代以来总结其传统性状评价以红棕色、粗壮坚实、皮皱肉凸、味香辣、分枝少者为佳;古时高良姜多于二月、三月采收,现栽培品一般夏末秋初采收,野生品则在五月雨季前采收。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和切制,尚有清炒或同辅料拌炒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高良姜的古代经典名方时,采用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 officinarum的根茎,净切后生品入药或根据处方炮制要求处理后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本草考证 经典名方 学名沿革 产地 品质评价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黄震自拟生精汤治疗少弱精症不育症临床经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梦雪 任瑾 +2 位作者 黄震 丁佳佳 殷泽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1462-1464,共3页
黄震,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工作室张杰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不孕不... 黄震,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工作室张杰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症。黄震老师认为少弱精症主要由于肾中精气亏虚,生精乏力,加之劳逸失常、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导致脾虚、肝郁,出现瘀血、痰浊、湿热等病理产物,干扰精室,导致精子生成与运动的障碍,引起不育。笔者有幸跟随黄震老师侍诊,现将他治疗少弱精症不育症的临床经验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经验 少弱精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李方洁温阳活血辨治老年阳虚血瘀“迟脉”(心动过缓)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婷 李方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李方洁教授认为老年"迟脉"(心动过缓)与老年心肺功能降低,血管弹性下降,动脉功能不良,心脏慢性供血不足等密切相关,所谓"心之合脉也",心动过缓则脉率减慢。多系老年阳气不足,瘀血阻脉;病位在心,病本在肾;乃心肾阳... 李方洁教授认为老年"迟脉"(心动过缓)与老年心肺功能降低,血管弹性下降,动脉功能不良,心脏慢性供血不足等密切相关,所谓"心之合脉也",心动过缓则脉率减慢。多系老年阳气不足,瘀血阻脉;病位在心,病本在肾;乃心肾阳气虚衰,血运不畅,瘀阻脉道。强调老年"迟脉"乃阴盛阳亏、阳失健运,所谓"寒气入经而稽迟"是也,"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提出温阳活血辨治原则,擅用经方,强调"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或多方合用,增强温通化瘀之效,提升心率,改善全身症状;临证但见阳虚、血瘀,则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血府逐瘀汤;舌越淡、脉越迟,就越加强温阳之品。组方配伍用药更熟练把握道地药材、药性偏颇、古法炮制,体现方中有药、药中有方,灵活运用药味配伍,注重组方用药与患者表现和病机精准契合,效如桴鼓。李方洁教授特别指出,临证应打破中西医界限,运用整体观全方位评价干预效果,从病人角度审视,充分考虑患者感受,不仅仅取决指标数据的改善,把患者当成得了病的"人",而不是一个得了病的"器官"。附心肾阳虚,瘀阻脉络,心肾阳虚、中焦虚寒窦性心动过缓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迟脉 老年 阳气虚衰 瘀血阻脉 温阳活血 麻黄附子细辛汤 血府逐瘀汤 李方洁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中药复方
下载PDF
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亚君 周之煜 +3 位作者 金鑫瑶 黄明 王昭琦 熊可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期体悟张伯礼教授在诊疗此病时...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期体悟张伯礼教授在诊疗此病时的中医临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 名医经验 国医大师 张伯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