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琳 易润 +4 位作者 杨冰 李慧 陈慧娟 王刘伟 刘章锁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3-638,共6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c组)、DN模型组(D组)和缬沙坦治疗组(T组)。D组和T组大鼠分别给予链脲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c组)、DN模型组(D组)和缬沙坦治疗组(T组)。D组和T组大鼠分别给予链脲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T组给予缬沙坦混悬液40mg·kg-1·d-1,分别于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末测血糖、血浆白蛋白、Scr、尿蛋白。Masson染色观察RIF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查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d(HIF-1α)、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组及T组大鼠24h尿蛋白量、Scr均显著升高,肾组织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T组在实验第8周末、第12周末24h尿蛋白、Scr均显著降低,肾组织中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下调HIF-1α、TIMP—1表达,上调MMP-9表达,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纤维化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缬沙坦
原文传递
CRF、UCN1和CRFR1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中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晓丽 阎芳 +5 位作者 王琳 刘兆霞 韩慧蓉 张广学 石剑飞 曲梅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探讨CRF、UCN1、CRFR1在IBS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急性应激组(急性束缚1h)、慢性应激组(21d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慢急性联合应激组(在慢性应激的基... 目的探讨CRF、UCN1、CRFR1在IBS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急性应激组(急性束缚1h)、慢性应激组(21d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慢急性联合应激组(在慢性应激的基础上给予急性束缚应激)。观测不同应激状态下大鼠的体重变化、排便颗粒、糖水消耗、敞箱实验的表现,对模型进行再评价。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中CRF、UCN1、CRFR1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指标显示该造模的大鼠符合IBS的内脏敏感机制,可用于IBS发病机制的研究,经RT-PCR方法检测,CRF、UCN1、CRFR1在各应激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1)。结论 CRF、UCN1、CRFR1与应激引起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中的结肠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 Urocortin(UCN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1 CRFR1) 肠易激综合征 应激
下载PDF
从损伤到重生——REF1小肽如何激发植物的内在再生潜能
3
作者 廖人玉 王佳伟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多细胞生物常因暴露在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而导致器官损伤或缺失。植物因固着性而演化出强大的再生能力以适应环境。尽管细胞损伤是植物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物理诱因,然而引发再生反应局部伤口信号的化学本质及其调控再生机制... 多细胞生物常因暴露在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而导致器官损伤或缺失。植物因固着性而演化出强大的再生能力以适应环境。尽管细胞损伤是植物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物理诱因,然而引发再生反应局部伤口信号的化学本质及其调控再生机制一直是科学界的难解之谜。最近一项研究发现1个调控植物局部伤口响应与再生能力的小肽REF1。研究表明,REF1与其受体PORK1通过植物损伤响应及细胞重编程关键转录因子WIND1促进植物再生。尤为重要的是,外源施加REF1小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几种作物的再生效率。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植物损伤响应和再生的分子机制打开了全新视角,而且为提高作物的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效率提供了潜在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1(REGENERATION factor1) 植物诱导肽(Pep) 番茄 损伤响应 损伤信号 再生 再生因子 系统素
原文传递
过表达趋化因子受体4的内皮祖细胞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灿粲 计晓娟 +4 位作者 余更生 毕杨 朱旭 杨海燕 曹丽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62-1568,共7页
目的研究过表达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来源EPCs。CXCR4的... 目的研究过表达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来源EPCs。CXCR4的重组腺病毒感染EPCs后,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细胞膜CXCR4受体及mRNA表达,CCK-8法、Transwell法分别检测EPCs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建立过表达CXCR4的EPCs与VSMCs非接触共培养模型,Transwell法、CCK-8法检测EPCs对VSMCs的迁移、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CXCR4重组腺病毒感染EPCs 48 h后,EPCs细胞膜CXCR4受体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过表达CXCR4对EPCs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强EPCs定向迁移能力(P<0.01)。共培养模型中,SDF-1α诱导下,CXCR4组VSMCs迁移、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无SDF-1α诱导下空白对照组、GFP组及CXCR4组VSMCs的迁移、细胞存活率整体高于SDF-1α诱导下各组(P<0.05)。结论过表达CXCR4可增强EPCs的迁移能力,在SDF-1/CXCR4调控轴中加强EPCs对VSMCs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血管再狭窄的细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4 内皮祖细胞 基因转染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a
下载PDF
ERF1 delays flowering through direct inhibition of FLOWERING LOCUS T 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4
5
作者 Yanli Chen Liping Zhang +2 位作者 Haiyan Zhang Ligang Chen Diqiu Y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712-1723,共12页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1(ERF1)is a key component in ethylene signaling,playing crucial roles in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Here,we demonstrate that ERF1 also ha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floral initiati...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1(ERF1)is a key component in ethylene signaling,playing crucial roles in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Here,we demonstrate that ERF1 also ha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floral initi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Knockdown or knockout of ERF1 accelerated floral initiation,whereas overexpression of ERF1 dramatically delayed floral transition.These contrasting phenotypes were correlated with opposite transcript levels of FLOWERING LOCUS T(FT).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assays revealed that ERF1 associates with genomic regions of the FT gene to repress its transcription.ft-10/ERF1RNAi plants showed a similar flowering phenotype to the ft-10 mutant,whereas the flowering of FTox/ERF1ox mimicked that of FTox plants,suggesting that ERF1 acts upstream of FT during floral initiation.Similarly,altered floral transition in ethylene-related mutants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FT expression.Furth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ERF1 also participates in delay in flowering-time control mediated by the ethylene precursor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Thus,ERF1 may act as a negative modulator of flowering-time control by repressing FT transcription in Arabido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thaliana ETHYLENE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1 floral initiation FLOWERING LOCUS T
原文传递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cannot alleviate cerebral injury in a rat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2
6
作者 Seunghoon Lee Jinhee Shin +8 位作者 Minkyung Lee Yunkyung Hong Sang-Kil Lee Youngjeon Lee Tserentogtokh Lkhagvasuren Dong-Wook Kim Young-Ae Yang Kyu-Tae Chang Yonggeun H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993-999,共7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can alleviate secondary damag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Therefore,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can also 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can alleviate secondary damag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Therefore,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can also alleviate 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this study, adult rats were subjected to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fter receiving 10 mg/kg melatonin or vehicle subcutaneously twice daily for 14 days. Forced exercise using an animal treadmill was performed at 20 m/min for 30 minutes per day for 6 days prior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each rat received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melatonin or exercise alone equally for 7 days until sacrifice. Interestingly, rats receiving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exhibited more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s than those receiving melatonin or exercise alone.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la mRNA in the brain tissue was upregulated in rats receiving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Similarly,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rats receiving melatonin alone.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4 (NG2)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rats receiving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as well as in rats receiving exercise alone. Furthermore, neural cell loss in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rats receiving melatonin or exercise alone, but the change was not observed in rats receiving melatoni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xcessive intervention with melatonin, exercise or their combination may lead to negative effects on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brain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focal cerebral ischemiaJreperfusion MELATONIN EXERCISE neurological function brain tissue loss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4 NG2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A single silk-and multiple pollen-expressed PMEs at the Ga1 locus modulate maize unilateral cross-incompatibility
7
作者 Zhaogui Zhang Kai Li +4 位作者 Huairen Zhang Qiuxia Wang Li Zhao Juan Liu Huabang C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344-1355,共12页
The Gametophyte factor1(Ga1) locus in maize confers unilateral cross-incompatibility(UCI), and it is controlled by both pollen and silk-specific determinants. Although the Ga1 locus has been reported for more than a c... The Gametophyte factor1(Ga1) locus in maize confers unilateral cross-incompatibility(UCI), and it is controlled by both pollen and silk-specific determinants. Although the Ga1 locus has been report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and is widely utilized in maize breeding programs, only the pollen-specific ZmGa1P has been shown to function as a male determinant;thus, the genomic structure of the Ga1 locus and all the determinants that control UCI at this locus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characterized.Here, we used map-based cloning to confirm the determinants of UCI at the Ga1 locus and maize pan-genome sequence data to characterize the genomic structure of the Ga1 locus. The Ga1 locus comprises one silk-expressed pectin methylesterase gene(PME, ZmGa1F) and eight pollenexpressed PMEs(ZmGa1P and ZmGa1PL1-7).Knockout of ZmGa1F in Ga1/Ga1 lines leads to the complete loss of the female barrier function. Th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 ZmGa1PL genes in a ga1/ga1 background endows ga1 pollen with the ability to overcome the female barrier of the Ga1 locus. These findings, combined with genomic data and genet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Ga1 locus is modulated by a single female determinant and multiple male determinants, which are tightly link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genomic structure of the Ga2 and Tcb1 loci and will aid applications of these loci in maize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etophyte factor1 MAIZE unilateral cross-incompatibility ZmGa1F ZmGa1PL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途径及其机制 被引量:151
8
作者 李敏 林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参与这些细胞凋亡过程的主要有4类蛋白分子,即凋亡蛋白酶(caspases)、衔接蛋白(adapter proteins)、Bcl-2和凋亡抑制蛋白(IAPs)。细胞凋亡对卵巢储备及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衔接蛋白类 信号转导 基因 BCL-2 凋亡抑制蛋白类
下载PDF
低氧细胞应激的HIF-1信号通路 被引量:74
9
作者 王苹苹 孔繁平 +1 位作者 陈学群 杜继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组成,在低氧下其能激活多种靶基因的转录,在细胞、组织生长发育和生理应激,以及某些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有关HIF-1在细胞低氧应激时的信号转导通...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组成,在低氧下其能激活多种靶基因的转录,在细胞、组织生长发育和生理应激,以及某些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有关HIF-1在细胞低氧应激时的信号转导通路,特别是HIF-1α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低氧 反应元件 转录因子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5
10
作者 文晖 林善锬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Fluvastati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糖尿病模型D组及氟伐他汀治疗组DF组。...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Fluvastati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糖尿病模型D组及氟伐他汀治疗组DF组。第2、8周分别取各组的一半收集标本,检测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白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标的变化,应用Northern杂交检测肾皮质中TGFβ1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IV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氟伐他汀治疗组血胆固醇水平(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P<001)、肾脏肥大指标(P<005)均低于糖尿病组。Northern杂交表明糖尿病组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第2、8周分别升高114和525倍;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第2周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第8周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沉积高于对照组(P<001)。氟伐他汀治疗组第2周TGFβ1基因(P<001)和蛋白(P<005)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组,第8周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脏肥大 TGFΒ1 抑制 DN
原文传递
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0
11
作者 江从庆 刘志苏 +3 位作者 钱群 何跃明 袁玉峰 艾中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而产生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在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而产生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在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IF-1α 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大肠腺癌组织HIF-1α mRNA阳性表达率为67.8%(42/62),腺瘤组织为44.4%(8/18)。腺癌组织从Dukes’A期到Dukes’C+D期HIF-lα mRNA表达阳性率不断增加(P<0.05)。HIF-1α mRNA表达平均阳性率为:腺瘤44.4%;腺癌Dukes’A期41.2%,Dukes’B期72.2%,Dukes’C+D期81.5%。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瘤组(59.7% vs 33.3%,P<0.005).HIF-1α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r_s=0.768,P<0.01),与MVD呈正相关(r_s=0.683,P<0.05)。结论:HIF-1α及其靶基因 VEGF的过度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呈正相关,这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腺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腺癌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1Α VEGF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CKLF1)对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韩文玲 芮珉 +5 位作者 张颖妹 陈英玉 钟英成 狄春辉 宋泉声 马大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 研究趋化素样因子 1(CKLF1)对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 MTT法,检测 CKLF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上清在液体培养基中,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其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集落... 目的 研究趋化素样因子 1(CKLF1)对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 MTT法,检测 CKLF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上清在液体培养基中,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其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集落形成的刺激作用。结果 COS-7细胞表达的 CKLF1能明显促进人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并能促进人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与 GM-CSF有协同刺激作用。结论 CKLF1能促进人和小鼠骨髓造血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素样因子1 造血干细胞 集落形成 骨髓细胞增殖
下载PDF
翻译延伸因子1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3
作者 周冰 曹诚 刘传暄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是一个主要的翻译因子,EF1α.GTP催化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的A位点。EF1α不仅仅是翻译必须的蛋白,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蛋白。EF1α参与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和疾病,包括信号传导、翻译控制、凋亡、细胞骨架组成... 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是一个主要的翻译因子,EF1α.GTP催化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的A位点。EF1α不仅仅是翻译必须的蛋白,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蛋白。EF1α参与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和疾病,包括信号传导、翻译控制、凋亡、细胞骨架组成、病毒复制及癌基因转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延伸因子1A 细胞骨架 病毒 蛋白翻译 凋亡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及体液中ASF1a、SIRT1水平变化 被引量:43
14
作者 张其镇 苗雨 +3 位作者 王大力 李建 陈少青 李华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624-2628,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关节液、血清中ASF1a、SIRT1mRNA表达水平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02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独活寄生汤组(n=34)、温针灸组(n=38)及联合组(n=3...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关节液、血清中ASF1a、SIRT1mRNA表达水平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02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独活寄生汤组(n=34)、温针灸组(n=38)及联合组(n=30),独活寄生汤组给予独活寄生汤150mL/次,2次/d口服,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联合组在独活寄生汤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中医症状积分、自制膝关节肿胀评分及总有效率变化;采用Real-timePCR检测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关节液中ASF1a、SIRT1表达。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VAS、WOMAC、中医症状积分、自制膝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疗效最为明显(P<0.01);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SIRT1mRNA表达增加、ASF1amRNA表达减少,联合组患者血清中ASF1a、SIRT1改变趋势最为明显(P<0.01);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关节液ASF1amRNA表达上升、SIRT1mRN表达下降(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KOA有良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抗软骨细胞衰,促进软骨细胞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 温针灸 反沉默因子1a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下载PDF
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绍兴鸭生产性能及血清中一些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周玉传 赵茹茜 +2 位作者 卢立志 陈伟华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6,共4页
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3mg·kg-1(Da 1组 )和 5mg·kg-1(Da 2组 )大豆黄酮饲喂产蛋后期绍兴鸭。结果表明 ,Da1组的产蛋率提高 11 5 7% (P <0 0 1) ,Da 2组产蛋率提高 13 33% (P <0 0 1) ;两组平均蛋重都极显著增加 ,日产... 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3mg·kg-1(Da 1组 )和 5mg·kg-1(Da 2组 )大豆黄酮饲喂产蛋后期绍兴鸭。结果表明 ,Da1组的产蛋率提高 11 5 7% (P <0 0 1) ,Da 2组产蛋率提高 13 33% (P <0 0 1) ;两组平均蛋重都极显著增加 ,日产蛋量分别提高了 13 13% (P <0 0 1)和 16 6 1% (P <0 0 1) ,料蛋比分别降低了 9 4 0 % (P <0 0 1)和 11 4 1% (P <0 0 1) ,并且Da 2组的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均显著高于Da 1组。提示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产蛋后期绍兴鸭产蛋性能 ,并呈现剂量效应。两试验组绍兴鸭体重降低幅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卵巢重大于对照组 ,大卵泡数没有差异。Da 1组血清生长激素 (GH)水平提高了 37 5 % (P <0 0 5 ) ,胰岛素样因子 1(IGF 1)水平无显著变化 ;Da 2组血清GH水平提高了4 0 0 0 % (P<0 0 5 ) ,IGF 1水平提高了 10 5 4 % (P<0 0 5 ) 。两试验组雌二醇 (E2 )水平均无显著变化。血清GH和IGF 1水平的相应变化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 绍兴鸭 产蛋性能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生产性能 产蛋 血清 激素水平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节PI3K/Akt/FoxO1通路抑制糖尿病大鼠肝糖异生 被引量:41
16
作者 季天娇 王中元 +4 位作者 朱云峰 张艳华 张洁 李维祖 李卫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6,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损伤保护潜在机制及肝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高糖高脂饮食后...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损伤保护潜在机制及肝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高糖高脂饮食后,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0.035 g·kg^-1)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黄芪甲苷0.02,0.04,0.08 g·kg^-1·d^-1,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0.2 g·kg^-1·d^-1;给药8周后,于末次灌胃24 h禁食不禁水后处死,测血清肝生化指标,肝脏指数等;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反应观察细胞内糖原等变化;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中PI3K/Akt/FoxO1信号蛋白及PEPCK,G6Pas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大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1),PI3K/Akt/Fox O1信号减弱(P<0.01),PEPCK,G6Pa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C,TG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肝组织Fox O1,PEPCK及G6Pase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ox O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Fox O1信号通路抑制高脂高糖加小剂量STZ诱导T2DM肝糖异生,从而起到延缓T2DM大鼠肝脏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框转录因子1 黄芪甲苷 糖异生 肝损伤
原文传递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Ghrelin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胡玲 黎小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小剂量司坦唑醇对特发性矮小症(SS)患儿血清食欲刺激素(Ghrelin)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特发性SS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小剂量司坦唑醇对特发性矮小症(SS)患儿血清食欲刺激素(Ghrelin)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特发性SS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剂量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rHGH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长速度(GV)、骨龄(BA)、预测成年身高(PAH),检测并比较两组Ghrelin、IGF-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12及18个月后GV、PAH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Ghrelin、IGF-1水平均改善,其中观察组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GH联合常规治疗可更有效地治疗小儿特发性SS,其机制可能与rHGH具有调节Ghrelin、IGF-1水平,从而提高代谢并促进细胞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症 人生长激素 GHRELIN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含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瑞芳 罗勇 +2 位作者 汶海琪 谢宸宸 庞月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含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首次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2组...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含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首次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相对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外周血SDF-1α含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进行FMA及MBI评分。结果①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EPCs相对数量和SDF-1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外周血EPCs和SDF-1α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EPCs相对数量[(1.50±0.13)%]和SDF-1α含量[(1810.68±10.28)pg/m1]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后EPCs增加量与SDF-1α增加量呈正相关(r=0.785,P〈0.01)。③2组患者治疗前FMA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FMA[(59.40±17.39)分]和MBI[(64.08±15.22)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预后,治疗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外周血SDF-1α进而促进骨髓EPCs动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训练 内皮祖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原文传递
IGF-1、IGFBP3及其比值与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葛青玮 朱志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其比值与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GHD)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儿童内分泌科门诊接诊的120例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激素缺乏的矮小症患儿为...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其比值与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GHD)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儿童内分泌科门诊接诊的120例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激素缺乏的矮小症患儿为观察组,非激素缺乏型的矮小症患儿为对照组。进行生长激素(GH)、IGF-1、IGFBP-3测定。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GH、IGF-1、IGFBP-3以及IGF-1/IGFBP-3值。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数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和IGFBP-3与GH均呈现正相关;在对GHD的诊断方面,IGF-1、IGFBP-3与IGF-1/IGFBP-3敏感性分别为78.57%、89.29%、93.51%,特异性分别为92.86%、85.71%、100.00%。结论 IGF-1、IGFBP3及IGF-1/IGFBP-3与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 IGF-1 IGFBP3 相关性
下载PDF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作用下肌腱细胞的周期改变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志明 项舟 邹立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96-299,共4页
为了明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促进肌腱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以便进一步探索调控肌腱细胞生长的手段,采用体外培养的第6代肌腱细胞,加入IGF-1共同培养后,与对照组一起,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的定量... 为了明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促进肌腱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以便进一步探索调控肌腱细胞生长的手段,采用体外培养的第6代肌腱细胞,加入IGF-1共同培养后,与对照组一起,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的DNA合成前期(G1期)时间、DNA合成期(S期)时间和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期)时间分别为11.8,21.4和6.8小时;而对照组的时间分别为25.6,22.6和21.8小时。IGF-1使肌腱细胞的G1期和G2M期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IGF-1 肌腱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