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夏季大气臭氧光化学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丽彤 章炎麟 +2 位作者 林煜棋 Ahsan Mozaffar 曹梦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2-1391,共10页
对流层臭氧(O_(3))主要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反应过程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深入了解O_(3)的光化学特征及生成机制,利用2018年夏季大气O_(3)与VOCs的观测数据,结合大气零维框架模拟模型F0AM-... 对流层臭氧(O_(3))主要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反应过程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深入了解O_(3)的光化学特征及生成机制,利用2018年夏季大气O_(3)与VOCs的观测数据,结合大气零维框架模拟模型F0AM-MCM,研究O_(3)超标日和非O_(3)超标日的O_(3)光化学特征之间的差异性.观测结果表明,O_(3)超标日期间φ(O_(3))和φ(TVOCs)的平均值分别为47.8×10^(-9)和49.0×10^(-9),为非O_(3)超标日期间O_(3)(26×10^(-9))和TVOCs(30×10^(-9))体积分数的1.8倍和1.6倍.使用F0AM模型,借助EKMA曲线和RIR分析等识别O_(3)敏感性,发现南京市O_(3)超标日和非O_(3)超标日O_(3)的形成均主要受VOCs和NOx的协同控制.F0AM-MCM模拟结果表明,在O_(3)超标日,·OH和HO_(2)的日平均混合比分别是非O_(3)超标日的1.3倍和1.8倍,表明O_(3)超标日期间具有更强的大气氧化能力,且·OH和HO_(2)的形成和损失速率也有明显的增加,表明自由基循环的增强.此外,O_(3)超标日的O_(3)生成速率明显高于非O_(3)超标日,从而导致了O_(3)超标日的O_(3)净生成速率明显高于非O_(3)超标日.以上发现提高了对南京夏季O_(3)超标日大气O_(3)光化学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敏感性 f0am模型 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银川市大气臭氧生成敏感性与VOCs来源解析
2
作者 杨丽蓉 许萌 +2 位作者 徐学哲 严晨冰 余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19-4431,共13页
基于银川市2022年O_(3)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月变化特征,并基于5~7月银川市城区站点的气象要素、常规污染物和VOCs浓度观测数据,比较了污染日与非污染日的气象要素及前体物浓度的差异,并利用0维大气框架模型(FOAM)和正定矩阵因... 基于银川市2022年O_(3)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月变化特征,并基于5~7月银川市城区站点的气象要素、常规污染物和VOCs浓度观测数据,比较了污染日与非污染日的气象要素及前体物浓度的差异,并利用0维大气框架模型(FOAM)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探讨了O_(3)生成敏感性及VOCs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2022年银川市O_(3)污染出现在5~7月,ρ(O_(3)-8h_(-90per))分别为156、170和174μg·m^(-3),超标率分别为9.7%、26.7%和29.0%.②O_(3)污染日的气温、太阳总辐射和各类前体物浓度小时均值相较于非污染日均有所升高,其中丙烷、异丁烷、乙烷、正丁烷和二氯甲烷体积分数较非O_(3)污染时期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33.1%、29.1%、25.0%、22.7%和21.3%,污染物排放增加及不利气象条件共同促进了O_(3)的生成.③5~7月整体、非污染日和污染日VOCs物种OFP值排名前5的物种一致,均为乙醛、间/对-二甲苯、乙烯、异戊二烯和甲苯,主要来自溶剂使用源、天然源和化工行业排放.④本地O_(3)生成多处于VOCs控制区,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分析表明污染日和非污染日O_(3)生成均对烯烃和芳香烃的敏感性较强,而NO_x为负敏感性,丙酮、乙烯和异丁烷等活性物种对于O_(3)生成的贡献较高,实施VOCs与NO_x减排比例远大于1的减排方案可有效降低本地O_(3)浓度.⑤银川市大气VOC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源(32.3%)、工艺过程源(20.7%)、燃烧源(19.2%)、溶剂使用源(12.7%)、汽油挥发源(9.1%)和天然源(6%),并且污染日机动车排放源贡献率较非污染日增加4.6%,说明机动车排放源是银川市夏季VOCs管控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臭氧敏感性分析 f0am模型 VOCs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