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状况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5
1
作者 李琳 莫卿 +3 位作者 莫婷 刘洋 田建立 万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3-677,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天津市9所三级医院,以CHF为主要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的患者共计1799例,按照年龄分为非老年组(...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天津市9所三级医院,以CHF为主要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的患者共计1799例,按照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5岁)、普通老年组(65~79岁)和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分析不同年龄组CHF患者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状况。结果(1)一般资料:1799例CHF患者年龄(70±13)岁,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69.87%;男性居多占61.53%,但随着增龄男性占比逐渐下降,女性占比逐渐增加(三组男性占比分别为74.35%、56.87%和54.64%,P〈0.05);平均住院天数11.33d,高龄老年组住院天数明显延长为13.26d(P〈0.05);(2)心功能分级比较:随着增龄,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占比逐渐下降(三组分别为31.9%、22.3%和15.9%,P〈0.05),Ⅳ级患者占比逐渐增加(三组分别为22.7%、27.1%和36.3%,P〈0.05);(3)CHF类型分布:随着增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rEF)患者占比逐渐减少(三组分别为51.1%、44.0%和33.8%,P〈0.0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占比逐渐增加(三组分别为13.7%、21.0%和33.0%,P〈0.05);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患者占比不随年龄发生变化(三组分别为35.2%、35.1%和33.2%,P〉0.05),约占1/3;(4)病因及并发症:前八位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肺感染、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和房颤;高龄老年组合并肺感染、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和房颤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高龄老年组、普通老年组并发疾病数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3.74、3.37和2.82(P〈0.05);(5)CHF用药情况:普通老年组、高龄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疾病特征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性研究 被引量:78
2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2 位作者 乔卫国 林登阁 吕言新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86,共6页
以济北矿区唐口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阐述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基于Burgers流变模型的黏弹性理论分析,得到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及位移速率的表达式,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绘制了不同... 以济北矿区唐口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阐述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基于Burgers流变模型的黏弹性理论分析,得到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及位移速率的表达式,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绘制了不同原岩应力、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的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及变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采用FLAC3D模拟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流变特性,分析了在高应力作用下,软岩巷道围岩的顶板、底板和两帮的流变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高应力软岩巷道 变形破坏 黏弹性分析 FLAC3D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剪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郭瑞 何川 +1 位作者 苏宗贤 彭志忠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7,共6页
通过对南京长江盾构隧道环向管片接头进行的三组原型抗剪(无螺栓剪切、有螺栓逆剪和有螺栓顺剪)加载试验,分析研究了管片接头在剪力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特征,给出了管片接头混凝土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得到了接头剪力主要由混凝土... 通过对南京长江盾构隧道环向管片接头进行的三组原型抗剪(无螺栓剪切、有螺栓逆剪和有螺栓顺剪)加载试验,分析研究了管片接头在剪力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特征,给出了管片接头混凝土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得到了接头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接触面承担、破坏形式为连接斜螺栓剪切延性破坏的结论。通过对管片结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接头处的剪力与轴力比小于接缝面的摩擦系数,管片不会发生相互错动,结构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接头 抗剪加载试验 破坏特征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的破坏特征及抗剪强度取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邓华锋 原先凡 +2 位作者 李建林 罗骞 朱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065-4072,共8页
在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中,抗剪强度值的确定往往采用经验方法,较少考虑试验过程中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变化特征和剪切面破坏特征。基于此,特选取三峡库区典型土石混合体库岸边坡,现场采集试样,进行不同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大试样室... 在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中,抗剪强度值的确定往往采用经验方法,较少考虑试验过程中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变化特征和剪切面破坏特征。基于此,特选取三峡库区典型土石混合体库岸边坡,现场采集试样,进行不同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大试样室内直剪试验,重点对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变化特征、剪切面破坏特征以及直剪试验中的剪切"跳跃"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用临塑抗剪强度和极限抗剪强度来分析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物理意义,比常规的取值方法更能反映土石混合体特殊的结构特征,值得工程设计计算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石混合体 破坏特征 剪切跳跃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龙马溪组页岩各向异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侯振坤 杨春和 +4 位作者 郭印同 张保平 魏元龙 衡帅 王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41-2550,共10页
层状页岩的各向异性在页岩气开采中十分重要,以龙马溪层状页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层理方向取芯、平行于层理面取芯的页岩进行了电镜扫描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页岩的微观描述、单轴压缩参数各向异性明显;应力-应变曲线属于Ⅱ类曲线,... 层状页岩的各向异性在页岩气开采中十分重要,以龙马溪层状页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层理方向取芯、平行于层理面取芯的页岩进行了电镜扫描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页岩的微观描述、单轴压缩参数各向异性明显;应力-应变曲线属于Ⅱ类曲线,且5个阶段不明显;破坏类型主要有3种:0°~15°时为竖向劈裂型张拉破坏,30°~60°时为沿层理弱面的剪切滑移破坏,75°~90°时为穿切层理面的剪切破坏,取芯角度不同,对应的曲线之间差异较大。与层理面成30°时单轴抗压强度最小,0°和90°附近相对较大;弹性模量和纵波波速相关性较好,都随着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平行于层理面取芯的样品其横观各向异性不明显,可近似看作横观各向同性体;微裂隙发育、独特的破坏类型是造成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页岩 层理面 破坏模式 各向异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5
6
作者 陈香美 王涌 +2 位作者 汤力 刘述文 吴杰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了解IgA肾病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肾脏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分析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血肌酐水平分为3组,分别按Lee分级标准和Hass分型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Kat... 目的 了解IgA肾病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肾脏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分析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血肌酐水平分为3组,分别按Lee分级标准和Hass分型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血肌酐水平(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临床其它指标以及肾脏病理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血肌酐水平的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全部为LeeⅣ~Ⅴ级或HassⅣ~Ⅴ型。Scr>266μmol/L的患者Lee Ⅴ级/Hass Ⅴ型的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肾脏病理总积分和间质积分均与其它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蛋白定量、肾小球全球硬化程度、间质积分均与Scr、Ccr有显著相关性(P<0.05),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Scr、Cer均显著相关(P<0.01)。肾小管萎缩是预测肾功能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IgA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病理学主要特征为全球硬化比例高,肾小管间质损害突出。尿蛋白量以及间质病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肾小管萎缩程度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当问质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时应给予相应治疗,同时要积极控制蛋白尿和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IGA肾病 肾活检 临床价值 诊断 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周浩斌 安冬琪 +6 位作者 詹琼 刘祖恒 华经海 赖文岩 黄裕立 曾庆春 许顶立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因心衰住院的患者1182例,根据其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HFrEF,LVEF〈40%,313例)、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衰(HFmrEF,LVEF40%~〈50%,... 目的比较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因心衰住院的患者1182例,根据其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HFrEF,LVEF〈40%,313例)、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衰(HFmrEF,LVEF40%~〈50%,287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LVEF〉150%,582例)3组,对3组进行回顾观察性研究,并进行中位时间为23.7个月的随访,随访率83.6%(941例),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的随访率分别为81.3%、84.9%、84.0%。结果(1)在本研究中,HFrEF患者313例(26.5%),HFmrEF患者287例(24.3%),HFpEF患者582例(49.2%)。(2)与HFrEF组相比,HFmrEF组缺血性心脏病更多见。HFmrEF组的年龄、女性比例、收缩压、血尿酸、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血红蛋白及高血压心脏病、贫血、心房颤动患病率等高于HFrEF组,但低于HFpEF组(P值均〈0.01)。(3)本组心衰患者第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8%、20.6%、35.9%,3组间第1、2、5年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FmrEF代表着一个新的、不同的心衰分类,其很多特征介于HFrEF和HFpEF之间。不同LVEF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白鹤滩大型地下厂房开挖围岩片帮破坏特征、规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刘国锋 冯夏庭 +5 位作者 江权 段淑倩 姚志宾 裴书锋 段兴平 周孟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78,共14页
在建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规模巨大,其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应力导致围岩破坏现象突出。针对左、右厂房第一层开挖过程中曾频繁遭遇到的围岩片帮破坏问题,结合地质、施工、测试、试验及数值分析资料,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玄武岩... 在建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规模巨大,其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应力导致围岩破坏现象突出。针对左、右厂房第一层开挖过程中曾频繁遭遇到的围岩片帮破坏问题,结合地质、施工、测试、试验及数值分析资料,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玄武岩片帮机制。首先,归纳和总结地下厂房围岩片帮破坏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包括其表现形式、形态特征、空间位置、破坏规模、滞后规律、破坏发展特征、对应岩性及支护特征等主要信息;进而重点探讨厂区地应力、岩体结构、岩性、施工因素等对围岩片帮的影响规律;最后,综合分析揭示片帮的形成与发生机制。该研究可为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后续开挖过程中围岩片帮破坏的预防和调控提供重要支撑,也可为同类高地应力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类似围岩破坏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下厂房 片帮 破坏特征 破坏机制 白鹤滩水电站
原文传递
110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50
9
作者 赖娟 杜立中 +1 位作者 熊国强 高喜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对110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110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原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结局、病死率等流行病学指标进... 目的对110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110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原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结局、病死率等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8例患儿中位胎龄为37+1周,中位出生体重为2600g,入NICU中位日龄为0.71d(17h),男/女比例为3.1:1。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征(30.51%)、肺部感染/败血症(23.55%)和湿肺(13.18%)。治疗中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占48.64%,高频振荡通气占12.81%、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占13.45%、NO吸入治疗占8.66%,病死率达24.19%。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发疾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nCPAP、高频振荡通气、NO吸入治疗已经成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救治手段,但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仍然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流行病学特征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高轴压作用下盾构隧道复杂接缝面管片接头抗弯试验 被引量:49
10
作者 封坤 何川 肖明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110,132,共13页
在采用盾构法应对大埋深、高水压等特殊环境时,具有凹凸榫、双侧止水构造的复杂接缝面接头大量运用,在该情况下其抗弯性能较为复杂。文章结合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隧道工程,针对高轴压作用下复杂接缝面管片接头的抗弯性能、破坏特征开... 在采用盾构法应对大埋深、高水压等特殊环境时,具有凹凸榫、双侧止水构造的复杂接缝面接头大量运用,在该情况下其抗弯性能较为复杂。文章结合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隧道工程,针对高轴压作用下复杂接缝面管片接头的抗弯性能、破坏特征开展了足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压作用下管片接头抗弯刚度在初始段小弯矩作用下增长近似线性,后段呈明显非线性,而且轴力水平越大线性段保持越长;由于负弯曲时管片内侧接触传力区混凝土参与受压,增加了接缝面的抗弯能力,使负弯荷载下抗弯刚度比正弯荷载下抗弯刚度略大。接缝面张开情况随弯矩呈"台阶状"变化,在接缝面线性张开时轴力的增长对于接缝面张开的约束作用不明显,而非线性增长阶段轴力对与张开量的约束明显;止水材料对于接头抗弯刚度的影响很小,在进行管片接头抗弯刚度的设计与计算分析时可忽略不计;正弯荷载与负弯荷载作用时管片接头的破坏过程不同,正弯荷载作用下接头螺栓先于接头破坏,负弯荷载作用下接头破坏时螺栓未破坏。研究结果可为盾构法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隧道 管片接头 凹凸榫 足尺试验 抗弯性能 破坏特征
下载PDF
采场底板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宋文成 梁正召 +1 位作者 刘伟韬 赵春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08-2218,共11页
为了研究承压水体上煤层开采后底板岩体的破断特征和突水危险性,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分别构建周期来压时采场底板力学计算模型和隔水关键层稳定性分析模型,理论计算采后底板纵向破坏形态和横向突水危险区域;采用有限差分流–固耦合模拟方... 为了研究承压水体上煤层开采后底板岩体的破断特征和突水危险性,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分别构建周期来压时采场底板力学计算模型和隔水关键层稳定性分析模型,理论计算采后底板纵向破坏形态和横向突水危险区域;采用有限差分流–固耦合模拟方法验证承压水上开采底板损伤范围及渗流趋势;开展底板突水相似模拟试验揭示底板岩体破裂和渗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理论计算采后底板沿着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分别呈"勺形"和"倒马鞍形"破坏形态,在采空区与煤体交界附近底板的破坏深度最大,与模拟得到的底板破坏范围大致相当。(2)底板隔水层的理论突水部位分别位于靠近工作面煤壁侧的区域A、煤壁后方采空区50m处的区域(B)及采空区倾向两边界区域(C),(D),但在靠近煤壁侧的区域(A)的中心位置的突水风险最高,这与试验观察到的"孔隙水主要经工作面煤壁斜下方底板渗透入采空区底部裂隙岩体"及模拟的"承压水沿采空区边界两侧的底板岩体涌入"等现象均较为吻合。(3)试验观察到在工作面和开切眼附近的浅部底板中剪切、竖向裂隙较发育,而采空区下方岩体出现层向裂隙,且最大损伤深度为12.8 m,略小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13和15.875 m。研究结果揭示了采场底板易发突水部位及突水风险,可为矿井底板突水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底板岩体 破坏特征 突水危险性 理论计算 相似模拟试验
原文传递
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勇 肖平西 +4 位作者 丁秀丽 欧文兵 卢波 廖成刚 董志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44,共17页
依据官地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地应力高、围岩坚硬、结构面发育等特点,在地应力特征、围岩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围岩变形监测成果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成果,对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系统提出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厂... 依据官地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地应力高、围岩坚硬、结构面发育等特点,在地应力特征、围岩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围岩变形监测成果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成果,对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系统提出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布置设计、开挖支护设计和施工对策。建议高地应力条件下,洞室纵轴线的选择应兼顾最大主应力方位和围岩主要结构面、采用较大的洞室间距和较大的顶拱矢跨比、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和开挖顺序、适当提高喷混凝土强度等级、延时浇筑岩壁吊车梁和母线洞衬砌、合理确定锚索张拉力锁定值,对具备岩爆条件的洞室围岩先初喷50~60 mm厚的钢纤维混凝土后再实施系统锚杆和挂网喷混凝土层到设计厚度等。上述建议对于高地应力条件下类似地下厂房洞室群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下厂房 高地应力 坚硬围岩 变形特征 破坏特征 对策措施 官地水电站
下载PDF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43
13
作者 毕颖斐 毛静远 +4 位作者 崔小磊 王贤良 赵志强 王恒和 侯雅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对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采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规范中医辨证,在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探讨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的流行病学规律。结果:虚性证候要素以气虚为首,阴、... 目的:对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采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规范中医辨证,在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探讨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的流行病学规律。结果:虚性证候要素以气虚为首,阴、阳虚为辅,血虚少见,实性证候要素以血瘀、水停居多,痰浊、气滞少见;证候类型以虚实夹杂为多见,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包括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阳两虚兼血瘀、气阳两虚兼血瘀水停、气阳两虚。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调查,探索了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对于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辨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 证候特征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志鹏 徐光黎 +3 位作者 董家兴 李志刚 王金生 陈春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91-2300,共10页
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具有高地应力、低强度应力比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变形破坏现象。结合地质、监测、检测及施工资料对施工期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厂房、主变室及尾调室围岩位移大于50 mm... 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具有高地应力、低强度应力比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变形破坏现象。结合地质、监测、检测及施工资料对施工期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厂房、主变室及尾调室围岩位移大于50 mm的测点分别占17.2%,27.3%和9.4%,三大洞室围岩变形处于较大水平,远超其他电站同期水平。最大位移出现在III1类围岩处,表明高地应力条件下,较完整硬岩产生的卸荷回弹变形较大,岩石本身破坏产生的变形所占比重增加。围岩变形深度为5-15 m,最大可达23 m,相对较大;围岩变形与开挖卸荷关系密切,呈"阶跃式"发展。围岩变形破坏以应力重分布起主导作用的应力驱动型为主,由结构面不利组合控制的重力驱动型不再占主导地位。研究猴子岩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对其施工及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下厂房洞室群 高地应力 低强度应力比 变形特征 破坏特征 猴子岩水电站
原文传递
基于CT扫描的煤岩裂隙特征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付裕 陈新 冯中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8-578,共11页
为了研究煤岩原始裂隙结构对其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以河南城郊煤矿21304工作面的煤岩为研究对象,利用nanoVoxel-4000系统对不同围压作用下加载前后的煤样进行了CT扫描试验。基于图像处理软件对裂隙结构进行提取和三维重建,结合等效球体... 为了研究煤岩原始裂隙结构对其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以河南城郊煤矿21304工作面的煤岩为研究对象,利用nanoVoxel-4000系统对不同围压作用下加载前后的煤样进行了CT扫描试验。基于图像处理软件对裂隙结构进行提取和三维重建,结合等效球体模型定量分析了煤岩内不同尺度原始裂隙在空间的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平面内原始裂隙与破裂主裂隙的裂隙组构张量,以及空间内原始主裂隙面与新产生主裂隙面的倾角,对比分析了不同围压下原始裂隙分布方向与破坏时新生成主裂隙方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样试件内含有大量不同尺度的裂隙,等效直径小于1 000μm的裂隙数量多,体积小;等效直径大于5 000μm的裂隙数量少,体积大;当等效直径小于5 000μm时,随着裂隙等效直径的增加,裂隙的数目逐渐减少;在等效直径小于300μm时,裂隙体积分数随等效直径的增加而增大;等效直径在3 00~5 000μm的裂隙的体积分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等效直径在大于1 500μm以后波动较大。利用2阶和4阶裂隙组构张量计算得到的椭圆形分布规律,可以有效的描述裂隙的优势方向和劣势方向,且相比2阶张量,4阶对于平面裂隙分布规律的描述更全面。不同围压下平面内原始裂隙的2阶和4阶裂隙张量计算的优势方向与破坏主裂隙的发展方向一致,三维空间新产生的破坏主裂隙面会沿着原有较大主裂隙面方向扩展,形成了近似平行的裂隙面。不同围压作用下,煤岩试件内部损伤破裂面的三维分形维数不同,随着围压的增大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减小,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裂隙 CT扫描 三维重建 破坏特征 三轴压缩
下载PDF
爆炸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和破坏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猛深 李杰 +2 位作者 李宏 施存程 张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爆炸压力模拟器进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爆炸冲击实验,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通过实验系统分析了钢筋混凝土(RC)梁变形破坏特征以及钢筋作用机理和对变形破坏的影响,并建立了RC梁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分析了实验过程,对计算结... 利用爆炸压力模拟器进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爆炸冲击实验,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通过实验系统分析了钢筋混凝土(RC)梁变形破坏特征以及钢筋作用机理和对变形破坏的影响,并建立了RC梁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分析了实验过程,对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得到了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RC梁的损伤破坏特征和机理,可为毁伤评估和结构抗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破坏特征 有限元 钢筋混凝土梁 爆炸荷载
下载PDF
含层理岩石的AE特征分析及基于Kaiser效应的地应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东明 白鑫 +2 位作者 齐消寒 张先萌 易理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7,共11页
针对煤矿沉积岩系地应力测试需要,通过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分析顶板含层理沉积岩系岩石试件的破坏特征、声发射特征,研究Kaiser效应点的综合判断方法及基于声发射Kaiser效应的地应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单轴荷载作用下,无层理岩石试... 针对煤矿沉积岩系地应力测试需要,通过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分析顶板含层理沉积岩系岩石试件的破坏特征、声发射特征,研究Kaiser效应点的综合判断方法及基于声发射Kaiser效应的地应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单轴荷载作用下,无层理岩石试件破坏过程为:加载→完全破坏,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含层理构造的岩石试件的破坏过程为:加载→局部滑移剪切破坏→加载→剪切带失稳、岩石试件破坏。(2)无层理岩石试件的AE总计数随时间的增长趋势表现为"缓慢增长→急剧飙升"型,而含层理岩石则呈现出"台阶状"上升趋势,分析认为产生这种不同规律的根源在于岩石内部损伤破坏过程的差异性。(3)通过研究AE特征提出Kaiser效应点综合判断方法,并完善Kaiser效应法地应力计算方法,最终得到测点地应力为:1σ=25.06 MPa,2σ=13.75 MPa,3σ=8.07MPa,验证表明:计算结果在大小及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故提出的Kaiser效应点判断方法和地应力计算方法可用于Kaiser效应法地应力测试,该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或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破坏特征 声发射特征 KAISER效应 地应力
原文传递
层状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裴建良 刘建锋 徐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96-2502,共7页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实际应力环境为基础,利用MTS815 Flex Test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该厂房区域典型层状大理岩开展常规三轴加、卸荷破坏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平行层理面压缩时,卸荷试验得到的抗剪断、抗剪强度参数较加载试验...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实际应力环境为基础,利用MTS815 Flex Test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该厂房区域典型层状大理岩开展常规三轴加、卸荷破坏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平行层理面压缩时,卸荷试验得到的抗剪断、抗剪强度参数较加载试验得到的c,φ值低,残余内摩擦角φr值却较高;相同卸荷条件下,垂直层理面压缩得到的抗剪断、抗剪强度参数较平行层理面压缩得到的c,φ高,φr值却较低;卸荷条件下岩样的破坏是其向卸荷方向的强烈扩容所致,峰值强度后继续卸荷对岩石峰后承载力有显著的弱化作用;试验得到的各组弹性模量大致随围压增加而增加,而峰值应力对应的变形模量则反之,单个岩样在卸荷试验中,变形模量大致随围压卸荷而降低,垂直层理面压缩得到的变形模量较平行层理面压缩的高20%~51%,侧胀系数μ的变化规律则反之,前者较后者的低3%~12%;在相同卸荷条件下,平行层理面压缩时,岩石更易发生破坏,而垂直层理面压缩时,大理岩的脆性变形特征更显著。这些结论揭示了层状大理岩的卸荷力学特性,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岩体 卸荷破坏 变形特征 力学参数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软弱围岩巷道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杜贝举 刘长友 +1 位作者 吴锋锋 杨敬轩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3-1132,共10页
为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弱围岩巷道大变形破坏的支护难题,以东部某矿3209工作面轨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实测、岩石力学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破坏特征与变形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井高应力软弱围岩巷道具有早期变形... 为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弱围岩巷道大变形破坏的支护难题,以东部某矿3209工作面轨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实测、岩石力学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破坏特征与变形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井高应力软弱围岩巷道具有早期变形速度快、总体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围岩呈整体变形等显著特点;高地应力、围岩软弱强度低、大断面效应和支护不合理是巷道大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其背后的复杂变形力学机制为IIABDIIIBCE复合型。基于上述研究,提出“高预应力高强锚杆支护、关键部位强力支护、全断面协同支护、刚柔并济抗让结合”为核心的新技术方案,并对关键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现场试验应用结果显示:新方案段的围岩变形在22~26 d后趋于稳定,两帮和顶底板的平均移近变形分别为372 mm和344 mm,较原支护分别减少了75.2%和71.3%,支护效果显著,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软弱围岩 破坏特征 力学机制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故障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32
20
作者 孟峥峥 李旭 +6 位作者 于洋 李志坚 杜晓雨 孔晓晓 李进 李奇 杜伯学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1,55,共10页
在分析缓冲层材料特性的基础上,论述国内外有关缓冲层故障的研究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改进建议。综述性研究表明:放电是引起缓冲层烧蚀故障的直接原因,而电缆受潮是此类故障发生的必要条件。长期受潮会加速白粉的形成,并导致缓冲层电... 在分析缓冲层材料特性的基础上,论述国内外有关缓冲层故障的研究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改进建议。综述性研究表明:放电是引起缓冲层烧蚀故障的直接原因,而电缆受潮是此类故障发生的必要条件。长期受潮会加速白粉的形成,并导致缓冲层电阻率升高。当铝护套与绝缘屏蔽层间存在气隙时,缓冲层电阻率升高、白粉的形成与过电压的冲击会使气隙内局部场强超过击穿场强,最终导致放电烧蚀。全文综述结果总结缓冲层故障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可以为缓冲层故障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缓冲层 故障成因 基本结构 材料特性 放电烧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