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生死祭与终极关怀:以瑶池对话系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沛鑫 滴石 《语言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死亡与终极关怀的话题,愈加占据人们的意识空间。本文拟解决问题是: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传统的生死观和家祭传统做些什么?本文首先分别回顾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以及民俗学祭祀文献,然后聚焦家祭并构建家祭概念...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死亡与终极关怀的话题,愈加占据人们的意识空间。本文拟解决问题是: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传统的生死观和家祭传统做些什么?本文首先分别回顾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以及民俗学祭祀文献,然后聚焦家祭并构建家祭概念模型。本文沿用顾曰国人生历程大数据模型,从技术的角度把“生”定义为产生生活态数据,把“死”定义为记忆态数据,因此,生与死为两种数据状态的转化。瑶池对话系统(Yaochi Dialogue)由对话文本生成、语音生成与处理、场景生成和系统集成四个子系统组成,引进LangChain-ChatGLM架构。该系统为家祭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机器助人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人生历程大数据 家祭 瑶池
原文传递
祭如在:中国传统民间家庭祭祀的沟通想象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放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29,共21页
“网络祭祀”遇冷凸显出“网上是给谁上坟”这一核心问题背后中国传统民间家庭祭祀观念的深远影响。无论是思想还是实践层面,传统社会都主要将祭祀行为视为一种以沟通为基本目的的过程,其中的家庭祭祀行为则是在世者与逝去的祖先或其他... “网络祭祀”遇冷凸显出“网上是给谁上坟”这一核心问题背后中国传统民间家庭祭祀观念的深远影响。无论是思想还是实践层面,传统社会都主要将祭祀行为视为一种以沟通为基本目的的过程,其中的家庭祭祀行为则是在世者与逝去的祖先或其他亲人进行的沟通。通过对典型传统祭式的宏观梳理与分析发现,其沟通想象建构的关键在于逝者的表征与在场,即孔子所言之“祭如在”,具体方式主要体现为“尸”“主”、墓所、“影”等逝者象征物的使用;而某一具体象征物能够表征特定逝者的唯一性资格来源于与之相匹配的、嵌于丧礼之中的“点主”“引魂”等通过仪式。从人际传播理论的视角对传统民间家庭祭祀进行考察,可以将准社会互动与想象性互动勾连起来,揭示出一类更具普遍意义的传播现象——拟想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祭祀 民俗 沟通 象征 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崇尚自然的满族生态祭仪——以尼玛察氏“野祭”仪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萍 马贝贝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满族萨满信仰的核心观念是"万物有灵",包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最初认识,即对自然界与人类自身的认识。在对自然界认识的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意识。吉林省九台莽卡满族乡莽卡村的杨氏(满姓尼玛察氏)家族是满族萨满传承世家,... 满族萨满信仰的核心观念是"万物有灵",包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最初认识,即对自然界与人类自身的认识。在对自然界认识的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意识。吉林省九台莽卡满族乡莽卡村的杨氏(满姓尼玛察氏)家族是满族萨满传承世家,在他们所传承的野神祭——火祭、星祭、柳祭等仪式中无不展现了这一生态意识。在杨氏的"野祭"仪式中,充分反映了满族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集中代表了满族崇尚自然的传统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尚自然 满族 家祭 野祭 传承
下载PDF
宁安依兰岗满族关氏家族祭祀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孟秀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作为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安依兰岗满族关氏家族祭祀经数代传承,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传统的祭祀文化风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关氏家族祭祀仪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祭祀性质与功能上的转变,禁忌的松弛,程式的简化等... 作为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安依兰岗满族关氏家族祭祀经数代传承,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传统的祭祀文化风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关氏家族祭祀仪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祭祀性质与功能上的转变,禁忌的松弛,程式的简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家族祭祀 萨满 关氏 宁安依兰岗
下载PDF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家族祭祀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双婷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7-52,共6页
家族祭祀作为家族日常生活的重心,发挥着深远的教化作用,塑造着族人的理想形象。这种教化构成传统社会中延续家族精神、尊祖敬宗睦族的教育基因,包含着深厚的乡土情谊和家国情怀。因此,尝试从家族史、家族祭祀活动以及中国传统教育与家... 家族祭祀作为家族日常生活的重心,发挥着深远的教化作用,塑造着族人的理想形象。这种教化构成传统社会中延续家族精神、尊祖敬宗睦族的教育基因,包含着深厚的乡土情谊和家国情怀。因此,尝试从家族史、家族祭祀活动以及中国传统教育与家族祭祀活动的关系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家族祭祀的研究进行初步探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教育 教育基因 家族祭祀
下载PDF
“圣凡”一体:家庭祭祀的隐喻--武陵地区祖先崇拜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阿飞 刘冰清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16,共9页
祭祖是武陵地区乡土社会普遍存在且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仪式。堂屋作为主要的家祭空间,仪式展演使其成为了神圣与凡俗的复合体。人们对祖先的祭拜,除期望得到祖先庇佑的功利性目的外,还体现出对“孝道”的传递。家庭祭祀不仅对于家庭成... 祭祖是武陵地区乡土社会普遍存在且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仪式。堂屋作为主要的家祭空间,仪式展演使其成为了神圣与凡俗的复合体。人们对祖先的祭拜,除期望得到祖先庇佑的功利性目的外,还体现出对“孝道”的传递。家庭祭祀不仅对于家庭成员集体意识、亲缘共同体的打造具有重要的粘合作用,还对个体修为、家庭稳定、村落共同体意识及国家意识培育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家族的力量并没有退出村落空间建构的舞台,要充分发挥家庭祭祀的社会整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凡 家庭祭祀 互惠 亲缘共同体 国家意识
下载PDF
论《朱子家礼》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
7
作者 秦菲 肖地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朱子家礼»作为朱熹的礼学著作,卷一论祠堂部分和卷五整卷主要规定了祠堂奉祀和各类家祭礼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祖先崇拜、宗法观念和礼下庶民的价值取向.《朱子家礼》于14世纪前半叶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极为... «朱子家礼»作为朱熹的礼学著作,卷一论祠堂部分和卷五整卷主要规定了祠堂奉祀和各类家祭礼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祖先崇拜、宗法观念和礼下庶民的价值取向.《朱子家礼》于14世纪前半叶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极为深远.《朱子家礼》厚植了朝鲜士民的儒家祭祀观念,促使朝鲜士民重视家庙祭祀并建立起祠堂建制,进而使得朝鲜士民树立起家祭礼上的宗法和家族观念,朝鲜社会的家祭类型与仪式基本遵循《朱子家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家礼》 家祭礼 儒家祭祀 祠堂
下载PDF
如何使传统习惯法律化——以台湾地区的祭祀公业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力毅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1期30-37,共8页
祭祀公业作为台湾地区特有的民事习惯和制度构建,因其研究样本的唯一性和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可谓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考察中国传统习惯变迁的"活化石"。其一波三折的法律化进程以及在法律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争议,如... 祭祀公业作为台湾地区特有的民事习惯和制度构建,因其研究样本的唯一性和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可谓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考察中国传统习惯变迁的"活化石"。其一波三折的法律化进程以及在法律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争议,如存废之争、性质之争、继承资格之争,对于大陆现有因"祭祀文化"兴起而产生之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和今后民事习惯的立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公业 习惯 法律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