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素禀赋、制度红利与新型出口比较优势 被引量:84
1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1 位作者 孙少勤 刘修岩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119,共13页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制度红利 “制度门槛” 新型出口比较优势
原文传递
收入分配、有效要素禀赋与贸易开放度——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鲁晓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64,共12页
本文利用中国21个省区市1995-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耕地、资本对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劳动力等因素却倾向于扩大... 本文利用中国21个省区市1995-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耕地、资本对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劳动力等因素却倾向于扩大收入差距;对外贸易显著影响了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外贸易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收入分配所产生的联合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外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呈现出城乡、地区差异性。除此以外,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失业率与以非国有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对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 贸易开放度
原文传递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周沂 贺灿飞 刘颖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83-1196,共14页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产业空间格局重置过程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利用2003—2008年工业企业普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产业空间格局重置过程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利用2003—2008年工业企业普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的特征。论文发现,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正在进行空间结构调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污染密集产业不断转出,山东及中部地区开始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新的集聚地;造纸等较为轻型产业主要向中部内陆等地区转移,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则更主要在沿海地带重新分布。另外,要素禀赋、环境规制以及全球化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影响显著。其中,技术以及劳动力成本是污染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市场潜力对污染企业区位影响更为重要;环境规制与污染企业的成立具有倒U型关系;最后,企业的异质性对于污染企业地理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启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政策引导以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区位 要素禀赋 污染避难所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模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40
4
作者 覃成林 李敏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80-1792,共13页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多个视角,但各个视角的研究成果都只是从某个方面阐释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本文从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的内涵出发,以经济增长因素的相关理论和分工理论为...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多个视角,但各个视角的研究成果都只是从某个方面阐释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本文从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的内涵出发,以经济增长因素的相关理论和分工理论为基础,将各个视角的研究成果贯穿起来,构建了一个解释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对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综合要素禀赋、分工与集聚的耦合互动关系明显存在,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受要素禀赋决定作用机制、分工传导作用机制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 要素禀赋 分工 集聚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要素禀赋与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敏纳 蔡舒 +1 位作者 张慧蓉 覃成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0,共7页
基于广义要素禀赋视角系统研究1990—2006年黄河流域要素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禀赋和制度禀赋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两大因素;非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逐步增强,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已较弱;改革... 基于广义要素禀赋视角系统研究1990—2006年黄河流域要素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禀赋和制度禀赋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两大因素;非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逐步增强,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已较弱;改革开放引起制度禀赋改善、资本和劳动要素集聚,使山东、内蒙古和河南的综合要素禀赋优势逐步增强,这是黄河流域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逐步加剧的根源;受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态势的支配,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日趋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禀赋 黄河流域 经济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淘宝村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宸 周耿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集聚形成的外生驱动条件;(2)外围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和特色要素构成淘宝村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要素禀赋;(3) Marshall外部性推动淘宝村集聚规模扩大,拥塞效应和外部同业竞争制约着集聚规模上限;(4)电商平台需求侧扩大商品需求、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的二重性所蕴含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为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产业集聚政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淘宝村 电商平台 产业集聚 中心外围结构 要素禀赋
原文传递
要素禀赋框架下的FDI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GMM检验 被引量:28
7
作者 戴枫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7,共9页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6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我国FDI产生的地区间及地区内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确实拉大了我国各省自治区内部的城乡收入差距,但...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6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我国FDI产生的地区间及地区内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确实拉大了我国各省自治区内部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却可以缩小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各地的要素禀赋差异也对地区差距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其中,低技能劳动力倾向于扩大地区间和地区内的收入差距,中等技能劳动力则能够同时缓解地区间和地区内的收入差距,高技能劳动力对地区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但却能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并且,中等技能劳动力对地区间和地区内差距的缩减弹性都是最大的。人均可耕地面积与资本产生的地区内收入分配作用正好相反,前者会扩大收入差距,而后者则能缓解收入差距。此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比较显示,目前中部地区省份吸引外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小省际间的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地区间差距 地区内差距 要素禀赋 动态面板 GMM检验
原文传递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文革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高科技创新 产业内贸易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 成本曲线模型 贸易战略
下载PDF
要素禀赋、投入结构与工业用水效率——基于2002—2011年中国地区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程永毅 沈满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01-2012,共12页
构建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投入价格体系,利用成本效率DEA模型将要素禀赋因素纳入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中国2002—2011年地区工业用水效率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在不断上升,但地区间... 构建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投入价格体系,利用成本效率DEA模型将要素禀赋因素纳入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中国2002—2011年地区工业用水效率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在不断上升,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存在三个明显的梯队;大部分地区的要素投入结构与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不匹配,东、中部地区普遍表现为资本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西部地区则普遍表现为劳动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并未像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一样呈现出较强的收敛趋势,但高用水效率地区与低用水效率地区分别存在俱乐部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要素禀赋 投入结构 成本效率DEA 收敛性检验
原文传递
城镇化、要素禀赋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45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9,共10页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土地城镇化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土地城镇化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强度最大,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路径不显著;土地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强度最大,且强度方向为负,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最小。EDA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城镇化同产业结构升级负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弱;土地城镇化对不同区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要素禀赋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禀赋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云霞 韩彪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61,共11页
选择与资源禀赋相协调的技术进步类型将有效提升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法,对1995—2015年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类型要素禀赋地区的要素... 选择与资源禀赋相协调的技术进步类型将有效提升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法,对1995—2015年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类型要素禀赋地区的要素投入偏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考虑能源投入以及碳排放强度时,物流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被显著高估,且资本密集型地区的TFP增速最高;其次,多数地区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要素投入偏向于资本的使用以及劳动力的节约。从不同类型的要素禀赋地区来看,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与地区要素禀赋并不完全匹配,且存在技术选择"悖论",这是导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深化要素市场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选择与要素禀赋类型相匹配的适宜技术,降低技术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禀赋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TFP指数 技术选择“悖论”
下载PDF
政府科技激励与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行业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琼洁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12期66-81,共16页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方法 (SFA)对1999-2011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首次尝试从行业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利用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的行为在整体上和分行业...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方法 (SFA)对1999-2011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首次尝试从行业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利用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的行为在整体上和分行业两个方面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较低,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科技激励作用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从整体看,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并不利于整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从分行业看,政府科技投入只对高技术制造行业有效,对其他行业却带来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损失"。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论是对整体行业还是分行业,均表现为正向影响,但是影响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科技激励 技术创新效率 要素禀赋
下载PDF
要素禀赋对区域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Kim-Marion模型和Moreno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尚杰 姜睿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本文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发达、中等、落后三个等级,选取三个区域中7个有代表性的省份,根据其环保产业相关数据,借鉴Kim-Marion模型和Moreno模型,构建环保产业竞争力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区域内,各种要素投入,如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劳... 本文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发达、中等、落后三个等级,选取三个区域中7个有代表性的省份,根据其环保产业相关数据,借鉴Kim-Marion模型和Moreno模型,构建环保产业竞争力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区域内,各种要素投入,如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等,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保产业竞争力具有密切相关性,要素禀赋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区域环保产业 竞争力 Kim-Marion模型 Moreno模型
下载PDF
从要素禀赋论视角讨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邱世海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4,共4页
要素禀赋论最初诞生并服务于国际贸易,但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应用要素禀赋论来解决更多领域的发展战略问题。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视角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出要重视竞争优势的培育,重视产业结构的提升,重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要素禀赋论最初诞生并服务于国际贸易,但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应用要素禀赋论来解决更多领域的发展战略问题。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视角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出要重视竞争优势的培育,重视产业结构的提升,重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才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论 生产要素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下载PDF
创新转化效率、要素禀赋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维国 王鑫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5,共2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研究中国各地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动态分布特征,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研究中国各地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动态分布特征,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创新转化效率、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修正后的三阶段DEA模型和熵权—TOPSIS方法,分别测算2003~2016年中国281个城市创新转化效率和要素禀赋。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对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城市创新转化效率差异较大,在考虑环境变量等因素后,综合技术效率下降。创新转化效率和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大部分城市动能转换的动态分布特征是从要素驱动型区域进入结构转换型区域,其中小部分城市最终到达创新驱动型区域。中国东部省份多数城市动能转换类型为创新引领型和创新突破型,大多数创新滞后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转化效率 要素禀赋 三阶段DEA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原文传递
要素禀赋、政策支持与金融资源配置:产业转移的承接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蒋国政 张毅 黄小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0,28,共9页
本文以商务部认定的湖南、江西省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样本,对比分析要素禀赋、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异同及其影响,在总结归纳各自承接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品园区+核心企业+直接融资+金融助推"的较... 本文以商务部认定的湖南、江西省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样本,对比分析要素禀赋、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异同及其影响,在总结归纳各自承接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品园区+核心企业+直接融资+金融助推"的较优模式,认为政策支持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直接因素;要素禀赋的影响力有弱化趋势;金融资源配置是影响承接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对待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转移企业,承接的工作重点应各有侧重。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要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方向一致,注重与本地的产业互补相结合,并需要金融部门的主动参与和服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要素禀赋 政策支持 金融资源配置 承接模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与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跃 蒙永胜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8,共10页
以衡量地区禀赋结构的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相关的8个核心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并建立要素禀赋结构指标体系。选取1991、2001、2011年三个时间点我国省际数据,分析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地区发展战略对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变化... 以衡量地区禀赋结构的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相关的8个核心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并建立要素禀赋结构指标体系。选取1991、2001、2011年三个时间点我国省际数据,分析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地区发展战略对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变化。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点的推进,各要素对经济贡献发生变化,人力资本超过固定资本存量,成为最关键因素,同时地区经济之间依存度增高;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经济促进作用显现;违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选择对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禀赋结构差异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 空间计量
下载PDF
贸易开放、要素禀赋与就业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协整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官胜 马颖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借鉴国际贸易模型和失业搜寻模型分析框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开放对就业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就业没有直接影响,贸易开放对就业的间接影响则取决于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若一个地区的资本... 本文借鉴国际贸易模型和失业搜寻模型分析框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开放对就业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就业没有直接影响,贸易开放对就业的间接影响则取决于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若一个地区的资本—劳动比率偏高,贸易开放将减少就业;反之,若一个地区的资本—劳动比率偏低,贸易开放则有可能增加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要素禀赋 就业 面板协整
下载PDF
低碳绿色型产业升级进程中的政策干预机理——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洲木 王文平 张斌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33,147,共16页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基于新古典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阐释过往历史阶段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具有异质性的不同区域,其产业升级背后的产业政策干预机理和各种扭曲的诱因,进而聚焦于现阶段中国,剖析中国应如何实现低...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基于新古典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阐释过往历史阶段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具有异质性的不同区域,其产业升级背后的产业政策干预机理和各种扭曲的诱因,进而聚焦于现阶段中国,剖析中国应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型产业的发展。主要结论包括:(1)要素禀赋结构、产业政策、要素价格等是影响产业升级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各种扭曲的诱因是产业升级目标与要素禀赋结构不匹配;(2)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下中国,政府制定与能源技术禀赋相匹配的产业政策,有利于社会总福利的增加;(3)中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扶持低碳绿色型产业发展时,应遵循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扶持有度"是消除各种扭曲的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新结构经济学 要素禀赋 比较优势 低碳绿色型产业
原文传递
国际贸易、要素禀赋与政体类型的变迁——一个基于阶级均势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野 曹倩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5,156-157,共32页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促进民主化"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观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的主流理论也认为,国际贸易会促进民主转型。但现实世界告诉我们,国际贸易可能促进民主转型,也可能推动威权巩固。在马克思、摩尔和罗...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促进民主化"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观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的主流理论也认为,国际贸易会促进民主转型。但现实世界告诉我们,国际贸易可能促进民主转型,也可能推动威权巩固。在马克思、摩尔和罗戈夫斯基的理论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来说明国际贸易在什么条件下会促进民主转型,在什么条件下导致威权巩固。由于国际贸易的结果将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国际贸易对不同要素所有者和密集使用者的收入和财富带来不同的影响。随着贸易的开放,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和密集使用者将会运用他们增加了的收入和财富来更有效地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从而积聚了更多的政治与组织资源。由于是否转向民主取决于阶级之间的权力对比,国际贸易带来的上述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威权政体的走向,即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还是威权政体的巩固。这样,在不同的要素禀赋下国际贸易会对政体类型的变迁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劳动要素充裕时,国际贸易往往会促进民主转型;当土地要素充裕时,国际贸易往往会促进威权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 阶级 民主转型 威权巩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