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伐他汀改善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张维忠 丁跃有 邱慧丽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降压治疗中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0例正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脉压≥ 60mmHg的高血压患者 ,分为安慰剂组 (15例 )和氟伐他汀组 (15例 ) ,分别加服安慰剂 (1片每天 )或氟伐他汀 (4...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降压治疗中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0例正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脉压≥ 60mmHg的高血压患者 ,分为安慰剂组 (15例 )和氟伐他汀组 (15例 ) ,分别加服安慰剂 (1片每天 )或氟伐他汀 (40mg/d) ,治疗 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 (C1和C2 ) ,从桡动脉压力波形实时获得的中心动脉血压、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 (AI)。结果 安慰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氟伐他汀组治疗后肱动脉收缩压与脉压分别降低 8 0± 12 9mmHg (P =0 0 3 1)与 5 7± 9 3mmHg (P =0 0 3 3 ) ,中心动脉收缩压与脉压分别降低 9 7± 12 4mmHg (P =0 0 0 9)与 7 1± 9 3mmHg (P =0 0 1) ,中心动脉下降幅度大于肱动脉 ;舒张压和心率无显著改变 ;C2 升高 (P =0 0 3 ) ;AI降低 (P =0 0 2 6) ;PWV和C1无显著改变。结论 氟伐他汀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小动脉弹性和外周压力波反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脉压 动脉弹性 高血压 降压药物 安慰剂 降血脂药物
下载PDF
9种调血脂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0
2
作者 鄢琳 曹立亚 +9 位作者 雷建军 兰奋 李静 肖爱丽 邹燕 白雪 章渝 王超 张力文 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8-21,共14页
目的 评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0年版)中9种调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200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与调整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全面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中... 目的 评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0年版)中9种调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200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与调整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全面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2年8月;同时检索中国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和WHO乌普沙拉检测中心数据库。以药物的调脂作用、冠心病的预防作用以及毒副作用为评价指标纳入相关文献,科学、客观、真实的评价纳入文献并进行分析、比较,为每个品种的评价和品种间的相互比较提供依据。结果 相互比较药物调脂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的等效剂量(LDL C降低25%)为:阿托伐他汀10mg/d,辛伐他汀20mg/d,普伐他汀40mg/d,洛伐他汀40mg/d,西立伐他汀0 3mg/d,氟伐他汀80mg/d;现有证据尚不能对吉非贝齐与非诺贝特比较,阿西莫司与他汀或贝特比较做出判断。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研究结果显示,普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对冠心病一级预防有效,长期应用能减少用药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吉非贝齐一级预防虽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但不降低总死亡率;二级预防的研究中被证明有效的药物是: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吉非贝齐和非诺贝特。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英、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吉非贝齐 阿西莫司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西立伐他 卫生技术评估 有效性 安全性 调血脂药物 冠心病预防
下载PDF
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王国军 马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所有AC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所有AC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氟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ADL评分及CRP水平动态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和14 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0、90 d时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ACI患者入院治疗后CRP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3 d时较治疗前即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7 d较治疗前才有显著差异(P<0.05),2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7、14 d时的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用氟伐他汀,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使神经功能恢复和CRP降低更快,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扬 李招兵 沈严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方法 2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氟伐他汀治疗,D组给予饮食控制。服药前和服药6个月末,比较TC、T... 目的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方法 2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氟伐他汀治疗,D组给予饮食控制。服药前和服药6个月末,比较TC、TG、HDL-C、LDL-C、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B、C 3组TC、TG、HDL-C、LDL-C、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邢大伟 张鑫 张素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基础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每天1次,每晚服用,硝酸甘油注射液起始剂量为5-10μg·min^-1,每间隔5-10 min酌情剂量增加5-10μg·min^-1。对照组仅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用法用量同试验组。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糖、心功能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1.14±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01±2.40)%;每搏输出量(78.53±5.89)m L,显著高于对照组(71.13±5.76)m L;中心静脉压(1.31±0.18)k Pa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0.20)k Pa(均P〈0.05)。血浆NT-pro BNP(518.62±159.13)pg·m L^-1和c Tn I(0.13±0.04)ng·m L^-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8.71±209.31)pg·m L^-1和(0.25±0.05)ng·m L^-1(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硝酸甘油注射液 高血压 糖尿病 急性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新超 徐成斌 +1 位作者 高岚 王申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 1)表达的影响 ,以期探讨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U...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 1)表达的影响 ,以期探讨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UVEC ,加TNFα 10 0U及 1×10 -8~ 1× 10 -5mol/L浓度氟伐他汀或辛伐他汀共孵育 6h、12h和 2 4h ,采用细胞ELISA、流式细胞技术和RT PCR分别测定VCAM 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1× 10 -7~ 1× 10 -5mol/L浓度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皆对TNFα诱导的VCAM 1蛋白表达及VCAM 1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 ;10 -8mol/L浓度的氟伐他汀或辛伐他汀作用 12h及 6h对VCAM 1表达无影响 ,但作用 2 4h可抑制TNFα诱导的VCAM 1表达。两药对TNFα诱导HUVEC的VCAM 1表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抑制TNFα诱导HUVEC的VCAM 1的表达 ,可能对阻止血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聚集和黏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脐静脉 内皮细胞 VCAM-1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
原文传递
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舒春兰 周临生 +1 位作者 雷小勇 成元桂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为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5 8例 (男性 35例 ,女性 2 3例 ) ,予氟伐他汀 4 0mg口服 ,每晚一次 ,一周后改为 2 0mg ,每晚一次 ,疗程 6~ 8周。分别观测治疗前后血脂及细胞粘附... 为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5 8例 (男性 35例 ,女性 2 3例 ) ,予氟伐他汀 4 0mg口服 ,每晚一次 ,一周后改为 2 0mg ,每晚一次 ,疗程 6~ 8周。分别观测治疗前后血脂及细胞粘附分子的情况。结果发现 ,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不明显。此结果提示 ,氟伐他汀不但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而且能降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高脂血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脂
下载PDF
氟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阳军 李向平 +4 位作者 赵水平 李江 李敬东 谢晓明 彭俊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4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80mg/d;稳定性冠心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4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80mg/d;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水平。结果(1)ACS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2)40mg/d和80mg/d氟伐他汀治疗1周后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1),而以80mg/d氟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hsCRP和TNFα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早期氟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氟伐他汀 ACS HS-CRP 血清 TNFΑ 治疗 水平 结论 目的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师志芳 李立鹏 +1 位作者 代婧 韩建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年龄>6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40 mg/d)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T-pro 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治疗1组(P<0.05),而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LDL-C、TC、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氟伐他汀 心室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类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羊镇宇 薄小萍 朱剑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测定 30例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治疗组 )调脂治疗 (氟伐他汀 2 0mg/d ,治疗 4~ 8周 )前后及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 ,α 颗粒膜蛋白CD6 2p(clu...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测定 30例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治疗组 )调脂治疗 (氟伐他汀 2 0mg/d ,治疗 4~ 8周 )前后及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 ,α 颗粒膜蛋白CD6 2p(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6 2p ,CD6 2p) ,血糖及胰岛素水平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的CD6 2p分别为 (5 1 6±2 3 0 1) %、(1 37± 0 5 4) % ;治疗组经氟伐他汀治疗 4周后CD6 2p降至 (2 3 6 7± 18 5 0 ) %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其中 18例患者继续治疗至 8周后CD6 2p降至 (2 2 0 2± 16 71) % ,但与 4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空腹血糖 (SG)分别为 (4 6 2± 0 5 4)mmol/L、(4 5 8±0 6 2 )mmol/L ,空腹胰岛素 (SIN)分别为 (19 84± 8 34)mmol/L、(8 14± 2 19)mmol/L(P <0 0 1)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分别为 1 45± 0 36、1 6 4± 0 32 (P <0 0 5 )。治疗组经氟伐他汀治疗 4周后SIN降至 (15 48± 7 6 2 )mmol/L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ISI升至 1 5 8± 0 43,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 <0 0 5 )。 (3)治疗组的血脂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药物疗法 血小板活性
原文传递
氟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对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miR-192、miR-26a、miR-22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馨允 许颖 张景义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79-784,共6页
目的探究氟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对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及微小RNA-192(miR-192)、miR-26a、miR-2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开滦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究氟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对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及微小RNA-192(miR-192)、miR-26a、miR-2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开滦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氟伐他汀组93例和两药联合组(联合组)107例。氟伐他汀组采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氟伐他汀组基础上加服达格列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INS)、空腹C肽(FCP)、2 h C肽(2 hC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脂代谢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B型脑钠肽(BN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微小RNA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氟伐他汀组(96.26%vs.88.17%,χ^(2)/P=4.407/0.036);与氟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组患者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血清FPG、2 hPG、FINS、2 hINS、FCP、2 hCP、HOMA-IR,空腹FFA、2 hFFA、TC、TG、LDL-C,血清FGF21、PTP1B、BNP水平降低(t/P=6.139/0.001、5.145/0.001、4.396/0.001、3.729/0.001、2.997/0.003、3.314/0.001、4.685/0.001、4.399/0.001、6.498/0.001、9.046/0.001、13.860/0.001、4.191/0.001、7.109/0.001、5.543/0.001、4.820/0.001、10.210/0.001、2.326/0.021、11.890/0.001、23.580/0.001),HOMA-β、HDL-C水平升高(t/P=2.600/0.010、6.112/0.001)。与氟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组miR-192、miR-26a、miR-221水平升高(t/P=18.860/0.001、8.590/0.001、23.040/0.001)。结论氟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可有效改善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miR-192、miR-26a、miR-22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糖尿病 2型 氟伐他汀 达格列净 微小RNA-192 微小RNA-26a
下载PDF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哲峰 刘铁钢 张冬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介绍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为基础,经分析,归纳,从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副作用及产品发展概况等方面介绍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 目的:介绍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为基础,经分析,归纳,从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副作用及产品发展概况等方面介绍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及西伐他汀等药品。结果与结论:大量资料表明,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的理想降血脂药物,该类药的问世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药物疗法 HMG-CoA-RI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韩英 谢良地 +1 位作者 许昌声 王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33-2136,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和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VSMCs源于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胸主动脉,组织块外生法体外培养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微孔膜双槽法...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和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VSMCs源于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胸主动脉,组织块外生法体外培养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微孔膜双槽法测定细胞迁移,荧光染料Fura-2/AM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1)PDGF-BB和ET-1可诱导VSMCs迁移,作用峰值浓度分别为10μg/L和10-7mol/L。Flu(10-9-10-5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上述物质诱导的细胞迁移,10-5mol/L Flu对PDGF-BB和ET-1诱导的细胞迁移的抑制率达86.67%以上。(2)PDGF-BB和ET-1促进[Ca2+]i升高(P<0.05),峰值浓度分别为PDGF-BB10μg/L和ET-110-8mol/L。(3)Flu明显抑制PDGF-BB和ET-1诱发的[Ca2+]i升高,峰抑制率分别为86.76%和65.32%。结论Flu可抑制PDGF-BB和ET-1诱导的VSMCs迁移,Flu抑制[Ca2+]i的升高可能是它抑制VSMCs迁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内皮素缩血管肽1 细胞运动
下载PDF
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康震 王宁 +1 位作者 王芳 姚华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观察组患者每晚口服氟伐他汀钠胶囊4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血液黏度、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厚度及TC、TG、Hb A1c、LDL-C、HDL-C达标情况、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狭窄及闭塞患者例数,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血液黏度、TC、TG、Hb A1c、LDL-C、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患者占比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 A1c达标率、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占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性LEAOD,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黏度、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栓疾病的发生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阿司匹林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脂 内皮功能
下载PDF
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志平 陈建立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6期1042-1043,共2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方法:选择31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未进行任何降脂治疗,生活习惯不变,氟伐他汀组:40mg氟伐他汀,...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方法:选择31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未进行任何降脂治疗,生活习惯不变,氟伐他汀组:40mg氟伐他汀,每晚口服;非诺贝特组:200mg非诺贝特,每晚口服;联合组:两者交替使用,隔日顿服,剂量为氟伐他汀40mg,非诺贝特200mg。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指标变化较单用氟伐他汀或非诺贝特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具有调脂调糖作用,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非诺贝特 糖尿病 高血脂 疗效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6
作者 林佳庆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2期122-123,126,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包括降血压、抗血小板及控制血糖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TC、LDL-C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上游防治策略的研究设计 被引量:17
17
作者 戚文威 刘彤 +4 位作者 许纲 李立丰 梁英姿 叶岚 李广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或)氟伐他汀是否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延缓非永久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在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中评估缬沙坦和氟伐他汀上游防治效果的多中...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或)氟伐他汀是否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延缓非永久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在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中评估缬沙坦和氟伐他汀上游防治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四组平行设计的研究,其首要评价终点为观察期间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非永久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次要评价终点为:心肌梗死、Ⅲ~Ⅳ级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要住院的严重出血、室性恶性心律失常、血运重建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脑卒中、心原性死亡、全因死亡和房颤复发率等。本研究将在全国15个医疗中心随访1879例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结论:本研究首次在我国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中评估缬沙坦和(或)氟伐他汀对非永久性房颤效果,将为房颤上游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氟伐他汀 缬沙坦 7天动态心电监测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瑞宝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1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降血压、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1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降血压、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氟伐他汀40 mg,晚睡前口服。1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脂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C-反应蛋白、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下载PDF
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对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GDF-15、NGA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夏仲旺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对冠心病(CHD)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CHD+HF患者...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对冠心病(CHD)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CHD+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罗洛尔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阿罗洛尔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为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博指数(SI)、每博输出量(SV)、血清GDF-15和NGAL水平。结果:与阿罗洛尔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5.31±6.73)%比(72.64±7.29)%]、MAP[(59.34±6.93)mmHg比(75.61±7.24)mmHg]、CI[(2.66±1.31)L/min^2比(3.12±1.37)L/min^2]、SI[(27.15±4.37)ml/m^2比(49.81±5.79)ml/m^2]和SV[(60.99±5.13)ml比(71.24±5.94)ml]升高更显著,IVSTd[(13.51±3.17)mm比(11.27±7.26)mm]、血清GDF-15[(1153.4±153.7)ng/L比(923.8±81.4)ng/L]和NGAL[(112.52±61.49)μg/L比(78.14±35.74)μg/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罗洛尔组(87.14%比74.29%),P=0.007。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清GDF-15和NGAL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生长分化因子15 氟伐他汀 阿罗洛尔
下载PDF
步长脑心通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君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7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纳入观察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氟伐他汀钠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步长脑心通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纳入观察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氟伐他汀钠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步长脑心通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降脂效果更佳,有助于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脂 氟伐他汀钠 步长脑心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