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史的起点与农业对草地农业系统的回归——有关我国农业起源的浅议 被引量:18
1
作者 任继周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共5页
农业起源于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草地畜牧业时代。以籽粒生产为主导的神农时代相继发生。其间应存在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长短 ,因地域特点而异。伏羲时代不仅体现了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 ,它还具有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时... 农业起源于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草地畜牧业时代。以籽粒生产为主导的神农时代相继发生。其间应存在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长短 ,因地域特点而异。伏羲时代不仅体现了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 ,它还具有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时空特征的地理历史现象。过去把神农氏作为华夏农业起源的象征 ,是囿于‘辟土殖谷曰农’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偏见 ,不仅抹煞了整个伏羲代表的历史阶段 ,也割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模式 ,终于泛化为单一籽粒生产为主的“以粮为纲”单一农业系统 ,使土地利用偏颇 ,文化多样性受损 ,最终导致了生态、生产两败俱伤 ,形成举国为之忧虑的“三农问题”。农业的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遵循一定规律而发展的多阶段的农业化过程。目前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我们逐步从单一谷物生产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弊端 ,领悟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这无疑是我国农业向生态系统的回归 ,在我国农业中出现天、地、人和谐发展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史 草地农业系统 农业起源 伏羲时代 神农时代
下载PDF
汉代伏羲、女娲图像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关于汉代伏羲、女蜗图像,目前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在其所著《金石索.石索》中对武氏祠画像上人首蛇身持规、矩而交尾的二神考论云:“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彼图于殿,此刻于石,汉制... 关于汉代伏羲、女蜗图像,目前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在其所著《金石索.石索》中对武氏祠画像上人首蛇身持规、矩而交尾的二神考论云:“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彼图于殿,此刻于石,汉制一也”[1]。即认为此种神像为伏羲、女娲。后来,由于常任侠先生[2]及闻一多先生的精彩论述[3],学界逐渐将汉代画像中的此类人首蛇身图像认可为伏羲、女蜗。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出现一些不同意见,主要是将其中怀抱或手托日、月的人首蛇身图像认定为羲和和常羲,而非伏羲、女娲[4]。近来也有学者欲跳出伏羲、女娲和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伏羲 女娲 图像 升天
原文传递
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丹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55,161,共16页
在三皇系统当中,地位最稳固的是伏羲以及稍后跻身其中的女娲,从开始出现到最终被司马迁排除在信史范畴之外并彻底神祇化,以二氏结合化生人类缔造出一部中国人的"创世纪",其信仰是上古精神生活的滥觞。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材料、... 在三皇系统当中,地位最稳固的是伏羲以及稍后跻身其中的女娲,从开始出现到最终被司马迁排除在信史范畴之外并彻底神祇化,以二氏结合化生人类缔造出一部中国人的"创世纪",其信仰是上古精神生活的滥觞。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材料、考古资料来研究伏羲女娲形象的流变,展现伏羲女娲形象从各自独立到形成对偶神以后统一为人首蛇身,再到宋代完全人化后又渐渐趋于独立的过程,揭示其间经历的曲折变化委婉以及其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女娲 人首蛇(龙)身 画像
原文传递
华夏农耕文化探源——兼论以粮为纲 被引量:19
4
作者 任继周 张自和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3年第2期21-26,共6页
华夏农耕文化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的林缘地带 ,由此向外扩展。伏羲氏是脱胎于游猎采集而进入家畜饲养业的农业始祖。由满足畜牧业种草进而作物栽培的神农氏时代相继发生。农耕必然与定居相伴 ,以鸟巢为滥觞的木架民居结构于... 华夏农耕文化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的林缘地带 ,由此向外扩展。伏羲氏是脱胎于游猎采集而进入家畜饲养业的农业始祖。由满足畜牧业种草进而作物栽培的神农氏时代相继发生。农耕必然与定居相伴 ,以鸟巢为滥觞的木架民居结构于是出现 ,有巢氏与神农氏的时代同步。从此揭开了华夏民族以耕战为特色的农耕文化长卷。以商鞅“垦草”为代表的农耕思想 ,代代相传 ,直到晚近的“以粮为纲” ,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农业系统和农耕文化盘踞中国数千年 ,对土地资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工商业在春秋战国末年曾经有过生机勃勃的萌芽时期 ,文化科技也随之繁荣 ,史称“百家争鸣”黄金时代。但商业发展威胁了封建贵族 ,重士农 ,轻工商的思想逐步占据上风 ,到了初汉 ,从思想到社会 ,形成颇为完整的尊孔抑商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民族 农耕文化 谷物生产 耕战论 神农氏 伏羲氏
下载PDF
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雁翔 雍际春 李建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20,共6页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文化资源丰富,从大处着眼,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羲皇故里”、卦台山和伏羲庙、秦安和甘谷伏羲遗迹、女娲庙、伏羲女娲传说。就旅游角度而言,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属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伏羲庙等文物古迹,又有伏羲祭...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文化资源丰富,从大处着眼,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羲皇故里”、卦台山和伏羲庙、秦安和甘谷伏羲遗迹、女娲庙、伏羲女娲传说。就旅游角度而言,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属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伏羲庙等文物古迹,又有伏羲祭典等节庆习俗,还有大量的伏羲女娲传说,具备满足各种旅游需求的综合性特质,古远博大,神秘神圣,特色鲜明。对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应该悉心保护、深入研究,抓住亮点着力开发,使之为天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资源构成 资源评估 开发措施 注意事项
下载PDF
月亮里有兔、蟾蜍、桂而太阳里有乌的神话起源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晓东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5-23,共9页
从日月神祇名称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应来建立一个日月神祇名称系统,可通过这个系统来推导兔、蟾蜍、桂、乌与日、月的语音关系:古人把太阳与月亮都视为天的眼睛,都称为眼,后来"眼"的原始音再分化出"日""月&... 从日月神祇名称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应来建立一个日月神祇名称系统,可通过这个系统来推导兔、蟾蜍、桂、乌与日、月的语音关系:古人把太阳与月亮都视为天的眼睛,都称为眼,后来"眼"的原始音再分化出"日""月"来。在"日""月"漫长的语音演化过程中,"月"与"兔""蟾蜍""桂"同音,而"日"与"乌"同音,语音的雷同为神话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再综合其他外部因素,便产生了月亮里有兔、蟾蜍、桂而太阳里有乌的神话来。"眼"的原始音演变分化出的不同的音正好与第一人称代词的音相同,构成一个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神话 嫦娥 女娲 伏羲 桂树
下载PDF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考释 被引量:8
7
作者 段毅 武家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8,共11页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学星图之间,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整体结构属于早期"三垣二十八宿"体系。题名星官大多与文献记载相符。图中描绘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手执规矩等形象,显示伏羲星象为天市垣、女娲星象为牛郎织女等。壁画星图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天文学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渠树壕 东汉壁画墓 天文图 星象 伏羲 女娲
下载PDF
伏羲: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明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共9页
传世和出土的文献记载、多民族流传的神话故事、分布各地的文化遗存及各民族的祭拜传统,使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多民族的共同祖先和华夏文明的始祖是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基础,与伏羲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多民族... 传世和出土的文献记载、多民族流传的神话故事、分布各地的文化遗存及各民族的祭拜传统,使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多民族的共同祖先和华夏文明的始祖是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基础,与伏羲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多民族神话故事是共享共有文化符号形成的纽带,分布多地的文化遗迹是对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凸显,多民族共同祭拜是对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巩固。伏羲之所以会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既与伏羲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有关,又与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这一各民族社会发展总趋势有关,也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民众对伏羲祭拜有关,还与伏羲文化极强的传播力和没有负面影响的完美伏羲形象有关,更与伏羲造福各族人民、各民族都受惠于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共享共有 文化符号 中华文化认同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盘古名称源于羲和考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晓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6,11,共7页
盘古神话出现在汉文献里的时间比较晚,是在三国,因此盘古神话的起源成了学者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盘古"名称与盘古神话起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其汉语渊源,他是"羲和"一词分化为羲、和两... 盘古神话出现在汉文献里的时间比较晚,是在三国,因此盘古神话的起源成了学者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盘古"名称与盘古神话起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其汉语渊源,他是"羲和"一词分化为羲、和两个人物中的"和"演化出来的。"羲和"分化之后,分别在两者之前添加表示"大"的paag这个音(即博大之博),"paag羲"在文献中记载为庖羲(庖牺),演变为伏羲,而"paag和"演化为庖娲与盘古。正因为如此,盘古神话与伏羲女娲神话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导致许多学者认为盘古与伏羲为同一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 伏羲 羲和 女娲
下载PDF
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易·系辞》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认为,伏羲导源于“混沌”、“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是“太极”。伏羲创世神话是原始哲学关于宇宙生成论的原型。《易》关于“太极”、“阴阳”、“... 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易·系辞》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认为,伏羲导源于“混沌”、“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是“太极”。伏羲创世神话是原始哲学关于宇宙生成论的原型。《易》关于“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和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活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创世神话 伏羲画卦 易卦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伏羲祭祀的历史变迁
11
作者 刘全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公元前672年,即秦宣公四年,设密畤,祭青帝,就是祭祀伏羲的萌芽。如果西畤、鄜畤与伏羲祭祀无关,此密畤与伏羲的关系就是不言而喻的。秦人利用畤祭,逐步建立了与诸天神沟通的桥梁,从西方到东方,从白帝到青帝,从少昊到太昊,源远流长的太... 公元前672年,即秦宣公四年,设密畤,祭青帝,就是祭祀伏羲的萌芽。如果西畤、鄜畤与伏羲祭祀无关,此密畤与伏羲的关系就是不言而喻的。秦人利用畤祭,逐步建立了与诸天神沟通的桥梁,从西方到东方,从白帝到青帝,从少昊到太昊,源远流长的太昊伏羲祭祀就是起源于此时。就算秦人心目中的青帝与后人眼中的太昊伏羲氏之间还有距离,但毫无质疑的是,后人眼中的太昊伏羲氏在很多时候继承了青帝的位置与功能。汉承秦制,西汉时期的伏羲祭祀仍然在畤祭传统中延续,直到王莽时代,畤祭传统被终结,但是伏羲信仰已经深入民间,甚至煊赫一时。秦人的畤祭传统或与羌、戎有关,月氏、匈奴等大都有祭天的传统,但秦人从来不是因循守旧者,他们又有所创新,他们不自觉地将中原传统与羌、戎祭天信仰融合起来,开启并完善了畤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昊 伏羲 青帝 祭祀 密畤
原文传递
伏羲新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志一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0-72,共3页
本文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资料 ,特别是彝语路南方言 ,指出“伏羲”的真正语义是“贴瓜”,即用葫芦作原胚来烧制陶器的一种原始手工制陶工艺 ,又称“贴塑法”制陶工艺。“伏羲氏”就是“贴瓜人”,代表了一个时代 ,后来将其神化了。
关键词 伏羲 葫芦 贴瓜 贴瓜人
下载PDF
湖南省安化县敷溪一带锰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13
作者 王鹏飞 刘虎 +3 位作者 舒敏 杨航 刘林飞 叶锋 《中国锰业》 2024年第2期37-40,46,共5页
湖南省安化县敷溪一带的锰矿主要赋存于南华系中统大塘坡组下段的黑色岩系中,属于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通过对敷溪一带大塘坡组下段含锰岩系的地质特征、岩相古地理等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区内锰矿的成矿规律,为上扬子东南缘南华系... 湖南省安化县敷溪一带的锰矿主要赋存于南华系中统大塘坡组下段的黑色岩系中,属于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通过对敷溪一带大塘坡组下段含锰岩系的地质特征、岩相古地理等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区内锰矿的成矿规律,为上扬子东南缘南华系在该区寻找锰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敷溪 锰矿 含锰岩系 大塘坡组下段 成矿规律
下载PDF
论伏羲女娲神话母题的传承与演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宪昭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5期109-116,共8页
伏羲、女娲母题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母题类型,它们原本是独立的母题,后逐渐结合成为一个新的母题,这种结合经历了从口头到典籍,再从典籍到口头的双向多层次文化交流,这些交流往往会形成若干相互联系而又不同的母题。如今,伏羲女... 伏羲、女娲母题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母题类型,它们原本是独立的母题,后逐渐结合成为一个新的母题,这种结合经历了从口头到典籍,再从典籍到口头的双向多层次文化交流,这些交流往往会形成若干相互联系而又不同的母题。如今,伏羲女娲母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人文始祖意义的文化符号,并且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表现出在各民族地区分布的广泛性、在不同民族之间传承的复杂性以及两者从独立到黏合的特殊性。这些特征的形成则与人类对神话文化功能的诉求、神话传承规则、民族交往与融合以及特定的文化理念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女娲 神话母题
下载PDF
论中国神话时代的基本划分——以盘古、女娲、伏羲三个神话时代为例所做的历史文化考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1-36,共6页
我国神话时代以汉民族古典神话为典型 ,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体神话与复合体神话两大类别。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神话分别体现为单体神话中的三个基本时代 ,即盘古神话是我国第一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天地开辟、宇宙起源 ;女娲神话是第二个神... 我国神话时代以汉民族古典神话为典型 ,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体神话与复合体神话两大类别。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神话分别体现为单体神话中的三个基本时代 ,即盘古神话是我国第一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天地开辟、宇宙起源 ;女娲神话是第二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繁衍与世界再造 ;伏羲神话则是第三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文明初创。其后 ,炎帝与黄帝神话、帝喾颛顼神话、尧舜禹神话则进入复合体的阶段。作为最为古老的口传历史 ,远古神话曲折映现出我国社会初期发展阶段的进程 ,其文化史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 女娲 伏羲 神话时代 口述史学
下载PDF
上巳节渊源名实述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思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上巳节是两汉尤其是东汉以后才开始形成并流行起来的节日,它采纳了古老的巫术仪式“祓禊”,又包含了许多鲜活的世俗内容。在上巳节起源,上巳节与祓禊的关系,“上巳”文献的使用,桃花水、《韩诗》残句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上还存在许多误区。
关键词 上巳节 祓禊 韩诗 桃花水
下载PDF
福州茶园山南宋许峻墓出土剔犀镜箱新释
17
作者 王少羽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南宋许峻墓出土剔犀镜箱的形制、髹饰两大工艺元素——“镜箱”、“剔犀”,均被视为宋代漆工艺的突破性进展。从形制上看,这件漆器与远隔千里的江苏常州武进蔣塘村南宋墓出土的剔犀镜箱接近,是南宋福州对外交往的证明。它属于向镜箱转... 南宋许峻墓出土剔犀镜箱的形制、髹饰两大工艺元素——“镜箱”、“剔犀”,均被视为宋代漆工艺的突破性进展。从形制上看,这件漆器与远隔千里的江苏常州武进蔣塘村南宋墓出土的剔犀镜箱接近,是南宋福州对外交往的证明。它属于向镜箱转变过程中镜箱的早期形态,反映了南宋福州对漆工艺革新的敏感度、接受力,乃至推动作用。从髹饰上看,这件漆器不见地区间交融的痕迹,采用的是极具福州地域特色的“福犀”工艺。南宋时,福州漆艺不乏与其它地区交流、共融的机遇和能力。“福犀”的别具一格,当是漆工们有意识的坚持。“福犀”工艺的独特性世代承传,跨越千年,绵延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峻墓 剔犀 镜箱 福犀
下载PDF
时间长河中的伏羲:从象征符号到人文始祖 被引量:1
18
作者 狄芮 孙振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在我国的伏羲乃至古史神话研究中,于传统史学(考据学)方法之外,尝试哲学诠释学和话语分析,具体是分别存在真实和话语真实,而对话语真实持“如其所是”的尊重态度,从“符号—意义”“存在—真实”“话语—观念”角度,把伏羲的内涵做传统... 在我国的伏羲乃至古史神话研究中,于传统史学(考据学)方法之外,尝试哲学诠释学和话语分析,具体是分别存在真实和话语真实,而对话语真实持“如其所是”的尊重态度,从“符号—意义”“存在—真实”“话语—观念”角度,把伏羲的内涵做传统和现代的分期,对伏羲作为传统上的象征符号和现实中的人文始祖做出文化上的解释。我们认为,伏羲已被认定为华夏儿女的人文始祖,而在“政治—文化”意义上、在人们的当下语言生活中拥有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表达,当今伏羲文化建设应予聚焦的正是“政治—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象征符号 人文始祖
下载PDF
大地湾文化与黄帝时代——从考古实物与史料看古成纪地区在我国远古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自宏 安江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7-102,共6页
大地湾遗址对探索伏羲、炎帝、黄帝之间的历史联系有着重要参考、印证作用。生活在黄帝时代的众多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在迁徙、交往、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以轩辕黄帝为象征的当时最高形态的文化——炎黄文化。炎黄文化和黄帝时代为华夏... 大地湾遗址对探索伏羲、炎帝、黄帝之间的历史联系有着重要参考、印证作用。生活在黄帝时代的众多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在迁徙、交往、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以轩辕黄帝为象征的当时最高形态的文化——炎黄文化。炎黄文化和黄帝时代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华夏人在亚洲东部地区最早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湾遗址 黄帝时代 轩辕 伏羲 天水
下载PDF
清代伏羲祭祀与维持王朝统治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谆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5,M0005,共11页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清王朝以“华夷一家”为指导思想,以“继道统而新治统”为论证逻辑,以道统服从和服务于治统为操作策略,建构了超越“华夷之别”的正统说话语体系。作为治统和道统的开创者、“治道合一”的圣君圣师,伏羲...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清王朝以“华夷一家”为指导思想,以“继道统而新治统”为论证逻辑,以道统服从和服务于治统为操作策略,建构了超越“华夷之别”的正统说话语体系。作为治统和道统的开创者、“治道合一”的圣君圣师,伏羲成为清王朝论证合法性的重要载体,并被列为王朝祭祀的重要对象。围绕伏羲祭祀,清王朝建立了庙祀、陵祀、殿祀等较为完善的礼仪制度。通过多样的祭祀活动尤其是陵祀伏羲,清王朝成功把国家意志渗透到基层社会,在政教与风俗的互动中,实现了民众对王朝权威的认可与服从,进而维持了王朝的长久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祭祀 清朝 道统 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