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对面部年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欢 刘俊辉 程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在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于笔者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行面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就医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在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于笔者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行面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就医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方案,观察组使用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就医者面部皮下脂肪厚度及色斑改善情况,由就医者根据观察指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面部凹陷处厚度、色斑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脂肪液化、感染、结节、坏死、血肿等术后并发症,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疗效更好,效果持久,就医者接受度高、满意度好,适宜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面部凹陷 脂肪厚度 面部年轻化 色斑 额部 颞部
下载PDF
额部和面部联合扩张修复鼻部及下睑区病损切除后创面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显杰 董立维 +2 位作者 李杨 王璐 李威扬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探讨额部和面部联合扩张修复鼻部及下睑区病损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据鼻部、下睑区病损面积大小,考虑额部、面部联合扩张方法,确定扩张器容量大小.额部在额肌下、骨膜上放置150~170ml扩张器,面部据正常组织面积在浅表肌腱... 目的 探讨额部和面部联合扩张修复鼻部及下睑区病损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据鼻部、下睑区病损面积大小,考虑额部、面部联合扩张方法,确定扩张器容量大小.额部在额肌下、骨膜上放置150~170ml扩张器,面部据正常组织面积在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筋膜浅层放置尽量大的扩张器.待扩张充分后,将鼻部、面部下睑区病损切除,松解后,面部设计直接推进或易位皮瓣转移,额部则以滑车上血管为蒂设计易位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鼻背及下睑区创面.额部带蒂皮瓣3周后断蒂,舒平修复剩余病损切除后创面.结果 6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肤色佳,与面部匹配良好,无下睑外翻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额部、面部联合扩张皮瓣是修复鼻部、面部下睑区病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扩张术 皮瓣
原文传递
百会穴区药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文新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6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药灸百会穴区和针刺治疗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百会穴区药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以治疗15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 目的:观察药灸百会穴区和针刺治疗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百会穴区药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以治疗15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评价治疗前后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5.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分级2组治疗后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穴区药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顽固性 灸疗 穴区 百会
下载PDF
斜S形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凤山 戴赛民 吕金陵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88-189,共2页
目的 对颜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 ,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斜S形皮瓣 ,以皮下组织为蒂 ,斜形方向移位修复创面 ,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46例 ,无术后并发症 ,随访 3~... 目的 对颜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 ,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斜S形皮瓣 ,以皮下组织为蒂 ,斜形方向移位修复创面 ,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46例 ,无术后并发症 ,随访 3~ 12个月 ,修复区平整 ,不改变外形 ,瘢痕几乎不显。结论 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直径在 2cm以内 )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蒂 皮瓣 面部 组织缺损
下载PDF
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国威 胡发明 +1 位作者 周国海 关志广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因肿瘤、创伤等原因导致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9~67岁,平均47岁。平均面部缺损面积2... 目的探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因肿瘤、创伤等原因导致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9~67岁,平均47岁。平均面部缺损面积2.0cm×3.0cm;缺损部位包括面部、鼻部、唇部、脸颊部,采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重建。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30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成活率达97.1%;皮瓣色泽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无面瘫、鼻通气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碍,外观形态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唇沟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疗效好,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面部 鼻唇沟 螺旋桨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自体脂肪填充面部97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秀珍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2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对自体脂肪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探究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是否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方法整群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7例面部凹陷的患者,所有病患都符合面部凹陷的诊断标准,分析所有患者自体... 目的分析对自体脂肪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探究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是否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方法整群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7例面部凹陷的患者,所有病患都符合面部凹陷的诊断标准,分析所有患者自体脂肪填充面部的效果。结果 97例患者经过自体脂肪填充面部之后,患者在手术之后,患者的面部凹陷明显改善,没有出现一些影响患者健康的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为95.2%,而且在填充的地方的皮肤比较饱满,同时面部整体比较自然,其治疗脸部的凹陷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面部的美观度。结论使用自体脂肪填充术进行治疗患者脸部的凹陷,其治疗效果,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小,同时安全性较高、稳定性较强。而且注射的地方无明显伤痕,操作时间较短,操作过程简单,方法比较便以及花费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填充术 面部区域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特点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邬文莉 华亮 +1 位作者 王洪涛 黎凡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籍口面裂患者及部分双亲血样共47例,包括1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患者核心家庭,NSCL/...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籍口面裂患者及部分双亲血样共47例,包括1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患者核心家庭,NSCL/P患者40例,面横裂3例,正中裂3例;同时采取13例正常人血液样本做为对照,所有样本提取DNA后扩增IRF6基因的编码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其中459G>T和820G>A两种突变在正常对照及未患病双亲中均被检出,NSCL/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1234C>T仅在VWS综合征患者中检出,与国际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一致。结论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IRF6基因编码区存在三个突变,其中IRF6基因外显子9的1234C>T突变可能是广东地区VWS患者的一个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面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 编码区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雷 赵文杰 +3 位作者 孙黎波 周航宇 吴双江 肖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颅颌面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进行颅颌面骨折的修复重建。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状况、耳颞区形态、面形恢复、骨折复位、术区瘢痕等方面进行评价。结...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颅颌面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进行颅颌面骨折的修复重建。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状况、耳颞区形态、面形恢复、骨折复位、术区瘢痕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37例患者均未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和耳颞区凹陷,面形恢复良好,骨折端均实现解剖复位。切口瘢痕隐蔽,1例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可有效降低传统冠状切口所导致的颞区凹陷及面神经颞支损伤的发生,切口更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冠状切口 颅颌面骨折 手术路径 面神经 颞区
下载PDF
颜面部犬咬伤的整形外科修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广帅 崔正军 +1 位作者 刘林嶓 王喜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颜面部犬咬伤的伤口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4年6月~2007年6月整形外科治疗颜面部犬咬伤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狂犬病。伤口Ⅰ期Ⅱ/甲愈合20例,Ⅲ/甲愈合6例;Ⅱ期愈合2例。Ⅰ期愈合病例,伤口瘢... 目的:探讨颜面部犬咬伤的伤口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4年6月~2007年6月整形外科治疗颜面部犬咬伤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狂犬病。伤口Ⅰ期Ⅱ/甲愈合20例,Ⅲ/甲愈合6例;Ⅱ期愈合2例。Ⅰ期愈合病例,伤口瘢痕符合整形美容要求。结论:按照整形外科原则对颜面部犬咬伤进行Ⅰ期修复是安全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 咬伤 整形外科原则
下载PDF
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明根 司徒朴 +2 位作者 陈伯华 顾浩 王晋煌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3-274,共2页
我们应用岛状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共45例,效果满意。优点是:①蒂长移转灵活;②皮瓣血运良好;③肤色和质地均佳;④Ⅰ期手术完成。对岛状皮瓣的特点、适应证及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面部 软组织损伤 移植术
原文传递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he delayed treatment of post-burn facial scars
11
作者 Victoria Ivanovna Polshina Maria Cervatiuc +2 位作者 Igor Vladimirovich Reshetov Alim Arsenovich Nebejev Eldor Jonnazarov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Background:Damage to the skin and underlying tissues due to thermal burns is relevant.Despite the success of modern medicine,repairing thermal damage to the skin is a difficult task in 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 b... Background:Damage to the skin and underlying tissues due to thermal burns is relevant.Despite the success of modern medicine,repairing thermal damage to the skin is a difficult task in 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 damage and the regenerative features.Characteristic post-burn chang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pths of damage when areas of deep damage are combined with more superficial areas.Methods:We described a clinical case of the stag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a cicatricial deformity of the buccalperiorbital-perioral region resulting from a childhood burn injury from a hot object.The 44-year-old patient complained of an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deformity of the buccal-periorbital-perioral region and had previously undergone repeated nonsurgical corrections.Results: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post-burn deformities using a diplene adhesive membrane directly affected the stage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tributed to improved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results.Conclusion:The positive treatment results with preserved contraction and relaxation processes of the facial muscles as well as satisfactory aesthetic results allow us to recommend the use of a biodegradable diplene film during facial reconstructive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burn facial scarring Diplene film Buccal-periorbital-perioral region Adhesive membrane Deformation
下载PDF
颞浅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颞区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廖晓霜 陈伟 +5 位作者 蒋海芳 周健 魏在荣 常树森 张芳 聂开瑜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颞区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22年10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颞区皮肤肿瘤患者10例,其中女6例、男4例,年龄42~87岁,鳞状细...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颞区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22年10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颞区皮肤肿瘤患者10例,其中女6例、男4例,年龄42~87岁,鳞状细胞癌者3例、基底细胞癌者7例,病程为6个月~5年。对所有颞区肿瘤均行扩大切除,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面积为5.4 cm×4.2 cm~7.0 cm×4.0 cm。设计颞浅动脉额支皮瓣(面积为5.5 cm×1.2 cm~7.0 cm×1.5 cm)、颞浅动脉下行支皮瓣(面积为4.2 cm×3.5 cm~5.0 cm×4.0 cm)及颞浅动脉顶支皮瓣(面积为4.2 cm×1.0 cm~5.0 cm×1.0 cm)修复创面并重建发际线。将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3~5 d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5~7 d拆线时观察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患侧颞区外观、瘢痕增生情况、发际线重建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5 d所有皮瓣存活良好。术后5~7 d所有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术后3~6个月随访时,术区切口隐蔽,皮瓣不臃肿且色泽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患侧重建发际线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局部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针对颞区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颞浅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可在分区修复创面的同时Ⅰ期缝合供区,手术操作简便,术后面部外观符合美学要求,局部肿瘤均无复发,修复效果良好。本术式特别适合老年患者颞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面部肿瘤 颞浅动脉 创面修复 颞区
原文传递
面部多发性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玉堂 王晓毅 +1 位作者 宣鸣 高庆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6-468,共3页
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外毛根鞘细胞的皮肤附件肿瘤。本文报道1例面部多发性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组织发生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面部 多发性 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下载PDF
上睑凹陷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新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一良(综述) 高艳丽 李俊(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86-189,共4页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容貌美,眶周则成为了众多求美者渴望改善的焦点区域之一,其中上睑凹陷是影响中老年人面部年轻化的重要体征改变。本文通过PubMed和中国知网来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并综述了上睑凹...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容貌美,眶周则成为了众多求美者渴望改善的焦点区域之一,其中上睑凹陷是影响中老年人面部年轻化的重要体征改变。本文通过PubMed和中国知网来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并综述了上睑凹陷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凹陷 面部年轻化 眶周 传统治疗
下载PDF
面神经分支的表盘定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伟家 张博 杨景武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研究面神经分支的行程和分布及在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用表盘在15个(30侧)人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各分支的定位观察。结果:面神经各分支在表盘中位置较固定。左颞支位于11~12点间13例(86.7%),右支10例(66.7%)。... 目的:研究面神经分支的行程和分布及在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用表盘在15个(30侧)人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各分支的定位观察。结果:面神经各分支在表盘中位置较固定。左颞支位于11~12点间13例(86.7%),右支10例(66.7%)。左颧支位于10~11点间10例(66.7%),右支9例(60%)。左上颊支位于9~10点间12例(80%),右支14例(93%)。左下颊支位于8~9点间13例(86.7%),右支11例(73%)。左右下颌缘支位于6~7点间各有15例(100%)。结论:利用表盘对面神经各分支进行定位更具有可预见性,其结果对腮腺咬肌区解剖和外科手术寻找面神经分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盘 面神经 腮腺咬肌区
原文传递
颏下动脉岛状瓣在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贺红 汪春兰 赵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其中外伤2例,面部鳞癌4例,面部基底细胞癌1例,烫伤或烧伤后瘢痕增生3例。根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其中外伤2例,面部鳞癌4例,面部基底细胞癌1例,烫伤或烧伤后瘢痕增生3例。根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最小为3cm×6cm,最大为4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苍白及淤血,5d后逐渐改善。1例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3例供皮区采用全厚皮覆盖创面,随访期间发现皮片不同程度收缩。其余受区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供区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与面部软组织在质地、颜色上非常相似,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 皮瓣 颜面部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OXTR with Differences in Social Affective Neural Processing
17
作者 Garret O’Connell Heather C. Whalley +4 位作者 Prerona Mukherjee Andrew C. Stanfield Christian Montag Jeremy Hall Martin Reuter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2年第1期60-66,共7页
Evidence supports the involvement of oxytocin in social behavior.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social brain function and risk for autism. Motivated by recent work, we inves... Evidence supports the involvement of oxytocin in social behavior.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social brain function and risk for autism. Motivated by recent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variation in the common functional rs2268498 T/C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OXTR on neural responses to fear expressions. 46 health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genotype groups of C carriers (n = 32) and TT ho-mozygous (n = 14) and neural activity was measured during the recognition of fear and neutral express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recognition of fear expressions, the TT genotype group exhibited increased responding in the inferior occipital gyrus,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face processing, compared to carriers of the C allele (P < 0.005;cluster corrected for whole brain), an effect not found for neutral fac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impact of this OXTR genetic variant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affective neural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TR Promoter region INFERIOR OCCIPITAL GYRUS fMRI EMOTIONAL facial Processing
下载PDF
颜面部透明质酸“体验式”注射的合理性与“反复性”注射的科学性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传荣 陕声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5-39,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颜面部同一部位透明质酸注射填充塑形美容中,初次注射与后续注射的差别,进一步探讨"体验式注射"的合理性与"反复性注射"的科学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集本院颜面部注射660个部位的病例资料,... 目的:为了研究颜面部同一部位透明质酸注射填充塑形美容中,初次注射与后续注射的差别,进一步探讨"体验式注射"的合理性与"反复性注射"的科学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集本院颜面部注射660个部位的病例资料,分别从医生操作、形态塑形、注射后形态演变、就医者满意度及替代手术实施影响五个方面分析同一部位依次注射的差别;同时收集外院注射三次及以上病例中93个部位的资料用于对比分析。结果:本院所有病例,在初次注射时均表现为:操作顺畅,塑形容易,形态满意,注射后形态演变为整体等比例缩小改变,对另行其它手术方案无明显影响;在后续注射中所有评价满意度依次递减。结论:透明质酸注射是一种材料安全、操作便捷的颜面部美容治疗方式,但同一部位注射次数建议控制在两次以内,以第一次的"体验式注射"效果最佳,而后续治疗可以选择传统手术方式获得长期稳定的美容效果;医生应重视多次注射中的变化,与就医者充分沟通,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医患双方满意的整形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 透明质酸 注射填充
下载PDF
高原地区分期综合性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鞠瑞全 孙永 +2 位作者 苏立青 刘苏辰 张晋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分期综合性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筛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 240例面瘫患者根据病程不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综合方法分期治疗后取得了显著...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分期综合性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筛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 240例面瘫患者根据病程不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综合方法分期治疗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结合电诊断提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医患双方来说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综合治疗 电诊断 高原地区
下载PDF
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20
作者 姜平 童鑫康 赵明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额颞区不同手术层面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以及在颧弓和人肌点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后向上跨过颧弓进入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 目的:探讨额颞区不同手术层面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以及在颧弓和人肌点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后向上跨过颧弓进入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到达额肌时,位于额肌的深层;②面神经颞支通常有1~4支,在颧弓上缘处,分别距颧弓后端8.1±2.1mm、12.6±1.9mm、17.5±1.9mm和17.8±2.1mm,均经过颧弓全长的后1/2部分。结论:根据手术层面不同,面部深层面手术应注意对颞区面神经分支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区层次 面神经 额颞区手术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