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肌松剂麻醉下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监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权 刘尚明 +4 位作者 鄢建勤 袁贤瑞 姜维喜 罗端午 黄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肌松剂辅助麻醉对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科在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全麻下所行的120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面神经监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自发... 目的探讨肌松剂辅助麻醉对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科在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全麻下所行的120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面神经监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自发连续肌电图(online EMG)和间断面神经疑似组织电刺激诱发肌电图(triggered EMG)监测。结果多数患者online EMG监测未出现有指导意义的肌电信号。triggered EMG监测可示踪面神经的解剖行程,且不同刺激电流所诱发的肌电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肿瘤全切后,直接刺激面神经脑干端可诱发面肌动作电位的最小电流为0.4mA,最大为13.8mA。若面神经结构功能基本完整,刺激电流主要在0.4~4mA之间,相应术后近期面神经功能优良(H—BⅠ~Ⅱ级)率为63.3%(76/120),而刺激电流2mA以下诱发面肌电位波幅和/或波形下面积达0.1mV以上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优良率达100%。结论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麻醉下面神经triggered EMG监测对术中面神经解剖定位、功能判定和术后功能预测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剂 听神经瘤 面神经监测 面神经保护
下载PDF
阿曲库铵对耳外科手术面神经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孟秀丽 王军 张利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37-138,141,共3页
目的探讨肌松剂阿曲库铵对面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慢性中耳炎须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20例,全麻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利多卡因0.5—1mg/kg,丙泊酚2mglkg,氯化琥珀胆碱1.5mg/kg依次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 目的探讨肌松剂阿曲库铵对面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慢性中耳炎须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20例,全麻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利多卡因0.5—1mg/kg,丙泊酚2mglkg,氯化琥珀胆碱1.5mg/kg依次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行右手拇内收肌肌松监测,用Medtronic多功能神经监测仪行面神经功能监测。术中刺激面神经引出面肌收缩肌电图之前不用肌松剂,而以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注维持麻醉。记录神经肌肉接头完全不被阻滞时的刺激电流阈值,术中刺激面神经成功引出面肌收缩肌电图信号之后,再给予阿曲库铵0.5mg/kg,神经肌肉接头达100%阻滞后再次刺激面神经,记录能够引出肌电图信号的刺激电流闷值。结果术中给予阿曲库铵前后均能维持患者麻醉平稳,安静不动;阿曲库钱应用后达到100%神经肌肉接头阻滞时,刺激面神经时面部肌肉收缩的肌电图信号依然能够引出,但刺激电流阈值从(0.224-0.09)mA增大至(0.394-0.17)mA(t=-8+643,P=0.000)。结论阿曲库铵应用后周围神经肌肉阻滞达100%时依然可以进行面神经监测,但刺激电流阌值显著增大;可以在不用肌松剂的情况下,只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维持乳突根治手术的麻醉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面神经监测 乳突根治术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对全麻术中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慧敏 刘锦星 +3 位作者 仇琳 刘文辉 陈欢 姜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需要监测面神经的颅颌面手术中,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进行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并确定其合适的肌松程度。方法:选择107例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需行颅颌面择期手术及面神经监测的患者,术中使用异丙酚... 目的:探讨在需要监测面神经的颅颌面手术中,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进行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并确定其合适的肌松程度。方法:选择107例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需行颅颌面择期手术及面神经监测的患者,术中使用异丙酚、咪唑安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实施全凭静脉麻醉(TIVA)维持全麻,术中由外科医师分别在TOF%(T4/T1)及T1%(T1/T0)处于不同肌松区间时刺激面神经,记录不同肌松程度下面神经肌电图(EMG)的反应及数值,同时记录术中患者体动评分及是否存在呼吸机对抗。采用SPSS 26.0软件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面神经监测最佳肌松临床界值;χ2检验分析体动评分及麻醉机对抗与不同肌松程度的关系。结果:面神经监测有效的最佳肌松临床界值TOF%为15%,T1%为35%,T1%优于TOF%;TOF%>50%、T1%>60%时,患者在术中可能出现体动,呼吸机对抗增加。结论:全麻使用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可有效进行面神经监测,适合的肌松范围推荐TOF%为15%~50%,T1%为3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顺式阿曲库铵 部分肌松 肌松监测 全凭静脉麻醉
下载PDF
耳科手术中面神经监测仪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安廷 丁寿玲 +2 位作者 丁元萍 荣宝刚 陈瑛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57-258,共2页
目的 :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 2例耳科手术时 ,用面神经监测仪监测面神经 ,并比较手术时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情况与面神经电流刺激阈值的关系。结果 :6例面神经骨管完整患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4 1~ 0 .9... 目的 :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 2例耳科手术时 ,用面神经监测仪监测面神经 ,并比较手术时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情况与面神经电流刺激阈值的关系。结果 :6例面神经骨管完整患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4 1~ 0 .97mA ;12例面神经骨管缺损但表面有黏膜及软组织覆盖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0 8~ 0 .2 6mA ;4例面神经直接暴露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0 6~ 0 .16mA。经统计学分析 ,3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耳科手术时应用面神经监测仪可判断面神经骨管状况及探测面神经走行 ,是耳科手术时防止面神经损伤的有效辅助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面神经 面神经监测仪 外科手术 耳鼻喉 电刺激
下载PDF
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对面神经减压术后恢复效果的预判价值
5
作者 王璞 张文阳 +1 位作者 王咏峰 夏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 探究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并准确记录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以及... 目的 探究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并准确记录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以及至少有术后1年详细随访记录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HB分级)定义为术后恢复良好,恢复至Ⅲ级及以上定义为恢复不良,并按面神经反应兴奋性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直接刺激阈值≤1.5 mA,B组直接刺激阈值>1.5 mA或刺激量增加至3 mA仍未记录到神经反应波形,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的关系。结果 共36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贝尔面瘫患者入选本研究,均在发病1~3个月内接受经乳突-上鼓室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24例(66.7%),恢复不良组12例(33.3%)。仅20例(55.6%,20/36)患者术中记录到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且均≤1.5 mA(0.1~1.5 mA),16例(44.4%,16/36)即使在面神经刺激量增加至3 mA也未能记录到面神经反应波形。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在年龄、性别、面瘫侧别、手术时机、术前面神经电图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P=0.009)。结论 对于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可能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预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面神经减压 面神经监测 面神经刺激阈值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下后颅凹术中合理肌松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少川 韩一仙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后颅凹占位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寻找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监测的合理肌松深度。方法选择后颅凹桥小脑角区(CPA)占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用肌松药,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全麻诱导插管后到电生理监测结... 目的探讨在后颅凹占位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寻找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监测的合理肌松深度。方法选择后颅凹桥小脑角区(CPA)占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用肌松药,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全麻诱导插管后到电生理监测结束前不用肌松药;B组使用肌松药,即在电生理监测过程中维持TOF值2%~25%。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在40~60。记录不同TOF值时肌电图波幅。记录手术时间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的用量。记录患者围术期的SBP、DBP、HR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监测,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3例患者术中发生体动反应,B组在TOF为三个信号时有4例不能进行电生理监测。两组各时点DBP、SBP、HR及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去极化肌松药辅助下维持TOF值在2%~25%不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同时可避免术中出现体动反应并可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面神经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 四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穗俊 许耀东 +4 位作者 区永康 郑亿庆 张志钢 刘翔 陈斌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11...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11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均无面瘫,术后2例出现Ⅲ级面瘫,2个月内恢复;6例外伤性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Ⅰ级者4例;1例贝尔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Ⅲ级;7例颞骨恶性肿瘤,4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术后恢复至Ⅰ~Ⅲ级;5例岩尖胆脂瘤,2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II~Ⅲ级,术后9个月恢复正常;2例梅尼埃病患者,1例术后无面瘫,1例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5例第一鳃沟瘘管及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均无面瘫。结论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描记(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及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耳神经外科 手术
下载PDF
面神经监测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展 龙益兴 +2 位作者 林开春 朱能 应根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监测对手术并发症影响。方法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B组行无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经0.5~3年随访,观...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监测对手术并发症影响。方法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B组行无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经0.5~3年随访,观察并发症和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中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1例(7.1%);面瘫:A组0,B组2例(14.3%)。Frey综合征:A组0,B组0,出血量:A组(50.3±2.4)ml,B组(75.8±2.6)ml。手术时间:A组(1.3±0.2)h,B组(1.8±0.2)h。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走形准确判断,减少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面神经损伤 外科手术 面神经监测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泵注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麻醉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恒兴 熊利泽 +2 位作者 汪晨 林菁菁 曾毅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麻醉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进行面神经监测手术患者15例,麻醉快速诱导后,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术中监测面神经的肌电传导功能,观察患者血流...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麻醉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进行面神经监测手术患者15例,麻醉快速诱导后,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术中监测面神经的肌电传导功能,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动发生情况以及停药后清醒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可有效监测面神经的肌电传导功能,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且无明显的体动现象;停药后清醒速度快。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麻醉是可行的,且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面神经监测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面神经监测下腮腺手术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亚红 蔡勤芳 +1 位作者 陈惠荣 李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中的面神经实时监测下面神经肌电活动收集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调整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 目的观察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中的面神经实时监测下面神经肌电活动收集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调整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3μg/ml(A组)、4μg/ml(B组)、5μg/ml(C组)时,观察血压、心率及面神经肌电活动波形的振幅变化(振幅大于100mV监测有效),同时记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结果神经监护仪所收集的面神经电活动振幅均大于350mV,全组患者的面神经实时监控均未中断;不同血浆浓度丙泊酚输注时,面神经肌电反应波形的振幅无明显差异性。A组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BIS值在40~45之间。B、C组血压、心率比术前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1),BIS值在30~40之间。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既能维持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又不会影响面神经功能的监测,而且苏醒迅速,神经监测手术中可以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丙泊酚 靶控输注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锦星 黄慧敏 +2 位作者 董翔 劳蔚 施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接受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S组)和全凭静脉组(V组)(n=35)。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接受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S组)和全凭静脉组(V组)(n=35)。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复合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V组则仅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使用肌松监测仪测定拇指内收肌的4个成串刺激(TOF)反应,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深度阻滞恢复时间(T1的出现时间)、T150%及TOF 90%恢复时间。术中采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2组患者在T150%时监测的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术中发生体动与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拔管时间。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S组T1的出现时间晚于V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T150%及TOF 90%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2组患者在T150%时均能成功获得面神经监测信号。2组均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V组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轻微体动。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均能满足术中面神经监测的手术要求,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更早地获得面神经电生理信号,而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预防术中体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面神经监测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下载PDF
面神经畸形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迟放鲁 黄一波 +4 位作者 靳楷 顾峻 黄婷 顾瑛 沙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介绍面神经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采用螺旋CT进行颞骨多平面重组扫描,在轴位、冠状位、面神经层面进行观察,对面神经在中耳乳突的走行进行分析。(2)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护仪确认畸形的面神经。结果术前CT扫描可以事先观测到面神... 目的介绍面神经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采用螺旋CT进行颞骨多平面重组扫描,在轴位、冠状位、面神经层面进行观察,对面神经在中耳乳突的走行进行分析。(2)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护仪确认畸形的面神经。结果术前CT扫描可以事先观测到面神经的畸形,主要表现为无面神经骨管、面神经悬挂在中耳腔、面神经覆盖卵圆窗等。结论术前颞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扫描可以提高面神经畸形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畸形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扫描 面神经监护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IFNM技术可视化面神经 被引量:4
13
作者 梅加明 牛朝诗 +6 位作者 刘会林 凌士营 计颖 丁宛海 姜晓峰 陈海宁 傅先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技术在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过程中保留面神经的效果。方法对86例单侧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切开肿瘤背侧包膜前,根据电刺激肿瘤表面及边缘产生的激发性肌电图来...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技术在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过程中保留面神经的效果。方法对86例单侧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切开肿瘤背侧包膜前,根据电刺激肿瘤表面及边缘产生的激发性肌电图来探查并确认面神经的行走路径;术中采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面神经,使其免受牵拉、挤压或损伤,交替采用激发性肌电图实时探查、确认面神经,从而在虚拟状态下达到面神经"可视化"。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79例,占91.9%;次全切除5例,占5.8%;大部分切除2例,占2.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保留率达86.0%;实用听力保留28例,占32.6%。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分级:Ⅰ~Ⅱ级64例,占74.4%;Ⅲ~Ⅳ级15例,占17.4%;Ⅴ~Ⅵ级7例,占8.2%。结论采用IFNM技术术中"可视化"面神经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得以保留的关键,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扎实的桥小脑角局部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显微神经外科 术中面神经监测 面神经 小脑脑桥角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面神经监护在复杂第一鳃裂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慧媛 赵昱 +1 位作者 陈晓栋 王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护在复杂性第一鳃裂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第一鳃裂瘘切除术的17例复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8例,左侧11例,右侧6例。病程1月至33年,全部具有反复切开引流和/或手术史。均在全...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护在复杂性第一鳃裂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第一鳃裂瘘切除术的17例复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8例,左侧11例,右侧6例。病程1月至33年,全部具有反复切开引流和/或手术史。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术中应用Medtronic公司生产的Nim-Response 2.0系统进行面神经监护。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切口均Ⅰ期愈合,面形无明显改变,外观满意,无涎瘘及Frey综合征发生;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唇角歪斜,无永久性面瘫发生;1例术后3月局部复发感染,再次手术后随访15月未见复发,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护的应用,可以帮助术者在复杂状态下从瘢痕组织中快速探查、识别面神经的走行,迅速限定手术范围,从而避免在变形组织中盲目的反复牵拉探查,减少术中面神经损伤的机会,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护 第一鳃裂瘘管 面神经 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连堃 陈晓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6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2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术中不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研究组... 目的分析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2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术中不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研究组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对其面神经功能进行检测记录,不仅能够保证肿瘤的完全切除,而且能够更好地对面神经进行保护,尽量避免损害面神经,有利于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技术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 预后 保留率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会林 张文志 +2 位作者 段丽群 贺瑞 李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2年1月97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例在显微外科技术及C型臂X线配合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诊疗记录过程分析。临床神经症状和病人状况采用住院期间每天随访,出院... 目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2年1月97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例在显微外科技术及C型臂X线配合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诊疗记录过程分析。临床神经症状和病人状况采用住院期间每天随访,出院后3~6个月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结果在脊柱外科不同疾病手术中均有极少数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已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同的手术需要采取灵活的组合监测方式就能极大满足手术医生的要求,尽量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为脊柱外科手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假阳性 假阴性
原文传递
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纪树芳 陈学华 +2 位作者 李卡凡 蔡小剑 许耀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面神经监测下完成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1例,术中在解剖定位的基础上用面神经监测仪确认面神经的走行,尤其经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过程中实时监测预防损伤面神经,记录开放...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面神经监测下完成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1例,术中在解剖定位的基础上用面神经监测仪确认面神经的走行,尤其经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过程中实时监测预防损伤面神经,记录开放前后刺激阈值。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前移1例。完成完壁式手术的21例患者中,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前面神经乳突段刺激阈值为0.38~0.90mA,平均(0.66±0.16)mA,开放后面神经乳突段刺激阈值为0.16~0.43mA,平均(0.32±0.09)mA。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缺损4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即发性或迟发性面瘫。术后半年全部干耳。结论面神经监测仪能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有助于扩大面隐窝的开放范围、彻底清除病灶而不增加面神经损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壁式鼓室成形术 面神经监测
下载PDF
罗库溴铵单次给药在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琼 姚越 +3 位作者 黄翔 许耿 钟平 梁伟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肌松药罗库溴铵最佳单次给药剂量,在满足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同时,尽快实现无肌松干扰的面神经功能的精准监测。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开盲的临床试验。将28例择期行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的...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肌松药罗库溴铵最佳单次给药剂量,在满足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同时,尽快实现无肌松干扰的面神经功能的精准监测。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开盲的临床试验。将28例择期行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静脉单次给予罗库溴铵0.3 mg·kg^(-1)(R_(0.3))组和罗库溴铵0.6 mg·kg^(-1)(R_(0.6))组。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两组患者肌松药起效(TOF计数)和消除(TOF比值)情况,并记录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声门暴露(Cormack-Lehane喉镜显露分级)、气管插管(Cooper评分)情况和插管尝试次数。结果①气管插管时,R_(0.6)组肌松效果优于R_(0.3组,R_(0.3组7例(50%)和R_(0.6)组14例(100%)患者达到中深度肌松(TOF计数为0~2,P=0. 004)。②两组患者Cormack-Lehane分级和Cooper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R_(0.3)组和R_(0.6)组的罗库溴铵剂量均能满足气管插管的肌松要求。③R_(0.3)组与R_(0.6)组比较,肌松药消除加快,TOF比值恢复至90%(TTOF 90%)所需时间显著减少(P<0.0001)。结论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单次静脉给药罗库溴铵0.3 mg·kg-1 (理想体重)能满足气管插管的肌松要求,可加快获取面神经监测的术前基线值,有助于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功能的精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监测 4个成串刺激
原文传递
400例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面神经保护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翔 张跃康 +1 位作者 刘雪松 任艳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效果。 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采用标准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400例巨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186例,女214例;年龄15~74岁,平均41.6岁... 目的探讨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效果。 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采用标准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400例巨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186例,女214例;年龄15~74岁,平均41.6岁。病程2~13年,平均2.4年。病变均位于桥小脑角区,其中左侧191例,右侧200例,双侧9例。临床表现:单侧听力下降伴耳鸣为首发症状389例,面部麻木373例,单侧面瘫370例,头痛269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后组颅神经症状317例,行走不稳342例。术前颅底薄层CT示患侧内听道口均有不同程度“喇叭口”样扩大。MRI示肿瘤为囊性78例,实性322例;合并脑积水269例。术后复查头部MRI或CT了解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显微镜观察及电生理监测评定面神解剖保留情况,术后当天根据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面神经功能保留情况,以及出院时和术后1年按HB分级评价面神经功能。 结果肿瘤全切372例(93.00%),次全切除28例(7.00%)。1例术后14 d因迟发性脑干缺血死亡,1例术后20 d因肺部感染死亡;余39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5年。1例因神经纤维瘤病5年后复发。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67例(91.75%);术后当天面神经功能保留251例(62.75%),术后当天、出院时及术后1年间面神经功能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2,P=0.000)。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1例(2.75%),脑脊液漏29例(7.25%),后组颅神经症状加重18例(4.50%),皮下积液13例(3.25%),创腔出血需二次手术9例(2.25%),口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5例(6.25%),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前合并脑积水者,术后261例脑积水消失。 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患者死亡率极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较高,是巨大型听神经瘤的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 面神经 电生理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