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璐 赖艳 +4 位作者 王莹 陈丽华 管咏梅 楚瑞阁 杨华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3-630,共8页
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从蚕沙含有的微生物角度探讨其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ADH,CRP及空肠中AQP3的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鼠粪便及蚕沙药材进行高通量测序。... 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从蚕沙含有的微生物角度探讨其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ADH,CRP及空肠中AQP3的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鼠粪便及蚕沙药材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DH,CRP含量明显升高(P<0.05),AQP3含量明显降低(P<0.05),给予蚕沙后ADH,CRP,AQP3均回调。大鼠粪便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ACE,Chao1,Shannon指数最低;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从门到属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且模型组变形菌门、不动杆菌属、厌氧杆菌属、绿脓杆菌属、副杆状菌属明显增加(P<0.05),而Marvinbryantia菌属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低、高剂量组变形菌门明显降低(P<0.05),蚕沙低、中、高剂量组不动杆菌属、厌氧杆菌属、绿脓杆菌属、副杆状菌属明显降低(P<0.05),且蚕沙高剂量组毛绒厌氧杆菌属、Intestinimonas、Marvinbryantia明显增加(P<0.05);蚕沙药材测序显示,勒克菌属、泛菌属、短状杆菌属、西姆惠菌属、哈特曼杆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橙单胞菌属、类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在蚕沙药材中相对丰度高,而在大鼠粪便中基本不存在或存在较少。因此,蚕沙可能通过平衡肠道菌群发挥治疗湿阻中焦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与蚕沙药材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湿阻中焦证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蚕沙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崔锡强 李杏翠 +1 位作者 王磊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493-2496,共4页
目的:研究蚕沙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5R—dihydroxy-6R,7-megstigmadien-9-one(1),3S,5R—dihyd... 目的:研究蚕沙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5R—dihydroxy-6R,7-megstigmadien-9-one(1),3S,5R—dihydroxy-6S,7-megstigmadien-9-one(2),(6R,9R)-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3),(6R,9S).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4),blumenolCglucoside(5),byzantionosideB(6),alangionosideL(7),叶黄素(8),哌可啉酸(9),甜菜碱(10),丙氨酸(11),谷氨酸(12),苯丙氨酸(13),亮氨酸(14),异亮氨酸(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蚕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倍半萜类 氨基酸
下载PDF
蚕沙的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婷婷 张红 张惠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39-42,共4页
蚕沙作为一种动物粪便类中药,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之功效,古今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截至目前,国内外对其在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结果显示蚕沙可以通过降低炎症指标治疗风湿病;通过提高血清铁... 蚕沙作为一种动物粪便类中药,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之功效,古今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截至目前,国内外对其在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结果显示蚕沙可以通过降低炎症指标治疗风湿病;通过提高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治疗贫血;通过抑制α-糖苷酶活性改善糖尿病的糖、脂代谢;通过调节肾、肺、结肠、皮肤、颌下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和平衡肠道菌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此外,蚕沙还用于治疗皮肤病、失眠和口腔疾病。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究了蚕沙“异病同治”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了信号通路。本文对蚕沙在医学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为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蚕沙治疗具体疾病的关键靶点,以及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中药 中医 综述
下载PDF
Enhancing production of a 24-membered ring macrolide compound by a marine bacterium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4
4
作者 Hua CHEN Mian-bin WU +3 位作者 Zheng-jie CHEN Ming-lu WANG Jian-ping LIN Li-rong Y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46-354,共9页
A 24-membered ring macrolide compound,macrolactin A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als for its anti-infectious and antiviral activity.In this study,macrolactin A was produced by a marine bacterium,which was... A 24-membered ring macrolide compound,macrolactin A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als for its anti-infectious and antiviral activity.In this study,macrolactin A was produced by a marine bacterium,which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by 16S ribosomal RNA(rRNA) sequence analysis.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spectroscopy analys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is compound.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involving Box-Behnken design(BBD) was employed.Faeces bombycis,the main by-product in sericulture,was used as a nitrogen source in fermentation.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ree significant factors,F.bombycis,soluble starch,and(NH4)2SO4 were investigated.A quadratic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fit the production and the factors.Optimum medium composition was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the model.When cultivated in the optimum medium,the production of macrolactin A was increased to 851 mg/L,2.7 times as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This study is also useful to find another way in utilizing F.bombyc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membered ring macrolide Enhancing produc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aeces bombycis Marine bacterium
原文传递
论动物排泄物药材的取舍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晓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目的:动物排泄物药材从古时至今,在品种数量上已大大缩减,本文从"数量减少"和"质优则取"方面探讨取舍之道。方法:笔者查阅中国知网与万方搜索"动物排泄物"等文献,发现近十年来仍沿用和研究的仅为:五灵脂... 目的:动物排泄物药材从古时至今,在品种数量上已大大缩减,本文从"数量减少"和"质优则取"方面探讨取舍之道。方法:笔者查阅中国知网与万方搜索"动物排泄物"等文献,发现近十年来仍沿用和研究的仅为:五灵脂、虫茶、黑冰片、蚕砂、夜明砂五种。结果:现将其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文献加以归纳与分析。结论:要将此类药材全部淘汰,还是要保护、继续发扬这具有中国特色的药材,笔者建议此类药材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排泄物 药材 五灵脂 虫茶 黑冰片 蚕砂 夜明砂 取舍
下载PDF
从水通道蛋白的角度探讨蚕沙的“化湿”作用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莹 吴璐 +3 位作者 赖艳 陈丽华 管咏梅 杨华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484-2488,共5页
目的:从水通道蛋白角度研究蚕沙的"化湿"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蚕沙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外湿侵体+正气耗损+过食肥甘"的方法,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肾... 目的:从水通道蛋白角度研究蚕沙的"化湿"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蚕沙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外湿侵体+正气耗损+过食肥甘"的方法,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肾AQP1、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AQ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中AQP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高剂量组肾AQP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蚕沙可能通过调节肾、肺、结肠、皮肤、颌下腺组织中AQP的表达,发挥"化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湿阻中焦 水通道蛋白 化湿
原文传递
基于PCR-DGGE技术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赖艳 吴璐 +3 位作者 王莹 陈丽华 管咏梅 杨华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26-5729,共4页
目的: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蚕沙和胃的作用机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揭示粪便类中药的科学内涵。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计算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均匀度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各组... 目的: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蚕沙和胃的作用机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揭示粪便类中药的科学内涵。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计算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均匀度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蚕沙药材中的菌群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中、高剂量组大鼠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显著增加(P<0.05),且高剂量组大鼠的物种丰度也显著增加(P<0.05)。聚类分析显示,蚕沙高剂量组与正常组聚集成一簇,蚕沙低、中剂量聚集成一簇,模型组单独聚成一簇。菌群相似性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相似性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低、中、高剂量的相似性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蚕沙药材中菌群的相似性系数与蚕沙低、中、高剂量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蚕沙可能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而发挥和胃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与蚕沙中含有的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湿阻中焦证 PCR-DGGE 肠道菌群 和胃
原文传递
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毕敬豆 穆怡含 +8 位作者 张钰瑶 李灵 邓小宽 高平 周鹏程 蒋学瑛 蒋小红 刘竞 陈海琼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叶绿素不皂化物为蚕沙生产叶绿素过程中产量较大的副产物.为进一步提升蚕沙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C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柱色谱等方法对叶绿素不皂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波... 叶绿素不皂化物为蚕沙生产叶绿素过程中产量较大的副产物.为进一步提升蚕沙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C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柱色谱等方法对叶绿素不皂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得到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此次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植物醇(1)、5-Glutinen-3-ol(2)、羽扇豆醇(3)、豆甾醇(4)、菜油甾醇(5)、β-谷甾醇(6)、α-生育酚(7)、γ-生育酚(8)、(2E,6E,10E,14E,18E,22E)-3,7,11,15,19,23-hexamethyl-2,6,10,14,18,22-tetracosahexaen-1-ol(9)、(13,14,17,20R)-lanosta-7,24-diene-3-ol(10)、棕榈酸(11).从结果可知,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中富含甾醇类物质,且化合物2,9,10为首次从蚕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叶绿素不皂化物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甾醇
下载PDF
蚕沙的薄层鉴别研究
9
作者 史蕾喆 李柯 +1 位作者 陈丹 李若存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建立蚕沙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1-脱氧野尻霉素、派可林酸为对照品,通过优化显色剂、展开剂及检视等条件,筛选出最佳薄层鉴别条件。结果:所有批次蚕沙药材均能检出1-脱氧野尻霉素和派可林酸,且斑点清晰、分离度高、重复性... 目的:建立蚕沙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1-脱氧野尻霉素、派可林酸为对照品,通过优化显色剂、展开剂及检视等条件,筛选出最佳薄层鉴别条件。结果:所有批次蚕沙药材均能检出1-脱氧野尻霉素和派可林酸,且斑点清晰、分离度高、重复性好。结论:该法可行性,专属性强,可用于蚕沙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1-脱氧野尻霉素 派可林酸 薄层鉴别
下载PDF
桂蚕沙的氨基酸组分和金属元素及有害元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奇豫 张贵君 李素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141,共3页
目的:测定桂蚕沙中的氨基酸组分、金属元素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Cu,Fe,Mn,Zn,K,Na,Mg,Ca;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Pb,As,Cd。结果:测得桂蚕... 目的:测定桂蚕沙中的氨基酸组分、金属元素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Cu,Fe,Mn,Zn,K,Na,Mg,Ca;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Pb,As,Cd。结果:测得桂蚕沙中含有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95%,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总氨基酸的12.45%。测得Fe,Mn,Zn等10种金属元素,其中Ca的含量高达34 000μg.g-1,重金属的含量为Cu 8.2μg.g-1,Pb 3.1μg.g-1,Cd 0.088μg.g-1,As0.28μg.g-1。结论:桂蚕沙含有较丰富的氨基酸组分和金属元素,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营养价值丰富的保健及药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蚕沙 氨基酸 金属元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蚕沙“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褚福浩 李园 +4 位作者 王艳 高颖 张蓓蓓 苏泽琦 丁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5,共10页
目的探究蚕沙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靶点,揭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方法结合文献检索和数据库挖掘对蚕沙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整理,通过Parm Mapper反向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蚕沙主要活性成分... 目的探究蚕沙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靶点,揭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方法结合文献检索和数据库挖掘对蚕沙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整理,通过Parm Mapper反向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蚕沙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蛋白名称,疾病靶点数据库(TTD)校正靶点相关疾病信息,筛选出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蚕沙"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蚕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糖尿病的相关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蚕沙主要活性成分为β-胡萝卜素(beta-Carotene)、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和山豆根黄烷酮A7(Euchrenone A7);与类风湿关节炎和糖尿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共计37个,其中与2种疾病均相关的作用靶点共计6个,包括SEC14样蛋白2(S14L2)、二肽基肽酶-4(DPP4)、皮质类固醇11-β-脱氢酶同工酶1(DHI1)、半胱天冬酶1(CAS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α-生育酚转移蛋白(TTPA)。经GO功能注释分析得到GO条目7个(P<0.05),其中涉及生物过程条目3个,分子功能条目4个。KEGG信号通路筛选出催乳素(prolactin)、破骨细胞分化(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Th17细胞分化(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4条信号通路。结论蚕沙在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方面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深入阐释蚕沙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蚕沙"异病同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但其关键靶点和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蚕沙 异病同治 作用机制 反向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蚕沙提取物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张惠贞 张红 +2 位作者 李伟 赵凯 邱雨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3,共8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蚕沙提取物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105只大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空白组,制备DGP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蚕沙提取物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105只大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空白组,制备DGP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蚕沙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3.2、1.6、0.8 g·kg^(-1))及莫沙必利组(1.5 mg·kg^(-1)),每组12只,灌胃4周。检测大鼠胃排空率、随机血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窦部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分析c-Kit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Cajal间质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mTOR及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1),胃窦部腺体结构破坏,c-Kit表达显著减少(P<0.01),Cajal间质细胞(ICC)凋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蚕沙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胃排空率均显著升高(P<0.01),胃窦腺体结构逐渐紧密,ICC凋亡减少,其中蚕沙提取物高剂量组c-Kit表达明显升高(P<0.05)。经Western blot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Akt/Akt、p-PI3K/PI3K及p-mTOR/mTOR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蚕沙提取物高剂量组p-Akt/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蚕沙提取物中、低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p-PI3K/PI3K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蚕沙提取物低剂量组p-mTOR/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在随机血糖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随机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蚕沙提取物高、中剂量组随机血糖明显降低(P<0.05);与莫沙必利组比较,蚕沙提取物高剂量组p-Akt/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蚕沙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p-PI3K/PI3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蚕沙提取物可提高DGP大鼠胃排空率、减轻ICC的凋亡,同时降低随机血糖,其中蚕沙提取物高剂量组抑制ICC凋亡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蚕沙提取物 CAJAL间质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蚕砂提取物联合环孢菌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青 蒋文 +1 位作者 巴点点 金润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蚕砂提取物联合环抱菌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大鼠模型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粒系增殖分化PU.1和红系增殖分化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蚕砂提取物联合环抱菌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大鼠模型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粒系增殖分化PU.1和红系增殖分化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蚕砂组、CsA组、联合组,共5组。体外提取各组大鼠造血干细胞,定向诱导其向粒单核系、红系分化,对各组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计数。提取粒单核系祖细胞总RNA和蛋白,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U.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提取红系祖细胞总RNA,采用qPCR技术检测细胞JAK2、STAT5、GATA1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各治疗组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cyte,CFU-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cyte,BFU-E)和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GM)数目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联合组CFU-E、BFU-E、CFU-GM升高明显(均P<0.05)。②各治疗组粒单核系细胞PU.1 mRNA和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联合组升高明显(均P<0.05)。③各治疗组红系细胞JAK2、STAT5、GATA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升高,联合组表达高于其他各干预组。结论蚕砂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PU.1 mRNA和蛋白表达及JAK2、STAT5、GATA1 mRNA表达促进AA大鼠骨髓造血作用,且蚕砂提取物联合CsA对AA大鼠骨髓造血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砂提取物 环孢菌素A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祖细胞
下载PDF
桂蚕沙多糖组分的制备与GC-MS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奇豫 张贵君 +4 位作者 李素丽 徐蓓蕾 张雅楠 张智圆 董文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制备桂蚕沙的多糖并分析其组分,为专属性鉴定特征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桂蚕沙多糖制备流程脱脂后水提醇沉→三氯乙酸除蛋白→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活性炭脱色。桂蚕沙多糖组分的确定采用衍生化后GC-MS分析。结果:桂蚕沙多糖提取率为... 目的:制备桂蚕沙的多糖并分析其组分,为专属性鉴定特征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桂蚕沙多糖制备流程脱脂后水提醇沉→三氯乙酸除蛋白→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活性炭脱色。桂蚕沙多糖组分的确定采用衍生化后GC-MS分析。结果:桂蚕沙多糖提取率为23.5%。桂蚕沙多糖组分:核糖-木糖-鼠李糖-半乳糖-吡喃葡萄糖-阿拉伯糖(1.97∶3.14∶0.58∶0.92∶5.62)。结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的分析桂蚕沙中的多糖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蚕沙 多糖组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专属性鉴定特征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蚕砂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伟 邹瑞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6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蚕砂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氮气;流速:0.6 ml·min^(-1);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类型及温度:氢... 目的:建立测定蚕砂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氮气;流速:0.6 ml·min^(-1);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类型及温度: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250℃;柱升温程序:40℃保持10 min,然后以5℃·min^(-1)的速度升至200℃,保持5 min;顶空条件:平衡温度:95℃;平衡时间:30 min;传输管温度:110℃;进样环温度:125℃。结果:丙酮,2,3-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正庚烷,2,2-二甲基己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2,4,6-三甲基吡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3 034μg·ml^(-1),100~2 995μg·ml^(-1),107~3 197μg·ml^(-1),101~3 019μg·ml^(-1),99~2 962μg·ml^(-1),45~1 358μg·ml^(-1),44~1 325μg·ml^(-1),47~1 411μg·ml^(-1)和104~3 130μg·ml^(-1),r值均在0.992以上,回收率符合要求,空白溶剂对样品的测定没有影响,8批样品检验均符合限度要求。结论: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蚕砂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选样气相色谱法 有机溶剂残留 蚕砂提取物
下载PDF
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分析
16
作者 张雅楠 张贵君 +3 位作者 李素丽 刘晶晶 张智圆 高晓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585-586,共2页
目的:分析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建立同时分析测定含量的RP—HPLC方法。为广西蚕沙药效组分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和方法。方法:采用与传统临床用药的剂型对应... 目的:分析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建立同时分析测定含量的RP—HPLC方法。为广西蚕沙药效组分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和方法。方法:采用与传统临床用药的剂型对应的方法制备供试品;用RP—HPLC法测定。结果:药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秦皮乙素0.0349%、东茛菪内酯0.0277%、伞形花内酯0.0614%,回收率RSD%依次为O.85,1.17.1.01。结论: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的比例为1.26:1:2.22。按照传统用药的剂量,每天服用的总量为7.44mg;同时分析三种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的色谱条件:AgilentZORBAX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txm);流动相:A相为1%冰醋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进行等度洗脱,0—20min,B相为32%;检测波长为325nm;柱温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蚕沙 香豆素类 药效组分 RP—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